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江蘇鎮江經開區:深化黨建引領末梢疏通工程 以“三聯四通”構筑基層治理新格局

中共鎮江市經開區委組織部

2024年10月11日17: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動因

鎮江經開區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面積223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6.4萬。下轄三鎮兩辦,共有23個行政村、29個社區,基層黨組織628個,黨員12000多名。作為鎮江大開發大建設主陣地,經開區村社區情況復雜,基層治理難度增加。

一是基層風險治理的短板。經開區以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生命健康四大產業為主導,集聚了奇美、金東等國內外企業。區內除農業村鎮,涉及靠近主城區的居住型、生產生活一體的工業型、回遷安置的過渡型和外籍人士、少數民族聚居的多元型社區。產業密集、人口聚集、經濟要素富集帶來自然災害、安全生產、矛盾匯集且動態變化,風險防控體系和應急管理體系亟待提升。

二是“小馬拉大車”的困境。一方面,村社區大規模合並導致“兩委”成員、網格員的服務人數激增,形成事多人少局面。一些地區,幾名“兩委”成員從服務幾千人變為服務幾萬人,1名網格員需聯系200多人。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供給與基層有限的人力物力間矛盾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群眾參與基層管理的空間不大、渠道不暢,部分群眾呼聲得不到傾聽、矛盾問題難以解決,因此產生的信訪舉報給社會穩定帶來嚴重隱患。

三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挑戰。過去以行政命令為主導的基層治理方式無法有效協調地區、部門、群體間的新型利益格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面對風險挑戰加大、人員力量不足、治理要求提高,如何做好基層治理工作以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是經開區的必答題。

二、做法

近年來,鎮江經開區深入推進黨建引領末梢疏通工程,一體整合黨組織體系、網格工作體系、集成管理體系“三大體系”,做實以“領導聯系、部門聯動、資源聯合”、“組織貫通、人員聯通、信息直通、處置暢通”為主要內容的“三聯四通”,將基層“末梢”轉變為治理“前哨”,積累了大量化黨建優勢為治理優勢的實踐經驗。

(一)黨建引領促進組織貫通,黨建力量聚“點”成“網”

針對末梢組織不夠健全有力、網格功能發揮存在“中梗阻”等問題,強化黨建引領的統攬統籌作用,讓黨建工作從每個“點”、每條“線”,組成覆蓋轄區的一張“網”。

1.責任統一壓實,織密育強組織體系。經開區黨工委發揮“軸心龍頭”作用,橫向整合政法、科信等20多個部門和鎮街道,成立黨建引領末梢疏通工程工作領導小組,嚴格落實分工負責制,實現責任捆綁、功能互補。縱向深化“抓管帶”機制,構建“鎮街道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黨小組)—中心戶(信息員)—村居民(工商戶)”一貫到底的組織體系,壓緊黨組織書記抓黨建第一責任,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2.治理統一推進,聚合優化網格體系。在打通組織體系基礎上,融合“黨建+網格”,推動網格功能的充分發揮。推動綜治、集成網格“兩網合一”,新劃設綜合網格283個﹔改建村社區黨支部68個,實現黨支部設在片區網格上、黨小組設在精微網格上。網格黨支部(黨小組)全面掌握網格動態,落實聯系服務、政策宣傳、矛盾化解、治安巡防,以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黨建+網格化”管理體系,力爭“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社”。

3.資源統一下沉,優化黨建陣地體系。面對基層服務保障不健全、聯系交流不密切、幸福感獲得感不強的問題,以黨建陣地集成黨員活動、民主議事、群眾休閑等多元服務。下沉陣地資源,構建“5分鐘黨群服務圈”,聯合公安、律所等打造53個援法議事品牌,形成全領域全覆蓋黨群陣地服務集群。下沉服務資源,開展在職黨員社區報到、“三新”群體“雙報到雙服務”活動,抓實黨員“先鋒亮績、積分管理”工作,全區86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1800余名黨員干部到社區網格報到,常態化開展“家門口的黨日活動”2000余次。

(二)領導聯系促進人員聯通,黨群關系由“遠”及“近”

