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嘉祥縣委組織部
2024年10月28日10: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山東省嘉祥縣探索“組織+人才+資本”融合發展,大力實施黨建引領“共富工坊”建設,通過盤活閑置低效資源,招募鄉村振興合伙人,招引傳統優勢產業,帶動群眾家門口就業,構建“黨建引領全面加強、生產要素全域統籌、工坊運行全鏈服務、就業增收全面促進”四位一體工坊運營體系,助力農民增收、集體增富、企業增效。截至目前,共打造“共富工坊”86處(去年成立37處、今年成立49處),助力集體增收276萬元,帶動2000余名群眾就近就業。
一、背景動因
(一)盤活農村“三資”,著力破解資源閑置低效的問題。2023年10月底以來,嘉祥縣全面開展農村集體“三資”侵佔挪用問題專項整治,共摸排統計閑置或低效利用資源443處。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許多農村群眾因就醫、上學、務工等因素,陸續到縣城居住,產生大量農村閑置宅基地、校園校舍等。截至去年底,共計約2442處無人居住的房屋、宅基地,74處因撤校合並閑置的校園校舍。針對農村大量閑置資源,需要強化黨建引領、統籌整合利用,帶動集體、群眾增收。
(二)帶動群眾就業,著力破解農村剩余勞動力多的問題。隨著近年來經濟發展內外環境發生的深刻變化,房地產市場疲軟,市場預期不高,外出務工崗位減少,導致農村新增部分剩余勞動力。同時,為照顧孩子老人,許多婦女群眾留守在家,就近就業不便,生活壓力較大。另外,部分因身體不便導致無法外出的低收入群體,缺乏就業技能及就業崗位,生活相對困難。針對農村閑散剩余勞動力,需要搭建就業平台,暢通就業渠道,增加群眾收入。
(三)推動降本增效,著力破解企業生產成本高、落地難的問題。因受限於土地指標緊張、園區入園門檻高等要素影響,部分企業尤其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面臨擴大規模受限等問題,不利於企業發展壯大。同時,部分企業設在城區或鎮街駐地,用工成本高、企業招工難,影響正常生產。針對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可以有效整合農村閑置用地規劃建設高標准廠房,吸引符合條件的企業到村設廠,降低生產成本,解決用工難題。
(四)促進產業升級,著力破解加工點小散亂的問題。原縣內紡織企業衛星工廠加工點主要分散在村民家中,規模小,倉儲集中,消防、電路及各種安全設施很難達標,存在安全隱患。同時,村內小作坊生產加工水平低、產品更新換代慢、上下產業鏈資源匱乏,總體產品競爭力不強,效益普遍不高。針對此類村內家庭式小作坊,需重新整合資源、匹配合適企業,組織開展安全科普、技能培訓,促進產業升級,推動原有資源規范高效利用。
(五)實施賦能提升,著力破解村干部經營能力弱、發展意識差的問題。面對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等鄉村振興新任務,不少村黨支部書記發展思路局限、經營村庄理念較差,導致集體經濟收入結構不優、持續增收乏力。針對村書記經營村庄能力差的問題,需要強化引導指導,推動村書記主動擔當、積極作為,通過創辦“共富工坊”,採取自營或合作經營等方式,提升能力素養,增加集體收入。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五張清單”,靶向匹配資源要素
一是深入摸底排查,建立村內閑置資源清單。對全縣農村“三資”台賬進一步核實比對,建立《村內閑置資源清單》,標注具體位置、閑置類型、計劃使用方向等,共計摸排443處,其中閑置校舍74處。二是開展入戶走訪,建立群眾就業需求清單。指導各村黨組織結合開展“敲農門、聽民聲、辦實事”活動,通過入戶走訪、電話微信交流等方式走訪群眾5萬余戶、10萬人次,詳細了解在家富余勞動力和低收入群體務工需求,逐村建立《群眾就業需求清單》,明確人員基本信息、就業需求、掌握技能等信息,便於對口招引用工企業。三是強化分析研判,建立自身產業優勢清單。分類召開鎮、村分析研判會議,摸清本村內、示范區內、鎮域內優勢產業發展情況,逐村建立《自身產業優勢清單》,明確村級轄區資源、供給需求、政策支持、農村剩余勞動力(低收入農戶)等信息,科學合理布局,因村因地制宜,做好產業規劃。四是實施部門聯動,建立在外人才信息清單。會同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縣人社局梳理在外人才、退役軍人底數,及時下發鎮街,指導按照“在外經商創業人員、流動黨員、技術管理經驗豐富的務工人員、有培養潛力的退役軍人、未就業大學生、在老家有威望的在外人員”等類別建立《在外人才信息清單》,掌握聯系方式、發展現狀,明確下步招引方向。五是對接各類企業,建立企業發展需求清單。結合助企攀登工作,積極對接建華中興手套等紡織龍頭企業,逐一建立《企業發展需求清單》,明確企業用地規模、用工人數、技術標准、生產模式以及可提供的培訓內容、基本報酬等信息,有效整合企業需求。通過“五張清單”形成全域供需信息庫,制定5類工坊建設標准,按照“產業相宜、供需相配、資源相合”原則,靶向匹配資源要素。
