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敖漢旗委組織部
2024年11月01日10:2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內蒙古敖漢旗著眼於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強村富民的目標,推行全旗統籌、支部帶動、村企共贏、產業扶持、頭雁隊伍、清產核資、平台監管、抱團發展、創新發展、制度保障的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強村十法”,全面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有效解決了“沒錢辦事”難題。
一、背景起因
(一)部分嘎查村“兩委”“思想保守,致富能人不能參與到集體經濟發展中,不能帶動集體經濟發展。有的嘎查村遠離城鎮、區位條件差,集體經濟單純依靠土地流轉、發展種養業,沒有形成規模,“造血”能力不高。
(二)各鄉鎮蘇木普遍存在村級集體經濟主導產業弱、產業鏈條短、產業“小而散”“多而雜”、聯農帶農不強等情況,鄉級政府缺少推動集體經濟發展的資金和項目,不能盤活閑置資源資產,無法整合發展集體經濟的強大合力,形成“快的快慢的慢”“一枝獨秀”的局面,“輸血”功能不強。
(三)旗裡缺少統籌推動工作機制,還未建立系統的集體經濟監督管理平台,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集體經濟資產處置不合理、資產管理不規范,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機制落實不到位,集體資產外流、產權不明、數據不清,集體經濟“固血”免疫力差。
二、主要做法
(一)“一鄉一方案”抓全旗統籌。按照“一鄉一方案、一村一對策”工作思路,建立“旗級統一指導、蘇木鄉鎮統一組織、村級具體實施”的工作機制,明確黨委書記、黨委副書記、組織委員和黨組織書記“四位一體”責任人,完善旗、鄉、村三級責任體系,成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聯席會1個、專項領導小組3個,制定旗級方案1個、鄉鎮級方案18個、切實可行的具體舉措225項,先后召開聯席會15次,解決工作中的問題18個。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納入各級實績考核內容,作為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重要內容,以考促動、以考聯動。
(二)“一村一社”抓支部帶動。聚焦“黨建強、產業興、群眾富”目標,以支部領辦創辦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為抓手,建立“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共同體”,以“黨建鏈”引領“產業鏈”“服務鏈”“富民鏈”。全旗支部領辦合作社90個、吸納黨組織224個、龍頭企業22個、經濟合作組織69個、社會化服務組織378個,組建16個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共同體,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公司+農戶”發展模式,在50個示范嘎查村實施肉牛、肉羊、肉鴨等產業類項目53個,建設養殖小區112個,實現“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集體增收入、群眾得實惠”。
(三)“一村一企”抓村企聯建。常態化開展“百企興百村”行動,建立“企業+村集體+農戶”發展模式,做大產業支撐,群眾入社分紅。全旗225家民營企業結對聯系225個行政村,聘請“名譽村主任”91名,投入產業資金9346.9萬元,建設新品種示范展示田20畝,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4處,引進各類農作物新品種50余個、新技術4項。
(四)“一村一產業”抓項目扶持。按照“統籌安排、梯次推進、滾動發展、拓面延伸”方式,打包下沉政策、項目、資金,整合鄉村振興項目資金4.9億元,300萬元固化資產項目覆蓋225個嘎查村,到2024年底可實現“一嘎查村一個300萬集體經濟項目”全覆蓋,發展集體經濟產業225個,全旗嘎查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可達20萬元以上。集體經濟項目與中央專項扶持項目和京蒙幫扶項目同頻共振,各級銜接幫扶資金統籌分配、打捆使用,確保33個上級扶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125萬元項目落地見效,集體經濟年增收13萬元左右。
(五)“一村一能人”抓頭雁隊伍。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堅持“雙好雙強”標准選優配強“兩委”班子,在集中換屆中實現了“6個100%”工作目標,新一屆嘎查村“兩委”成員大專及以上學歷682人佔比44.49%,35周歲以下363人佔比23.68%,黨員致富帶頭人1099人佔比71.69%,實現了學歷年齡“一升一降一增加”,夯實了黨建引領集體經濟的組織基礎。開展黨組織鄉村振興“比武爭星”活動2次,評選出“綜合優勝嘎查村”52個、“集體經濟單項優勝嘎查村”10個、“擔當作為好支書”57名,召開“頭雁論壇”充分發揮“頭雁效應”,推動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六)“一村一清查”抓資源盤活。以“三資”清理為小切口,盤點村級集體“三資”家底,整合以往地賬不符、無序發包的集體土地,採取集約整合、流轉置換、出租發包等方式,盤活閑置資源,增加集體經濟收入。黃羊窪鎮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化收”專項行動,共清理債務347萬元、各類合同302份,清繳合同外土地7261畝建設肉羊小區1處,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5萬元。
