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河北海興縣:“333”模式建強村級后備干部隊伍

中共海興縣委組織部

2024年10月11日16: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堅持把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作為增強村級組織活力、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環,採取“333”模式種好基層干部隊伍“育苗田”,培養打造一支需則能上、上則能用、用則放心的新時代高素質后備力量隊伍,切實為村級事業發展注入優質“源頭活水”。

一、背景起因

鄉村振興,基礎在村、關鍵在人。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中,就建立健全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后備人才庫提出明確要求。培養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村級后備干部,對加強基層治理隊伍建設、提高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村級黨組織后備干部隊伍整體存在力量缺乏現象。有的村面臨“無優可選”困境,人才來源渠道窄,每逢換屆選舉,總臨時“點兵點將”,存在“無將可用”“趕鴨子上架”等問題﹔部分村干部隊伍整體學歷水平偏低、工作經驗少,缺乏工作熱情,認為未來發展上升空間不明,導致“想干的干不好”﹔個別村確定的后備干部質量不高,參與村級治理工作較少,大部分精力沒有投入到村上,造成“能干的不願干”情況產生。

基於此,海興縣多次入村調研,結合實際確定村級后備干部培養機制,通過選育一批學歷高、善管理、懂經營的村級后備干部,強化培養鍛煉,重點幫帶提能,持續為基層輸入新血液,著力解決村干部隊伍“軟弱散漫”難題。

二、主要做法

(一)“三個環節”建好選拔“種子庫”,解決后備干部無人可選問題。嚴格標准“選”對人。結合近年來省市縣關於村黨組織書記的人選標准和選拔程序,探索制定《后備干部選拔培養管理辦法(試行)》,嚴卡“政治素質好、道德品行好、奉獻精神好”等資格條件,嚴格履行“三薦兩審一備案”程序(組織推薦、黨員群眾推薦、個人自薦,村級初審、鄉鎮復審,縣委組織部備案入庫),全縣197個村分別建立后備干部台賬,擇優確定后備力量390人。拓寬渠道“選”新人。鄉鎮黨委利用各類下村走訪調研機會,全方位收集掌握各村后備力量儲備情況,通過人才自薦、聯名推薦、組織推薦等形式,建立后備干部人選台賬,把願意為群眾辦事、能夠挑起村級經濟發展重擔、辦事公道正派的人納入選拔范圍。優先從表現優秀的網格員、村級致富能手中遴選63人,從退伍軍人、返鄉就業大學生中引育42人,動態更新“四類人才”台賬。放寬視野“選”能人。成立在外人才聯絡溝通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長效聯絡溝通機制,各鄉鎮統籌掌握本地區在外人才,利用中秋、春節等假期返鄉機會,召開在外創業就業人才座談會,進一步加強與在外創業就業人才的聯系交流。實施海興縣優秀村級人才返鄉計劃,吸引優秀人才回村任職13人,助推鄉村經濟社會發展。

(二)“三種方式”培好成長“營養土”,解決后備干部能力不強問題。集中培訓“提”素質。將后備干部納入全縣村干部培訓總體規劃,初任訓練階段每月開辦“雛雁訓練營”,以“典型引航、鴻雁論壇、實地調研”等學習方式訓練后備干部﹔適崗培養階段實施“崗位說明書”制度,以標准化指引定崗明責,推動“事、崗、人、能”相匹配﹔鼓勵23名后備干部參加縣級“學歷提升”計劃,持續推進在職學歷教育,整體優化提升后備干部隊伍能力素質。導師幫帶“增”本領。注重發揮優秀鄉鎮干部、村干部典型示范和傳幫帶作用,從鎮包片領導、村黨組織書記、駐村干部中擇優選拔導師93名,與后備干部一對一結對聯系,面對面講、手把手教,做好思想建設、能力鍛煉、作風培養等方面的傳幫帶,及時舉辦“結對幫扶論壇”,讓后備干部分享心得感悟,營造比學趕超氛圍。一線鍛煉“長”經驗。建立“雛雁成長檔案”,結合村級后備干部性格特點,引導參與基層黨建、矛盾糾紛調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志願服務等13項基礎工作,通過壓擔子、給任務“強兵演練”,在實際工作中早參與、早適應、早成熟。實施“百名干部破百題”行動,系統梳理鄉村振興建設中的產業基礎、基礎設施、民生保障、投入機制、鄉村治理等5項難題任務,組織后備干部領辦項目、揭榜攻堅。