(二)聚焦“三個堅持”,推動工坊做大做強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推動黨員當先鋒、作表率。堅持支部引領、黨員帶頭,通過“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幫助群眾認識“共富工坊”建設重要意義。發揮黨員志願服務隊聯系網格作用,黨員帶頭參與、逐戶宣傳發動,吸引民間資本共建“共富工坊”。設置黨員服務隊,為工坊在招工、消防安全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務。二是堅持因地制宜,推動工坊有特色、創收益。依托支柱產業建設“衛星工坊”。立足我縣手套加工等優勢產業項目,積極對接建華中興手套等紡織龍頭企業,初步摸排有經營基礎的56處工坊作為“衛星工坊”合作基地,切實為全縣主導產業做好生產服務,推動工坊與企業雙贏。依托鎮街資源稟賦推動產業集群。指導各鎮街充分挖掘本地特色產業(金屯鎮富硒農業、滿硐鎮菌菇種植、紙坊鎮文旅產業、仲山鎮電商直播、孟姑集鎮掃帚加工、梁寶寺鎮大豆產業等),鎮(街)黨(工)委牽頭,以鎮街主導產業為方向,在周邊村庄建立“共富工坊”集群,實現鎮街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推動產業集群、抱團發展。依托村庄特色打造富民工坊。根據資源盤活利用方向,鼓勵各村積極探索、因村制宜,積極領辦符合本村特色的“共富工坊”。三是堅持多方聯動,推動資源能聚集、見實效。結合“千企聯千村”工作,指導鎮、村積極對接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經營主體,了解用工、用地需求,提供村庄空閑土地和群眾就業需求等信息,積極引導各類企業等經營主體到村建設分廠、加工集聚點等,與村黨組織合作共建“共富工坊”。探索“組織+人才+資本”融合發展,結合“百區千村”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深入開展“跨村聯建”,大力招募“鄉村振興合伙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組建創業團隊,發揮技術、資金、資源等優勢,推動產業聯動、發展聯促。
(三)強化“兩類保障”,有力支撐長效運行
一是嚴格做好准入聯審保障。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共富工坊”規范管理,會同應急管理、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等部門,建立“共富工坊”建設前部門聯審制度,指導健全人員、財務、安全等內部管理制度,落實安全生產、產品質量、勞動保障、環境保護、消防等各項風險防控要求,確保規范運營、安全運行。二是全面構建一貫到底服務保障。強化縣委牽頭抓總、部門統籌協調,從黨建引領力、組織運行力、服務支撐力、共富帶動力等4個維度明確10項評價標准,以工坊星級為核心建立梯度式獎補體系,完善獎補政策、加大獎補力度。嚴格落實縣、鄉、村三級黨員干部包聯制度,對於工坊運營中出現的問題,構建“發現—整改—評估”工作閉環,切實解決工坊運營風險管控難題。探索“兩代表一委員”聯系工坊,利用經驗優勢、資源優勢和專業優勢,確保重點需求重點保障、重點問題重點解決。
三、工作成效
(一)在助推群眾就業上取得新突破。堅持“富口袋”與“富腦袋”相結合,充分發揮民營企業技能培訓主體作用,依托鎮街黨校等基地,賦能定崗、就近找坊,幫助低收入農戶、留守婦女實現家門口就近培訓、就地就業。目前全縣已組織專門培訓47場次,覆蓋1萬余人次,帶動2000余人就業,人均月增收2600元。
(二)在助推集體增收上取得新進展。堅持“興產業”與“強集體”相結合,將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同謀劃、同部署,依托“共富工坊”建設,實現鄉村資源與企業需求的有效對接,黨建引領助推共同富裕的力度進一步提高。目前建成各類“共富工坊”86處,帶動村集體增收276萬元。
(三)在助推產業發展上取得新成效。堅持黨建引領,通過“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引導各類經營主體與村黨組織合作共建“共富工坊”,實現黨委政府、村集體、村民、企業等主體聯動發展,實現“建一家工坊、富一村百姓、惠一方集體、強一地組織”,多方共贏推動工坊高質量發展。目前已招引企業33家入駐,帶動全縣富硒、文旅、大豆等產業不斷集群發展,品牌輻射能力逐步顯現。
四、經驗啟示
一是必須旗幟鮮明加強黨的領導。隻有旗幟鮮明地加強黨的領導,發揮黨建統領、協調各方作用,才能綜合集成各方政策、資源、力量,精准銜接區域資源稟賦、產業布局、村情民情、企業需求等,推動村企結對共建,不斷做大做強。
二是必須拓寬渠道吸引企業參與。共同富裕需要全社會共商共建共享,要通過政府引導,吸納企業組建共富工坊,在資源轉化、人才就業、產業發展、服務供給方面形成長效合作,通過送技能送訂單幫助村集體和農戶增收,有效緩解企業旺季用工難題,減輕用工和場地成本,實現合作共贏。
三是必須千方百計帶動群眾就業。農村農民是共同富裕的突破口與著力點,農村特別是偏遠農村,有較多的閑置勞動力,通過全域打造共富工坊,村民可以利用農閑時間在家門口靈活就業,既有效盤活農村閑置用地、用房等資源,增加村集體收入,也能幫助農民增收。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