針對村社區“事多人少”,多元主體參與基層治理協同差、力量散、渠道窄的問題,構建以“黨員中心戶”為核心,領導聯系、黨員靠前、群眾共治的“一核多元”運行機制。

1.以聯定向,變“上訪”為“下訪”。踐行“浦江經驗”,推動領導干部直奔基層、直面群眾,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中。結合委領導定期巡訪等制度基礎,建立委領導聯系鎮、街道、園區—鎮、街道、園區領導聯系村、社區、企業—村社區聯系網格的三級推動機制,極大提升問題解決效率。黨工委主要領導先后實地調研16次,主動征求匯集萬余條居民意見,規劃平昌中心社區300套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建設方案,實現1分錢充電8小時。

2.以聯聚力,變“各干各”為“一起干”。改變政府唱“獨角戲”、其余力量分散的格局,以中心戶(信息員)為末梢紐帶,聚合熱心村居民(工商戶)力量參與治理。經組織推薦、村居民推選、個人自薦,在屬地黨員、鄉賢能人、“五老”人員中選出1781名“中心戶”和以熱心群眾、物業管理人員、“三新”群體等組成的3256名“信息員”,每名中心戶帶領2至3名信息員,每名信息員直接聯系服務30戶左右村居民,形成“你說事、我辦事、你放心”的良好局面。

3.以聯求新,變“同質化”為“差異化”。針對村社區集聚類型復雜、群眾訴求多樣的現狀,因地制宜完善以村社區為平台、社會組織為載體、社區志願者為輔助、社會公益資源為補充的新型基層治理機制,打通商品房、失管小區、商業街區、企業園區治理堵點,推動末梢疏通工程全域化延伸。比如,丁崗鎮新茂社區創建“新風茂”“守更人”等5支志願服務隊,引導28個愛心商家融入社區服務﹔丁卯社區以政企助力推進街區黨建,依托580(“我幫您”)議事機制,解決商鋪漏水、佔道經營等問題153件,化解率100%。

(三)部門聯動促進信息直通,數據處理去“粗”存“精”

針對基層信息管理粗放、動態流通不暢等問題,聚焦“誰來報、怎麼報”,建立職責、任務、事項“三張清單”,促進數據收集、信息處理、問題響應精確化、精細化、精准化。

1.“到進訪”精確收集數據。明確中心戶、樓棟長、信息員日常走訪、信息收集、現場處置、發現上報、代辦服務等5大類20項職責。根據職責清單常態化開展網格走訪,做到“提戶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依托“三色管理”,將村居民按照紅黃綠三色分類建檔,統一制訂“民情記錄本”,提供個性化服務,累計走訪居民11.03萬戶、21.6萬人,採集針對性信息3萬多條。以人員進駐網格、服務嵌進網格,保障數據出自網格,精確掌握基層動態。

2.“點線面”精細處理信息。信息採集后,點對點授權使用,在村社區、鎮街道集成中心各設1名聯絡員,區集成中心設多名受理員,專門承辦各類反映事項。村社區對中心戶、信息員反映問題每日一梳理,鎮街道集成中心每周一分析,區集成對鎮街道上報事項、辦理情況每月一通報。經分析、會商、研判,由區一級找出全區面上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為全區決策提供信息支撐。

3.“數理化”精准響應問題。堅持“數據說話”,實現“事事有人理,矛盾及時化”。圍繞綜合執法、安全生產、社會治安、民生服務、生態環保五大領域,制定3級70項網格上報事項清單,以“信息員—中心戶—黨支部書記—村社區—鎮街道—區”的全鏈路信息反饋機制為載體,確保“兩安全”“三重大”“四涉及”“五群體”等重要信息數據上報到位。以“一事一冊”形式建立督查台賬,按照“誰提訴求、向誰反饋、由誰評價”原則,及時向群眾反饋事項辦理進度,直至“案結事了”。

(四)資源聯合促進處置暢通,事項閉環化“零”為“整”

針對群眾訴求多元、處置責任不清等問題,聚焦“誰來辦、怎麼辦”,對矛盾風險分級管理,明確“三級六辦”流程(村社區直辦、鎮街道核辦、鎮街道協辦、區直部門領辦、區級部門聯辦、委領導研辦),實現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著落。

1.三級事項村社區直接辦,主動閉環“身邊事”。對於小區違建、噪音擾民等三級事項,力求由村社區直接辦。中心戶、信息員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優勢,及時向村社區反饋日常走訪發現的問題、掌握的線索。黨支部書記做好核實研判,對易解決事項直接閉環,化解身邊矛盾1614個,解決“三亂”、綠化、狗患等高頻共性事項2758件,處理管道堵塞、水電氣故障3905次。

