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臨沂市羅庄區委組織部
2024年10月09日16: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山東省臨沂市羅庄區立足區情實際,構建黨建引領“五型共治”小區分類治理體系,本質是適應“振興羅庄”建設、組織服務大局需要,更是城市黨建和城市治理融合發展的內生改革。凝聚多元合力,提升治理效能,努力讓“小區”釋放“大能量”、托起“大民生”。
一、背景
羅庄區堅持在推進基層黨建工作中先行先試,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特點規律,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是其中的一個創新亮點。其主要做法是將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納入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系統工程,將戰斗堡壘直接建立於居民小區、群眾之中,充分發揮小區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建立黨支部領導下的小區業委會、業主監督委員會和物業服務機構等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體系,切實加強黨對城鄉社區治理的領導。在城市小區建立黨支部,將黨的領導植根於城市基層最末梢,植根於小區居民群眾之中,帶領群眾依法管理基層社會事務,實現了黨領導社會治理、依靠群眾加強社會治理的良性互動。通過開展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小區居民與物業管理企業之間、居民與居民之間的矛盾糾紛明顯減少,小區的綜治平安、環境衛生、車輛停放、垃圾分類等治理狀況大為提升,黨員干部在小區的模范帶頭作用得到體現,黨員干部8小時以外的管理監督得到加強,群眾切身感受了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和他們自身利益的高度一致性,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支持、配合、參與基層黨建工作的自覺性空前高漲,對黨的感情進一步加深,黨對社會治理的全面領導落到了實處。羅庄區探索將全區220個小區劃分為商住小區、經濟適用房小區、村居管理小區、家屬院小區和混合小區等五種類型,建立5本分類管理台賬,聚焦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構建“五型共治”模式。
二、做法
(一)聚焦“怎麼治”,探索分類治理、集成改革
問題是改革的動因,問題清則治理准。羅庄區針對五類小區面臨的不同治理問題,因地制宜、靶向施策,“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一是“小區合伙人”工作法。破解商住“生人小區”居民參與度低、物業服務質量不足的問題。張榜招募“公益合伙人”“商業合伙人”等40位“小區合伙人”,合伙人以人力、信息、服務等形式,引入幼兒園、幸福食堂、小理發、小修理、小書房等專業服務,參與小區精細、精致、精微、精心的服務管理。舉辦16輪“小區鄰裡節”,構建熟人網絡,推動由“生人小區”到“熟人小區”轉變。
二是“家門口煥新”工作法。破解經濟適用房類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老化、文化娛樂載體少的問題。全市經濟適用房小區大多坐落在羅庄區,長期處於“無人管”狀態,屬於典型的秩序亂、治安亂、環境亂的“三亂”小區。小區黨支部組織黨員帶頭拆除違建、支持二次供水改造、加裝電梯、改造車位,從物業專業角度參與工程設計施工,規范維修資金使用流程,共謀改造方向、共管施工過程、共評施工結果,做到“內外兼修、建管並重”。聯合“雙報到”單位,開展環境衛生、“飛線”充電等整治行動70余次,實現了小區“由亂到治”的轉變,房屋交易和居民數量均實現了翻倍增長。經濟適用房老舊小區治理“萬通模式”入選全省城市基層黨建“一事一品牌”集中攻堅案例選編。
