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江蘇無錫市濱湖區胡埭鎮:黨建引領“三軸聯動” 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中共無錫市濱湖區胡埭鎮委員會

2024年10月17日13:4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胡埭鎮堅持把黨的建設融入鄉村振興全過程、各方面,通過聚焦鄉村發展、聚力鄉村建設、聚能鄉村治理,有效將黨建融入產業發展、注入人才引育、滲入文產提升、引入生態保護、嵌入基層治理,真正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激發推進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助推實現從落后到追趕再到領先的華麗蛻變。轄區內鴻翔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富安村、馬鞍村獲評江蘇省首批宜業宜居和美鄉村。

一、項目背景

胡埭鎮定位錫西中心城,接常連宜,為濱湖區唯一建制鎮,是蘇錫常一體化、錫宜一體化等區域協同發展規劃的關鍵節點,是無錫產業強市、太湖灣科創帶等戰略規劃的重要承載,素有“千年富安 狀元故裡”的美譽,文化底蘊深厚、發展環境優越、人口吸納力強。轄區面積39.54平方千米,下轄7個行政村、3個社區,1個茶(林)場和園區,戶籍人口3.4萬人,常住人口9.12萬人。企業總數2612家,億元企業56家,上市企業及其生產基地19家,2022年被明確為省經濟發達鎮培育對象,2023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排名228位。結合實際,胡埭仍有產業發展動力不足、鄉村建設水平有待提高、基層治理效能亟需提升等問題。為深入落實鄉村振興決策部署,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抓引領強示范,近年來,胡埭鎮立足自身產業基礎、農業底本、生態資源和文化底蘊,以黨建引領驅動鄉村發展軸,產聚與人興共享﹔推動鄉村建設軸,生態和農文共融﹔擎動鄉村治理軸,強基與善治共生。

二、主要做法

(一)黨建引領驅動鄉村發展軸,產聚與人興共享

始終堅持抓黨建和抓發展融合推進,突出黨建引領、加強組織體系建設,集聚人才力量、帶動產業發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產業化”抓布局,建強組織架構“主軸心”。堅定不移走“產業集群+專業園區”發展道路,聚焦汽車核心零部件、精密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及成套設備四大優勢產業,推行一產業體系一黨建聯盟,實行“區域化黨建聯盟”。分類制定村(社區)、直屬單位29份個性化《黨建責任清單》,構建起牽頭部門領導、“盟主”企業引領、盟內企業參與的組織體系。聚力打造“智立方”園區黨建品牌,運營園區黨群服務中心,培育科麥特、巨量光電、特麗亮等一批非公黨建示范點。建立涵蓋5個特色產業、83個“兩新”黨組織的產業黨建孵化平台,通過選派黨建指導員、聯建黨組織等方式,推動建組織、擴覆蓋、提效能。

“區域化”促融合,下好引才聚才“一盤棋”。創新“黨建+人才”工作模式,承辦“太湖杯”重慶路演賽、“智匯濱湖·就在湖灣”無錫市“百企千才高校行”招聘活動、濱湖區青年人才周暨“青見濱湖”研學活動等,為高質量發展招才引智。唱響“梧桐葉茂 待鳳來棲”品牌,打造人才“埭”客廳,啟動招才引智專項行動,開展引才活動8場、招聘會20場。依托產業黨建聯盟用足用好“濱湖之光4.0”人才引育政策,制定胡埭鎮“125人才工作法”,申報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23人、博士后專項9人,新增入選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3人、省“登峰計劃”1人。建立黨建聯人才、人才聯企業、企業聯項目的“三聯”工作機制,指導實施產業項目140余項,科技人才助力一線產業發展成效明顯。

“規模化”強帶動,跑出產業增效“加速度”。“一把手”書記深入企業調研、座談100余次,編制《“狀元裡”鄉村振興新圖景專題策劃方案》,因地制宜發展四大優勢產業,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規模達35.5億元、精密制造產業產值超40億元、“兩機”產業產值全市領跑,達36億元﹔以村黨組織為“龍頭”,探索“黨組織+農戶+企業+電子商務”的產業發展模式,形成“規模化、鏈條式、普惠性”村企合作發展新路徑,打造出一批“黃阿姨狀元餐”“狀元糕團”“狀元茶”等胡埭特色農產品品牌,舉辦“e心向黨網絡主播公益助農”“水蜜桃惠農直播”“E新公益,桃你喜歡”等專項直播活動,直播成交額超10萬。

(二)黨建引領推動鄉村建設軸,生態和農文共融

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第一抓手”和“紅色引擎”,積極構建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推動基層黨建和鄉村建設深度融合、齊頭並進。

彰顯品質內涵,釋放鄉土生態“輻射力”。依托胡埭獨特沿山濱水資源,將紅色景觀打造、革命故事宣傳、狀元文化傳承融入整體環境建設。全線更新九龍灣生態步道,實現集黨群、便民、旅游、運動等多元融合的戶外有機陣地再提升,持續拓寬黨建文化帶延伸范圍。全方位提升馬鞍河、半夜浜等近社區“微景觀”,有力推進直湖港沿岸生態建設,實現騎行綠道、景觀水道和黨建步道“三道共建”,有機貫通美麗城鎮、美麗鄉村一體建設,著力打造高品質鄉村生態樣板區。

樹牢典型模范,凝聚鄉風文明“向心力”。堅持把黨的建設融入黨員需求、融入群眾關切、融入鄉村治理,通過一線調研、一線協調、一線落實,構建自治、法治、德治協同作用的鄉村治理模式。以基層黨小組為最小“中心元”,發揮黨員引領作用,搭建鄉風文明管理的微細網絡,有效完善鄉村治理體系。組建“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廣泛開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邊好人”等特色評選活動,挖掘培育本土典型人物、典型事跡,凝聚鄉風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

