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市象山區漓江風景名勝區管理辦公室
2024年10月09日10: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廣西桂林市象山區自覺把保護好漓江、保護好桂林山水作為“國之大者”,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創建“漓江衛士黨建聯盟”,吸引轄區178家企業、村(社區)、公益性組織加入,成員超過5000名,著力為生態環境保護賦能增效,以“黨建紅”引領實現漓江治理“生態綠”。
一、背景起因
象山區位於桂林市區中南部,轄區總面積89.9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8.8萬,地處漓江黃金岸線上、握著“桂林城徽”象鼻山這張王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區內自然風光秀麗、文物古跡眾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轄區流經漓江(象山段)、桃花江(象山段)、佛殿河等9條河流,水域資源、旅游資源豐富。2023年象山區游客接待量1018.67萬人次,旅游收入137.13億元,分別佔桂林市的7.3%、8%。與此同時,其肩上的責任也十分重大。象山區把保護漓江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頭號工程”,推動漓江西岸(象山段)沿線基層黨組織實現組織聯合、資源整合、治理融合,呵護、描繪出一江兩岸的動人生態“山水長卷”。
二、主要做法
(一)嚴密聯盟體系,構建漓江保護“紅色矩陣”
構建全覆蓋組織體系。實行橫向聯動、縱向延伸“1+X+N”組織架構體系,“1”由組織部門擔任發起單位,“X”包括農業農村、城管、生態環境部門等成員單位,“N”即各成員單位所轄不同類型、不同領域基層黨組織,統籌區域內黨建、人才、信息、陣地等資源,形成全覆蓋、廣吸納、動態開放的緊密型黨建矩陣。建立全方位運行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共商制,組織、農業農村、城管、漓管辦及各街道黨工委作為固定成員單位,按需邀請其他單位參加聯席會議,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做到大事共議、實事共辦、要事共決、急事共商﹔建立重大事項共推制,聯席會議商議確定重點任務,制定需求清單、資源清單,對照清單開展雙向認領、雙向服務,共同破解重難點問題﹔建立主題黨日輪值制,年度主題黨日計劃由聯席會議商討確定,各成員單位結合自身優勢輪流牽頭開展,牽頭開展的黨組織負責籌劃、召集、組織、考勤等工作﹔建立管理考評制,將保護漓江工作責任落實、作用發揮、黨群共建等納入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范圍。打造全鏈條隊伍矩陣。推行黨員河長制,通過在街道層面建立“碧水總支部”,在治水管水末端的社區層面成立“巡河護河支部”,在漓江設立黨員先鋒崗,構建“黨組織+黨員+河長+河段”的黨建護河體系,常態化落實守護行動。協調區漓管辦及漓江風景名勝區綜合執法大隊指派指導員18名,以加入黨員先鋒隊等形式,提高守護漓江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
(二)突出重點攻堅,推進漓江保護“深度治理”
堅決重拳治亂。協調市漓管委、區漓管辦及漓江風景名勝區綜合執法大隊開展執法互動,聯合開展執法檢查、暗訪巡查,構建執法責任網格化、執法聯動協同化、執法監管信息化、執法保護制度化的“四化”長效管理機制,加強行政執法效能建設。針對漓江沿岸“亂建、亂挖、亂養、亂經營、環境衛生差”等亂象,讓漓江實現“長治久清”。堅持系統修復。開展城市建成區入河(湖)排污口排查工作,投入410萬元,實施漓江入河排污口、西干渠和瓦窯河專項清淤截污整治工程,排查整治城市地下管網57公裡,有效管控各類入河污染物排放。爭取到南溪河(象山段)水質提升和生態修復工程自治區專項資金1400萬元,實施南溪河(象山段)水質提升工程和梁豐河疏浚治理工程,確保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Ⅳ類以上標准。嚴守生態紅線。連續兩年印發《象山區保護好漓江保護好桂林山水專項監督工作方案》,運用“1+10+N”工作法,即構建紀檢監察機關和行業主管部門協同發力的1條聯合戰線,聚焦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非法採礦、濫採亂挖山體等10項監督工作重點,深挖背后不作為、慢作為和亂作為系列作風問題,推動實現環保民生熱點問題“應解全解”,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三)強化黨群共治,筑牢漓江保護“先鋒屏障”
