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閩侯縣委組織部
2024年10月16日13:5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福建省閩侯縣立足縣情和資源稟賦,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在夯實組織基礎、建強人才隊伍、推動產業發展、優化治理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首邑”樣板。
一、背景
閩侯縣地處福州市西南側,現轄1個街道8鎮6鄉297個村45個社區,常住人口102.4萬人,農村地域面積廣闊。閩侯縣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立足資源稟賦,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具有閩侯特色的強村富民之路。
目前,全縣已培育形成1個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侯官村)、2個全國文明村(孔元村、曇石村)、1個省級特色鄉鎮(白沙鎮)、5個省級實績突出村(仁洲村、元口村、湖柄村、新坡村、祿家村)、40個省市鄉村振興試點村。
二、做法
(一)筑牢組織堡壘,把穩鄉村振興“方向盤”
一是達標創建固根基。制定開展“建強堡壘”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細化村黨組織建設標准體系工作指標清單共14項44條,結合開展黨支部“達標創星”活動,推動三星級(含)以上村黨組織佔比達100%。二是長效機制抓落實。建立縣級黨員領導干部黨支部工作聯系點制度,每名縣處級領導干部定期到聯系點開展調研指導,協調解決發展難題。同時,建立基層黨(工)委書記領辦基層黨建工作重點項目機制,壓緊壓實主體責任。三是晾晒考評促提升。落實縣鄉村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工作機制,縣委書記親自推動開展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一季度一拉練”,通過現場比拼共促提升。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納入基層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的重要內容和黨建“排頭兵”年度考核重要指標,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助推鄉村振興提質增效。
(二)建強人才隊伍,鍛造鄉村振興“主力軍”
一是抓實“頭雁”隊伍培育。結合主題教育和黨紀學習教育,圍繞黨組織建設、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方面,舉辦村黨組織書記培訓班,通過“理論授課+現場觀摩+交流研討”的方式訓強“頭雁”隊伍。每季度組織開展一次村黨組織書記“練兵比武”現場拉練活動,通過邊看邊議、互學互鑒,引導村黨組織書記拓寬鄉村建設思路,激發干事創業熱情。二是加強后備力量儲備。著眼2026年換屆需求,將30周歲以下、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的23名村級干部和21名符合“六類人員”、考錄公務員的村級主干實行“提級管理”。聚焦年齡、學歷“一降一升”,推動42名村干部(后備干部)參加“學歷提升工程”學習。持續完善后備干部培養機制,推動989名后備干部“一對一幫帶、提前上崗”,為村級干部隊伍建設注入“源頭活水”。三是優化駐村干部管理。堅持因村派人、因人定村,向重點鄉村選派61名駐村第一書記,健全駐村工作溝通交流機制,建立微信群,及時掌握駐村干部工作開展情況。圍繞建強村黨組織、發展鄉村產業、為民辦事服務、推進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定崗、定責、定目標,倒逼第一書記謀實事、創實業,推動駐村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三)夯實發展根基,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
一是凝聚鄉賢力量。以“我的家鄉我建設”活動為契機,建立黨支部挂鉤聯系鄉賢機制,積極挖掘鄉賢資源,利用春節、清明、五一等鄉賢返鄉契機召開村庄發展大會,引導鄉賢人才共敘鄉情、共謀發展,收集關於招商引資、產業發展、村庄規劃等方面的意見建議1100余條,發動鄉賢投資打造侯官花卉產業園、“樓裡人家”民宿等項目87個,充分發揮鄉賢在強村富民中的“磁場效應”。二是創新發展模式。深入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中心村黨委”“黨建+金融”等黨建帶項目運作模式,引導各地立足資源稟賦,盤活閑置資產,發展特色產業,持續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累計組建28個“中心村黨委”,興辦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44個,帶動群眾以資金、技術、土地等多種形式入股,推動項目落地108個。三是用活高校資源。發揮福州大學城駐地優勢,深化校地合作,推動鄉、村黨組織與高校(院系)共建127對,邀請專家學者、院校師生開展技術指導、咨詢服務等,並通過“揭榜挂帥”平台挂榜鄉村振興項目637個,927個高校團隊參與揭榜,將高校的人才、科技等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發展動能。
(四)優化治理服務,答好鄉村振興“民生卷”
