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兗州區興隆庄街道黨工委
2024年10月09日16: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興隆庄街道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突出“黨建+”基層社會治理模式,不斷創新思路舉措,積極探索基層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發揮作用的有效路徑,有效推動資源在基層整合、服務在基層拓展、問題在基層解決、民心在基層凝聚。
一、背景
興隆庄街道位於濟寧市兗州區東南部,東臨曲阜,西臨泗河,南靠鄒城,北與兗州主城區相連,是兗州、曲阜、鄒城、高新四地交界的中心區域,總面積54.7平方公裡,人口6.02萬,下轄31個行政村,88個黨支部,3014名黨員。先后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示范鎮、山東省環境優美鄉鎮、山東省旅游強鎮、山東省信訪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安全生產工作先進街道等榮譽稱號。
二、主要做法
(一)創新基層黨支部分類管理模式。對轄區31個村黨組織進行全面梳理,逐個“把脈會診”,按照“3個1/3”原則創新實施分類管理:對A類村實施鞏固提高,對B類村督促晉位升級,對C類村進行重點管理督導,全面提升各村黨組織組織力。建立健全村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制度,村支書每季度向街道黨工委進行述職述廉述黨建,並量化評議打分,強化結果運用,督促村支部書記之間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二)創新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網格化服務管理中的領導作用,全覆蓋成立網格黨支部53個,調整“多網合一”網格57個、微網格242個,2638名共產黨員挂牌亮身份,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面覆蓋、深度延伸。建立“周三說事”機制,每周三召開由包村干部、村干部、網格員、法律顧問、信訪、公安、法庭、涉事部門負責人等參加的街道矛盾糾紛調處會議,整合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多方力量,統一梳理12345政務熱線、群眾來訪、網格員上報的群眾訴求和矛盾糾紛,集體會商研判、合力調處化解,現場辦結率可達95%。
(三)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產業發展到哪裡,黨的建設就推進到哪裡,聚焦紙制品加工、光儲一體為主導的現代化綠色產業體系,建立助企攀登“紅色服務隊”,黨員干部深入一線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全力當好“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在街道北部,聚焦延鏈、補鏈、強鏈,打造了“1+3+3”紙制品產業發展體系,規劃建設了佔地2800畝的紙制品產業園,已初步形成生活用紙加工區、食品用紙加工區、印刷及其他包裝紙區、物流運輸區和綜合服務區5大板塊,並連續兩年招引落地紙制品產業鏈下游項目。
三、取得成效
(一)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最硬實的“腰板”,“腰板”不硬寸步難行。興隆庄街道堅持黨建引領促鄉村振興,以濟寧農高區花卉基地、興隆花卉大世界為引領,大力整合轄區花卉產業特色資源,打造了江北最大蝴蝶蘭花卉基地,現已培育“兗州之星”“泗河之光”“興隆之光”等20多個高檔蝴蝶蘭品種,年產優質種苗1000萬株,成花200萬棵,帶動相關村集體經濟增收50余萬元。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引領帶動示范作用,做大做強蜜薯種植產業,年均銷售紅薯700余萬斤,實現紅薯銷售額1000余萬元,帶動10個家庭農場年均增收20余萬元,合作社農戶年均增收6萬元。大力發展西紅柿、土豆、剛白菜、羊肚菌等特色蔬菜種植產業,種植面積達400余畝,帶動相關農戶年均增收6萬余元。“蝴蝶蘭美麗綻放、新春產銷兩旺”被中央主流媒體相繼點贊報道。
(二)社會大局持續穩定。依托機關黨員干部、村黨員、企業黨員、教師黨員等力量,形成了一支由100人組成的普法專員隊伍,通過送法進村、以案釋法、法治講座等形式,積極開展講法普法活動,引導群眾辦事靠法、做人守法。一網統籌“平安建設、社會穩定、公共服務”等事項,廣泛收集摸排潛在各類風險隱患,並預警上報,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面覆蓋”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三)民生福祉更加殷實。聚焦“一老一小”重點群體,創新社區養老“微服務”模式,推行依德康“黨建+養老”模式,建設濱河、興隆、澹台社區等5處社區養老微機構“夕陽之家”,老年人食堂6處,精准提供日常配餐、健康知識普及、文娛活動、“7×24”全方位照護等服務,讓老人在家門口幸福養老。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常態化開展“蒲公英夜堂”“五講六進·百姓宣講”、送戲下鄉、文化惠民等活動,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足“活動有場地、健身有設施、娛樂有載體”要求,新建澹台新村廣場2處,新增礦區健身設施60余套。成功舉辦興隆庄街道運河之都首屆音樂啤酒美食節暨鄉村振興特色農產品展銷會,舉辦“村BA”籃球賽、廣場舞大賽、社區運動會等文體活動50余次。
四、啟示探討
(一)提升組織力是基礎。基層黨組織是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也是黨執政大廈的“地基”。高質量的基層黨組織建設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力前提。因此,必須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村、社區、機關、學校、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二)多元聯動是關鍵。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需要以黨建為引領,凝聚多方力量,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形成多元治理的局面。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社會協同作為重要力量、群眾參與作為邏輯前提,共同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中。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創建“黨建1+N”基層工作新模式,推進黨建工作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基層社會治理,隻有“抓小”才能“抓好”,以基層干部的親身實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推動“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
(三)制度建設是保障。密切組織與黨員、黨員與群眾的聯系,是激發基層社會治理主體內生、增強自治能力的根本保障。以“民主提事、民眾議事、民主監事、民主決事”為原則,通過微網格扎實做好群眾走訪調研工作,及時發現、調處、解決問題﹔在推進民生工作過程中,發揮百姓議事廳作用,對群眾需求進行集體研究,制定措施方案,公開進度信息,通過不斷地收集和反饋信息,及時協調解決問題。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