爭做生態保護“宣傳員”。依托“百名講師上講台”“千堂黨課進基層”“萬名黨員進黨校”等平台,常態化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宣講,開展對漓江保護法律法規知識、漓江保護先進事跡宣傳宣講。利用每年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及生態文明教育宣傳周等紀念日、紀念周,集中開展生態文明主題教育,創辦“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周”系列活動,如“保護漓江·法治護航”“共護漓江·水生象山”“護衛漓江我承諾”,讓群眾思想上有防線、認識上有提高、行動上有落實。爭做生態保護“監督員”。設置由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的生態環境保護監督長,從村(社區)“兩委”干部、網格員、黨員志願者等人員中篩選出3000多名思想素質好、責任心強、群眾基礎好的黨員群眾擔任監督員,由點到面、分片聯系,帶動群眾共同參與監督舉報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共同營造聯防聯管、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爭做生態保護“踐行者”。組織“漓江最美守護者”“漓西守護信息員”等黨群志願者成立11支“漓水象山”志願服務隊,在象山景區、南溪山景區、萬福廣場等區域設置“黨員服務點”“紅色志願代辦點”“流動服務車”和“黨員義務咨詢台”,號召志願者開展水源地保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漓江沿岸垃圾清理、生態文明理念傳播和環境保護知識宣講等志願服務活動500余次,累計開展志願服務時長37000小時,覆蓋群眾3萬多人次。
三、實際成效
(一)提升生態治理,宜居宜游群眾滿意。5年來,象山區轄區漓江干流水質達到II類水標准,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一直保持在100%。通過開展沿線綠化治理,改造提升沿岸建筑風貌,啟動漓江沿岸慢行系統與生態護岸改造,建設慢行步道7.5公裡、騎行道6.9公裡,改造生態護岸5.5公裡,漓江品質不斷提升。此外,南灣河、寧遠河生態修復治理工作成功列入桂林市漓江流域山水林田綜合治理項目,並獲得國家治理資金3300余萬元,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圖景已然成為漓江西岸(象山段)常態。
(二)賦能文旅發展,生態富民成效顯著。備受呵護的綠水青山,逐漸成為澎湃而出的綠色新動能,為象山書寫出高質量發展答卷。近年來,象山區通過激活文旅產業,成功打造國家3A級旅游景區“桂林侗情水庄”民俗風情園項目,開發建設了青蓮旅游綜合體、青普文化行館·花間堂、金鞍馬術、金藤葡萄園等一批有知名度的農旅融合項目,打造了茶店路網紅鐵路、四合詩畫田園等一批鄉村網紅打卡點和鄉村民宿、旅游驛站,充分釋放綠水青山生態價值。2023年,象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6.5億元,全年游客接待量、旅游總消費同比增幅均在40%以上,帶動限上旅行社營收同比增長159.5%。一份漂亮的“經濟卷”,是象山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綠色發展的証明。
(三)做強綠色品牌,轉型發展穩步推進。象山區以創建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統領,全面吹響“夢幻漓江·水月象山”的全域旅游品牌號角。漓江之畔的象鼻山多次入選全國十大“最美賞月地”﹔舉辦全國古生物科普研討會暨地學旅游(桂林·象山)論壇、桂林首屆“嗨唱歌圩節”山歌會等活動,圓滿承辦環廣西自行車賽、桂林國際馬拉鬆賽、桂林藝術節水劇場等賽事活動﹔2022年,象鼻山景區面向公眾免費開放,標志著象鼻山及周邊景點景區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轉型升級﹔2023年全區游客滿意度綜合指數及主要指標均排名自治區第一,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實現驗收達標入庫,在桂林城南大地描繪出一幅全域旅游時代新畫卷。
四、經驗啟示
(一)堅持黨建引領統籌,是系統加強生態保護的有力支撐。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不斷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注重統籌兼顧、協同推進。象山區以龍船坪片區為主陣地,以漓江西岸(象山段)環境整治為主要內容,以漓江西岸沿線村(社區)黨組織為主,由包聯村(社區)的機關企事業單位、轄區兩新組織黨組織共同參與,成立“漓江衛士黨建聯盟”,通過各聯盟成員的信息聯通、制度聯建、資源聯享、活動聯辦等組織優勢,逐步改變過去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作條塊分割的情況,形成了漓江保護“1+1>2”的治理效果。
(二)建立清單管理機制,是生態保護良性閉環的有力抓手。確保工作常態長效,需要充分發揮制度管根本、管長遠的作用。象山區通過明確各責任單位職責,出台聯席會議共商制、重大事項共推制、主題黨日輪值制、管理考評制4項機制,促進“漓江衛士黨建聯盟”運行規范。其中,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確定了環境綜合整治執法、生態環境保護宣傳、黨員先鋒志願服務“三大行動”,並細化黨員河長及信息員日常巡查排查維護等32項行動措施,強化了資源統籌、工作安排,有效提升壓實聯盟措施落地見效。
(三)激發黨群共治活力,是生態保護長足發展的重要保障。生態文明建設惠及民生,公眾是受益的主體,也應當是建設的主體,隻有充分調動公眾的積極性、創造性,讓公眾全面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生態文明建設才有穩固的基礎。在推動漓江生態保護工作中,象山區注重凝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漓江保護中的先鋒力量,推動基層黨建與生態保護深度融合,充分地實現黨建優勢和生態優勢疊加賦能。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