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四川成都市青羊區:一核引領 “三源”支撐 雙擎驅動 五共互促 構建社區韌性治理新格局

中共成都市青羊區委組織部

2024年10月28日14: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建設“韌性城市”。在此背景下,提高韌性、增強抗風險能力成為城市社區治理的緊迫任務。如何通過社區韌性建設來推進韌性城市建設,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清源社區做出有益探索,以“一核引領、‘三源’支撐、雙擎驅動、五共互促”構建城市社區韌性治理“清源樣板”。

一、背景

清源社區成立於2017年3月,是典型的由涉農社區向城市社區轉變的復合型社區,面積1.51平方公裡,常住人口4.7萬,服務人口超10萬,遺留問題多、規模大、人口密度高並存。為有效破解社區治理的多重困境,社區黨委積極聯動居民、社會力量和經營主體打造多元參與的15分鐘幸福生活圈,促進多元主體賦能增權、構建多元資源儲備調配模式,不斷探索基層風險治理現代化重要載體與實現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徑。

二、主要做法

在超大城市運轉全過程、各環節中提升風險感知、預警、應對、治理能力,對強化社區韌性建設與治理至關重要。2022年以來,清源社區對標“四大治理任務”,以黨建引領破解社區發展、治理、服務、風險防控等難題為導向,形成社區韌性治理新格局。

(一)“一核引領”凝聚黨建組織力,打通社區治理梗阻

一是“四帶”為牽引,構建“黨組織動力傳導軸”。以社區黨委為核心,構建“社區—院落—樓棟”層級體系,探索“黨組織書記帶黨組織、黨組織帶委員、委員帶黨員、黨員帶群眾”工作法,全面實現了“院落建支部,樓棟建小組”的基層黨建體系。在社區所轄的10個小區內設立11個特色黨群服務站,匯聚居委會、物業、業委會等社區自治組織力量,初步構建“1+11+N”的黨建聯動機制,延伸服務鏈條。同時,創新實施“星級黨支部”評選與黨員分類積分管理,根據評選結果給予表彰獎勵,形成社區黨組織內部層層負責、逐級落實的黨建機制,推動院落黨支部積極參與小區治理,激發黨員爭優創先的熱情,全面激發社區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二是“四報”為傳導,構建“社區風險感知鏈”。依托智慧蓉城“三級平台、五級應用”,以“微網格員報告線索—網格員鑒別報告給網格長—網格長匯總議題報告給總網格長—總網格長召集議事會報告議定事”工作法,建立“社區總網格—一般網格—微網格—專屬網格”訴求響應機制,實現線上線下服務融合。在“四級黨組織”領導下,23名專職網格員和187名微網格員利用智慧平台“捕捉”功能,提早應對社區風險,每月處置300余件網格事件,把“保平安,優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推動治理向院落和樓棟延伸。

三是“三收集”為端口,構建“群眾需求響應網”。圍繞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社區黨委不斷做優做實訴求收集和響應機制。利用社區黨務系統,建立小區黨群服務站(居民“家門口”的民情收集)、設置“民情茶館”桌面二維碼(“茶杯邊”的民情收集)、開通微信公眾號(“手掌上”的民情收集),構建多維民情搜集系統。通過黨小組活動、院落壩壩會等,賦予居民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民主擬定《清源居民公約》,激發群眾參與社區自治的內生動力。依托“1+N黨群服務站”,建立各小區全覆蓋的多功能黨群活動陣地,打通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最后一米。

(二)“三源支撐”整合維安綜治力,激活社區治理末梢

一是“源安工程”強骨干,壯大社區維安主力量。依托成都青羊區公安分局與四川省人社廳共建的“源安工程”,在社區警務室統領下,孵化出物業聯巡隊、糾紛聯調隊、夜跑聯防隊3支隊伍,並建立聯動平台。物業聯巡隊由10個院落小區招募的94名保安組成,進行院落小區全覆蓋無死角巡守﹔糾紛聯調隊通過“三級聯調”調解居民糾紛,預防“民轉刑”案件發生﹔夜跑聯防隊有230名隊員,通過夜跑活動開展社區夜間巡守工作。

