2024年11月22日08:56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白手創業,那是艱辛異常。但倘若負債開局,又當如何?在天津市西南郊,就有這樣一個創業班子,他們的故事就是從兩個多億負債開始的。
第六埠村,隸屬西青區辛口鎮,村民世代依河而居,靠水謀生,又為水所困。從困難村到示范村,村黨委班子硬是憑著一股子拼勁兒,用七年時間,把深陷困頓的村庄拉出泥淖,建成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而這僅是眾多成績之一。
起步
“心裡憋著一股勁,一定要把村子搞好”
郝慶水是第六埠村的帶頭人,土生土長的村裡人,以前自己辦企業。2018年換屆時,他回村擔任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
“咱自己做買賣掙錢,日子越過越順當,非回村裡干嘛?”家人對他的選擇並不支持。那時的村子,債務沉重,環境臟亂,是個實打實的爛攤子。然而,這沒有動搖郝慶水的想法。
20世紀90年代,鄉鎮企業蓬勃興起,第六埠村一度擁有20余家集體企業,躋身全國百強村。然而,好景不長,內外因素疊加,10余年間,企業紛紛倒閉。村集體背上沉重的債務,村子成了市級幫扶困難村。
以郝慶水為班長的村黨委一班人,見証了第六埠村從富裕村滑落到困難村的痛苦歷程,那種鮮明的對比與落差,讓他們心中始終燃燒著一團火,用郝慶水的話來說,“心裡憋著一股勁,一定要把村子搞好”。
跟郝慶水一起搭班子的,不乏敢闖敢干的創業者。他們在時代洪流中,闖出了自己的路子,也希望帶著鄉親們拼一把。然而,村裡境況比想象中還要難:債台高筑,入不敷出,難以為繼。
咋辦?抓產業!
2018年起,第六埠村搞起了書記項目,首選荒灘改造。
第六埠村地處三河交匯處,子牙河、大清河、獨流減河環抱村庄,獨成一景。但好風景卻沒帶來好“錢景”。
以南北流向的子牙河為界,村子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位於東澱蓄滯洪區,十年九澇,其中大清河南有1000畝地,基本處於撂荒狀態。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對第六埠村這個新班子而言,這火燒起來可不容易。“發愁的時候,我就到這塊荒地上溜達溜達,想想村裡發展的路子該怎麼走。”郝慶水說。
有一天,他瞅著這片荒地,突然想起村裡老人講,以前的第六埠村曾是魚米之鄉。想到這裡,他立馬把班子成員叫到地頭,提議把千畝荒灘從村民手裡流轉過來,統一由村集體改造成水稻田。
“最初,我們班子成員都不相信能成功。后來,經過反復的論証,決定闖一闖。”村黨委副書記倪國志說。
說干就干!班子成員齊上陣,挖渠、筑堤、平地,引進稻種,先試種200畝。稻子種下后,他們個個晒成了黑炭。
首站告捷后,第二年擴大規模,種了1000畝,並套養了河蟹,為村集體創收200余萬元,每家每戶都分到了稻米和河蟹。鄉親們的笑容,既是贊賞,更是對村庄持續向好的期待。
新班子上任后,還干了一件大事——整治私搭亂建。這個問題是村裡的老大難,但僅用了10天,就全部順利拆除,沒有一起糾紛。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攻克難題的秘訣就是,黨員干部帶頭!郝慶水先帶頭拆了自家的,然后是黨員干部、村民代表。大伙兒一看動了真格,紛紛行動起來。隨后,建廣場、搞戶廁改革、建雨污管網,美麗鄉村的雛形開始顯現。
布局
“搞項目不能瞎扑棱,有把握才能投”
在離村委會不遠處的一個十字路口,靜靜矗立的六福商廈訴說著村子往日的輝煌。現在,大樓除了一層出租,大部分處於閑置狀態。
“搞項目不能瞎扑棱,有把握才能投。”經過這座商廈時,郝慶水談起他的發展觀:“如果用作招商,這座大樓能帶來大把收益,但發展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做好規劃。”
2019年的一天,村黨委一班人沿著千畝稻蟹基地檢查周期性生長情況,看著眼前綠油油的一片,一位班子成員感慨道:“這一趟下來,像走了一次長征。”
一個大膽的想法由此產生——圍繞基地開發“重走長征路”項目,打造紅色主題拓展活動項目。經過反復研究,村黨委最終敲定了這個方案。
沒有家底,凡事要自力更生。與稻田項目不同的是,這次除了村干部,參與建設的還有村裡的黨員、村民代表、志願者,熱心的村民也來了不少。當年7月,這個項目正式接待游客,增加了不少人氣。
書記項目年年有,一步一台階!
