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江西新余市:“黨建+商會”走出“萬企興萬村”新路子

江西省新余市工商聯

2024年10月04日15: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近年來,江西省新余市工商聯緊緊依托“黨建+商會”,積極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家全力投身“萬企興萬村”行動,舉黨旗、抱團干、帶民富、聚人心,展現了民營企業“富而有責、富而有義、富而有愛”的時代風貌,實現了“民得實惠、黨得民心、商得美譽”的良好效果。

二、主要做法

(一)舉黨旗突出政治引領。堅持從抓班子建機構帶隊伍入手,不斷推動商會黨組織有效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引導民營企業家進一步履行社會責任、助力鄉村振興。落實“雙向進入”,即鄉鎮商會和商會黨組織同步設置,商會負責人和黨組織負責人同步配備,全市鄉鎮商會和黨組織覆蓋率達100%。加快“雙向覆蓋”,構建以商會黨委為核心,會員企業支部為主體的黨組織架構,做到會員企業發展到哪裡、黨的組織和工作就覆蓋到哪裡。全市鄉鎮商會覆蓋會員企業1800余家,會員3000多人。建立“雙向機制”,建立“黨組織與商會領導層、黨組織與理事會”議事雙向互動機制和“黨委帶支部、支部帶黨員、黨員帶會員”工作運行機制,有效破解非公企業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難問題。“萬企興萬村”行動啟動后,全市鄉鎮商會與屬地政府結對率達100%,圍繞產業項目、勞務輸出、產銷對接等方面建立幫扶項目達327個。扎實開展“井岡紅”理想信念教育活動,引導民營經濟人士爭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

(二)抱團干凝聚發展力量。堅持以制度保障、平台支撐為依托,推動企業由“一根筷子”聚合為“一把筷子”,抱團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制度強基,夯實抱團基礎。出台促進“黨建+商會”發展若干政策舉措,明確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鄉鎮商會承接當地政府轉移事項、參與政府購買服務、依法依規進入公共服務行業和領域,依法依規參與當地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全面推動商會企業間戰略合作,幫助商會增強造血功能。平台創新,營造抱團環境。打造政銀企合作平台,開展金融“活水潤余”提升行動,為民營企業提供金融服務,防范化解經營風險,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設立市、縣(區)非公有制企業維權服務中心,幫助企業調處矛盾糾紛、訴訟維權,挽回經濟損失。渠道暢通,破解抱團難題。建立黨政領導干部聯系商會工作制度,開展“入企走訪連心”“親清助企”“法治體檢”等活動,宣傳惠企政策,回應思想關切,收集意見建議,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服務賦能,釋放抱團效應。成立行業聯絡處,推行“商會領導、行業牽頭”的抱團運行機制,建立黨員聯絡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技術和人才引進、項目對接、融資貸款等服務,推動企業轉型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力,為“萬企興萬村”奠定物質基礎。

(三)帶民富引導回報桑梓。堅持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持續推進“萬企興萬村”回報家鄉專項行動,推動會員企業積極返鄉帶動民富,形成企業創業有成、產業興旺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良好態勢。“雙培+協會”助“頭雁”領航。開展“雙培”工作,致力於把優秀會員培養成黨員,把優秀黨員培養成基層黨組織負責人或致富帶頭人。搭建“黨建+鄉鎮商會+協會”平台,成立市級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協會,培訓致富帶頭人600多人。商會廣泛發動會員企業深入結對村組開展調研和幫扶實踐,探索出“龍頭企業+合作社”“產業基地+合作社”等多種發展模式,實現了企業、農戶、村集體“三贏”發展。新余市欣欣榮農業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農戶2687戶4787人參與香菇產業發展。“鄉賢+培育”促“歸雁”回巢。踐行“弘揚先賢、凝聚今賢、培育新賢”理念,深入挖掘和培育在外奮斗的“新鄉賢”,引導在外人士、新鄉賢人士等各方力量廣泛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捐資助學、幫扶頤養之家等公益活動,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關心幫扶困難群眾。同時分批次在鄉鎮、村委建設“鄉賢文化館”,努力營造鄉賢“情牽故土、反哺桑梓”的濃厚氛圍。渝水區珠珊鎮沙頭村“鄉賢文化館”以先賢鼓舞后人、用今賢激勵鄉親,打造成全市各界人士的教育實踐基地。“典型+示范”帶“群雁”起飛。培育63個典型示范點,10個被認定為省級典型項目,給予重點聯系指導和宣傳推介,為廣大民營企業提供學習樣本。新余市水北商會帶領138家企業320名會員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幫助當地群眾每人年均增收至少1000元,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商會黨建工作示范單位”、全國“四好”商會等榮譽。

