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鹽城市亭湖區委組織部
2024年10月25日15: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從基層組織、制度建設、社區隊伍、服務資源等四個維度出發,以黨建引領“四融共建”為統領,傾情打造幸福社區,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有力增進城市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背景
亭湖區下轄8個街道,共有70個城市社區,其中社區黨委45個、社區黨總支21個、社區黨支部4個,現有城市住宅小區631個,其中老舊小區376個,佔大市區總數的81.2%。作為鹽城市的主城區、老城區,面對城市更新加快、群眾需求多樣、基層矛盾多元等新形勢、新挑戰,舊有的治理模式愈發難以滿足當下的社會治理需求。具體表現在:一是管理制度不夠健全。部分街道、社區在治理過程中存在決策程序不規范、管理手段不靈活等情況,影響社區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二是社區隊伍結構不夠立體。現有的社區工作者隊伍存在年齡結構不合理、履職能力不足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三是資源整合不夠充分。社區治理中的資源利用不夠靈活、協調不夠高效,資源浪費和重疊建設、重復打造等現象較為突出。四是群眾及社會力量參與度不夠。群眾對於參與社區治理積極性不高,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的黏性、扎根性以及深度、廣度均不足。為有效破解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推進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不斷融合各方面社會力量、推動城市社區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縱深推進組織融通,扣牢基層堡壘“組織鏈”
堅持以街道黨組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主脈,放大網格黨支部影響力,提升小區服務力,健全“一核多元”、融會貫通的組織體系。一是打造“紅色網格”。深入實施“紅網微格”工程,通過建立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將原有的綜治、警務、應急等8類網格有效整合為427個“黨建網格”、1976個“紅色微網格”,推動網格黨組織實質化運行,打造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體系。挖掘轄區閑置資源、配合“兩新”陣地建設,採取單設、共享等方式,配備、打造網格黨支部活動點、活動室217處,為網格支部教育管理黨員、聯系服務群眾提供實體支撐。二是樹立“紅色典型”。聚焦“組織體系好、隊伍素質好、服務發展好、運行機制好、保障支撐好”“五個好”目標,制定覆蓋村、社區等8個領域黨支部建設標准,全面推動各領域黨組織標准化規范化建設。按照“小切口、重實效、有特色、可推廣”的原則,聯動實施社區“書記項目”,打造5個城市社區黨建示范點,以點帶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示范引領作用。三是激活“紅色細胞”。積極探索小區黨支部建設,以培育建立物業、業委會黨組織為重點,配合組建樓棟黨小組、選配黨員中心戶,著力推廣黨員家庭戶挂牌、黨員責任區劃分、黨員示范崗設立等做法,試點開展小區黨群服務站陣地建設,讓小區便民服務站和物業企業合並辦公,助推基層黨組織凝聚治理合力,新成立小區黨支部52個,打造特色樓道921處,全面激活社區治理“新動能”。
(二)切實加強機制融創,提升協商共治“管理鏈”
注重“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程序規范化、成果效能化”,推動治理體制機制創新集成,激發城市社區治理內生動力。一是健全日常協調議事機制。推動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常態化運行,每季度召開1次街道“大工委”聯席會議,每雙月召開1次社區“大黨委”聯席會議,建立民主事項黨組織先議、重大事項黨組織先審制度。以定期召開“鄰裡圓桌會”“居民茶話會”等群眾活動為契機,促進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企業等與居民群眾協商議事,為收集訴求、解決矛盾提供新途徑。二是健全吹哨報到服務機制。完善機關黨組織、黨員到社區報到,服務社區建設、服務社區居民的“雙報到雙服務”機制,共辦黨日活動、共做群眾服務。促進機關黨員下沉一線服務群眾,有計劃安排年輕干部社區挂職鍛煉、跟班學習,推動社區服務提質增效。