三是“黨支部領辦”工作法。破解村居管理小區治理“兩張皮”的問題。村居小區是“熟人小區”,探索以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引導由農村治理向城市治理的自然過渡。實行“黨支部+環物會+村民自治”模式,改《村規民約》為《幸福公約》,邀請五老鄉賢、黨員、村民代表等共同參與陽光議事,實現從“為民做主”變為“由民做主”。組建57支小區黨支部領辦志願服務隊,開展“一老一小”關愛服務26場。小區黨支部領辦物業共富公司,支部成員任物業負責人,引入專業服務,讓“村民”真正轉變為“市民”。黨支部還將保潔、保安等部分崗位提供給村民,解決村民再就業問題。
四是“國企托管化”工作法。破解家屬院小區時間久遠、脫管失管難管的問題。深化沂蒙紅色物業,構建“黨建引領、國企支撐、社區銜接、居民參與”的管理體系,引進國有物業企業,對21個家屬院小區開展物業服務,讓小區由“脫管”到“托管”轉變,確保家屬院小區改造后長效管理落到實處。逐戶登記居民需求,鼓勵採取物業“企業先期投入+先嘗后買+低收費”方式,修理與管理同步推進,開通維修基金,推動房屋修繕,解決管道老化、外牆脫落等問題。
五是“楓橋式物業”工作法。破解商住+安置混合小區群體結構多元、多種業態匯集、服務環境不一等問題。建強樓長、單元長隊伍,開展“敲門行動”和“四清”摸底等工作,先后開展5輪“走萬家、訪萬民”活動,全面掌握社情動態、熱點難點、矛盾源點,建立“一樓一檔、一戶一表”。秉持“小事不出樓、大事不出小區、矛盾就地解決”,每周召開“紅色議事會”,每月7日召開“固定說事日”,小區“12345”熱線投訴率、物業繳費率實現“一降一升”。
(二)聚焦“誰來治”,充實治理力量、專業精深
分類型、分層次、分步驟打造小區骨干隊伍,配齊配強專業化力量,推動力量下沉一線、服務一線,讓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組織、黨員就在身邊。
一是黨建引領力。創新“兩委”成員兼任、社工培養、業主選舉的方式,配強小區黨支部書記178人,優選專職社工23人、居民黨員24人擔任黨支部副書記。實行區級領導聯系、街道干部幫包、小區書記攻堅、紅領書記駐點、機關單位結對、下沉黨員助力,組織便民服務、健康義診、普法宣傳等活動207場次,協同解決鑫城家園小區用電、錦繡華庭小區辦証等難題,歷史遺留問題逐一破解。組織小區黨員“亮身份、亮責任、亮承諾”的“三亮”行動,實現每條街都有黨員擔任街長,每棟樓都有黨員中心戶,街長、黨員中心戶走出家門,亮出身份,作出表率。建立“社區中網格黨委—小區小網格黨支部—樓院微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網格黨組織2540個,將黨建、社會治理、城管等專業力量整合,實現多網合一、一網通辦。
二是群眾自治力。選聘專家學者擔任社區規劃師,讓社區有機更新更專業、更科學、更符合群眾期望。堅持“有熱心、有公心、有恆心”的標准,按照每30戶左右配備1人的標准,面向在職黨員、退休干部、熱心群眾等擇優選配樓長單元長10280名,平時當好社情信息員、民生服務員,急時就地轉為志願者、應急員。實行業委會委員任職資格聯審、經濟責任審計、述職評議等制度,審計業委會17個,聯審委員63人,業委會委員能力素質和履職水平有效提升。
三是物業執行力。開展“無物業服務小區清零行動”,區級物業整治專班出台服務章程、管理細則、信息公示等10余個規范性文件,實行小區黨支部成員和物業企業黨組織成員雙向交叉任職,選派黨建指導員20人,52家物業企業、178個業委會實現黨組織全覆蓋。成立物業行業黨委,打造“紅色物業管家”,由20家物業企業黨組織發起成立物業協會,開展“紅色物業星級評定”。讓星級評定優秀的物業企業採取“1+N”捆綁招標,鼓勵企業開發小區內閑置資源、多元經營增收。建設“智惠家園”紅色物業監管平台,實現業主“訴求—辦理—反饋—評價”閉環,小區投訴和矛盾明顯減少,實現了“無人管”到“有人接”再到“管得好”的根本轉變。
(三)聚焦“誰受益”,嵌入傾心服務、群眾滿意
密切聯系群眾,踐行新時代沂蒙精神,下足“繡花功夫”,提升城市溫度,群眾滿意和城市治理雙提升。
一是做好“社會組織+服務”。推進“沂蒙百花”行動,建設區社會組織黨建服務中心,搭建城市社區融合黨委與社會組織聯建共建平台,建立66家公益慈善、文體活動、專業調處、鄰裡互助等類型的社會組織資源庫,發動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社區議事決策和治理服務。開展律師、教師、醫師、警官、法官、檢察官“三師三官”進社區活動,配備法律顧問23名、片區民警42名,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黨史、講知識、講家風15輪次。
