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魚台縣委組織部
2024年11月01日13: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隨著勞動力跨區域流動逐年上升,山東省魚台縣到北上廣、江浙滬等一線城市務工經商、自主擇業的流動黨員越來越多,如何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成為面臨的難題。為進一步破解流動黨員管理難、教育難、作用發揮難的普遍問題,積極探索實施流動黨員“紅線風箏”工程,在北京、寧波等地相繼建立流動黨員黨委,教育和引導在外黨員流動不流失,“離鄉不離黨、高飛不斷線”。
一、背景動因
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使他們在流動中能夠及時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和監督,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是黨員管理的一個新課題,也是新形勢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純潔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提高黨員隊伍戰斗力的必需。一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需要。當前,流動黨員數量越來越多,流動范圍越來越廣,由於居住分散、流動性強,導致流動黨員與黨組織聯系不緊密,參加組織生活不經常、不規律,已成為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難點和堵點。二是實現鄉村組織振興的需要。當前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人才流失嚴重,個別村級黨組織后備人才不足、無人培養,黨員隊伍“青黃不接”,影響了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三是強化基層社會治理的需要。流動黨員在內的務工人員長期在外,接觸了很多新鮮事物。但由於缺少溝通交流平台和渠道,信息不對稱,外出人員不了解家鄉發展和政策形勢,容易引發矛盾和誤會,造成干群關系緊張。
二、做法成效
近年來,魚台縣探索實施流動黨員“紅線風箏”工程,通過建強制度體系、優化管理服務、搭建作用發揮平台,破解流動黨員去向難掌握、管理難落實、活動難開展、作用難發揮“四大難”問題,實現對流動黨員“全覆蓋”管理和“全方位”服務,讓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高飛不斷線”。
(一)多體系共建,讓“風箏”飛而有序
一是織密多重覆蓋組織體系。按照“上下貫通、便於管理、多重覆蓋”原則,縱向構建“縣流動黨員綜合黨委—省、市流動黨員黨組織—流動黨支部”的三級組織架構﹔橫向建立流出地黨支部+行業黨支部“雙重”覆蓋體系,先后在寧波、北京、上海、海南、新疆等地組建8個流動黨員黨支部、3個行業流動黨員黨支部。在我縣流入集中的街道、園區設立流動黨員聯絡服務處,就近編入黨支部,便於參加組織生活,實現流入流出黨員全覆蓋。二是健全雙向共管工作體系。探索制定流入流出黨員備案管理有效辦法,明確流動黨委、在外黨支部和班子成員的工作職責,完善流動黨員政策咨詢、教育培訓、作用發揮、關懷幫扶等5個方面15條細則,推動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體系化、標准化。同時,加強與在外黨組織所在地黨組織聯系,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定期開展聯建共建活動,強化對流動黨員的雙重管理,推動實現“黨員共建、信息共用、發展共助、穩定共抓、成果共享”。三是構建多元投入保障體系。採取縣鄉財政列支、黨費補助等,每年給予流動黨員黨委不少於5萬元工作經費,每個流動黨員黨支部每年工作經費不少於3000元,新建立流動黨員黨組織一次性給予不少於2萬元的啟動經費,確保流動黨員黨組織正常運轉、常態長效。
(二)全方位服務,讓“風箏”流而有家
