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委大柵欄街道工作委員會
2024年10月08日17: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北京市西城區大柵欄街道大安瀾營社區地處天安門西南部,轄區面積0.13平方公裡,單位168家,居民1024戶3468人,居民院268個,商業區與住宅區交織,樓宇與平房院落並存。針對基層治理對象多,轄區人口老齡化、流動頻繁,基礎設施差等特點,社區黨委於2007年首創“五個一”民生工作法,有力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開展。為縱深推進“兩個工程”,大安瀾營社區通過“體系、制度、網絡、陣地、隊伍”五個維度的精准提升,實現了“五個一”民生工作法的提檔升級,進一步激發了黨建活力、凝聚了治理合力。
二、主要做法
一是筑牢一個“民生工作體系”。持續深化大柵欄街道“一核四力四品牌”基層黨建模式,緊抓黨建引領主線,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社工隊伍為骨干、以志願力量為助推、以區域資源為依托,不斷加強“一核兩翼多元驅動”民生工作體系建設。“一核”指社區黨委發揮抓總統籌作用,對各項工作協同推進、督促落實,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兩翼”指社區居委會和服務站分別立足自身職能,扎實做好各項社區治理服務工作﹔“多元驅動”指通過民生觀察員隊伍廣泛吸納區域共治力量,分層級、多維度開展訴求響應、扶老助困等民生服務。
二是健全一套“民生工作制度”。立足新時代社區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將群眾滿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工作統籌安排、隊伍素能強化、服務質量提高等方面優化細化各項工作制度。在工作效能提升方面,制定並堅持《五必訪制度》《議事協商會議制度》等基本工作制度,探索形成《民生訴求雙驅動制度》等創新制度﹔在隊伍素養提升方面,進一步完善《網格長崗位職責和管理制度》《民生觀察員工作職責》《民生觀察員學習培訓制度》。
三是織密一張“民生響應網絡”。聚焦高效響應民生訴求目標,構建“一上一下”兩大管線縱向銜接、“線上線下”多條民意反饋渠道橫向聯通、“雙向”督辦緊盯訴求處置的立體網絡。“一上”是及時准確掌握政策信息,加強宣傳落實﹔“一下”是收集研判居民訴求,迅速回應處置。線上渠道包括12345市民服務熱線、“西城家園”平台等3條途徑,線下包括網格長走訪、民生觀察員反饋、“民情接待日”接訪等5條途徑,對於收集的訴求,由專人通過《民生日志》匯總梳理記錄,確保渠道協同運行、規范有序。“雙向”督辦指社區黨委和民生觀察員分別通過《督辦轉移單》對訴求處置進行跟進,強化監督合力,確保民呼必應。2024年利用“民生響應網絡”開展重大活動服務保障、日常安全巡查80余次,收集居民意見建議70余條,回應處置群眾訴求56件。
四是打造一方“民生服務陣地”。依托黨組織服務群眾項目,在多個公共區域分別設置民生驛站、合議坊、瀾心驛站等服務點位,在群眾家門口構筑起全域覆蓋、多元參與、功能交互的民生服務陣地。民生驛站由社工和民生觀察員駐點值守,登記居民訴求並及時上報處理,2024年累計受理訴求63件。合議坊用於開展圓桌議事協商,職能部門、網格長、民生觀察員和居民圍繞熱點訴求,共議共治群眾疑難事。瀾心驛站用於便民服務、居民議事和設置快遞小哥暖心驛站,提供指路、助老、矛盾調解等服務。
五是建強一支“民生工作隊伍”。在“一支部一特色”志願服務基礎上,集成優勢力量、擴大隊伍規模,將多元主體納入社區民生觀察員隊伍,形成精准感知對接居民需求的末梢神經。隊伍分為特邀民生觀察員、特派民生觀察員和民生觀察員三個層級,依托“五位一體”網格先鋒功能性黨支部協作聯動,凝聚起社區治理服務強大合力。特邀民生觀察員20人,主要由地區人大代表、結對共建黨支部成員、區域化黨建協調委員會成員單位代表、“兩新”組織代表等擔任,在圓桌議事、疑難訴求處置中發揮重要作用。特派民生觀察員20人,由黨支部書記、業委會成員、居民骨干組成,負責在各民生服務點位值守,受理登記居民訴求、駐點式開展服務。民生觀察員50人,以黨員和居民志願者為主,分布於社區各處,隨時聽取反映民生訴求,協助開展訴求處置。
三、成效啟示
“五個一”民生工作法為維護區域安全穩定、促進民生改善提供了堅強的組織、機制和陣地保障,推動了黨建品牌建設、基層社會治理,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強化黨建品牌。在縱深推進“兩個工程”的契機下,圍繞街道“一核四力四品牌”基層黨建模式,以民生工作體系和民生工作制度持續提升功能性黨支部凝聚力和戰斗力,有效推動了“五位一體”立體化基層治理工作,與中心工作有機融合、協調發展,強化了社區黨建品牌建設,社區2024年3月獲評“首都文明單位”。
二是立足服務群眾助推基層治理。以民生響應網絡和民生服務陣地持續提升群眾訴求處置反饋效能,切實做到真心訪民情、虛心匯民智、熱心解民憂。在“五個一”民生工作法運行下,社區群眾訴求的解決率和滿意度穩步提升,基層黨組織活力進一步激發,治理合力進一步凝聚,社區治理服務進一步提質增效。
三是強化多元參與促進共建共享。以民生工作隊伍持續提升多元主體參與度,推動了轄區單位黨組織與社區結對共建,在街巷治理、群眾幫扶等活動中主動作為,提升了區域化黨建工作“一盤棋”的整體效能。推動業主委員會作用發揮,增強了自治管理的凝聚力和居民群眾的監督力,促進了“管理變量”成為“治理增量”。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