二是做優“黨群驛站+服務”。建設小區黨群服務中心,對照“大門常開、場所常用、活動常辦、服務常抓、群眾常來”,整合條線惠民政策、利民服務,努力實現“一室多用、集中服務”。因地制宜打造“小區黨建”微陣地,充分利用小區廣場、街巷院落、架空層、閑置空地等空間資源,建設景觀文化小品、居民議事長廊、志願服務點、網格聯動站等便民利民設施載體,常態化開展議事協商、宣傳引導,及時提供便民服務,構建形成“家門口”的服務矩陣,有效延伸黨組織服務鏈條。萬通社區建設黨群服務公園,將服務搬到居民樓下,常態化開展“敲門行動”,及時解決車位不足、樓頂滲水等現實問題,有效拉近干群關系。
三是做實“五小為民+服務”。探索開展以編制小規劃、完善小設施、解決小問題、引入小商鋪、做實小服務為主要內容的“五小為民”行動,打造“十五分鐘生活圈”,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困擾群眾的煩心事。聚焦“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設置四點半課堂、“暖心食堂”,組織愛心義診、公益托管,常態開展鄰裡節、公益市集等活動3284次。傅庄街道幸福小鎮社區發動200余名志願者,開展“愛心媽媽”“孝心傳遞”“情暖夕陽”3項服務,獲評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三、成效
(一)強化了黨的領導。黨支部建在小區上,將黨組織鏈條由社區延伸到小區,實現黨的領導末端覆蓋,小區治理從“群龍無首”到“核心引領”,小區建設從“簡單粗放”到“精准精細”,加強對業委會、業主監督委員會等群眾性組織的領導,使得小區群眾有了一個凝聚各方、團結戰斗的堅強核心,推動上級決策部署在基層貫徹落實,確保小區治理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
(二)密切了黨群關系。黨支部建在小區上,服務沉到家門口。全區3200余名在職黨員到居住小區黨支部報到,主動亮明身份,參與小區治理,接受群眾監督。通過建立“兩長”隊伍,搭建平台載體,有效激發社區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熱情,社區樓長、單元長用心用情為群眾服務,真情實意做群眾身邊的“貼心人”,對群眾反映的像物業收費、環境臟亂、基礎設施陳舊等困擾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第一時間收集、上報,組織身邊的群眾進行協商解決,做到群眾的事情組織群眾多商量、大家的事情組織群眾多參與,群眾的幸福指數和滿意指數得到顯著提升。
(三)破解了治理難題。以陣地賦能升級為抓手,調動黨員、聯戶長多方力量,融合各類資源,服務管理有效下沉到小區,服務能力有效提升,基層治理難題得到破解,補齊了城市治理短板,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層治理格局日趨成熟。釣魚一號院小區下沉服務重心,在小區建立糾紛調解室、網格員工作室、小區警備室、便民服務站、社區組織工作站和黨群活動中心,形成“三室兩站一中心”公共服務體系,居民不出小區就能辦理養老金資格年審、失業登記等77個事項,打通了服務居民的“最后一百米”,真正讓居民離開小區工作放心,回到小區生活舒心。
四、啟示
(一)抓住“關鍵人”,筑牢基層治理戰斗堡壘。城市小區往往是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的“薄弱點”“空白點”,系統推進小區建強黨組織,選派優秀干部擔任“紅領書記”,把服務陣地搬到居民身邊,讓黨組織成為居民的“定盤星”,讓黨員成為社區治理的“先鋒軍”。小區黨支部帶領居民參與小區治理,推動機關、街道、社區的人財物往小區下沉,督促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提高服務質量,有效破解了垃圾分類、環境衛生、社區安全、違法建筑等治理難題。
(二)抓住“關鍵點”,形成系統治理體系。基層治理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小區群眾需求不斷發展變化,要在加強黨組織領導的基礎上,不斷對小區管理機制、服務場所、服務隊伍等進行優化提升,調動多方力量參與小區治理,將各類資源、服務、管理有效下沉到小區網格,實現利益聯結,促進各領域黨建融合發展,實現治理效能的最大化。
(三)抓住“關鍵事”,提升服務群眾實效。老舊小區、單位家屬院等環境設施差、遺留問題多,群眾對改善優化服務的願望更為強烈。先從解決房屋漏水、停車難等居民的“心頭痛”入手,辦好了一批民生實事,贏得了居民群眾的認可,為后續治理的推進創造了條件。“五小”進小區贏得了廣大居民的支持與認可,夯實小區治理的工作基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