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常州高新區工委(新北區委)組織部
2024年10月11日17: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常州高新區(新北區)圍繞漢江路街區聚力打造“高品質國際街區”的目標定位,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凝聚多元主體力量,積極探索“四融”街區治理模式,持續推動公共環境優化、公共資源共享、公共區域共治,用繡花功夫不斷提升基層治理的精細化、精准化程度,將一條傳統美食商業街打造成“國際范、生活味、高顏值”的城市文旅新地標,一個具有時代特點和鮮明特色的“美新善治”新北樣板已經清晰可見。
一、背景與起因
坐落於江蘇省常州市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中華恐龍園西側的新北區三井街道漢江路街區,形成於上世紀90年代末,伴隨著2000年左右常州高新區的建立和發展,漢江路周邊吸引了一批海內外企業在高新區落戶。眾多外企高管、員工在此集聚,一批居民小區也拔地而起。20余年裡,從阡陌縱橫的城北郊野到高樓林立的摩登街市,全長約15千米的漢江路成為了常州高新區(新北區)改革與發展的縮影。
然而,隨著歲月變遷,漢江路街區外立面和景觀形象逐漸老舊、業態功能與實際需求不匹配、基礎設施配套落后、街區特色不夠明顯等問題日益突出,難以滿足周邊居民不斷升級的消費、生活需求。同時,四分之一在常外籍人士工作、生活在漢江路周邊,如何為他們提供一個更具吸引力的創意休閑場所,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了進一步優化城市結構、提升城市品質,常州高新區(新北區)結合漢江路街區高度開放性和“一站式”黏合性,於2021年7月正式啟動漢江路改造更新項目,歷經80余天煥新歸來,並於10月9日在2021中國常州科技經貿洽談會上由常州市委領導正式授牌為“漢江路國際街區”。在此之前的9月,已經組建成立漢江路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機制,在撬動匯聚各類資源、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增進居民群眾福祉上持續下功夫,推動形成了“社區+街區”“創新+發展”多重合一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二、做法與經過
在漢江路街區煥新改造完成之后,漢江路社區積極探索“四位一體”融合發展模式,通過社區與街區開放共融、人治與數智功能互融、圈內與圈外資源相融、生產與生活發展交融,打造了一個以高質量經濟為動力、高顏值城市為支撐、高品質生活為歸宿、高效能治理為保障的“高品質的國際化街區”。
(一)社區與街區開放共融,共建“煥然一新”的街區生態
在內外部環境升級“煥新”之后,如何進行后續的治理與發展,是漢江路街區面臨的重要課題。社區通過建強織密組織體系、網格體系和力量體系,使黨的組織觸角延伸到治理空間的最末端、最前沿,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一是夯實網格基礎,優化治理機制。實施“精網微格”工程,深化“一網格一支部一陣地”建設,按照建設標准,社區共劃分綜合網格7個,微網格33個,並明確漢江路街區作為專屬網格同要求、同治理,有力推動網格鏈接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二是完善組織鏈條,夯實紅色堡壘。以社區黨總支為“圓心”,織密“社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微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體系,建立綜合網格黨支部7個、微網格黨小組33個,推動黨的組織觸角有效延伸到街區治理“神經末梢”。三是配強街區力量,帶動共建活力。建立社區干部和街道在職黨員服務力量“雙下沉”街區治理工作機制,大力推行“群眾(商戶)點單、街區派單、單位(黨員)接單”服務模式,有效破解了街區在黨建聯絡、便民服務、矛盾化解等方面的短板,共同打造功能集成、宜居宜業的便民生活圈。
(二)人治與數智功能互融,共赴“體貼入微”的街區生活
