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福建廈門市湖裡區湖裡街道:黨建引領齊發力 譜寫城中村現代化治理新篇章

湖裡區湖裡街道黨工委

2024年10月31日15: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后浦社隸屬於福建省廈門市湖裡街道后浦社區,是湖裡區典型的城中村,列入廈門市第一批城中村現代化治理試點。自后浦社城中村綜合治理以來,湖裡街道以近鄰黨建為引領,以“兩改造三提升”為抓手,聚焦城中村治理難點,堅持強組織、補短板、惠民生、優治理,按照“系統化治理、清單化建設”思路,採取“試點先行、分步實施、全面推開”措施,穩步推進實施城中村綜合治理工作,用堅定信仰、挺膺擔當、不懈奮斗繪就最美城中村宜居新圖景,順利打造成廈門市后浦樣本2.0版。

一、背景與起因

后浦社面積約7.59公頃,現有人口11076人,其中常住人口1125人,流動人口9951人,共有242棟房屋,改造之初存在房屋密度大、違章搭蓋多、空中“蜘蛛網”多、安全隱患多、衛生死角多、流動人員多、管理難度高等難題。從2022年開始,后浦城中村經過“兩改造三提升”,居民居住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真正實現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轉變。“后浦樣本”正在成為全市城中村治理提供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經驗。但城中村治理從來不是一錘子買賣,治理后的管理和維護,是影響城中村發展可持續的關鍵。這就需要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引領作用,充分激發近鄰力量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才能在城中村治理找到最大公約數,繪就民心民願的最大同心圓。

二、做法與成效

(一)強化組織保障,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城中村治理體系

加強黨建引領下的組織體系構建,縱向理順街道、社區、村庄、網格四級黨組織與政府之間的權責關系,橫向凝聚多方治理力量,推動多元主體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是促進城中村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路徑。

1.以“建體系”延展治理深度。打造了以“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城中村黨支部—網格黨小組”為框架的“大黨建、全覆蓋、精細化”四級黨組織體系,實現地域明晰、無縫對接,解決了城中村管理單元中黨組織缺位和虛位的問題。

2.以“強網格”優化治理精度。按照《湖裡區關於黨建引領網格治理的指導意見》《湖裡區社會治理綜合網格建設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充分考慮到城中村外來人口多、流動性大、居住密度高及自然村區域界線模糊等實際問題,推動后浦社成立網格黨支部,並按網格成立4個黨小組,由各黨小組認片領責,建強治理“主心骨”。

3.以“組專班”提升治理力度。后浦社成立城中村綜合治理指揮部,建立專班駐點工作機制,由街道分管領導牽頭,成員由街道綜治辦主任、挂點組長、社區書記、“兩委”成員和湖裡國投公司工作人員等組成,堅持落實日碰頭、周調度、月總結制度,確保項目高質高效組織實施。整治專班成員陳麗梅經多次上門溝通協調,順利解決牆體管線安裝難題,為村庄弱電改造工作開好頭。

(二)打造攻堅隊伍,形成點上發力、活水涌流的城中村治理力量

社區堅持把加強隊伍建設作為推動城中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切實加強干部隊伍管理,發揮隊伍作用。

1.成立工作小組,勇做“奮楫者”。以擔當之“手”握牢“人民之筆”,持續推進城中村“兩改造三提升”。在后浦社設立綜合保障、業態發展、村容管理、平安建設、民生服務、出租房管理等6個工作組,分家包戶到居民家中耐心細致做工作,將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裡。

2.挖掘志願先鋒,善為“奉獻者”。全面整合城中村網格內的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社區志願者、退休老干部等力量,成立以“網格員+黨員志願者+賢達人士+熱心居民”為主體的9支志願服務隊,助推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提升。

3.整合自治力量,爭當“守護者”。后浦社成立治理委員會,構建“村庄黨員+居民代表+群眾”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依托房東協會,不斷推進房屋租賃“散租統管”模式,強化自身造血功能﹔成立首個“國企+村集體”的合資公司,即廈門后浦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開發利用現有資源,著力融合文化旅游商業市場,將豪利思城打造為新興創意產業與時尚生活的“共生實驗平台”,塑造廈門潮玩星空集市新地標,發展夜間經濟。組建社團,開放共享空間,提升基層治理凝聚力,打造城中村5-10分鐘便民生活圈。