2.二級事項鎮街道牽頭辦,集成閉環“疑難事”。村社區層面難以推進的“疑難事”,由鎮街道牽頭制定攻堅方案,將矛盾閉環在轄區內。鎮街道配備承接員,二級事項的處置按照責任劃分設有牽頭部門,遇有疑難問題報請本級分管領導,由鎮街道層面統籌協調推進。比如,鎮街道層面解決平昌臨時菜市場疏導點環境臟亂、大港新禧路商業街區管理混亂等問題204個,二級事項問題響應率、處置率均達100%。

3.一級事項區級統籌辦,提級閉環“關鍵事”。對於居民最關切的“年度大事”,提級到區級統籌辦理。鎮街道綜合研判后推進困難的矛盾風險,確定為一級事項,派轉至相關區級部門牽頭處置。單個部門難以閉環的,由區級部門或屬地牽頭、多部門聯辦。經多部門聯辦,依然難以處置的一級事項,將列為重大事項,從增長趨勢、區域分布、疑難協調等方面形成專報,由牽頭部門提交經開區分管領導進一步研究商榷。

三、成效

(一)向末梢聚焦,打通了“最后一米”。通過打通基層“末梢”這個任務密集、工作薄弱的“最后一米”,構建了黨的工作要求從上到下直達每戶村居民、每戶村居民的訴求問題從下至上及時反映的閉環治理機制。將末梢疏通作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切入點,建強了黨的組織體系、網格工作體系、集成管理體系“三個體系”﹔落實“三聯四通”,全力打通了組織體系、社會治理、安全環保、風險隱患防范處置的“四個末梢”,切實以黨組織的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實現基層治理的質效提升。

(二)向末梢聚力,凝聚了“最多力量”。通過抓好“三支力量”,建設了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一是組織“抓管帶”。改建黨支部68個,設立黨群服務站325個,調整村社區二級黨支部書記102名,大專以上學歷佔比達93.3%,黨員組織生活參會率提高25.7%。二是黨員“做先鋒”。開展“末梢疏通、建功有我”活動,截至2023年年底,黨員認崗領責、社區報到參與率提升33.2%。三是群眾“齊發動”。開展“最美中心戶”評選,廣泛動員“五老”人員、“三新”群體參與基層治理,培育志願隊伍189支、愛心商戶153個。

(三)向末梢賦能,贏得了“最大擁護”。以贏得群眾的最大擁護為出發點,推動了“三個暢通”:一是聯系服務群眾更加暢通。推行每日巡、經常訪、及時記、隨手做、實時報“十五字工作法”,梳理出11類4910名特殊對象。二是風險防范處置更加暢通。依托中心戶、信息員的及時反映和集成管理系統的分級處置,2023年上報事項同比增加29.1%,主動處置類工單同比提高32.4%,解決群眾難題6376件。三是黨群連心更加暢通。末梢疏通讓群眾心氣更順了,2023年全區投訴類工單同比首次出現下降,推行小區的物業費收繳同比實現提升,全區越級進京訪量登記較2019年下降78.3%。

四、探討

(一)實現各層各級統一思想、統一步伐離不開黨建引領的“一貫到底”。組織體系是基層治理的“骨架子”,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關鍵在於系統構建權責明晰、功能合理、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經開區堅持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黨組織書記齊上陣,全面建強組織鏈,做實黨支部,實現各層級思想統一、步調一致。

(二)實現治理力量同頻共振、同向發力離不開多元主體的“一體融合”。做好群眾工作,必須依靠群眾力量。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就是團結多方力量形成黨群同心、全民同行的新氣象。經開區在健全居民自治上大做文章,推行“物居業”三方聯動治理,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社會組織孵化等創新機制,通過規劃聯定、項目聯促、服務聯享、治理聯動,推動駐區單位、社會組織、企業聯在一起、干在一起。

(三)實現風險矛盾即時響應、即刻處理離不開制度體系的“一網兜底”。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堅持頂層設計和問題倒逼相結合,構建符合地區實際的體制機制。經開區鼓勵各村社區堅持效果導向、創造性落實文件,走出符合各自實際的社會治理路徑,以分級分類信息流通機制為支點,以“三級辦理”機制為杠杆,以中心戶(信息員)積分管理、金哨獎機制為推動力,撬動形成基層治理“大格局”。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