社區按照“一刻鐘國際味生活圈”規劃,構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街區游客中心—紅色網格站點”三級服務陣地矩陣,各類陣地全面覆蓋商戶、外賣員、保潔員、兒童等各類人群,實現“全年無休、延時開放”。一是共享幸福空間。圍繞黨群服務、潮流體驗、網紅打卡、政策宣傳、鄰裡互助、綠色生態、創新創業、共享空間等八個“幸福觸點”,搭建“專屬網格黨群直通站”“網絡主播加油站”“奮斗者驛站”等一批紅色站點,切實打通了街區服務的“最后一公裡”。二是聯動糾紛調處。設立“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工作站,深化“網格+警格+義格”聯動機制,3年來累計閉環處置發生在街區內的矛盾糾紛300余件﹔聯合轄區博愛星等知名律所,利用“井井小劇場”“反詐攤位”等新載體,提供“點單式”法援服務60余次,切實解決了居民商戶的操心事、煩惱事。三是深化數智服務。社區聯合中國銀行在街區60家以上商戶開通外卡便捷支付智能化設備,極大方便商戶經營和在常外籍人士生活。不斷發揮“社區點單、部門響應”工作機制作用,運用“網格智能針”和“樂活三井”APP小程序,以大數據跟蹤督辦強化聯動效率,全年處理網格事件5571條,辦結率達99.8%。依托“城市大管家”服務模式,搭建智慧停車管理平台,實現車位管理、收費結算、經營分析等數字化管理,解決原先道路擁堵、混亂的問題,不斷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
(三)圈內與圈外資源相融,共享“生機盎然”的街區活力
社區通過梳理街區各類群體的不同需求和各項資源情況,形成清單,進一步將區域化黨建、樓宇黨建結合起來,挖掘和儲備街區能人庫,向各方招募“街區合伙人”,通過人才和資源的輸入,為街區治理持續賦能。一是聚攏“近鄰合伙人”合力。社區黨總支按照“黨建引領、區域聯動、優勢互補、抱團發展”的總體思路,“外引”公安、城管、文旅、醫療、教育等共建單位進“資源庫”,各展其長、各顯其能、各得其所,全年開展反詐宣傳、專家義診、文藝表演、垃圾分類宣講等各類活動60余場,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由“串點成線”邁入“強片拓面”新階段。二是激發“商戶合伙人”動力。成立全市首個街區治理委員會,“內培”新城吾悅、娜舍文化、美團外賣河海站和部分商戶代表為委員,在黨建引領的“紐帶”作用下,制定一套街區治理公約,將此前“禮貌性接觸”“感情化維系”的單位納入“契約化共建”,並積極開展商業資源探店、抖音直播培訓等各類豐富活動,助推全領域“破圈”融合。三是挖掘“新興合伙人”潛力。聚焦街區網約配送員、代駕司機等新就業群體活躍特點,引導112家商戶提供充電休憩等10項“四季暖新”服務。發揮新就業群體走街串巷、熟悉樓宇的獨特優勢,鼓勵他們成為街區治理的“一線觀察員”,以“隨手拍”“隨時處”的方式第一時間反饋、處置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各類隱患,實現社區黨組織和新就業群體的“雙向奔赴”。
(四)生產與生活發展交融,共創“日新月異”的街區未來
街區治理和發展始終牽動著居民商戶的“幸福神經”,因此,社區注重傾聽並關注他們以及常住周邊的600多名外籍友人的“心裡話”,針對生活、經營等方面的痛點難點問題,建立健全多元協商模式,不斷煥活街區內生動力。一是搭平台,聚力打造善治街區。社區黨總支將常規的“19點議事廳”升級打造成“家門口的議事平台”——漢江路街區井然議事亭,通過搭平台、拓渠道、建機制,引導商戶和在街區擺攤的外籍友人全過程參與活動策劃、攤位招募、業態調整、環境美化等一批重點關注項目,實現“人在街區走、事在街區辦、情在街區聚”。二是掃“盲區”,開啟街區“管家”模式。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和商戶“領頭雁”作用,累計協調解決噪音擾民、違規裝修、停車困難等問題事項120余件,服務輻射商戶80余家,逐步消除制約治理與發展“盲區”,極大提振街區安全經營、放心經營信心,商戶獲得感、幸福感得到明顯提升。三是看前景,厚植街區常青沃土。30多年來,星宇車燈、宏微科技等企業在漢江路扎根播種、茁壯成長,核心技術攻關、關鍵環節突破、空白領域填補、科技創新驅動成為從企業到區域都在堅定走的“一條路”,這條路的“含新量”也逐步變為“含金量”。截至目前,9家上市公司集中在一條路及其周邊區域,總市值近600億元。社區還積極聯合專業第三方機構,施行“拎包創業”扶持模式,並持續提升國際美食文化季、漢江嗨啤夜、井井有條街等國際化、品質化、主題化市集活動品牌效應,2023年全年客流量突破330萬,同比上漲34.1%。
