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吉林琿春市:打造“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區 提升邊疆民族地區城市基層黨建服務效能

中共琿春市委組織部

2024年10月17日10: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吉林省琿春市圍繞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和組織部長會議部署,加強城市黨建引領社區基層治理工作探索,以“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和“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飯、同過一個節”為主要內容,全領域打造“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區,推動各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持續提升邊疆民族地區城市基層黨建服務效能。

一、背景與動因

琿春市地處吉林省東南部圖們江下游,是我國與俄羅斯、朝鮮接壤的邊境城市,也是漢、朝、滿、回、蒙等多個民族深度互嵌地區。工作中,琿春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主動融入民族團結進步大格局,充分發揮社區城市公共服務和城市治理的基礎性平台作用,以“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區建設為抓手,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地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譜寫了城市社區各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美麗篇章。

二、舉措與做法

推行“113”(“一主線、一引領、三融合”)工作模式,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黨建引領,促進思想融合、資源融合、服務融合。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錨定民族團結航向。忠實踐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這一重要政治要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基層黨建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將“三共四同”互嵌式示范社區建設納入城市基層黨建首要政治任務,市委組織部聯合統戰、民宗等部門,深入社區一線,通過常態化實地調研、現場辦公等方式,調研掌握互嵌式示范社區建設思路、難點問題,細化建設方案,明確“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確保建設工作精准施策、高效運行,為互嵌式社區建設打牢工作基礎。

二是加強思想融合,構建共居共學格局。夯實“共居”基礎。通過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建設民族團結示范小區等措施,改善各族群眾居住條件。組織開展“鄰裡互助”“結對幫扶”等活動,引導各族群眾手拉手、交朋友、結對子。堅持“共學”理念。通過組建“紅石榴”宣講團,常態化開展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宣講,依托黨群服務陣地、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場所,開展各類趣味學習活動,提升共學成效。靖和街道民安社區依托社區便利條件,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功能活動室,將“微課堂”搬到“熱炕頭”,通過拉家常等方式常態化講述祖國日新月異發展變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引導各民族居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三是加強服務融合,完善共建共享機制。發揮“共建”優勢。強化社區黨組織統籌功能,注重發揮黨建聯盟作用,建立“五社聯動”(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社會慈善資源)機制,成立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會等組織,帶動各方資源力量著力開展環境整治、文化活動、平安建設等治理服務。靖和街道龍盛社區共建單位九台農商銀行工作中發現社區投影屏幕質量老舊、畫面不清晰,主動為社區提供了一個100寸可伸縮高清投影幕布,方便群眾參加觀影等活動,這只是其中一個縮影,各共建單位為轄區居民解決了修路、綠化、安裝感應燈等一系列民生問題。構建“共享”模式。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和功能,建立健全民族工作服務站等平台,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特色功能室、文化活動室等場所,組建“紅石榴”志願者服務隊,為各族群眾提供多元化服務。新安街道長安社區組織黨員志願者開辦“黨愛小飯桌”,定期組織轄區當月出生的60歲以上老人過“集體生日”,經常性邀請各族群眾共同制作餃子、米腸等傳統美食,實現陣地共享、服務共享,持續提高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四是加強資源融合,營造共事共樂氛圍。搭建“共事”平台。組建調解員隊伍等力量,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社區公約、居民自治章程等制度規范,及時化解各族群眾矛盾糾紛,引導各族群眾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和決策過程。靖和街道民安社區祥林花園的居民因車庫上方牆皮鬆動易造成安全隱患問題,與鄰居產生了矛盾。社區第一時間通知民警、網格員、調解員到達現場,一面由調解員安撫居民情緒,一面由網格員勘察牆皮脫落情況,聯合環衛處工人進行清理,以最快速度解決了安全隱患,化解群眾矛盾糾紛。豐富“共樂”載體。開展“四微”(微課堂、微舞台、微展示、微服務)等群眾性文化活動,積極謀劃原創歌舞類節目等文化產品,利用傳統節日等契機促進各族群眾互嵌共樂。海東街道林園社區開辦“鄰裡小集市”,經常性組織開展現場教學包粽子、腌制辣白菜等活動﹔靖和街道龍盛社區連續舉辦十二屆“睦鄰節”,通過居民自排自演的歌舞表演、詩歌朗誦、趣味游戲等活動,推動社區各族群眾從“小家”入“大家”。

三、成效與影響

通過“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區建設,豐富和完善了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路徑和內容,提升了城市社區領域對各族群眾的服務成效,推動邊疆民族地區城市基層黨建取得新進展。

一是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頻繁。建設活動開展以來,依托“紅石榴”文藝演出隊,舉辦文藝匯演、“迎春送福”等系列文體活動134次,依托新平台、新載體,累計開展各類服務活動2121次,解決各類民生訴求512個。通過互嵌式社區建設,各族群眾之間的了解和友誼不斷加深,形成了共謀事業發展、共同團結奮斗的良好氛圍。

二是社區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我們在全市28個社區,全覆蓋推行互嵌式社區建設,設置各類特色功能室101間,建立鄰裡互助幫扶對子228對,組建“紅石榴”宣講團、志願者服務隊、調解員隊伍共131個,推動形成了凝聚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通過完善共建共享機制和創新豐富載體,社區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三是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持續提升。建設活動開展以來,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三會一課”、主題黨日200余次,開展民族政策理論法規、民族基本知識學習培訓100余次,堅持以“小課堂”推動“大交融”。通過“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區建設,社區黨委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得到顯著增強,為推動邊疆地區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四、思考與啟示

琿春市“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區建設的實踐探索,是新時代邊疆民族地區基層城市黨建和組織工作的創新嘗試,不僅有效提升了社區治理服務水平,同時也為保障邊境地區振興發展,持續推動邊疆穩固安寧貢獻了“基層力量”。

啟示一:提升邊疆民族地區城市黨建服務效能,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到一切工作圍繞主線、一切工作體現主線、一切工作服務主線,才能凝聚起全市上下推動各項工作跨越趕超發展的整體合力。琿春市積極搭建城市社區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民族工作服務站、民族文化廣場、民族文化長廊等活動陣地,以民族節慶活動和重大節假日為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民族文化活動,通過“三共四同”社區建設,凝聚起了強大基層黨建向心力,有力促進了各族群眾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啟示二:提升邊疆民族地區城市黨建服務效能,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邊疆民族地區城市基層“大黨建”格局能夠取得新成效,靠的就是堅持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關鍵就在於全市各級黨組織堅持把黨的建設貫穿於各項工作全過程,在增進民族團結、維護邊疆穩定中彰顯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有力提升了邊疆民族地區城市基層黨建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啟示三:提升邊疆民族地區城市黨建服務效能,必須著力提升服務水平,切實解決各族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琿春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之所以能夠得到各族群眾認可,關鍵是堅持用心用情為民服務,切實把群眾需求放在第一位,推動轄區廣大黨員干部、各類共建資源圍著群眾轉、幫著群眾辦、領著群眾干,為各族群眾解決了一批急難愁盼問題,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升,使各族群眾充分體會到了黨的關心關懷,讓各族群眾人心歸聚、精神相依,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更加堅定。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