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09:05 來源:經濟日報
在國家電網天津電纜公司某110千伏地下電纜工井內,一場緊張的比賽正在上演。比賽內容是對安裝前的110千伏電纜終端附件進行剝切打磨預處理。
今年48歲的張華,是國網天津電力心連心(電纜一隊)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國網天津電纜公司電纜運檢第四中心搶修一班班長,2021年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他的比賽對手是第三代電纜自動剝切打磨機器人,由張華帶領團隊研發並獲全國職工“五小”科技創新成果。
“機器人的優勢在於,可以精准控制剝切的深度和速度,剝切精度由1毫米提升至0.4毫米,打磨精度一致性提升90%。”操作機器人的運檢第四中心電纜運檢四班工人許然然說。
比賽很快進入焦灼階段——半導電層剝切。由於電纜自身截面非嚴格的“正圓形”,之前一度領先的機器人,目前還不能實時判斷並改變剝切深度,有點力不從心。張華憑借20多年練就的眼力和手法明顯更勝一籌。
本次比賽的目的是為機器人尋找升級方向。“給機器人加裝‘眼睛’,通過增加光學傳感機構,實時判斷改變剝切深度。”通過詳細的觀察記錄,創新團隊對第四代電纜剝切打磨機器人的核心功能和實現方式有了思路。
加入視覺傳感機構與智能控制算法后,機器人可以實時監測反饋絕緣屏蔽層的剝切狀態,實現電纜半導電層的智能化仿形剝切以及絕緣屏蔽斷口的“微米級”精度控制。
“電纜切割工藝在變,但工匠精神永遠不變。一代代電纜人在實踐中反復磨煉、精進手藝,擺脫技術封鎖、掌握核心工藝,最終實現自主創新。”張華說。
張華扎根高壓電纜運維檢修一線26年來,帶領團隊以解決高壓電纜運維檢修方面的實際問題為導向,先后研制了電纜終端頭膠質絕緣套筒等20余項創新成果,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項、發明專利6項,多項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得到業內人士高度認可,充分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本報記者 周 琳)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