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榮昌區清升鎮黨委
2024年10月08日10:2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重慶市榮昌區清升鎮堅決貫徹重慶市關於加快打造雙城經濟圈建設“一號工程”升級版、構建具有全國影響力、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體系的決策部署,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攜手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石橋鎮以“黨委聯席會議制度”為重要抓手,充分發揮黨組織在融合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以“古佛山-道林溝”景區為重要載體,全力打通“黨建+”發展路徑,堅持把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實現資源共享、陣地共建、活動共聯,在破除毗鄰地區之間的利益藩籬和資源壁壘上作出了積極探索,著力打造“兩山”價值實踐區、共同富裕樣板地。
一、背景動因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國家重大戰略,自建設以來,重慶市委、四川省委以及榮昌區委、瀘州市委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資源要素等領域深化合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鄉鎮作為最基層的行政機構,如何推動國家重大戰略走深走實,怎麼融入區域發展大局,用什麼方式促進自身發展,是擺在川渝毗鄰鄉鎮面前的重要課題。清升鎮與石橋鎮一衣帶水、一山共享,古佛山與道林溝同為一座山脈,各佔半邊山體,兩地交通道路便捷、人文風貌相近、產業布局互補、景區景點互通,在融合發展上優勢明顯。兩地黨委緊抓發展機遇,立足實際、明確站位、找准載體,切實把政策優勢、組織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持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川渝毗鄰鄉鎮融合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二、主要做法
(一)紅色引擎強引領
黨建興則事業興,黨建強則事業強。兩地黨委堅持問題發現靠黨建、問題發生查黨建、問題解決看黨建,積極搭建合作載體,著力解決“各自為政”的問題。一是黨建聯盟“搭台子”。將村級黨建聯盟放大至鎮級層面,健全合作機制,建立黨委聯席會議制度,積極打造聯合工作室,探索建立學習小院、聯合黨組織,推行“黨組織+旅游產業協會”黨建模式,推動第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多方共商“開方子”。打造清升—石橋人大代表聯合之家,制定人大代表聯合接訪、視察、學習3項制度,為兩地融合發展建言獻策。建設榮昌清升—瀘縣石橋同心協作工作站,建立“135”統戰協作體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共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極組織開展多樣化志願服務活動,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三是監督前哨“壓場子”。根據群眾高頻訴求、基層工作重點,建立川渝毗鄰地區紀檢監察協作一體化工作機制,對兩地聯合項目、基層干部作風建設等開展“點題”監督,推動監督工作具體化精准化常態化。通過有效的載體建設,引導黨員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力量參與志願服務、政策宣講、學習交流等活動,為兩鎮高質量發展集聚力量。
(二)文旅破題促融合
巴山蜀水風光無限,兩地黨委將生態旅游和人文旅游深度融合,搶抓文旅活動、文旅項目、文旅品牌融合新賽道,攜手打造“古佛山·道林溝”4A級景區。一是抓項目、增底氣,讓景區“有得看”。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實施礦區環境整治、懸崖棧道地質災害排危整治、半山商業街民宿提檔升級等項目,建成游船觀光碼頭、修繕環湖步道、打造梯田花海,有效串聯兩地自然景點和人文景點,推進景區轉型升級。二是抓活動、聚人氣,讓游客“有得玩”。堅持“以節為媒”,做好傳統節日、文化旅游節等節慶活動,主動鏈接榮昌區“一都三城”文旅品牌,輪流策劃承辦賽事活動,打造文創基地2個,打響“古佛山·道林溝巴蜀棧道越野賽”、“櫻桃採摘節”、“桐花節”等品牌,點亮文旅消費“新場景”。三是抓品牌、匯商氣,讓農戶“有得賺”。因地制宜走“土特產”路子,依托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培育老字號白酒、富硒農產品、精制茶葉等品牌,開發春茶、林果、食用菌特色產業,創辦特色農家樂和民宿32家,吸引經果產業大戶21戶,帶動周邊農戶就業100余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三)產業聯動激活力
產業是經濟之本、發展之基。兩地黨委抓好產業發展“牛鼻子”,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著力打造產業振興“升級版”。一是集聚抱團發展優勢。深入推進生態效益價值共享,共建萬畝茶竹、萬畝油茶、萬畝果蔬、萬畝稻漁以及生態越野賽道,共同打造古道優品、古道優產、古道優業“三優”品牌,打響古佛山·道林溝生態IP,加快形成“一山一水興產業、一條賽道聯風光”的“賽道經濟”。二是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深入實施“三變”改革,發揮“集體經濟組織+業主+農戶”、“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組織+引入社會資本”等發展模式優勢,推進土地“確權、確股、不確地”多元化利用,通過“保底收益+預期分紅”、產業聯營,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三是反哺民生設施建設。按照效益優先、分配與積累並重、服務與發展並行等原則,完善《集體經濟收益分配制度》,通過“集體經濟+”,將集體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治理、產業模式創新、產業項目開發、基層治理等融合,拓展工程建設和農產品銷售等社會化服務功能。