同時將機關黨組織與社區共建情況納入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黨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將機關黨員到社區服務情況作為民主評議黨員、階段考核的重點事項,推動機關黨組織、黨員在基層治理、服務群眾等工作中發揮帶頭作用。三是健全物業黨建聯建機制。加強物業企業黨組織建設,由區住建局黨委牽頭重點物業企業負責人成立區物業行業黨委,制定物業星級服務評價體系、明確“紅色物業”創建標准、開展物業黨建“雙百”行動,助推物業服務質量提升。推動社區“兩委”成員與物業企業員工雙向任職,讓社區委員兼任物業黨組織委員,推薦優秀物業企業人員參加社區“兩委”選舉,同時選聘82名網格黨支部書記、樓棟長擔任小區物業服務質量“監督員”,派駐物業服務企業黨建指導員132名,成立“紅色業委會”34個。
(三)持續壯大力量融入,優化社區治理“人才鏈”
拓寬社區工作者、社區志願者、新就業群體等各類基層群體參與治理的渠道,匯聚多元治理力量,以基層隊伍“硬實力”提升基層治理“新效能”。一是建強社區干部隊伍。推進社區黨組織書記“三提三當”全鏈條培養,統籌落實好黨組織書記擔當作為五條措施,創辦“亭給力”學堂,開設“頭雁論壇”,提升其素質才能。新認証200名“全科社工”,面向專職網格員選聘60名社區工作者,實施社區工作者職業化星級管理,完善社區工作者精准培育、激勵約束等規范管理體系,不斷建強社區工作者隊伍。二是豐富志願服務隊伍。大力開展“社區達人”培育行動,從離退休干部、新就業群體、小區居民中挖掘有一技之長、有服務熱情、有奉獻精神的“社區達人”782名,壯大“黨員志願者+社會志願者”隊伍,精心編排社區志願服務活動,更加有效地為居民群眾排憂解難,形成居民事居民議、居民事居民辦的共治風尚。三是吸納新就業群體隊伍。打造“繁星靚亭”黨建品牌,成立亭湖區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繁星靚亭”黨建聯盟和7個街道黨建聯盟,200多個重點駐區單位與街道社區黨組織簽訂共駐共建協議,凝聚起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重點單位、典型人物強大合力,推動新就業群體助力基層治理,新就業群體兼職網格員由片區試點到全區覆蓋,2741名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等新就業群體定期到社區參加服務工作,新建設“暖心安康驛站”219個,開展“十送”暖心服務活動300余場次。
(四)不斷提升資源融合,豐富群眾身邊“服務鏈”
探索挖掘社區內生資源和社會外在資源力量,以各項資源融合利用為抓手,為群眾提供便捷化、精細化的需求保障,提升為民服務水平。一是集成提升服務陣地。圍繞“六個規范化”建設要求,對基層黨群服務中心進行提檔升級,開展“我最喜愛的黨群服務中心”黨員群眾評比活動,擴大各黨群服務中心的知曉度和影響力。深入推進“服務資源進社區”行動,分類制定常規、代辦、志願三張服務清單,實現7大類58項民生業務“一站式”辦理。完善網格員常態巡查、社區梳理匯總、街道吹哨派單、部門協同處置、限時辦結反饋為主線的治理“微循環”體系。二是集成優化服務功能。大力推行智慧小區建設,充分運用“黨建+互聯網”思維,打造線上便民服務平台,實現群眾“家門口”查詢相關信息、線上申報、線下預約辦理相關業務、參與社區活動及評價,為實現“一次辦好、少跑空趟”提供保障。聚焦群眾所急所盼,用好用活社區黨組織為民服務專項資金,精心辦好系列“微實事”,設立養老服務機構33個、托育服務機構52家、就業服務站點45處、新業態暖心驛站219處,並逐步擴大服務覆蓋范圍,建成15分鐘“養老服務圈”“托育服務圈”“就業服務圈”和8分鐘“新就業群體黨建服務圈”。三是集成打造服務品牌。立足社區需求與治理難點、堵點,從民主協商、公共服務、環境建設、團隊培育等主題出發,開展社區服務“一居一品”培塑工程,圍繞轄區內網格、片區、小區的特點和優勢,以樓組建設、助老、便民服務、車輛管理等“民生小事”為切入口,推動形成我區“社區服務品牌百佳案例”,實現從“點上開花”到“面上出彩”的蝶變。
三、取得成效
(一)黨組織領導力、凝聚力持續提升。“紅網微格”工程的實施以及小區黨支部的設立,有力推動了社區黨組織向下延伸,理順了黨員組織關系,構建“基層黨委—社區黨委—網格(片區、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四級組織體系,切實把黨的組織和工作力量全面覆蓋到小區、擴展到樓棟、延伸到群眾身邊,暢通聯系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實現管理效能與服務效能雙提升。以評選先進社區黨組織為激勵,堅持不懈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提升“標准+示范”整體水平。通過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使黨建工作由“虛”變“實”,極大地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引領力,推動形成黨建賦能強引領、深度抱團聚合力、聯動發展促共贏的格局,充分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二)基層治理融合度、精細度不斷優化。