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帥杰
2024年11月19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鐵根全在檢修電積鎳生產線上的氮氣控制裝置。 |
又是一個工作日。上午8點前,鐵根全准時抵達工位,換好工裝、戴上安全帽,拎起工具包,直奔生產現場。每周兩天,雷打不動,他都要在車間進行設備點檢。“泵腔傳動部位噪聲偏大,是減速器缺油,記得及時添加。”詳細叮囑工人后,他立即去往下一台設備進行檢修。
50歲的鐵根全是甘肅省金昌市金川集團鎳鈷有限公司鎳冶煉廠鎳電解三車間綜合班班長,從事設備檢修工作27年,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不僅對車間大大小小700多台設備的運行情況“門兒清”,而且哪裡出現故障,總能第一時間給出解決方案。
“在生產一線,從來沒有捷徑可走,理論不熟悉就趕緊學,技術不到家就多去練。”鐵根全說,“隻有將每次檢修都視為學習機會,熟練掌握設備的結構、原理、性能、材質,才能在故障發生時做出准確判斷,拿出行之有效的檢修方案。”
鎳冶煉廠鎳電解三車間,擁有金川集團唯一的不溶陽極電積生產線,承擔著集團1/3以上的電鎳生產任務。“相比傳統的可溶陽極電解工藝,電積鎳具有生產流程短、成本低、效率高等優點。”鐵根全介紹,公司很早就開始探索電積鎳技術,並在2006年正式建成投產。
然而,生產初期,由於設備和生產工藝匹配程度不高,故障頻發,關鍵設備加壓泵在供料過程中,經常產生水錘現象,造成整個管線劇烈震動,時常撕裂管道焊接處和法蘭接口。“一旦發生漏液,就不得不全線停產。”鐵根全回憶,那段時間,維修時常加班加點,一干就是10個小時,踩在黏稠的礦漿上,褲子都被浸透。
“更糟糕的是,停產后重新啟動,各個工藝流程的技術參數必須再次一一調整,既影響產量,又耗時費力。”有股倔勁兒的鐵根全不甘心隻做故障“縫補”工作,開始帶領班組人員仔細研究設備構造,翻閱檔案,反復琢磨、試驗,歷經3年,研發出一套“空氣緩沖裝置”。
“共產黨員就是要在困難面前挑重擔、打頭陣。苦點累點沒什麼,隻要能干出成果來,讓大家伙兒都能睡個安穩覺,我就感到很值得。”指著圓柱形的鋼制罐體,鐵根全得意地說,這就好比一個“氣筒”,平衡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進而消除管道內部的水錘和脈沖現象,使得加壓泵能夠持續穩定“喂料”。
2020年,金川集團電積鎳生產線原料發生變化,已穩定運行多年的浸萃工序設備頻現故障,“精心檢修,不到兩天就又故態復萌。”老師傅遇見新情況,鐵根全並不氣餒,一邊向設備廠家交流請教,一邊查閱工具書,和班組成員研究結構圖紙、反復試驗,成功自制出匹配大功率電機的泵座,從根本上解決了泵體負荷大、電機功率不足等問題。
為進一步提升技術工藝,去年,金川集團上馬了年產2.5萬噸的電積鎳項目,鐵根全主動參與生產線建設,提出多條優化意見和建議。
“把自身經驗傳授給年輕人,讓大家在工作中少走彎路,這是黨員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鐵根全說。如今,鐵根全帶著一支56人的檢修隊伍在生產一線忙碌著,為設備高效運轉保駕護航。由他的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已培養出20多名技師和電鎳系統業務骨干。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19日 19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