一是構建多樣化學習方式。利用學習強國APP、“燈塔大課堂”、“魚台紅線風箏”小程序等平台,打造“網絡課堂”,劃分網上學習小組,開展“每日一推送、每月一互動、每季度一評議”活動,常態化開展送學賦能。充分利用“中秋”“春節”等流動黨員返鄉時間節點,組織開展交流座談會、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活動,進行集中“補課”。針對長期在外或無法返鄉的流動黨員,實行“風箏聯戶長”制度,在流動黨員集中地推選17名風箏聯戶長,負責長期在外或無法返鄉流動黨員的教育培訓,因需施教增強針對性,實現流動黨員線下培訓“全覆蓋”。二是暢通多方位溝通渠道。明確1名戶籍所在鎮街領導班子成員、1名鎮街包村(社區)干部、1名經驗豐富的村(社區)“兩委”成員結對幫帶。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定期與流動黨員進行溝通對接,全方位掌握流動黨員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動態,第一時間將流出黨組織的安排部署和工作任務傳達到位,幫助協調解決流動黨員問題困難。三是建立多角度幫扶機制。成立流動黨員創業就業、法律援助顧問團,組織人社、金融、法院等部門為流動黨員深入解讀政策,開展就業指導、技術培訓、政策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編印流動黨員創業就業服務指南,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維護合法權益,用真情實意服務流動黨員。聚焦流動黨員子女教育情況、家人健康情況進行定期摸排走訪,提供一份“關愛禮包”,包括健康體檢、生活必需品等,建立幫扶台賬,讓流動黨員“暖心又安心”。
(三)多平台發力,讓“風箏”歸而有為
一是搭建回村任職平台。建立“歸雁回引”工作站,出台回引優秀人才10條措施,定期向優秀人才介紹家鄉發展情況,鼓勵返鄉創業任職,著力打造鄉村振興人才回引的“服務站”。自人才回引活動開展以來,針對性制定回引政策措施258條,召開座談會、懇談會、推介會85次,累計回引102名在外流動黨員回村任職、其中37名擔任村書記。二是搭建返鄉創業平台。招募41名返鄉創業流動黨員擔任“鄉村振興合伙人”,通過資金合作、技術入股等形式,參與招募村合作項目35個。支持流動黨員返鄉創辦家庭農場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對有發展潛力、能夠給集體經濟帶來穩定收益的項目,給予集體經濟扶持資金傾斜,已為9個返鄉流動黨員創業項目傾斜資金400余萬元。對流動黨員創辦的投資額度較大、發展前景好、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項目,優先享受土地優惠政策。目前已回引103名在外能人帶技術、帶項目回鄉創業,提供就業崗位1200余個。三是搭建建言獻策平台。定期開展“我為家鄉獻良策”“我為家鄉繪藍圖”等活動,聚焦鄉村振興、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等重點任務,組織廣大在外流動黨員和務工人員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貢獻力量,目前已有產業發展、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的85條建議納入當年度政府工作報告。
三、工作成效
搭建了“鐵打的營盤”。通過建立流動黨員黨支部、流動黨員聯絡服務處等一系列功能齊全的組織陣地,實現了組織架構從單一到多元、工作從粗放到精細的轉變,為新時代流動黨員黨組織建設蹚出了一條新路徑。
鍛造了“流動的尖兵”。通過健全雙向共管工作體系、構建多樣化學習方式等措施,將流動黨員教育管理變分散管為集中管、被動管為主動管、一時管為常態管,引導流動黨員發揮大能量、展現新風採,真正讓流動黨員“動”起來,激活基層黨建一池春水。
插上了“回歸的航標”。通過搭建回鄉任職、創業平台,引導流動黨員充分發揮建設家鄉排頭兵的作用,做強村富民的先行者,在招商引資、經濟建設、宣傳政策、維護穩定中發揮特殊作用。
四、探討和啟示
(一)從“嚴”處發力,織密組織體系。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必須將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全過程。堅持黨員流動到哪裡,黨組織的管理服務就跟進到哪裡,及時把流動黨員組織起來、管理起來。
(二)從“細”處著手,筑牢思想根基。要根據流動黨員情況,強化分類管理,結合思想、工作、生活等實際,精心設計組織開展活動,做到既內容豐富,又貼近實際。特別注意要做好流動黨員的關心關愛,定期開展談心談話,開展教育引導。
(三)從“新”處管理,拓寬教育載體。對待流動黨員,尤其是大學生、自由職業等流動黨員,應更加注重用新思維、新理念提升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質量,創新開展黨內活動,增強黨組織吸引力,使流動黨員主動融入組織,內心接受管理,始終與黨組織緊密相連不斷線。
(四)從“高”處引導,樹起榜樣標杆。要積極搭建流動黨員發揮作用的平台,充分調動流動黨員開展工作積極性,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主動擔負起建設他鄉、團結老鄉、回報家鄉的責任,讓流動黨旗始終高高飄揚。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