二是“源緣空間”織密網,整合自組織行動力。在社區黨委部署下,通過“地緣、業緣、趣緣”等紐帶,構建以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為載體的“源緣空間”,整合轄區物流配送中心、物業公司、學校等資源,實現黨建引領、鄰裡互助、居民自治等多功能融合,延伸社區服務鏈條﹔依托“源緣空間”,居民“家樓下”的黨群陣地成為“有氛圍、有人員、有活動、有服務”的治理前哨,社區工作者和居民骨干能在第一時間發現並化解矛盾糾紛,實現“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區”的源頭治理。

三是“心源在線”疏堵點,打造社區維安減壓閥。社區黨委聯合社區警務室,打造集線上線下為一體的“心源在線”平台,將戶政、出入境、交管、治安管理中8大類34項服務延伸至社區,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辦理相關業務﹔同時融入法制、安全宣傳,積極引導群眾依法表達訴求、解決糾紛、維護權益。線下實現社區民警借助民情茶館、思源堂等社工組織,與居民面對面溝通協調,一起解決需求訴求、化解矛盾糾紛。

(三)“雙擎驅動”厚植發展內動力,增強社區抗逆能力

一是以“雙中心”機制為抓手,驅動“發展”與“治理”互融互進。堅持黨建引領、平台支撐、要素整合原則,成立“黨群服務中心”“社區發展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發揮四級黨組織“動力軸”作用,實行街道黨工委捆綁、社區黨委主抓、黨支部支撐、黨小組助力聯動模式,整合資源力量,構建商務、社治、發改、財政、街道等條塊協同聯動機制,建立社區“大黨委”黨建聯席會議。“社區發展中心”培育樞紐型社區社會組織“思源堂”,引進“愛有戲”“心連心”等36家社會組織參與治理,孵化社區環境和物業監督委員會、公益閱讀隊等自組織隊伍21支,引入省市級非遺傳承人、工匠等優秀手藝人,推動新就業群體、創業人群等參與社區治理,提升社區發展治理效能。

二是以“商服互嵌”構架為平台,撬動社區商業持續健康發展。探索“社區社會企業+社區合伙人”模式,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嵌入非遺展示、社區食堂、三清書院等民生服務項目,領辦“源生活社區農場”、社區幼兒園、社區物業服務中心、源生活家政服務中心等民辦非企業13家,提供就業崗位262個,全年經營流水達到5090萬元,將200余萬元利潤反哺於社區治理,實現社區居民互惠共贏。

三是以“一室三站”模式為運行機制,織密微網實格安全保障網。針對基層治理微觀單元延伸不夠、力量不足等問題,通過“微網”實現服務與管理精細化,通過“實格”加強社區治理和風險防范。構建“一室三站”“四級網格管理體系”的運行機制,實現“保安全、優服務”目標。“一室三站”包括微網實格指揮室、社區社會治理工作站、矛盾糾紛調處服務站、聯勤聯動工作站。“四級網格管理體系”是以總網格長、網格長、社區專職網格員和微網格員隊伍構成的網格管理體系和專職訴求響應機制,實現線上線下雙向融合。

(四)“五共互促”筑牢協同聯動力,提升社區參與水平

一是構建多元志願服務矩陣,拓展“五共互促”的參與方式。秉持“共建共治共享共生共富”理念,推動社區治理共同體建設,打造志願者服務隊伍,構建多元化志願服務矩陣。目前已注冊志願者3500人,組織活動600余次,服務群眾11萬余人次。社區通過“常態化志願服務項目”,設立黨群服務站、紅色驛站、雷鋒志願崗,開展環境整治、夜間巡查、糾紛化解等多項服務。

二是打造品牌化社區新場景,豐富“五共互促”的參與體驗。社區黨委與清華大學合作探索智能化社區動員機制,創建智慧化平台,涵蓋智慧安防、停車、健身、休閑、速遞和團購等服務。聯動企事業單位共建綠地、游園、農耕園,打造共享空間,並引入茶藝、咖啡、蜀繡等新消費場景,常態化開展“鄰裡節”“升旗儀式”“孝老愛親”等宣傳教育活動,營造互幫互助、溫暖和諧的社會氛圍。

三、工作成效

在黨建引領下,清源社區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治理模式。榮獲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四川省先進黨組織”“成都市百強社區”、全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示范工程、全國“非遺在社區”試點地區典型案例等稱號。

