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以晴 李 蕊 王 丹
2024年10月10日08: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區是基層自治的基本單元,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層基礎”,強調“通過社區這個平台,辦好‘一老一小’等民生實事和公共事務,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是中國特色基層治理的顯著優勢,要把這一優勢發揮好”。
社區雖小,連著千家萬戶。社區黨員干部天天同群眾打交道,要及時感知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決。民生實事辦得快不快、好不好,群眾滿意不滿意,是檢驗基層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標識。近日,本報記者跟訪社區干部工作的一天,記錄他們如何主動發現需求,把社區工作做到位,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題。
圖①:吉林長春市二道區吉林街道熱電社區熱電一區網格長潘卉(左二)在熱電社區活動室組織文化活動。 |
一個社區網格從老舊到整潔
“多想想、多看看,主動發現需求”
早上7點半,潘卉打開手機,在居民微信群中發送通知:“養老保險資格認証工作開始,請符合條件的居民在線上認証。不會操作的居民,可前往黨群服務中心,由社區工作人員協助辦理。”
今年是潘卉在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吉林街道熱電社區熱電一區擔任網格長的第八年。熱電社區是20世紀80年代建成的企業家屬樓,居民大事小情,一度由企業負責。“社區能干些啥?”潘卉初到社區時,一些居民常常這麼問。
潘卉步行前往黨群服務中心,路上遇到住戶,便湊上去聊幾句。
“舊改后,其他樓棟門外都架了晾衣杆,咱三棟咋沒有?”李大爺說。
“別的樓棟都完成水管改造了,啥時候輪到咱?”牛大哥問。
…………
潘卉一一記下,對居民們說:“別著急,我問問舊改部門,一有消息馬上告訴您。”
2021年,熱電社區被納入長春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今年秋季,舊改進入收尾階段。舊改過程中,潘卉主動聯系業主,了解改造需求,告知施工時間節點,讓居民了解更多相關情況。
“問需有技巧。”潘卉說,“有時候直接問,人家一時也說不清楚,但‘閑嘮嗑’時,就會提到自己還缺啥。多走動,彼此熟悉了,工作會更順手。”
到辦公室,潘卉剛一坐定,立即把收集的信息整理呈報上級。哪棟樓下水道還需要改造、水管哪年建成、一樓是否改為獨立下水道……列得清楚,理得明白。
“這些細節居民可沒說,你怎麼知道的?”“舊改工作很重要,我早早就下了‘笨功夫’。”潘卉從抽屜裡搬出一本厚厚的筆記,裡面記錄著下水道結構、社區排水井分布、舊城改造對接部門、項目施工時間等情況。
從老舊小區改造,到日常鄰裡糾紛調解,潘卉始終堅持“以心換心,哪有事到哪兒忙”,逐漸贏得居民信任。
這份認可,讓潘卉推進工作更順暢。此前,不少居民圈佔小區空地,搭建鐵皮房堆放雜物。舊改時,鐵皮房需要全部拆除。接到任務后,潘卉首先找到幾位豪爽熱心、頗有聲望的居民,講明情況。“有位大哥叫王洪升,聽完立馬決定‘我先拆’。”潘卉記得清楚。現在社區道路寬敞干淨,不見一處私搭亂建。
下午3點多,日頭正盛,估摸著居民午睡結束,潘卉又開始“巡網格”。在剛剛建成的社區充電樁前,田阿姨正在通過手機進行繳費。田阿姨的老伴常年依靠電動輪椅出行,以前她經常靠“拉飛線”充電。
熱電社區老年人佔比超22%,類似情況很多。潘卉發現問題后,主動與吉林街道、二道區政府溝通,利用舊改的機會在社區裡建起充電樁。“一天小區走兩趟,不單要聽居民的反饋,還要多想想、多看看,主動發現需求。”潘卉說。
“我家下水管掉進雜物堵住了。”晚上8點10分,回到家的潘卉接到電話。“大姐,您別急,這件事應該是物業管,我把他手機號給您,有問題再跟我說。”潘卉耐心解答。
有些居民習慣所有事都找社區,是因為過去社區、物業責任劃分不清晰。潘卉說:“現在,社區也會引導居民,讓大家了解啥事兒該找誰,提高效率。”
一條社區商業街從冷清到熱鬧
“社區治理說到底就是人和人、心與心的問題”
清晨,和煦的陽光洒向歷經風霜的明故城牆,王長青推著自行車走在街上,熱情地跟商戶們打招呼。
“大姐,早啊!”“大姐,來嘗嘗我蒸的大包子!”“大姐,進來坐坐,拉拉呱。”……
王長青是山東省曲阜市魯城街道闕裡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一輛自行車、一個杯子、一把馬扎、一本《民情日記》,和一張始終和藹可親的笑臉,是她的“標配”,居民們都親切地稱呼她“大姐”。
在轄區22條商業街全部轉一遍,王長青大概要花2個小時。從大成路出發,途經車水馬龍的鼓樓街,穿過明故城牆左轉,一條文化氛圍濃厚的街道映入眼帘。
這條被稱為“誠信一條街”的南馬道,緊貼著城牆根,是年輕人眼中的“網紅打卡地”。然而在兩年前,這裡還少有人來。
“小面鮮生”的店主陳思語曾在法國生活了7年,2022年7月,她回到家鄉,在南馬道開起面館。
“初來乍到,大姐經常來跟我聊天。我覺得街道整體風格過於傳統,如果增加點藝術氛圍,說不定能成為‘網紅街’。”陳思語當時提議,王長青記在了心裡。
王長青逐一征集了15家商戶的意見,對於打造“網紅街”的想法,大家一拍即合。“這條街是‘三孔’景區的配套,又是明故城的延伸,經營者裡年輕人居多,店鋪也都很有特色,確實有潛質。”王長青說。
翻開王長青當時的《民情日記》,議事情況歷歷在目。王長青和社區兩委班子成員邀請魯城街道、綜合執法局、社會信用中心、市場監管局等相關單位前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共同商議,決定將南馬道升級為商業示范街。
從基礎設施改起,南馬道通車並重新施劃停車位,商戶門前根據統一規劃,擺放符合整體定位的各類景觀飾品,供游客、市民拍照打卡。街道面貌煥然一新,客流量慢慢多了起來。王長青又有了新的想法:“文化生活得跟上!”