(四)區域共治惠民生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兩地黨委深化跨區域協作,提升全域應急聯動和處突能力,打造區域共治“生態圈”,夯實高質量發展安全根基。一是打通協作通道。積極探索清升古佛山—石橋道林溝景區森林防滅火、食品安全監管等領域聯防聯控實踐,建立信息通報、風險監測、交叉檢查、協作執法、應急演練等5項制度,完善協同應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切實提高跨區域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快速反應和整體協同能力。二是打造信息矩陣。共享轄區生態環保、食品安全、重點人群、應急資源等信息,依托聯合警務室,建立完善預警聯動工作機制,科學研判突發事件發生、發展趨勢。三是打破陣地壁壘。依托景區網格,組建一支33人的專職應急救援隊伍、儲備兼職應急救援隊員200余人,在交界處共建森林防火檢查站1處、應急蓄水池1處,在邊際聯防聯控上有效破除安全治理盲點,共筑平安邊界。
三、取得成效
兩地黨委切實發揮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以融合之勢,創發展之興,帶動兩地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在“雙圈”建設上打造出了生動的“瀘榮樣板”。
(一)組織體系更加健全。構建清升鎮—石橋鎮景區融合發展黨建“雲”圖,以黨員聯合工作室為核心,統籌人大代表聯合之家、同心協作工作站、景區聯合警務室、新時代文明實踐共建站等力量,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5支,充分發揮“兩代表一委員”、志願者等群體作用,讓“自家事”變“大家事”。
(二)景區建設更加完善。古佛山景區入選全國優選旅游項目名錄,擁有各類旅游資源單體40個,其中,四級旅游資源單體1個、三級旅游資源單體4個﹔道林溝景區2024年獲評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有27個景點,其中,22個自然景點、5個人文景點,兩地聯合共建4A級景區有較好基礎。
(三)發展底子更加深厚。清升鎮獲評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全鎮有櫻桃、枇杷等經果65000畝、澳洲龍蝦等水產1000畝、茶葉3000畝﹔石橋鎮獲評瀘州市鄉村振興先進鎮,全鎮有茶竹3500畝、果蔬5500畝、油茶2000畝、稻蝦稻魚等水產6500畝。2023年,清升鎮1975.9畝土地被認定為富硒土地,兩地積極打造“三標一品”,深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四)基層治理更加有效。兩地在邊際聯防聯控上探索出了共用一個陣地、共建一支隊伍、管好兩地事務的治理路子。在全鎮范圍內,清升鎮建立基層治理指揮中心,將全鎮劃分成39個網格、75個微網格,充分發揮網格員“前哨”“探頭”作用,及時進行前端預判和先期處置風險點。石橋鎮巧用“積分”,將鄉村治理從“規定命令”變為“激勵引導”,讓村民主動從“要我參與”轉變為“我要參與”,石橋鎮洪安橋村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四、經驗探討
(一)黨建要強。兩地融合發展如此順利、成效較好,首先得益於兩地黨委的堅強領導。通過搭建交流載體,探索黨建工作新模式,切實加強黨的建設,增強黨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有效地把黨員組織起來,把人才凝聚起來,把群眾動員起來,真正做到黨建促業務、業務強黨建,在基層工作中找到了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的有效結合點。
(二)思路要清。毗鄰鄉鎮融合發展,關鍵在於“合則兩利”,要立足發展優勢。兩地在發展過程中,注重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古佛山·道林溝生態資源優勢和農業優勢,探索確立了黨建引領的總體思路,主動鏈接國家重大戰略,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落實上級決策部署,有效統籌各方資源。實踐証明,兩地的發展思路既符合國情、鎮情、民情,又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
(三)產業要實。隻有發展好產業、改善和加強基礎設施,才有足夠的支撐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兩地依托文旅產業,通過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拓展社會化服務功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進而反哺社會公益事業。指導大戶帶動散戶,發揮老字號、知名品牌的示范引領作用,深化“三標一識”創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安全優質品牌,帶動產業不斷迭代升級。
(四)治理要好。安全和發展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邊際區域的共治、網格化的管理、積分制的運用,都是基層治理的有效探索。基層治理現代化,既要“摸著石頭過河”,也要搞好頂層設計,依托數字化手段,人力算力互補、數據流驅動決策,信息更全面、反應更迅速、處置更快捷、協同更有力。推進基層智治體系建設,才能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為高質量發展筑牢基礎。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