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湖北武漢市硚口區漢中街道:推動基層黨建深入人心 實現“家的延伸”

武漢市硚口區委漢中街道黨工委

2024年10月31日16:4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漢中街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中南部,街道東至武勝路與漢正街道相連,南臨漢江中心線與漢陽區琴台大劇院隔江相望,西至京漢大道與漢水橋街道相接,北達中山大道與榮華街道相鄰。轄區面積約1.2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2059人,轄有興隆、軍工、勞動、愛國、尚義、長壽、馬家、萬興、牌樓等9個社區,其中5個社區為老舊型社區,3個社區為綜合型社區,僅有1個新型社區,老舊小區佔比大。與缺少物業管理、高齡獨居老人多、流動人口多、基礎設施差等難題相對的是居民群眾對美好生活越來越深切的渴望,漢中街道堅持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有效地對各類治理力量進行整合和安排,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發揮更大更充分的作用,在困局中走出一條基層治理的新路子,堅守為民初心,回應群眾期待,讓居民群眾感受到“家之外”的黨建溫度。

二、做法

(一)夯實黨建根基,以紅引領帶動“向心力”

一是創新“網格+”模式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漢中街道高度重視“全街一張網”建設,推行“3+3”社區網格治理模式。即“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三級組織網絡體系,推行黨建與綜治、平安等網格多網融合、一網聯動﹔街道黨工委“大網格”、街道下轄社區“小網格”、社區網格“微網格”三層網格服務體系,暢通網格微循環,打通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牌樓社區充分發揮紅色物業功能,由社區黨委牽頭,將物業“紅管家”聘為社區兼職網格員,將網格群、業主群等進行整合,聯合越秀物業與居民代表、多部門多次召開協商會議,推動建成電動車停車棚8處,共可停放千余台電動車,並安裝最新監控系統和消防設備,消除了安全隱患,解決電動車亂停放問題。

二是組建過硬隊伍釋放黨建引領高效能。狠抓社區書記成長計劃,創辦漢中街道先鋒領航圓桌思辨匯。圍繞基層治理高頻難題,組織社區書記外出參觀學習拓寬視野、觀摩拉練交流經驗、邀請社區名書記和高校教授授課討論,在工作實踐中總結摸索,共商共議探討“最優解”。助推黨員教育培訓提質增效,面向街轄各級黨組織書記和黨務工作者舉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專題培訓班、黨建業務知識專題培訓班、黨支部書記輪訓班,提升黨務工作者抓支部建設能力水平。萬興社區挖掘擅長水電、維修、花藝、書畫等技能的黨員群眾組建“五彩”樓宇守護志願服務隊,引導樓棟“鄰”管家激活新“棟”能。軍工社區建立“三大員”制度,社區黨組織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物業服務企業推選樓棟聯絡員,業主擔任群眾監督員,常態化溝通聯席、對話懇談、監督落實,有效解決花好月圓小區電梯更換、路面維修、停車棚建設等難題。

三是打造黨建陣地讓組織生活有滋有味。推進黨群服務陣地提檔升級,優化3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依托街道資源,建成全區首個街道開放性黨群服務中心,提供黨群活動、協商議事、文體康養、老年食堂、少兒服務等場地。統籌整合小區物業用房、單位閑置公房、廢棄報刊亭等資源,建設黨群服務驛站40個,更好地服務居民群眾。根據群眾意見打造具有小區特色的,符合群眾需求的牌樓社區黨群服務驛站,兼具老年食堂、社區醫療站和社區休憩空間等三大功能區,同時將小區架空層改造為“越享灣”共享空間,打造集協商議事、文化健身、親子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小區開放共享新平台。在馬家社區推行網格員駐黨群服務驛站辦公,讓居民辦事更方便,進一步提升網格居民熟知度,讓“小”驛站發揮“大”作用。用好用活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陣地,每年常態化組織開展各類居民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和志願服務活動200余場次,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融洽鄰裡社群關系,增強黨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二)發揮黨群優勢,以善治理增強“凝聚力”