塑優特色品牌,煥活鄉村振興“傳導力”。立足本土“狀元文化”,傳承吳歌傳統文化,挖潛馬鞍遺址“馬家浜文化”,推出“狀元糕”“狀元茶”等特色產品,狀元古道入選無錫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遺產名錄。舉辦狀元文化節、九龍灣花朝節、“遇見胡埭”踏青節等節慶活動,開展稻田音樂會、狀元古道親子越野跑等文體活動,打造狀元文脈、智造企業、非遺及農耕文化等精品研學游路線,搶抓文旅產業新風口。

(三)黨建引領擎動鄉村治理軸,強基與善治共生

始終堅持抓黨建、打基礎、善治理,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以線為錦,以軸為絹,繡出多元治理助推鄉村振興新畫卷。

筑牢基層堡壘,組織建設由“強”轉“精”。完善“黨委抓牢支部、支部嚴管黨員、黨員帶動群眾”的“抓管帶”機制,推動支部建進網格,村(社區)黨組織按照“1+2+3+4+N”模式設置網格黨支部,按照“黨在格中引、人在網格走、事在網格解”的服務理念,構建“鎮—村(社區)—網格—微網格”四級組織架構。發揮黨組織中樞作用,常態化開展“村村到、戶戶進、人人訪”,暢通干部聯系到人、黨員聯系到戶渠道,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00余件,從“小切口”入手,實施新增小區停車位、小胡山公園煥新提升、老舊小區居住環境綜合提升等一批民生實事工程。

堅持共建共治,社會治理化“碎”為“合”。推行“黨建引領、網格為基、哨響人到”的網格化社會治理,建設網格化治理數字平台,實現“鎮村治理一張網”,拓展問題“收集—處理—反饋”閉環處置。積極推廣“善治茶社”“鴻心驛站”等“微自治”平台,全面落實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四議兩公開”制度。建立村民議事會、鄉賢評議會等群眾組織,推廣“善治雲”“同心匯”“家庭微黨校”等“原生態”村事民議制度,村民議事的內容,已經從化解矛盾糾紛向維護公共秩序、擇優民生項目等方面拓展,讓群眾“自己的事自己說了算”。

增強服務供給,基層服務從“普”到“優”。立足服務內涵提升,以提供高質量、專業化的基層服務為抓手,推動各村(社區)組織實施“枝葉關情”民生微實事項目,切實解決一批民生難點堵點問題。集成推進治理和服務能力“三提一創”(提升組織能力、服務水平、發展成效,創新服務供給),充分整合醫療、養老等資源,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能服務。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黨群服務”向基層延伸,在村(社區)建立“全科窗口”,配備代辦幫辦服務專員,實現“一次不跑、隻跑一次”“一件事情、一次辦理”,全面提升事務辦理效率。

三、工作成效

(一)特色產業因地制宜,鄉村發展提質提能。優勢產業能級攀升,特色產業支撐有力,未來產業搶灘布局,“汽車+”“花經濟”釋放消費新活力,“智造胡埭”水平不斷提升。在《人才引育專項政策2.0版》等政策指導下,高精尖人才引育、家庭生活保障、項目貢獻獎勵等方面再度升級,人才活力持續迸發。逐步完成千畝集中連片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支柱產業為稻米、油菜、向日葵等糧油作物,年產稻谷超50萬斤,擦亮“四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景觀名片,花海梯田假日觀光游覽人次達十萬以上,花星球全年接待游園人次逾百萬。

(二)城鄉建設高效並進,鄉村風貌煥新煥活。城鎮改造提升逐步推進,振胡路大修工程順利完成,強胡路、胡安路、環鎮南路等道橋建設穩步推進,定銷商品房、為民服務中心等保障性配套工程開工建設。鄉村面貌煥然一新,21個自然村分類整治完成,榮登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一季度紅榜,榮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省級試點鄉鎮優秀等次。村級農文旅產業形成跨村域發展態勢,“狀元”IP成為胡埭獨具代表性的文旅地標,助推周邊住宿、餐飲、娛樂等產業發展。

(三)組織體系愈加完善,鄉村治理聚智聚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探索推行“‘埭’鄰共治”小區黨建十五條措施,培育了“紅色引航員”“先鋒服務隊”“埭鄰紅管家”等一批小區治理隊伍,塑靚了“潤心自習室”“善治·悅空間”“智理意空間”等一批胡埭新鎮區生活軸線上的黨群服務驛站,點亮了一條“居民點單、支部下單、部門領單”的“數治胡埭”新路徑,其中,富安花園A區、花匯苑一區和馬鞍苑一區分別獲評濱湖區“紅鄰善治 繡美湖灣”小區黨建十佳案例,有力解鎖基層“治理密碼”,助力百姓幸福升溫。

四、經驗探討

(一)黨建與業務工作同頻共振。堅持黨建工作的統領地位,將黨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開展和推進各項工作中,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斷強化政治功能,將黨建工作同業務工作綜合考慮,做到同步規劃、同步部署、同步落實,防止把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搞成“兩張皮”,以業務工作實績檢驗黨建工作成效。

(二)厚植村級產業發展根基。胡埭鎮根據各村不同的資源稟賦、區位特點,建立鎮級統籌、特色鮮明的村級集體經濟差異化發展格局,引導村集體通過自籌資金、固定資產、建設用地指標、自然資源使用權等方式入股聯合發展平台,抱團開發、盤活集體經營性資產。各地在探索自己的發展路徑時,也應堅持因地制宜,選准特色產業,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最大限度激活發展活力。

(三)樹牢“人民至上”風向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深入做好調查研究,全面把握鄉村發展現狀,扎扎實實為人民群眾辦事,真真切切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切實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激發發展的內生動力。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