2020年,生態六埠景區建設項目﹔2021年,南泥灣研學基地建設項目﹔2022年,“綠+紅+農”產業發展項目﹔2023年,“清水河”水鎮項目……留得住綠水青山,記得住鄉愁,第六埠村的創業長征路一直秉承著這個理念。
“每個項目都立足村子現有資源。”在剛剛收獲的稻田邊,倪國志感慨道,“無論是蔬菜水稻、水鎮荷塘,還是紅色研學、農事體驗,我們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搞開發。”
星光不負趕路人。截至2023年底,全村累計接待團隊2000余個,30余萬人次前來體驗鄉村生活,為村集體創收1000余萬元。目前,第六埠村已斬獲17項國家級和市級榮譽。
逆流
一片澤國面前,挺起不屈的脊梁
時間來到2023年夏天,海河發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東澱蓄滯洪區即將緊急啟用,屆時,村子西部將是一片澤國。
一戶不能少,一戶不能落!
村裡立即成立先鋒突擊隊,村黨委帶著100余名黨員干部、志願者開始了與洪水的賽跑,提前一天完成群眾轉移安置,並搶運了一批農資。隨后,在子牙河岸邊修筑子堤,保証行洪期間堤壩絕對安全。
“一邊洪水滔滔,一邊黨旗飄飄,場面很震撼,也很有力量。”郝慶水說,當時13.6公裡的岸堤上,每隔700米設置一段巡堤崗,臨時黨支部就建在防洪堤壩上,就這樣,堅守了40來個日日夜夜。
8月7日晚,子牙河第六埠段右堤出現滲水,鎮村干部迅速集結,經過4小時連續奮戰,險情被成功處置。那一夜的搶險隊伍裡,有身先士卒扛起沙包往前沖的鎮領導干部,有褪去戎裝但風採依舊的退役軍人,有從容不迫的老黨員,也有一臉稚氣的新黨員,甚至有聞訊主動趕來的老大姐……
風雨終將過去,生活還要繼續。事后統計,本次洪水造成全村1.04萬畝土地被淹,其中包括溫室大棚2022棟,這幾年布局的產業項目幾乎全部打了水漂。
“鄉親們接到撤離通知后,都在積極向外轉移物資。8月3號中午12點必須要撤離走了,當天上午郝俊強夫婦還在地裡收黃瓜,但根本收不完,最后含著眼淚離開了。”如今說起這些,郝慶水還是紅了眼眶。
絕不能辜負群眾的信任,村黨委下定決心,要用最快時間把地還給村民。
9月初,蓄滯洪區開始強排,第六埠村用了10天排淨,是周圍村裡最快的。緊接著,村黨委帶著黨員干部,開始清理淤泥和垃圾。“撤離時大伙兒這麼支持我們的工作,不能讓他們回來看見地裡慘不忍睹的樣子。”郝慶水說。
重生
攜手再起步,不負囑托和期待
今年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第六埠村。當時正值春節前夕,總書記進大棚、走農戶,帶給村子別樣的溫暖和力量。
“國泰民安,民安才能國泰。”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第六埠村黨委班子記在了心底。
水退一畝、耕進一畝。早在水還沒退時,村黨委就在商議重建。水退后,在相關部門指導下,村黨委帶著村民加緊修復棚室,種上速生葉菜,還搶種了1290畝冬小麥。
“快來看看我家種的蔬菜,這是茴香,這是油菜……”來到一處蔬菜大棚內,主人張鳳文熱情介紹著。洪水中,她家的15個蔬菜大棚全部被淹,好在有災后補貼,加之村裡給上了保險,損失不算太大。
洪水退去兩個月后,村裡市民小菜園災后搶種的第一茬蔬菜喜獲豐收。隨后到來的那個春節,第六埠村向全市供應蔬菜600萬斤,日子重回紅紅火火。
在第六埠村,還有一個特色區域,那就是便民服務大廳,現在這裡有一個洋氣的名字——創富工坊。
“村裡對便民服務大廳進行改造提升,由過去的七八個窗口整合為兩個,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務。節余下來的空間,用於打造展示平台。”創富工坊負責人郝鑫介紹,創富工坊在展示農特產品、開展直播帶貨的同時,也承接商務合作、開展業務交流。“奮斗的記憶”“鄉愁的記憶”等特色打卡區,成為游客駐足參觀的熱點。
創富工坊的很多點子,是郝鑫和團隊成員一起想出來的。團隊裡不乏返鄉大學生,郝鑫就是其中之一。畢業后的郝鑫,一直在外打拼。看到村庄越來越好,又有干事創業平台,她信心滿滿地回到了村裡。
這幾年,村黨委在后備力量培養上不遺余力,培養方式就是給平台、壓擔子。張默妍去年大學畢業回村,經過一年歷練,如今已經成為多面手,搞直播,當解說員,開觀光車……村庄建設的角角落落,都能看到像張默妍這樣的年輕人奔走的身影。
“進班子為了嘛?進來后干個嘛?離開后留下嘛?”這是郝慶水經常對班子成員說的一句話。在各方幫扶下,幾年奮斗下來,村裡產業多點開花,債務也已悉數還清。
易澇區配置輕資產,重資產向非易澇區轉移,涅槃重生后的第六埠村,在發展決策上更加審慎,目標更加清晰。如今,生態六埠景區早已開門營業,各條研學線路陸續恢復,新建的水岸露營基地成績斐然。在這片詩意田園,更多的創業故事還在繼續……(本報記者 馬麗瑩)
相關專題 |
· 黨的建設數據庫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