一是黨建引領,搭建“共謀”平台匯民智。街道積極搭建社區議事平台,定期開展協商議事會,同時開展網格員上門走訪,鼓勵群眾利用網格群隨時提出問題和建議,以“線上+線下”的方式收集群眾的聲音。尚義社區打造“逢四說事”居民議事平台,將每個星期四定為居民議事日,同時發動樓棟長、鄰裡長、熱心居民組建自治團隊,即時搜集身邊居民的需求反饋,聯合居民及有關部門共商解決轄區內雨水管漏水、下水道阻塞等問題,同時引導居民自發維修公共區域內的破損長椅,打造了居民共同“說事-議事-解事”的良好格局。

二是協商治理,群眾“共享”幸福生活。探索在基層治理中讓人民群眾發揮治理的主體作用,深入踐行共同締造理念,實現居民群眾從“要我干”到“一起干”的轉變,讓居民的大事小事都能在“小鄰裡”中找到解決路徑。面對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難題,馬家社區建立樓棟議事機制,組織召開10余場“庭院板凳會”,在會上居民暢所欲言,針對加裝電梯問題進行頭腦風暴,征求居民意見,凝聚群眾力量。同時,社區黨委充分挖掘社區能人骨干並發揮他們的“自治合伙人”協調作用和在居民群眾中的影響力,讓能人骨干充當“加梯”調解員,帶領居民實地考察,耐心解答居民疑惑,打消了居民顧慮,2024年1月名仕閣小區第一部電梯已正式投入運營,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群眾的出行。

三是力量下沉,為民服務“一線”應答。充分挖掘街道下沉黨員、挂職干部專業特長,建立“群眾點單 社區派單 黨員接單”服務模式,及時回應群眾訴求,同時鼓勵和發動黨員干部主動尋題解題,為居民群眾提供最優服務。勞動社區下沉單位漢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彭香榮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定期為社區老年人開設醫療知識科普、醫保政策講座、健康義診等活動。愛國社區下沉單位武漢城建集團建設管理有限公司挂職干部戴莉發揮文藝專長每周二在社區開設舞蹈班,免費為轄區居民群眾上舞蹈課,目前已有150余名居民參與進來,豐富了居民群眾文化生活。興隆社區硚房集團、區環保局的下沉黨員常態化參與社區居民議事會議,為基層治理難題出謀劃策,辦理了安裝便民座椅、整修路面等一系列民生實事,為社區排憂解難。

(三)攜手多方力量,以強聯動提升“驅動力”

一是引入多元主體,發揮“全方位”治理效應。堅持並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模式,探索“多元主體共治共管”,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發動多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共建美好家園。針對炮團小區停車亂象,軍工社區黨委將運用“五共”理念持續推進共同締造實踐活動,組織小區黨支部、網格員、樓棟長、黨員骨干、熱心居民成立了炮團志願服務隊,代行部分物業職能,將12輛隨意停放在小區的機動車遷移至小區一牆之隔的停車場,讓沒人管、不好管的事都有人管,讓居民群眾的需求真正“落實”。

二是鏈接多方資源,構建“立體化”合作格局。挖掘共建單位、下沉單位、轄區商戶、社會組織的專業特色和資源優勢,搭建街道、單位、居民三方合作的廣闊平台,以滿足多方需求為出發點,用好用活各項資源,為基層治理聚力賦能。共建單位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整合體檢項目,為轄區3000名居民提供了價值300萬元的免費體檢,同時針對居民體檢情況,長期跟蹤隨訪,提供答疑、咨詢、問診等醫療服務,不斷提升轄區居民健康水平。結合轄區商業資源豐富的特點,牌樓社區黨委積極推進商戶、社區、居民多方聯動,開創“越鄰聯盟”商居社共駐共建新模式,與越秀商管建立“愛心企業聯盟”,積極推進居民用參與社區活動獲得“積分”兌換商戶“停車券”“餐飲券”“滿減券”等志願服務積分兌換合作新途徑,有針對性整合資源,推進商業資源融入基層治理。

