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雲南普洱市瀾滄一中:黨旗領航 構建學校青年教師發展新模式

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第一中學黨委

2024年10月12日13: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實施背景

青年教師作為學校的新生力量,是學校發展的希望和未來。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第一中學(以下簡稱瀾滄一中)共335名教職工,85后青年教師212名(其中95后教師101名),佔全體教職工總人數的63.28%,其中中共黨員、團員共163人,佔青年教師總人數的76.89%。為充分發揮黨委對全校工作的引領作用,學校黨委以“青年教師培養計劃”為突破口,依托“黨建+青年教師成長營”活動,打造“紅色思政、學習共同體、青年人才黨支部”三張“名片”,引導青年教師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賡續黨的精神血脈,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實現黨性覺悟和業務能力雙提升,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自覺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二、主要做法與成效

2023年3月,學校黨委本著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和黨建促教之需,選出34名青年教師,形成了首屆“黨建+”青年教師成長營。成長營充分利用上海、玉溪和本土骨干教師的力量,創建以“青年人才黨支部”建設為核心的“紅色思政宣講團”和“學習共同體”,通過“五個一”任務驅動式的校本培訓,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構建全過程、全方位的協同育人模式,實現學校青年教師發展與學科間育人價值的銜接,實現課堂內外與各學科間的相互配合,激發學校廣大青年教師投身教育事業的熱情和激情,使青年教師得以“又紅又專”的發展與進步。

(一)黨建+紅色思政:筑信仰之基,擔時代之責

將雲南紅色資源傳承與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地理、勞動等學科教學結合,充分發揮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作用,探索校內外實景課堂學習探究整合,傳承紅色基因、厚植理想信念和愛國情懷、增強使命擔當。

1.組建“紅色思政宣講團”。每年選出青年教師成長營中部分學員、團委、學生會骨干組成“紅色思政青年師生宣講團”,以“理想信念”為核心,分年級構建黨的“精神譜系”宣講內容,充分發揮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功能,促進師生心懷“國之大愛”,不斷提升黨的創新理論青年化闡釋水平,以“行走的”紅色思政課堂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2.開展實景課堂教育展示。利用場館資源,結合學科教學目標,立足學科素養導向與紅色場館資源的有效融合,開發與學校教育教學相銜接的現場教學課程。組織黨員到革命根據地——東主書院,再走紅色之旅,重溫崢嶸歲月﹔組織師生到烈士陵園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活動。同時,以滇滬兩地紅色資源為基礎,圍繞紅色思政主題,借助互聯網等媒介,結合師生兩地互訪主題研學活動,共享滬滇兩地紅色資源。

3.師生紅色故事微課宣講。突出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中的社會資源有效運用,利用校內外教育場所開展節慶活動、紀念活動、研學實踐主題教育等活動與項目,進行師生紅色故事微課宣講。學校通過“品讀紅色經典 點燃紅色初心”青年教師讀書分享會、“師愛無痕 桃李有情”主題演講比賽、“點亮青春理想 激昂奮斗旋律”五四主題活動等開展紅色故事微課宣講。開展張桂梅思政大講堂——瀾滄一中分課堂活動,編排情景劇《三尺情緣 桂梅花開》、拍攝紀錄片《他/她的一天》展現瀾滄一中教師的一天,開展“教師專訪——尋找榜樣的力量”現場訪談活動,尋找身邊的榜樣。

(二)黨建+學習共同體:聚智慧之火,驅發展之輪

聚焦學校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匯集上海、玉溪、本校三股力量,成立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共同體”,以課堂實踐和課題研究促專業發展和能力提升。

1.強化課堂教學能力素養。學校基於“三新”教育改革大背景,聚焦學校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依托中央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優勢資源,對標青年教師隊伍建設“五個一”任務,成立導師團,在導師引領下,通過任務驅動,強化青年教師教育教學核心能力,深度促進自身專業素養提升。在為青年教師提供學習、進修和實踐機會的基礎上,組織青年教師成長營學員進行教學技能評比,以此強化其課堂教學能力素養。2023年,學校青年教師參與各級教學競賽和匯報課119人次,成績優異,效果突出。

2.提升教師教研能力素養。在導師的幫助和 團隊合作下,引導青年教師學會在實踐中探索、在困惑中學習、在研討中反思、在領悟中創新,推動他們對職業責任感的認同以及自我發展空間的突破,不斷適應新形勢下教育教學水平和崗位要求。2023年,49名省、市、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縣級特約研訓員中青年教師佔21人。參與市、縣級課題研究30人次,青年教師佔20人。青年教師“智慧沙龍”7場次280人次。