(七)“一村一模塊”抓平台監管。加快完善農村牧區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和土地流轉2個平台建設,設有225個模塊,實現“一村一模塊”,使用“四統”“六分”“三預警”“兩落實”“一確權”的“46321”管理方式,有效管理農村牧區集體經濟資產。盤點登記全旗現有村集體資產,將村集體機動地、荒山、草場、灘涂及村校、村部等不動產納入平台進行統籌管理,匯總形成壯大嘎查村集體資產等4類台賬﹔依托土地流轉平台,引導1.0117萬畝土地合規合理、有序透明流轉。平台運行后,回收集體經濟收入2300萬元,完成2.71萬個項目資產的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確權工作,其中集體經濟項目資產126個。
(八)“一村一聯盟”抓抱團發展。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連、資源互補原則,成立“興村富民”黨建聯盟、農資供應聯盟,建立公司、村集體、農戶多方利益聯結機制,做到優勢疊加、短板互補。
(九)“一村一變革”抓創新發展。全面推行黨建引領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組織改革,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全部入股,覆蓋全部行政村和98%的農牧戶。組建為農服務公司16個、村級服務站225個,共簽訂土地托管服務6.5萬畝,提供農資9919噸捆,外銷農產品93.31萬元,發放信用合作互助金175萬元,為農戶節資50萬元,為集體經濟增收26萬元。
(十)“一村一機制”抓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經營運行、收益分配、監督管理”四項機制,全面實行“村財民理鄉代管”工作法、“三務”公開、“四議兩公開”等制度,制定並嚴格落實《農村牧區集體資金管理使用辦法》,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每年對集體“三資”進行責任審計,及時發現問題、堵塞漏洞,保証資產不流失、項目可發展、產業可持續。成立旗資產管理中心、專班,24個部門、18個鄉鎮蘇木街道、225個嘎查村全線接通,搭建立體網絡,建立健全小微清單225個,開展屆中、離任、常規審計共27次,確保集體經濟發展有序、運行有保障。
三、成果與成效
(一)解決了“錢從哪來”的問題。採取村企聯建、項目扶持、抱團發展等模式,統籌各級扶持項目、幫扶資金和項目資金,真正解決集體經濟“沒錢干”的問題。統籌整合各級各類銜接補助及幫扶資金1.66億元,在54個示范性好、引領性強、公認度高的重點示范村規劃落實涉及小米、肉牛、設施農業等主導產業58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項目,有效破解了資金瓶頸難題,為產業發展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提供了強有力的財力支撐。
(二)解決了“誰來推動”的問題。發揮支部帶動、頭雁能人、抱團聯盟等示范帶動作用,實現黨建鏈、產業鏈、增收鏈“三鏈合一”,真正解決集體經濟“沒人管”的問題。新惠鎮扎賽營子村在中直機關定點幫扶和北京市海澱區對口幫扶下,依托支部領辦創辦的合作社,實行“支部+企業+合作社+農牧民”模式,建立了惠隆雜糧種植、生豬養殖、肉羊養殖、糧草收儲等綠色循環發展產業鏈條,村集體經濟收入由1.9萬元增長至5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由7500元增長至2.3萬元。
(三)解決了“什麼來保障”的問題。推行全旗統籌、平台監管、制度保障等模式,資產管理規范、土地流轉有序、資金使用透明,真正解決集體經濟“發展保障”問題。完善農村牧區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和土地流轉2個平台建設,設置225個模塊,實現“一村一模塊”“一村一台賬”﹔圍繞資產管理、民主監督等內容,建立健全《集體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嘎查村村務管理制度》等兩大類79項規章制度,使集體經濟發展有章可循、照章辦事。
四、思考與啟示
(一)必須堅持“旗委+鄉鎮+村級”三級聯動。齊抓共管,共下“一盤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必須構建“旗委統籌、鄉鎮牽頭、村級落實”的旗鄉村三級聯動工作格局,凝聚出推動集體經濟發展的向心力。把集體經濟發展情況作為基層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的重要考評指標,層層壓實責任,找出破解集體經濟發展難題的“金鑰匙”,要以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個目標干到底、一招不讓抓到底的“四到底”精神,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二)必須堅持“支部+合作社+農戶”三方聯建。眾人拾柴火焰高,集中力量才能辦大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必須堅持“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推廣“飛地”模式、抱團發展等合作模式,制定村集體、經營主體、農戶多方長期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才能破解企業發展中的土地、資源、勞動力瓶頸,補齊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單一短板,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壯大、經營主體盈利和村民增收“三贏”局面。
(三)必須堅持“資產+資源+資金”三資融合。整合三資“大盤子”,做好集體經濟“大蛋糕”。發展集體經濟必須整合“資產+資源+資金”三資力量,喚醒“沉睡資產”、盤活“貶值資源”、收回“流失資金”,實現“三資”保值增值。要靈活運用“資源、資產、資金”三要素,堅持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培育新興產業、盤活土地資源、發展合作社產業,以優勢特色產業多元發展產業群激發集體經濟內生動力,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