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廣州市白雲區委組織部
2024年10月16日16: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廣州市白雲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部署要求,認真把握城市發展特點規律,堅持以健全完善黨的領導體制機制為突破口,圍繞加強黨建引領提升城市住宅小區治理能力,推行“支部建在業委會、物業公司、住宅小區上”,實現黨的領導向城市最基層有效延伸,黨在城市基層治理水平有效提高,為城市基層黨建與社區治理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白雲經驗。
一、背景與起因
在城市化快速發展進程中,小區作為居民生活的基本場所,作為城市治理體系的末梢單元,越來越成為城市基層治理的重要領域。近年來,廣州市白雲區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發展目標為“建設高質量發展中心城區”,但隨著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居民的居住形態發生了顯著變化,與居民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的小區安全治理、環境衛生清理等物業管理問題得到越來越多關注,社區居民對物業服務要求越來越高,業主投訴多、意見大、與物業企業關系緊張成為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成效的重要症結,理順小區居民、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之間的關系迫在眉睫。同時,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也成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
在此背景下,為切實解決居民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白雲區堅持問題導向,結合實際提出黨建引領“紅色物業”工作思路,以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為統領,通過建立健全社區、業委會、物業公司黨的組織體系,打造“黨建引領、支部推動、群眾參與、共建共享”的社區基層治理新格局,實現組織聯建、資源聯享、問題聯辦,推動基層黨建與小區物業有機融合,居民群眾滿意度、幸福感明顯提升。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居民小區458個,有物業的小區359個、佔78.38%﹔有業主組織的小區194個(其中業主委員會102個,物業管理委員會92個)、佔42.36%,業主的獲得感、幸福感、認同感顯著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找准“共建”切入點,讓黨的組織“一竿見底”
一是大力推行“支部建在業委會上”。率先在全市出台《白雲區關於加強城市住宅小區業主委員會黨的領導的意見(試行)》,鞏固黨組織在住宅小區的領導核心地位,明確業委會黨支部為議事機構,建立以黨組織為核心、“街道—社區—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網格單位”聯動機制。截至目前,全區341個住宅小區共建立319個業委會、業主黨支部,其中120余個業委會組建了90余個黨支部,覆蓋率達76%。
二是積極健全物業管理機構黨組織。創新和豐富黨建引領的組織覆蓋實現形式,引導物業公司通過優先招錄黨員職工、選派黨建指導員等機制,將物業企業黨員比例、黨建工作情況作為物業企業信用評級、項目招投標等重要參考依據,推動成立56個物管公司黨支部、所屬黨員277名,不斷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推行小區黨支部與物業企業黨組織、行業黨組織等結對共建,將物業公司黨組織、業委會、小區黨員等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構建資源共享、活動共辦、事情共商的小區生活共同體。
三是因地制宜探索無業委會小區黨組織組建模式。指導各街道結合黨員分布情況,以住宅小區或住宅樓為單元,採取單獨組建、連片組建等方式組建黨支部,下設樓宇(樓棟)黨小組,延伸設立黨員樓長、黨員中心戶,形成“小區黨支部—樓宇(樓棟)黨小組—黨員樓長(中心戶)”的小區組織架構。目前,沒有業委會的住宅小區共成立230余個業主黨支部,並主導成立業委會,擔任“八小時外紅管家”,結合在職黨員回社區報到工作,推動在職黨員、“兩新”組織黨員、流動黨員到社區亮明身份,發揮黨員“八小時外”先鋒模范作用。
(二)找准“共治”著力點,讓黨的領導“一呼百應”
一是劃出流程規范“硬杠杠”。印發《白雲區住宅小區成立物業管理委員會工作指引》等制度,指導各鎮街成立物業管理委員會,由鎮街主導成立業委會籌備組,社區黨組織主導組建換屆選舉委員會﹔規范任職條件,提高業委會委員人選准入門檻,突出政治標准,明確5個方面任職條件和“政治不合格”等7種不得提名的要求,確保把政治立場堅定、工作責任心強、熱心小區事務的人選進委員隊伍。採取補選黨員委員、選派兼職委員等方式,推動黨支部書記兼任業委會主任,提倡社區“兩委”干部與業委會委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75名“兩委”干部進入業委會擔任兼職委員,82個業委會實現支部書記、主任“一肩挑”,面向社會公開招錄專職社區工作者300多名,從事社區基層組織建設、“紅色物業”實施、聯系服務群眾等相關工作,提升社區基層治理隊伍專業化水平。
二是用好區域黨建“助推器”。建立“群眾呼、小區黨支部應,小區黨支部呼、社區黨支部應,社區黨支部呼、街黨工委應”三級呼叫響應機制,充分發揮“雲心黨建”小程序功能作用,精准列出“需求、資源、項目”三項清單,有效整合社區黨建資源、行政資源和社會資源,實時調度黨員力量,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印發《白雲區物業管理聯席會議工作制度》,以黨建創新項目為載體,建立街道職能科室、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和社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組織共同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共同承擔小區管理責任,聘請12名執業律師組建“白雲區物業管理專業法律服務小組”,定期交流工作推進情況,匯集居民群眾訴求,研究解決突出矛盾問題,營造共建共治共享小區治理格局,相關做法寫入《廣州市物業管理條例》。