3.增強教師綜合能力素養。借勢中央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力量,打通滬滇師生雙向流動機制,利用直播連線、線上聯動等方式,定期開展“高考執教學術互助交流”和聽評課等聯合教研活動、線上教學課堂,實現資源共享,增強學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綜合能力素養,為學校的發展強基、賦能、增勁。2023年,派出校級領導、青年骨干教師12人,分別到中國人民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名校培訓﹔17名中層干部、青年骨干教師參與赴滬跟崗研修和“一對一精准幫扶培訓項目”玉溪跟崗研修﹔與上海復旦大學建立友好關系,在一中成立“復旦大學研究生黨員志願服務基地”“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社會實踐基地”,定期開展兩校訪學交流活動,共同探討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在中央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的大背景下,青年教師獲得了增強自身綜合能力素養的更好機遇和平台。

(三)黨建+青年人才黨支部:育時代新苗,賦發展新能

學校青年人才黨支部設立於2022年10月18日,是培育青年人才、拓展黨建工作,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基層組織,是學校后備干部培養基地。

1.高規格組建,構建優秀青年“聚寶盆”。按照“年級推薦、支部挑選、集體研究、優中選強”的原則,嚴格標准條件,從學校青年教師信息庫中,遴選24名思想好、有能力、樂奉獻的優秀青年黨員進入青年人才黨支部,青年人才黨支部成員實行動態管理。從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工作實績、參加活動情況等方面對支部黨員進行“一年一考核”,連續 2次評定為基本合格或評定為不合格的,退回原所在黨組織管理,形成優勝劣汰、能進能出、動態管理的競爭機制。

2.高標准管理,筑牢后備干部“蓄水池”。構建“1+N”結對培養制度,按照政治上充分尊重、生活上關心愛護、工作上激勵引導的原則,採取每名黨委委員、校級領導結對聯系不少於1名青年黨員的方式,進行跟蹤培養,確保每名青年黨員都有班子成員聯系幫帶。建立培養鍛煉機制,結對領導安排青年黨員根據工作實際到學校各處室學習、鍛煉,提升政治理論水平,積累工作經驗,提高綜合素質,著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作風優良、素質全面的優秀青年黨員人才隊伍,引導青年人才黨員在學校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工作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主動擔當作為,錘煉基層本領。

3.高質量培育,培養青年人才“排頭兵”。青年人才黨支部成立以來,積極吸收培養優秀青年人才向黨組織靠攏,先后接收入黨申請18人次,推薦發展入黨7人。對青年黨員的培養採取“邊培養、邊使用、邊提升”方式,及時將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工作作風實的優秀同志推薦給學校,實現優秀人才“進得來”,成熟干部“挑重擔”,助力青年人才“快成長”。截至目前,已有31名青年人才走上學校行政管理崗位,49名省、市、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縣級特約研訓員中青年教師佔21人。學校88名班主任,青年教師佔79人。青年人才黨支部引領全體成員在學校各項工作中“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充分發揮先鋒模范及示范引領輻射作用,影響和帶動一批人。

三、探討與思考

(一)進一步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進一步強化黨建工作在學校各項事務中的核心地位,確保黨的方針政策在學校得到全面貫徹落實。通過加強黨組織建設,強化對青年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使青年教師能時刻感受到黨的引領力量,確保其政治立場堅定、理想信念牢固,從而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共同為學校的高質量發展而努力。

(二)不斷提高學習共同體的活力和效能

充分借助中央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力量作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展交流渠道和資源共享平台,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建立學習團隊、搭建成長平台、明確學習任務、強化管理驅動、發揮引領作用,營造團隊成員相互賦能、共同成長的良好氛圍,激發青年教師專業自覺的發展模式,促進教師共享性發展。從而做到在“組團式”幫扶力量的支持下,學會並能夠自主“造血”,實現學校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三)持續加強青年人才黨支部建設

在選拔和培養優秀青年教師黨員方面,精准定位、明晰目標,建立科學的選拔標准和培養模式,加強對青年黨員教師的黨性教育和專業培訓,提升其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讓他們在學校各項工作中都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同時,關注青年黨員教師的職業發展規劃,使黨支部工作能切實助力其職業成長,從而培養一支“又紅又專”的青年教師隊伍,為學校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新活力,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