三、成效與反響
近三年來,漢江路社區在街區治理過程中採取的一系列創新舉措,不僅給漢江路街區帶來了硬件上的更迭翻新,更催生了街區精神面貌的巨大變化。昔日的紙上設想,如今不斷照入現實,互幫互助、守望相助已成為當前漢江路獨具一格的新風尚。
(一)黨建引領擴大“朋友圈”。社區黨組織以健全基層黨建運行機制和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為著力點,堅持區域化系統化思維,發揮好黨建“黏合劑”作用,打通各領域、各層級壁壘,有效整合了分散的黨建資源,將群眾所需所求與各方資源進行有效對接,項目化推動難題落地解決,實現區域共建共治共享,也充分展現了街區包容開放的姿態。
(二)完善治理優化“生活圈”。社區以“街區合伙人”機制為抓手,團結廣大居民群眾、社區能人、街區商戶、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擴充基層治理隊伍,共同構建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群眾自治良性互動的“可持續治理循環”模式。社區先后獲評省級旅游休閑街區培育單位、首批“江蘇味道”美食街區、全省新建“三全”示范社區、常州市“五星”級村(社區)黨組織、常州市首批品質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常州市兒童友好社區等榮譽。
(三)整合資源提升“服務圈”。社區以項目化運作盤活漢江路存量資源,增強街區文化功能屬性,打造“轉角音樂會”“古典音樂會”“民謠小歌會”“漢服巡游”“魅力非遺”“主題燈光秀”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文藝品牌活動。同時,通過在街區打造的政務服務智慧小屋和游客中心,日常履行“你吹哨,我報到”模式,時時關注居民群眾關心期盼的每一件小事,積極回應商戶與游客需求,進一步提升了居民商戶的歸屬感。
四、經驗與啟示
面對街區共融發展這一基層治理新課題,漢江路社區從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出發,精心策劃、攻堅克難,對“人民城市人民建”做出了生動詮釋。
(一)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創新街區治理發展的根本路徑。把黨建引領街區治理延伸到最前沿,面對居民商戶、外籍人士人員成分多元的情況,社區黨組織需要根據新的社會特征進行相應的組織建設轉型,主動優化與多樣化人群交往互動的嵌入結構,豐富組織動員的場域和載體,把黨的工作從內循環轉變為內外雙循環,在匯聚資源、解民憂惠民生中贏得群眾信任、實現自我賦能,進而筑牢黨的執政根基。
(二)堅持把群眾參與作為提升街區治理能力的關鍵一招。傳統的“包攬一切”治理方式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角落”,因此,必須最大限度激發街區“原住民”的主人翁意識。社區黨組織要充分用好民主協商、自我組織、熟人效應等方式方法,把群眾的“金點子”轉化為治理發展的“金鑰匙”,充分調動街區各商戶主體開展協商議事、民主決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自我管理和服務,合力提升街區治理水平。
(三)堅持把系統謀劃作為貫穿街區治理過程的重要保障。城市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新陳代謝過程。按照新北區三井街道的規劃,新時代“漢江路模式”的復制推廣已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未來,漢江路街區與公園、音樂房子、酒店、園區企業將相連成片。在實際操作中,需協同運用各方人才、陣地等存量資源,獲取人居環境提升、營商環境優化、生態環境改善、交往環境和諧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向著“泛漢江路共同體”的目標不斷奮進,從而以全新的姿態探索城市新美好。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