(一)在“黨建動力軸”引領下,社區韌性治理的效度不斷彰顯。社區黨委通過黨委成員包支部、支部書記包小組、黨小組長包樓棟、黨員骨干包單元,構建起打通黨務、居務、物業的“三合一黨建模式”,成功實現了持續至今的零投訴、零上訪,從根本上維護社區群眾利益。在做實黨建引領的過程中,“強組織”發揮了社區黨委引領示范作用,“強基礎”發揮了下屬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強細胞”發揮了小區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建一核引領為突破口,全面提升黨組織的引領力,精准靶向發力,推進社區韌性治理效能不斷攀升。

(二)在“主體協同”合力下,社區韌性治理的寬度不斷拓展。圍繞需求導向,緊扣“15分鐘生活圈”,著力培育多元主體、構建多元主體提供多元服務的協同機制。在公共服務上,依托“微網實格”治理體系,通過一站式服務大廳,下沉了民政救助、戶口遷移、機動車証照等16類189項服務,實現了“一網通辦”“就近辦”的社區延伸。在社會服務上,成立了社區發展中心,孵化培育社會組織嵌入式服務項目13項。通過社區合伙人模式,整合了優秀的社會人才和資源,為居民提供高質量的個性化服務。

(三)在“群眾參與”激蕩下,社區韌性治理的厚度不斷累積。在清源社區,群眾參與不僅是社區兩委獲取社情民意的主渠道,還是社區改善和創新各種社會服務的主力軍。“民情茶館”“社區議事廳”“蓋碗茶壩壩會”,是常態化征集民意、收集民情的“平台”﹔87名黨員每月的入戶走訪,是“上門”問計問需的“渠道”。

(四)在“智慧賦能”助力下,社區韌性治理的精度不斷提高。依托成都市的智慧蓉城,清源社區建立了以“三級平台、五級應用”為運行模式的微網實格駕駛艙,實體化運行社區智慧治理中心。並依此建立了“社區總網格—一般網格—微網格+專屬網格”的訴求響應機制,實現智慧蓉城賦能微網實格、微網實格匯聚多方力量、線上與線下服務雙向融合的多項賦能。在智慧賦能的新機制下,韌性治理正在走向更有精度和溫度的縱深。

四、經驗啟示

(一)社區韌性治理有力有效,必須堅持黨建引領發展治理。問需於民,優化陣地,提升活力,強化社區黨組織,提供多層次多業態消費場景,形成共建共享合力。清源社區採用“社區社會企業+社區合伙人”模式,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嵌入多個服務項目,通過疊加服務等方式發展微利業態。從基礎治理到發展治理,實現社區自我造血,保障服務可持續性和前瞻性,邁向高品質社區。吸引優質社會資源和社區合伙人,始終把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社區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優化結構體系中要素配給,強化地域聯系、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培育多樣化人群、豐富活動,挖掘社區地域文化嵌入社區場景,激發內生活力。

(二)社區風控能力內生內嵌,必須健全社區韌性治理機制。持續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提升治理實效回應群眾關切。運用“平台治理”思維,以小區微網實格服務站為抓手,持續深入調研群眾需求,做好群眾生活服務運用端統計、分析和應用,不斷優化和完善更多元有效的智慧生活服務場景。創辦清源社區學院,構建市民終身教育體系,助推社區發展治理科學化系統化可持續化提升。實施源夢計劃推動創新創業,轄區居民能夠就近學技能、增收入、創新業,住有所居、業有所成。整合優質資源和人才,建立智庫人才機制,推動社區教育產業化發展,為社區發展規劃頂層設計建言獻策。

(三)社區參與能力做大做強,必須深耕多元協同治理格局。“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創新社區治理體系,圍繞居民訴求,黨建帶群建,激發居民自治,促進“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採取多元參與治理方式,樹立居民協同協作意識。開展公益和對外交流活動,營造開放包容文化氛圍,樹立文化自信。做好源頭、系統、綜合、依法治理,完善民事共議、遇事共商、難事共辦、成事共享的“四事四共”議事協商機制,推動黨建引領社區共同體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

(四)治理共同體建設有形有感,必須切實推進居民為主體的共生共富。清源社區黨委始終以服務群眾為核心,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發展治理理念,系統性推動黨建引領與居民參與雙向奔赴、發展與治理良性互動,用前沿的技術、精細的治理提高公共服務的底線、筑牢居民幸福的高線,用實際行動遞交躬行拓路、真情服務的民生答卷。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