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雲南昭通堅持黨建引領興竹富民

小竹子成就大產業

2024年10月31日13:30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把山當地耕、把竹當菜種”,走進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群山巍巍,竹海茫茫,山風吹過,竹濤陣陣。大關縣是昭通市六個百億元高原特色產業“竹產業”重點縣之一,竹林總面積116.53萬畝,竹產業綜合產值20.8億元,延綿群山的筇竹,成為當地百姓創收增效的“綠色銀行”。

從賣筍到賣竹、從竹竿加工到全竹利用、從單純加工到鏈式經營,大關縣是昭通市黨建引領竹產業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

近些年來,昭通市探索“把黨支部建在竹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竹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竹產業鏈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聚集調動整合各方資源,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支部建在竹產業鏈上

掰筍、剝筍、裝車、賣筍……天剛蒙蒙亮,鎮雄縣杉樹鄉萬畝方竹基地竹農已經在竹林裡穿梭忙碌起來了,“生態竹鄉”再次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秋筍豐收季。

“2022年,我們成立竹產業鏈黨支部,通過招商引資建起佔地20余畝的竹筍加工廠,實行龍頭企業與村集體經濟公司‘雙綁’利益聯結機制,為竹農提供收購、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杉樹鄉黨委書記聶貴勇介紹。目前,杉樹鄉竹筍加工廠已解決200余名村民就業難題。

昭通市採取“支部+合作社”的形式,成立從採種、育苗到竹筍、竹材加工銷售的專業合作社95個,村集體經濟組織72個。與引進的龍頭加工企業實行“雙綁”利益聯結機制,龍頭企業與村集體經濟公司按照土地入股、資產租賃、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竹農按照土地流轉、逐年補償、隨行就市等方式,與集體經濟公司形成利益共同體。

竹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竹產業發展模式也由“單打獨斗”向規模化“抱團發展”轉變。目前,全市發展筍竹市場主體243家,個體大戶最高收入超180萬元。

實施黨員“創業帶富工程”

進入鹽津縣柿子鎮新生村一把傘村民小組,山巒疊嶂、竹海碧波,仿佛置身竹的海洋。這裡森林覆蓋率高達93%,氣溫適宜,降雨充沛,非常適合方竹生長。

“自從通了村組公路后,村民靠賣竹筍,年收入最多的有20多萬元,戶均收入超過15萬元,這得感謝我們村有好的帶頭人。”村民口中的帶頭人叫侯光元,一名有著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帶領群眾成立竹筍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種植8460畝竹子,入社群眾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

昭通市在竹產業覆蓋的9縣(市、區)實施黨員“創業帶富工程”,充分發揮黨員思發展、謀發展的“領頭羊”作用,注重選拔善思考、懂發展的鎮村黨員干部,群眾基礎好、帶動能力強的村民黨員,培育黨員竹產業創業示范基地,並加強對竹產業創業示范基地黨員的培訓,提高黨員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通過黨員示范引領、技術培訓指導、聯農帶農等方式,形成了培育一個、影響一片、帶動一方的示范效應。

竹產業成村民的“綠色銀行”

拐杖、毛筆、椅子……在大關縣的雲南羲之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內,一根根通過殺青、熏蒸處理的筇竹,經工人們的巧手打磨后,便成了一件件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的工藝品和家具。“我們把初加工交給村民,制作的筇竹用品很受市場歡迎,去年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羲之竹文化公司董事長歐賢芹說。

為實現竹產業鏈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昭通市建立產業鏈聯合黨委,把著力提升竹產業經濟效益作為聯合黨委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青山變金山。大力開展竹林科學培育技術推廣,培育大徑竹林、筍竹兩用林、高效豐產竹林。推廣直播帶貨、可視農業、直採直供,開展農超、農校、農企對接,實現產品從田間地頭直達廚房餐桌。持續推進竹科技產業園區建設,加快竹產業集聚發展,抓牢戶外重組竹、竹家具等現有優勢產品,瞄准竹材建材化產業發展方向,推動竹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林區變景區,充分發揮森林資源優勢,大力推進以森林景觀利用為主的全域旅游發展。竹產業已然成為昭通村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綠了山頭,富了村庄。

(本報通訊員 錢旺 徐有定)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