4.凝聚社會力量,吸納“助力者”。完善城中村“資源共享、協同配合”工作體系,建立黨組織主導下的黨群聯席網格黨建工作例會、居民議事會、民情懇談會制度,搭建“新老廈門人·鄰裡會客廳”等多元化參與平台,推動街道社區與轄區內單位、行業黨組織共建共治。聘請熱心台胞作為社區主任助理,舉辦台青產品進社區等活動,在豐富居民物質生活的同時,促進兩岸融合。

(三)秉持民生情懷,做優人民需要、群眾滿意的城中村管理服務

改善服務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后浦社區不斷改善服務民生,擦亮民生底色,提升幸福成色,以實際行動守好“人民的心”,答好“民生的卷”。

1.“安”字為基,提升人居環境。后浦社成功構建城中村“X+N+1+1”智慧管理平台(建設“X”個基礎信息庫,拓展“N”個運用,建設“1”個社區工作助手和“1”個湖裡智慧城中村近鄰服務小程序)。

2.“實”字為先,改造硬件配套。組建任務“突擊隊”推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改造成晾晒區和停車位,增設充電樁,解決居民日常生活難題。頭頂疏朗,腳下亦無泥。道路兩旁,電動車整齊地停在藍線區域,攤位則在黃線內。過去連人都很難走的小巷,現在電動車都能輕鬆通過﹔城中村上上下下的石台階,已全部鋪成了無障礙通道。打造共享空間並陸續對居民開放,推動便民商業、文體、衛生服務等民生事業發展。

3.“樂”字為要,豐富文化生活。打造“一村一特色”文化品牌,在后浦舉辦城中村“村BA”籃球賽事、2023湖裡青“村”好聲音,吸引了上萬名群眾現場觀看,“城中村”迸發新的激情和活力﹔通過設立新市民課堂,打造“共享之家,職樂后浦”工會服務平台,引入社區律師等第三方社會力量,培育“15分鐘便民生活圈”。

三、經驗與啟示

一要堅持以管理提升破難題。圍繞“兩改造三提升”總要求,街道在全市范圍首創“散租統管”出租房租賃管理模式,制定“六統一”(即統一出租房管理平台建設、統一出租房合同范本、統一租金漲幅標准、統一水電費標准、統一租客入住規范、統一管理服務)方案,確保租房管理的合法性合規性。在全區率先成立后浦社治理委員會,區、街、社區干部職工會同村集體代表、村民代表、房東代表等共同開展城中村治理工作,打造“黨員+居民代表+群眾”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中村治理格局。實踐証明,必須把城中村的發展納入城市發展全局系統考慮、統籌推進,促進發展要素全域均衡配置,以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加快補齊城中村的發展短板。

二要堅持以完善配套補短板。創新規劃建設集強電變壓設備、弱電光交設備、5G機房、智慧平台指揮中心、網格服務功能於一體的綜合站房,充分利用城中村違建拆除騰出的有限空間,最大限度地配齊基礎和服務設施。建設2座停車樓、新增61個停車位,緩解停車難問題。打造共享會客廳、共享圖書館、共享健身房、共享影音室、電子閱覽室等十大共享空間,為居民提供豐富的學習、健身和文體活動場所。實踐証明,在推進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工作中,要始終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硬件改造和軟件提升相配套,內外兼修、一體推進,努力把城中村建設成為宜居、宜業、智慧、和諧的美好家園。

三要堅持以保障民生促發展。在“兩改造三提升”過程中,新市民課堂在后浦社設立了,工會服務平台上線了,心理咨詢師、社區律師、家庭醫生上新了,城中村圖書館、修繕后的陳氏宗祠、后浦戲台保留了紅磚古厝的閩南特色,成為年輕人爭相拍照的網紅打卡點。在城中村導入集夜景觀賞、露營、戶外電影、網紅駐唱、文創產品等為一體的夜間經濟,引導培育特色咖啡館、休閑吧等時尚潮流業態,不斷凝聚人氣,共享文體旅商融合發展成果。實踐証明,要始終心系人民,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實際問題,才能最大范圍凝聚共識,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