三是筑牢監督檢查“防火牆”。創新實行業委會公章由社區黨組織統一管理審批制度,規范物業專項維修資金、物業公共部位和共有設施設備經營收益等財務管理。探索設立業主監事會,加強對業委會成員監督審計和考核評議,推動社區黨組織引領各類組織和廣大居民有序參與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有效提升小區治理水平。成立白雲區住房市場和物業服務促進會,建立行業自律管理制度,有效促進物業企業依法誠信經營,維護物業管理市場正常秩序。加強對物業服務企業履行合同、信息公開情況,以及垃圾分類、地下車庫防汛和電動自行車停放管理等督導檢查。
(三)找准“共享”契合點,讓黨群關系“一網情深”
一是廣泛凝聚區域力量。加強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和服務項目承接方的管理和監督,積極將社會組織引入物業服務領域,組織引導志願者協會、志願服務隊積極參與小區治理,把服務群眾職責和各種服務群眾陣地歸整到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中來,強化黨組織影響力,切實增強服務實效。推動在職黨員、“兩新”組織黨員、流動黨員全員下沉報到,全區1.1萬名在職黨員深入社區亮身份,配合參加住宅小區摸查整治專項行動,針對治安管理、垃圾分類、設施設備養護、物業管理等方面,共開展綜合督導檢查581次,督促134個住宅小區完成問題整改。
二是探索建立長效管養機制。結合老舊小區微改造、城市綜合治理工作,按照“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業主自治、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以老舊小區日常管理和社會治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導向,積極探索市政一體化運營、社區綜合服務、鼓勵創新引入專業物業服務等措施,有效促進老舊小區組織共建、群眾共治、資源共享。景泰街大金鐘路48號大院1200名住戶,在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組織的指導下,紛紛支持成立業委會,組建黨支部,統籌各方資金近千萬元進行微改造,老舊小區重塑活力。截至目前,全區已順利完成8個老舊小區(社區)引入日常管養試點工作。
三是打造黨群服務陣地矩陣。嚴格落實物業用房配置要求,靈活利用小區現有物業單獨建立或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共建活動陣地,輻射帶動居民小區周邊培訓機構、商店超市等商戶建立黨群聯絡點,打造黨員活動、政策宣傳、黨群議事、學習培訓、便民服務、物業管理“六位一體”的黨群服務陣地,多層次多渠道拓寬業主服務事項,將黨的各項惠民服務延伸到社會治理最小單元。目前全區已有105個業委會、小區黨支部完成陣地建設,把黨旗插到群眾“家門口”。鬆洲街華糖小區業委會黨支部聯合社區開展“黨在我心中,我在群眾中”便民為民服務,月均接待居民量增加150%,解決問題19件。
三、初步成效
(一)強化黨建引領,小區物業“紅”起來。在全區物業小區全面建成四級小區治理組織體系,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基層組織脈絡進一步暢通,基層組織體系“神經末梢”進一步激活,徹底消除小區黨組織覆蓋“空白點”,讓小區治理有了“主心骨”,有效激活小區治理的“神經末梢”,讓黨組織離黨員群眾更近、黨與群眾的聯系更緊、黨對城市基層工作的領導更實,社區物業真正成為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平台,服務群眾的重要力量。
(二)凝聚多方合力,社區力量“多”起來。把黨組織工作融入小區建設發展方方面面,由社區各類黨組織牽頭,示范帶動小區居民等群眾力量,搭建問題共商、困難互幫、利益協調、共促共建平台,共同研究解決黨群共建、小區治理工作中具體問題,社企實時聯動、信息互通有無、情況及時知曉、矛盾就地化解,社區和物業結成了服務群眾的“共同體”,形成共建共治共享“一盤棋”的格局。
(三)堅持以人為本,服務水平“精”起來。充分發揮物業黨支部的組織優勢,在黨員物業工作者的示范帶動作用下,物業管理更加注重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優化調整物業服務,物業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由“普惠性”轉變為“精准化”。立足黨建引領,根據不同小區資源條件,突出黨建文化建設,現有84個文化傳承類社區社會組織備案登記,涵蓋粵曲粵劇、太極、武術、龍舟等。每逢中秋、端午、元宵等傳統佳節,社區與物業聯合舉辦包粽子、猜燈謎、文藝匯演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推動鄰裡間的和諧氣氛日漸加深。
四、經驗與啟示
(一)必須把加強黨的領導作為根本保障。新時代新征程推進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強黨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通過物業黨建聯建模式,社區建立起以黨組織為核心,相關主體共同參與的多級聯動機制,從體制上解決誰來管、管什麼、怎麼管的問題。實踐証明,必須不斷織密筑牢基層組織體系,完善和加強各級黨組織對治理的統籌領導,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和動員能力,最大限度調動黨員干部和群眾積極性主動性,推動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二)必須把多元主體參與作為重要支撐。新形勢下,創新黨建引領社區、小區治理模式,通過條塊結合、以塊為主、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既是提高物業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社區黨的建設,改善社區管理和服務,促進黨建工作全覆蓋的有效措施。實踐証明,必須通過黨建引領畫好“同心圓”,動員駐地機關企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學校、兩新組織以及下沉黨員和廣大群眾等力量共同參與,推動多元主體融入基層治理,強化各類治理要素和資源整合,匯聚治理的強大力量,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三)必須把提升群眾“三感”作為最終目標。群眾滿意不滿意,是檢驗物業服務質量的唯一標准。推行物業黨建聯建模式,解決居民訴求是關鍵。實踐証明,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回答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根本問題,及時解決基層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切實做到居民有訴求、組織有回應、服務有保障、群眾有感受,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