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周寧縣委組織部
2024年10月16日15: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近年來,福建省周寧縣禮門鄉堅持以產業為引領,牢牢抓住產業興旺這個“牛鼻子”,通過組織聯建、產業聯動、人才聯合,探索出“黨建引領·聯村聯社”發展模式,盤活農村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培育鄉村新業態,不斷拓展村集體經濟和群眾增收渠道。2023年,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萬元,同比增長10%。其中仕本村、常源村分別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
二、做法及成效
(一)構建黨建“新體系”,從“單兵作戰”轉向“整體聯動”
一是組織聯合,抱團發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全力推行“黨建+”模式,整合村支部、集體合作社、示范社和種植能手等各方力量,成立“欣農富民”聯村聯社黨委,共同構建“黨委領導協調、聯合社支部具體管理、各村組織實施”的三級組織架構,推動各村精准定位、共建互促,實現全鄉黨建整鏈推進、管理同頻同向、產業聯合聯動。二是村社共建,強村富民。爭取到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試點項目和村社共建為農服務綜合體項目,油灣、首洞等12個村,籌集440萬元資金,改造盤活鄉供銷社倉庫和星村連排小木屋等閑置資產,建設禮門鄉農產品綜合服務中心和綠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制定出台《關於創建禮門鄉“欣農富民”村社共建為農服務綜合體實施方案》,以禮門鄉禮興投資公司為主體,建立村社共建為農服務綜合體,為農業生產、農民生活提供“一站式”服務。三是集聚人才,互促共贏。發揮鄉級“協調樞紐”作用,對接鄉村振興工作組下派人才認領黨建、技術、項目等需求80余項,助力17個村鄉村建設。持續開展黨員“帶頭致富帶領致富”培養工程,挖掘培養農業種植、木工技藝、古法釀酒等黨員“雙帶雙富”能手10人,建立黨員“雙帶雙富”先鋒工作室2個,評選黨員創業致富示范基地8個,共同營造黨員帶富、黨群共富的良好氛圍。
(二)激活產業“共富鏈”,將“閑散資源”變成“優質資產”
一是示范帶動提質。緊扣周寧縣“3+N”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目標,採取“聯合社+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戶”模式,持續擴大農業產業規模,完成仕本村、首洞村等2個百畝馬鈴薯示范片建設,建立仕本村、貢川村、秋樓村等3個種糧示范基地。發揮龍頭合作社帶頭作用,建立供技術、種苗、服務、農資和保底價收購的“四供一保”聯農機制,通過“輪種+套種+飛地”相結合方式,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復種指數。全年種植面積約900畝,產量1800噸,產值580萬元。二是整合力量擴面。創新打造“1+5+12+N”集體經濟聯合發展新模式,由周寧縣晨曉菊聯合社牽頭,聯合貢川、大碑、秋樓等5個村先行入股25萬元,規模化發展高山蔬菜種植業,優化種植結構和銷售模式,依靠“菜籃子”鼓起村民“錢袋子”,2023年禮門、貢川、仕本村集體收入均突破50萬元,秋樓、大碑村集體收入均突破20萬元。實行強村帶弱村機制,其余12個村加入產業聯盟,輻射帶動周邊200余戶農戶投身到全鄉域農業產業建設。三是認領對接增效。深入推進“周寧有鯉·邀您來種田”活動,發動挂村縣直機關單位開展助農益農“三個一”行動,結合糧食安全政策措施宣傳,發放《致全鄉廣大農民朋友的一封信》,充分調動起農民種糧積極性和主動性。今年以來,累計新增種糧大戶4戶,動員認領單位13家,認領土地面積353.6畝。
(三)描繪鄉村“高顏值”,把“美麗鄉村”轉為“美麗經濟”
一是美麗建設提顏值。聚焦“一村一業、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美麗新農村目標,結合觀光農業、休閑娛樂、民宿旅游等新業態,推進庭院經濟與鄉村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一年來,累計創建完成美麗庭院50戶,美麗鄉村微景觀17處,美麗鄉村小公園3個和美麗田園1片,實現鄉域“綠盈鄉村”全覆蓋。二是文化賦能強氣質。深入挖掘村庄歷史遺存、民俗文化,完善魏征廉政文化基地建設,培育弘揚“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廉政思想。發動各村完善村規民約,仕本村、常源村結合家訓、族訓創新傳承新村規民約,引導群眾建設和諧家庭、和美鄉村。其中,常源村“三公約”入選2023年度寧德市優秀村規民約。三是文旅融合增價值。依托禮門鄉生態文化資源優勢,以3A級風景區陳峭村為龍頭,引導2A級景區常源村、中國傳統村落仕本村等爭創“金牌旅游村”。累計投入2130萬元完成歷史文化保護、村景點開發等20個項目建設,串點成線打造“景村黨建”示范帶。搭建線上線下信息平台,全方位為游客和群眾提供即時聯系、旅游咨詢、求助求援等相關服務,提升鄉村旅游品質。
三、經驗啟示
(一)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找准定位精心謀劃是前提。周寧縣禮門鄉地處偏遠,平均海拔近千米,全鄉人均耕地不足0.6畝,但作為“國家級生態鄉鎮”,其生態環境優美,自然旅游資源豐富,傳統文化淵源深厚。禮門鄉堅持因地制宜、生態優先,積極探索“景村黨建”發展模式,規模化發展高山蔬菜種植業,推動全鄉特色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通過立足實際精准定位、因地制宜謀劃發展特色產業,實現了農、文、旅有機融合,為全鄉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也為禮門融入全域旅游發展大局增添了動能。
(二)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延伸鏈條激發活力是路徑。為了改變傳統的自耕自種生產效率低的狀況,禮門鄉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催生特色農業,深耕鄉村旅游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推動一產、三產融合發展,實現特色農業由“賣產品”向“賣風景”“賣體驗”等綜合效益轉變。由此可見,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勢必要走產業融合之路。從發展產品向發展產業轉變,不斷延伸產業鏈、暢通循環鏈、提升價值鏈,方能把充滿鄉土氣息的特色產業做大做優做強,為鄉村振興開出 “產” 字良方。
(三)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抱團發展合作共贏是關鍵。農村產業發展不能盲目跟風、單打獨斗。禮門鄉產業發展,是一次資金、資源、資產的良性碰撞,從鄉鎮黨委、聯村黨委的高度出發思考謀劃,打破了就村抓村、就支部抓支部的慣性思維,最大限度把村集體、企業、群眾聚攏到一起,聯合抱團發展,才能增添產業發展動能。實踐証明,“跨村聯建”發展模式是一條行之有效的產業振興發展之路,要持續做好“聯”的文章,利用好周邊鎮村資源,村村聯建、村企聯建,推動特色資源聚集壯大,持續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綜合效益。
(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聯農帶農穩定增收是目的。在禮門鄉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始終把促進村民村財增收致富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把產業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一方面,聚合各村優勢抱團發展﹔另一方面,抓好“龍頭”合作社和黨員帶富先鋒的示范帶動作用,在聯農帶農、推動共同富裕中取得了實效。因此,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應堅持緊密聯農帶農,充分發揮聯村黨組織的組織引領作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戶、新型經營主體、村集體三方共贏,推動特色農業提質增效。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