三是提供多樣服務,滿足“全領域”美好需求。聚焦城市幸福養老,積極探索“黨建+智慧養老”模式,引進養老服務機構3家,建成運營養老服務中心(站)7個,改造升級老年人幸福食堂,實現養老服務全覆蓋。長壽社區採用“文養+康養”服務,與醫療機構合作,為轄區老年人提供針灸、艾灸、理療等服務,勞動社區持續開展“銀齡關懷”行動,以“小老”助“老老”,鼓勵老年人繼續發光發熱。街道聯合共建單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武漢開放大學),開設“漢中青年夜校”,手機攝影、心理教育、瑜伽等多樣課堂,最大化利用教育資源,滿足青年人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學需求。精准對接青年職工需求,開展“青聚漢中 趣游春天”青年人才交友、“舞動華爾茲 開啟身心之旅”舞蹈課堂、“暑期職工子女托管”等一系列“悅服務”樓宇共建公益活動。

三、成效

漢中街道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在推進街道高質量發展中,強化黨建引領,將組織觸角扎根在一線,資源力量整合在一線、為民服務開展在一線,努力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格局,不斷提高了轄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基層治理更有深度、更有溫度、更有力度。全力打造黨建工作品牌,著力提升街道社區治理能力,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顯著增強,漢中街道“黨建聚合力工程”被評為硚口區2023年度“十大特色黨建品牌”,馬家社區“黨建引領固根基‘四紅融合’譜新篇”榮獲首屆新時代社區黨建創新案例三等獎,牌樓社區“心系居民辦實事,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裡”入選硚口區基層黨建“十大創新案例”。

四、探討

一是黨建引領是加強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加強基層治理,關鍵是從體制機制上加強黨對基層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統一領導,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探索創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途徑和載體,把服務群眾、造福群眾作為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加強黨群服務中心標准化建設,推動各類資源和服務力量向黨群服務中心匯聚,持續做實“家門口”全天候服務矩陣,實現紅色元素可觀可感,為民服務有力有效。堅持黨建統領網格治理“最后一公裡”,發揮黨小組長、樓棟長、物業、社區志願者等擔任多元網格員,履行上傳下達、應急協調等具體事務,通過走訪摸清居民急難愁盼,塑造速度與溫度並存的基層治理“微網格”。組織培訓提高黨務工作者能力素養,提高黨建工作質量,號召社區居能人、黨員骨干、熱心群眾等打造特色服務隊伍,讓實實在在的服務贏得群眾對黨的信任和擁護,推動黨建工作的優勢和活力轉化為基層治理的效能和動力。

二是群眾自治是提升黨建效能的有力舉措。城市社會治理的重點在社區,居民小區作為社區治理的基本單元,要以抓好小區黨組織建設為引領,激發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締造幸福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堅持以網格為單位,廣泛開展“敲門行動”,通過拉家常、問需求、發問卷等方式多渠道、全覆蓋走訪群眾,收集群眾意見。對於不在本小區居住的群眾,以電話、微信等線上方式線上反映問題。定期組織開展座談交流,召開“長廊議事會”“庭院板凳會”等小區議事活動,引導居民在交流討論中表達訴求,發現需求。圍繞群眾興趣愛好,開展文體、娛樂、科普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精神文化活動,引導帶動更多群眾走出家門,在參與和互動中加深鄰裡感情、增強信任。聚焦居民急難愁盼,為居民辦理一批實事好事,讓居民實實在在看到社區變化與治理成效,帶動更多居民參與共同締造實踐活動中來。不斷延伸組織觸角,統籌下沉工作力量和資源,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補充基層治理力量,不斷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賦能提效。

三是多方聯動是凝聚發展合力的關鍵手段。搭建區域化黨建平台,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牽頭引導轄區單位、社會力量、居民群眾打破現有行政區劃管理體制壁壘,找准聯建各方契合點,建立高效的常態化協商合作機制,探索通過跨層級、跨行業、跨部門的黨建聯建方式,共同參與到基層治理事務中來,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服務雙向、共建互助的良好局面,推動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治理優勢。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培育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會治理的意識,鼓勵社會各界積極主動發揮協同治理功能,促進社區、企業、社會組織與社區居民通力合作,共同探索民生難題“最優解”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發揮街道黨工委平台作用,以共同利益、需求、目標為紐帶,通過聯席會議、走訪服務等形式,強化與轄區單位、企業聯絡互動和情感交流,打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服務多向的共贏局面,為促進轄區全面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