一是夯實“網格化”治理根基。深化“小團隊、細網格”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堅持“支部建在網格上”,健全完善“村(社區)黨組織—片區黨支部—隊棟黨小組”網格黨組織體系,在“片—區”層級上同步設立2323個網格黨支部,將民警、醫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等力量“釘”在網格內,以“一格多元、一員多格”模式,滿足群眾基本服務需求,實現黨建網格和社會治理網格“兩網”互融共促。二是打造“多元化”黨群陣地。充分發揮基層陣地作用,在70個省、市、縣鄉村振興試點村實現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融合建設,推進“快遞進村”“醫療服務進站”“金融服務入點”等服務,讓群眾在家門口暢享“一門式”辦理、“一站式”便捷服務。三是探索“數字化”服務平台。因地制宜試點“數字鄉村”治理,上線“數字侯官”“大湖鄉新塘村民服務”等智慧平台,整合政務服務、便民服務、網格管理等功能,實現全村信息可視化掌控、便捷化調度。依托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台進行事前公示、微信群直播,穩步推進村級黨務、村務、三資等事項陽光公開,讓群眾監督“觸手可及”。
三、成效
(一)優秀鄉村人才不斷匯聚。通過儲備后備力量、回引鄉賢能人、開展校地共建等舉措,促進“村裡人”“返鄉人”“新農人”等各類人才向鄉村集聚,打造了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有技術、會管理的鄉村人才隊伍。目前,全縣累計有金融指導員149名、科技特派員237名投身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二)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壯大。探索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通過中心村黨委、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等方式,盤活村級閑置資產,促進土地流轉,圍繞特色資源做好特色產業“文章”,民宿產業、休閑觀光農業等方興未艾,村級集體經濟結構更加多元,進一步增強了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2023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成為主體,佔比超80%。
(三)鄉村治理成效更加顯著。依托“小團隊、細網格”社會治理體系,發揮網格員“人熟、地熟、人脈廣”優勢,為群眾解難題、勤服務,實現了“小事不出戶、瑣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網”,基層治理效能大幅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同時,通過人居環境積分制、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台等載體,激發群眾自治活力,帶動更多群眾參與基層治理,變“村裡事”為“家家事”。
四、啟示
(一)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必須用好黨建引領“指揮棒”。要把黨建引領貫穿鄉村振興全過程各方面,建強農村基層戰斗堡壘,把黨組織建在網格上、建在產業鏈上、建在合作社上,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動員黨員帶頭推進產業發展、村庄建設、鄉村治理等各項重點工作,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以高質量黨建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二)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必須強化隊伍建設“硬支撐”。“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個堅強有力的村“兩委”班子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和關鍵。必須加強“頭雁”隊伍建設,健全完善“選育管用”全鏈條機制,注重選拔培養有干勁、會干事、辦事公道的村“兩委”干部,著力鍛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主力軍”。此外,必須充分發掘“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讓鄉土能人“聚起來”“強起來”“活起來”,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三)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必須牽牢產業發展“牛鼻子”。產業是振興之本、強村之基、富民之源。要根據資源稟賦和自身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好“土特產”文章,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健康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千方百計促進村民增收致富。要大力調動鄉賢資源,探索村企共建、跨村聯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等發展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助推鄉村振興駛入“快車道”。
(四)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必須把握人民至上“主旋律”。“中國共產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為了人民,也要依靠人民。要充分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以一心為民的真心焐熱民心,引導農民投身人居環境整治等鄉村振興實踐,讓廣大農民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