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廣漢市委組織部
2024年10月17日16: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整合技術、金融等資源,用好“天府科技雲”等線上工具,打造“黨建+科創”工作體系,服務廣大人才、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助力創新發展,取得較好成效。
一、背景和起因
廣漢市積極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推動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部署,圍繞本地人才、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在成果轉化、技術服務、金融服務等方面需求,以黨建工作為載體,整合資源力量,搭建合作平台,拓寬發展渠道,為創新主體成長進步、發展壯大做好服務,助力科技創新、產業發展。
二、工作做法
(一)線上線下聯動,建立完善體系
市委組織部牽頭,建立社工、統戰、工商聯、經信、市場監管和科協等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線上線下聯動的工作體系,做好對廣大人才和各類創新主體的服務指導。一方面,成立科技創新綜合黨委,結合“兩新”黨建、人才工作,依托各級“兩新”黨建指導站,整合“兩新”黨建指導員、人才經紀人等隊伍,推行以1個黨建指導站、5個指導組為支撐的 “站—組—員”三級工作模式,選派41名市級黨建指導員聯系企業,指導黨建和科技創新工作,實現重點人才、重點企業常態化指導全覆蓋。另一方面,結合線上學習宣傳工作,推廣好“科創中國·天府科技雲”平台、騰訊“村級事務平台”等,發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黨建指導員、科技人才入駐,運用有關功能,線上開展服務,實時幫助廣大人才解決科創方面問題。廣漢市“村級事務平台”實名注冊10余萬人,17個市級部門、金融機構開通官方賬號線上提供有關服務﹔在“天府科技雲”服務平台上注冊科技工作者27470人,注冊企事業單位2638戶。
(二)優化要素配置,激發動力活力
利用黨建載體優化科創要素配置,激發廣大人才和創新主體的創新活力和動力。一方面,通過產業鏈黨組織、黨建聯盟等形式,優化產業體系,增強內生動力。在德陽高新區石油裝備、醫藥食品、新材料、現代服務業4大產業鏈分別建立產業鏈黨委,推動資源共享、人才共育、信息互通,實現主導產業聚集度達8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達46%,油氣裝備產業園被確定為全省首批“5+1”重點特色園區﹔成立家庭農場發展創業聯盟黨委,助力300余家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技術創新和推廣工作,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3900余人次。另一方面,積極開展“科創中國”結對共建項目,以黨政機關、創新主體之間黨建結對為載體,線上線下聯動開展技術指導、政策宣講和產業合作等,不斷提升各類主體創新能力。目前開展一單一策保姆式服務2879次,征集科創項目118項,促成“科創中國”結對共建項目2個,上之登等6家企業評為科技創新示范企業,漢正檢測等3家公司的創新團隊評為黨建引領科技創新團隊。
(三)拓寬交流渠道,搭建合作平台
以黨建為抓手,幫助廣大人才和各類創新主體拓寬信息、資源的交流渠道,搭建創新合作平台。一方面,拓寬面上合作渠道。立足成德同城化發展橋頭堡定位,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成都都市圈人才合作,與新都、青白江等深化“大港+”人才聯盟,共同招引科創人才,開展產業合作﹔與清華大學共建鄉村振興工作站,與電子科技大學合作組建四川三星湖傳感器產業技術研究院﹔借力中國科協資源優勢,與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建立會地聯合創新中心。定期舉辦高層次專家廣漢行活動,省天府峨眉計劃專家聯誼會、省歐美同學會等在廣漢建立服務基地、實踐基地。另一方面,利用“天府科技雲”平台為代表的資源網絡,推動本地創新主體與全國有關高校、科研機構等開展針對具體項目的“點對點”合作。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內設立專家大院,省農科院專家常駐指導有關專合社、種植戶,推動小麥集中成片百畝單產創西南地區紀錄﹔四川宏華石油設備有限公司與中國工程院周守為院士合作的《海洋水合物試採技術和工藝》成功入選“四川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十年發展優秀成果展”。上之登新材料與四川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川慶鑽探公司等在頁岩氣開發相關的新材料領域開展技術合作,相關成果為“三高井”開採打下了基礎。