根據社區實際和居民訴求,王長青牽頭成立了讀書會,地點選在南馬道咖啡店。咖啡店經營者桂娟愛讀書,她在咖啡店裡專門設計了一面書架,擺放了500多冊各類書籍,還在不斷更新。陳思語和桂娟都是2023年度的闕裡社區“好商家”,她們不僅靠著誠信經營、熱忱服務贏得顧客的認可,還積極參與社區讀書會、運動會等活動。
簡單吃完午飯后,王長青拿出《民情日記》,一邊翻看微信消息,一邊記錄居民、商戶反映的問題和訴求。
為了不漏回每一條信息,她和自己有個“約定”:每天下午1點至2點半,晚上6點半至7點半,這兩個時間段集中處理微信消息。多個置頂的社區工作群,3000多個微信好友……記者通過她的手機,直觀感受到了她的工作常態。
“社區治理說到底就是人和人、心與心的問題。”王長青說。她翻開《民情日記》,有一頁記錄著這麼一句話:“用心做好每件事,用情對待每個人,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一支社區青年志願服務隊從初創到成熟
“和群眾干在一起,有一種腳踏實地的充實感”
圓圓的面龐上挂著一副斯文的眼鏡,記者來到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孔目江社區,見到的歐陽楓正是這副模樣。
從企業文員到社區文明實踐員,再到社區團支部書記,33歲的歐陽楓始終在思考:如何讓社區更文明、更和諧。
一大早,歐陽楓和社區網格員、黨員、青年志願者一道前往轄區孔目江流域,開展防溺水巡河工作。從孔目江沙灘口開始,逐一檢查河邊的防溺水警示牌設置是否醒目、岸邊的救生設備是否完備……晨泳的老年人很多,該有的提醒一點也不能少。
為做好防溺水工作,在孔目江社區統一安排下,歐陽楓在社區微信群招募志願者,會同社區網格員、社區干部開展相關工作。
1997年出生的郭渝凱,今年剛畢業,在新余市公安局工作。大學期間,他在寒暑假時參加志願活動,工作后依然熱心參與社區事務。孔目江邊,郭渝凱一手捏著長火鉗,一手提著垃圾袋,時不時把岸邊的水草、垃圾撈起。歐陽楓說:“小郭很細心,這些活細碎,他完成得很認真。”
巡河結束,歐陽楓立即前往郵政小區主持紅歌會。歌會間隙,居民易雪英奶奶又和她嘮起了“晾衣架”的事兒。
這些天,社區不少老年人把棉被、衣物拿出來晾晒。但老舊小區空間狹小,老人腿腳不便,這讓不少居民犯了難。
前不久,易雪英給歐陽楓打電話建議:“居委會能不能考慮搞一個公共晒衣區?”“我們商量下!”歐陽楓馬上記了下來。
之后,歐陽楓與城管大隊及老舊小區物業負責人取得聯系,規劃公共晒衣區位置。為了取得居民同意,歐陽楓帶著青年志願者,挨家挨戶上門說明。
針對反對意見較大的居民,網格員黎衛琴耐著性子一遍遍解釋,還帶著施工隊多次上門踩點,避開對居民生活影響較大的區域。在大家共同努力下,9月10日,公共晒衣區正式投入使用。
這些年,歐陽楓打造的“江小團”青年志願服務隊,在社區關愛“一老一小”、防詐騙、防溺水等活動中,發揮著積極作用。“青年人朝氣蓬勃,行動力強,參與社區治理,既為社區出了力,又使自己得到鍛煉和提升。”歐陽楓說,“和群眾干在一起,有一種腳踏實地的充實感。”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0日 10 版)
相關專題 |
· 黨的建設數據庫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