(四)聚人心傳承鄉風文明。堅持以黨建文化引領商會文化建設,結合歷史傳統,傳承鄉風文明,形成了一系列“黨建+”工作品牌,“不做好事不好意思、做點好事不夠意思、多做好事才有意思”的商會文化在新余蔚然成風。“黨建+頤養之家”,聚焦農村居家養老,各鄉鎮商會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家幫扶640家頤養之家,投入資金物資1900余萬元,惠及老人1.2萬名。“黨建+脫貧攻堅”,鄉鎮商會帶頭結對弱村,商會會員主動領辦脫貧產業,帶動400多個村集體增收達5萬元以上。“黨建+鄉村治理”,商會會員一家帶一村、一村帶一片,幫助處理矛盾糾紛400多起。據統計,全市商(協)會會員助力脫貧攻堅、新農村建設、捐資助學、“廁所革命”等鄉村振興事業累計捐資近9億元,其中水北商會會員累計捐資2.1億元。

三、取得成效

(一)民營企業家的信念更加堅定。通過全域打造“黨建+商會”建設新余樣板,開展“井岡紅”系列理想信念教育,“聽黨話跟黨走”成為新余民營企業家們的內心依賴,成為他們實現自身價值的堅定信仰。近年來,民營企業領域獲評為市級以上榮譽37個,其中獲評“新時代贛鄱先鋒”6名、全省優秀黨務工作者1名,全市先進黨組織4個,“共產黨員示范崗”示范集體15個、示范個人5名。

(二)民營企業黨建基礎更加夯實。通過開展“黨建+商會”專項調研,推動各黨組織落實“一商會一品牌”工作要求,探索強黨建促會建新思路新舉措,持續擦亮“黨建+商會”品牌,增強了民營企業家真心真意抓黨建的行動自覺。組織商會黨組織負責人、黨務工作者參加培訓,實現黨務工作者培訓全覆蓋,有效提升黨務工作能力。目前,新余市工商聯主管的商協會54個,建立黨組織77個,有黨員1200多名。

(三)民營企業回饋社會更加積極。很多民營企業主動捐款捐物、獻計獻策,形成了從“看著做、跟著做,到自動自發做”的生動格局。在“萬企興萬村”活動中,全市423家商會企業結對幫扶377個村委,打造了金雞布村、花木裡村、東邊錦園等20多個示范基地。每到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等節日,各級商協會積極開展關愛“一老一小”活動,累計捐款捐物9億元,達到“民得實惠、黨得民心、商得美譽”的良好效果。

(四)民營經濟發展更加穩健。民營企業黨組織突出黨建引領發展,組織帶領黨員和職工群眾創先爭優,促進了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2023年,新余市淨增經營主體2.1萬戶,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751.78億元,同比增長0.7%,佔GDP比重為59.6%,民營經濟成為拉動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四、經驗探討

(一)堅持黨建引領,發揮商會作用。要加強對商會黨建工作的指導,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指導商會完善內部機構、崗位設置,增強工作力量。通過學習教育,及時傳達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遞黨的聲音,增強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鼓勵民營企業家弘揚企業家精神,厚植愛黨愛國的情懷,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引導商會從講政治高度認識“萬企興萬村”行動的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通過召開行動推進會、經驗交流、現場觀摩、宣傳表彰等形式,充分激發商會積極性、主動性、能動性,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強勁動能。

(二)堅持產業提升,促進長效發展。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也是民營企業的優勢所在。要通過深入調研,強化頂層設計,科學統籌謀劃,找到切入點、結合點,發揮民營企業在資源市場、資金項目、人才技術等方面優勢,扶持培育一批優勢特色產業。同時,重視一二三產融合,推動特色產業向廣度深度進軍,走好農文旅“三位一體”之路,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台階、鄉村全面振興見實效增添動力、提供支撐。

(三)堅持村企共聯,實現互利共贏。要真正做到造福農村、富裕農民。實踐証明,民營企業家致富思源,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助力當地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倡導、鄉村治理水平提升等過程中,自身也受到教育、提升信譽,展現“富而有責、富而有義、富而有愛”的良好社會形象,以責任擔當贏得社會尊重認可,進而贏得更多客戶資源、更大市場空間,實現村企互惠互利、共享共贏。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