(三)“三項制度”完善管理“全鏈條”,解決后備干部培育不精問題。備案制度“強”管理。按照“一村一台賬”的原則,197個村分別建立后備干部管理檔案,全面掌握村級后備干部基本信息,縣委組織部按照“凡進必審”原則,聯合公安、紀檢、信訪等多部門進行資格審查,發現問題並調整3人,把准把牢后備干部准入關。跟蹤制度“促”質效。建立后備干部跟蹤管理機制,按照“能進能出、動態調整”原則,縣委組織部堅持季談話、年考核,通過日常了解、個人訪談、集體談話等方式,客觀評估后備干部的能力素質,對后備干部庫進行周期性清查2次,后進退出5人,重點吸納12人,推動后備干部庫擴容更新。激勵制度“添”動力。堅持“有備有用”原則,村“兩委”班子出缺或換屆選舉時,優先推薦3人按程序進入村班子任職。對綜合素質好、群眾公認度高的后備干部,重點培養發展入黨10人,擇優納入講師庫2人。給予后備干部更多發展機會、設置評優獎勵機制,鼓勵后備干部不斷學習進取,提高工作表現,進一步激發后備干部干事創業熱情。

三、取得成效

從實踐效果看,“333”模式的推行切實改善了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力量缺乏問題,激發了后備干部內在活力。

(一)從“無人可選”到“人才濟濟”,隊伍力量不斷壯大。通過制定選人標准、拓寬村級組織的選人視野和推薦渠道,每一位有志青年都有機會參與到家鄉建設中,越來越多工作能力強、綜合素質好的年輕優秀人才加入后備干部“種子庫”。目前,已從網格員、致富能手、大學生村官、退役軍人等群體中選拔村級后備干部436名,中共黨員274名,大專以上學歷303名,40歲以下349人,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力量不斷積蓄,成為黨加強村(社區)工作重要的內生動力。

(二)從“有心無力”到“本領過硬”,履職盡責更顯成效。集中培訓、導師幫帶、實戰鍛煉等多樣化的培養方式使后備干部理論水平與工作經驗實現“雙增長”,不學就要落后的氛圍越發濃厚,后備干部自我加壓學習、主動提升素能的意識顯著增強。同時,根據崗位職責制定培訓內容的做法有效解決了選拔與培養脫節的問題,后備干部們紛紛表示通過培訓學到了知識、增長了經驗、拓寬了思路,能夠快速接手工作、走上崗位。

(三)從“消極被動”到“積極主動”,干事創業更有激情。動態調整、擇優選拔的管理激勵機制,改變了后備干部“有備無用”的消極認識,隊伍士氣大幅提升。今年以來,已有197個村的后備干部主動參與基層黨建、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等工作,推動43個村結合主題教育推出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活動,班子建設更有力﹔61個村修整隱患危路,完成人居環境整治掃一遍目標﹔20個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規模壯大,海興茴香等特色產業知名度不斷擴大。在一群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優秀后備干部引領帶動下,全縣村級后備干部紛紛卯足了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

四、探討啟示

(一)建設后備干部隊伍,必須擴大選人用人視野。要積極培養本土人才,及時吸納學歷素質較高的青年,並作為重點后備人才培養,鼓勵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証。同時,外出經商人員有比較豐富的成長背景,是村干部后備力量的重要來源,要鼓勵在外人才返鄉就業創業,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帶領黨員群眾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高效能治理。

(二)建設后備干部隊伍,必須注重理論實踐培養。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和市場化改革的深入,農村治理發生了巨大變化,對后備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農村致富帶頭人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匱乏、鄉村專業化的治理能人欠缺,已成為制約各地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因素。因此,新時代培養后備干部要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理論素養擺在首位,緊跟時代步伐,快速把握制約村集體發展的瓶頸﹔加強實踐鍛煉,通過派駐鍛煉、專題調研、基地培訓等活動,增強其實踐經驗,提高其應對復雜局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建設后備干部隊伍,必須兼顧嚴管厚愛結合。鋪“路子”不如壓“擔子”,這才是培養干部的好方法。為了打造一支思想堅定、本領高強的后備干部隊伍,一方面要堅持從嚴主基調,扣好后備干部“第一顆扣子”,把嚴的要求貫穿隊伍建設全過程﹔另一方面,要大膽使用后備干部,以“有強度”的激勵手段和“有力度”的包容措施,讓每位后備干部感覺有干勁、有奔頭,相信自己能在這片鄉村天地中大有作為。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