社區協商議事體系的建立,徹底解決了以往社區治理“群龍無首”“各自為戰”的問題,不斷調動廣大群眾和駐區單位參與基層社區事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小區治理從“獨角戲”變為“大合唱”,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共召開各類聯席會議1700余場次,收集居民各類訴求8147條,協商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1300余件,調解各類矛盾糾紛788件,調處成功率100%,做到“大事不出網、小事不出格”﹔在職黨員下社區入網格1603人,報到率達95%以上,開展各類志願服務1.2萬余場次。3家物業企業獲評省級“紅色物業”示范點、14家獲評市級示范點,成功打造萬戶新村社區、“德鄰裡·惠民生”黨群服務站等在全省、全國范圍內有名氣、有影響力的社區治理品牌。
(三)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編排為民服務項目1573個,慰問生活困難黨員群眾2000余戶,每年下達服務項目實施經費1600余萬元,將組織關懷送到群眾身邊。完成黑臭水體整治、老舊小區改造、長者幸福食堂建設、停車位增設等民生實事1600多件,惠及群眾2.3萬戶,贏得居民廣泛贊譽。實施服務活動近2800項,開展小微活動2.39萬場次,領辦實事好事4700余件,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拓展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在全國首創“托育幼教一體化”亭湖模式,探索以政府主導,企業、社區、家庭以及社會組織多元融合的“養老護小”新體系,深化“優學在亭湖”“頤養在亭湖”品牌建設,持續擦亮幸福養老新底色,譜寫“撫幼護苗”新篇章。
四、經驗啟示
(一)堅持把“堅實堡壘、夯實基礎”作為首要原則貫穿始終,樹牢“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理念。做好社區治理工作,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証,關鍵是要把基層黨組織這個戰斗堡壘建強,將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好。要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注重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不斷擴大黨組織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推進黨群陣地“規范+提升”建設,將工作重心和資源向基層下沉,著力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居民為主體、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共享”新型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
(二)堅持把“群眾至上、初心為民”作為最終目的貫穿始終,樹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的理念。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意識,堅持心系群眾、融入群眾、服務群眾,才能獲得最廣泛的支持、汲取最強大的力量。“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社區治理就在人民群眾的“家門口”,群眾看得最清楚、最真切,不能關起門來搞,要確立人民是治理的主體,推動居民由被治理者向治理者轉變,廣泛開展民主協商、民主議事,引導人民群眾發揮主體作用,實打實地參與民主實踐活動,做到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享有。
(三)堅持把“因地制宜、統籌謀劃”作為工作方法貫穿始終,樹牢“精准推進與力求實效相結合”的理念。加強社區治理要把更多的資源和服務配置到社區,立足於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層級的具體情況,集中和統籌可利用的資源為社區治理服務,不斷優化社區空間、網格、設施等布局,進一步為社區治理蓄勢賦能,不斷提高精細化治理、精准化服務水平。同時,要充分調動社區內的一切資源,以黨的組織優勢,深入推進共駐共建,建立組織、責任、制度等聯動統籌機制,打破條塊壁壘和隔閡,推動街道社區、部門單位、新業態企業互聯互動、同頻共振,從相互分離走向相融共生,實現整合社會功能、凝心社區治理的強大合力。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