(四)強化保障支持,夯實科創基礎
深化“黨建+”系列工作內涵,為廣大人才和各類創新主體做好保障支持。一是“黨建+金融”“黨建+保險”為科創工作提供信貸、保險支持。以黨組織結對共建、干部挂職互派、“兩新”黨組織“評星定級”成果運用等為抓手,撬動信貸資金、保險優惠等支持人才發展和科技創新,開發5款金融產品和4款保險產品,向全市人才、企業授信5億元,目前用信3億余元。二是促進成果轉化、技術推廣。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審查協作四川中心簽訂相關合作協議,為廣漢提供知識產權保護、專利成果轉化等服務,目前已幫助30余家企業解決問題需求近百個。三是黨建為媒、整合力量,幫助創新主體發展壯大、提檔升級。一方面,鼓勵並推動本地創新主體向上參與各類評選和爭取資源。2023年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4家,建成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等人才平台6個,發放獎補資金600余萬元,依托平台集聚高端人才45名﹔3人入選“天府青城計劃”科技人才、9人入選德陽“英才計劃”。近年來,三星堆文物修復大師郭漢中獲評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葉建川、歐金林被評為全國技術能手。另一方面,結合“黨建帶工建、群建”等工作,聘請四川省領軍人才翟立新等人為青創導師指導年輕人才,定期舉辦創新創業交流活動,聘請科技創新人才5名到企業擔任科技CEO,助力企業技術革新。
三、總體成效
“黨建+科創”進一步提升了市域內企業、人才等各類創新主體的技術水平、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助力了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2023年以來,廣漢市新認定省級工程(企業)技術研究中心5個,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4戶、國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6戶﹔累計入選天府峨眉計劃3人、天府青城計劃12人﹔全市新增授權發明專利280件、增長49.7%,獲省科技進步獎4項,技術合同登記交易額9.38億元,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試點縣創建名單﹔市域內東方宏華、一汽解放被認定為德陽市“鏈主”企業,德陽高新區被授予首批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廣漢市先后被評為全國投資競爭力、全國科技創新等百強縣稱號,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運行監測排名位居全省第一方陣,縣域綜合實力位列全國第104位。
四、探討啟示
“黨建+科創”能服務廣大人才、助力創新發展的原因主要歸納如下:
一是凝聚了推動工作的共識與合力。“黨建+科創”工作堅持務實理念,將黨建工作的成效轉化為可見、可感、可用的優惠政策、優質資源和專業服務等,既讓廣大人才、企業等感受到黨組織的暖心關懷和貼心服務,又讓他們在業務領域得到指引提升,從而更加認同和支持黨建工作,在相關領域增強了黨組織的組織力、服務力,夯實了工作基礎,凝聚起了共謀創新、共促發展的合力。
二是打破了創新要素流動的壁壘。在以往的工作中,存在有關部門多頭實施,技術、政策等下沉不夠,與廣大人才、企業等創新主體的現實需求融合不緊密的情況,導致工作沒有起到預期效果。“黨建+科創”注重運用組織優勢協調各方並撬動整合資源,縱向上通過線上平台發布“機會清單”,開展政策服務,讓優質資源直達廣大創新主體﹔橫向上以黨建聯盟、黨組織結對等形式,進一步加強產業鏈上各類人才、企業的合作與互動,暢通要素流動渠道,增強了廣大人才開展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三是拓展了廣大人才和各類創新主體的發展路徑。通過圍繞成渝雙城經濟圈戰略、成德眉資同城化、“天府糧倉”建設等中、省決策部署,以黨建工作為載體,打造一系列與高校、科研機構、上級業務部門和周邊縣市區的合作平台,讓本地企業、人才更好融入和服務中心大局,享受到了更多的優惠政策、更優質的資源要素和更好的發展機遇,走上了“高速路”、搭上了“順風車”,所帶來的發展成效也增強了廣漢市對人才、企業等創新主體的吸引力,讓更多創新主體願意來廣漢發展,形成了優勢集聚效應,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力量。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