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遵義市委組織部
2024年10月04日14: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貴州省遵義市著力於在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中加快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用好交通、供銷、郵政等部門資源,積極探索“三統三分”路徑(統籌整合資源、分清股權歸屬,統籌平台渠道、分級經營銷售,統籌品牌打造、分散適度規模),建設“鄉村振興服務站”。採取村村抱團發展、村企村社聯動發展等方式面向群眾開展生產經營服務,同步收集反饋民情民意,致力於將“鄉村振興服務站”打造為農村發展集體經濟的“新載體”、延伸組織體系的“新觸角”、聯系服務群眾的“新紐帶”、培育鄉村人才的“新平台”,進一步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示范帶動力和輻射影響力,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一、背景
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階段,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工作部署。但村級集體經濟規模小、質量差、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仍然突出,一些無穩定收入來源的“薄弱村”依然存在。鑒於此,2023年,貴州遵義立足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實際,著眼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現實需要,致力於增強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和在培育鄉村特色產業、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等方面的服務能力,積極探索“三統三分”路徑建設“鄉村振興服務站”。
(一)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地位。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隻有充分發揮其領導力、凝聚力和號召力,才能凝聚起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的強大合力。因此,遵義積極推動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股份經濟聯合社理事長、聯合社理事長擔任股份合作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並建立鄉鎮黨委提級把關“鄉村振興服務站”“三重一大”事項工作機制,切實推動基層黨組織為“鄉村振興服務站”運營管理“把脈”定向﹔同時聚焦增強村集體帶領群眾增收致富能力,持續健全完善“鄉村振興服務站”利益聯結機制,以實際效果提高群眾對村黨組織的滿意度和信任感,不斷提升村黨組織的領導力、號召力、公信力和帶動力。
(二)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就遵義來說,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均衡問題依舊突出,一些市場資源豐富、區位條件優越的村搭上了發展的“快車”,而一些無資源稟賦、無主導產業、無項目資金的落后村收入來源單一、難以持續穩定發展。同時在資源、收入不平衡的情況下,強村不肯讓利弱村,導致資源整合、規模擴大困難重重。鑒於此,遵義提出由鎮級統籌整合資源資金建設“鄉村振興服務站”,推動村村抱團發展,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供了全新的載體平台。
(三)激發農民積極參與鄉村發展內生動力。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隻有充分激發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農民自覺參與、有能力參與鄉村振興,才能匯聚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磅礡力量。所以,遵義積極鼓勵引導群眾以自有資金入股參與“鄉村振興服務站”建設,在“鄉村振興服務站”中開展技能培訓服務,並積極吸納“雙培養”工程對象和農村優秀青年在“鄉村振興服務站”中就近就地就業,提升人民群眾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打造“想振興、會振興、能振興”的鄉村振興昂揚風貌。
二、主要做法
(一)統籌整合資源,分清股權歸屬,建立權責明晰、管理規范的新型經營主體
堅持以市場化為導向開展“鄉村振興服務站”經營管理,推動同一鄉鎮(街道)內各村(社)從“單打獨斗”向抱團發展轉變,解決村集體資源資產分散、難以盤活等問題,致力於提高村級集體經濟的組織化、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程度。
一是整合各類資源。持續鞏固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三變”改革成果,由鎮級統籌整合村集體已清產核資確權的倉庫門面等經營性資產、村集體經濟組織自籌資金、各級各類財政扶持資金、引入社會資本等,著重盤活村集體閑置資產,解決“鄉村振興服務站”建設資金、用地問題。優化組合村級股份經濟聯合社、郵政供銷等部門、民間企業、農戶等經營主體,發揮各方優勢,集成利用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全面激活村級資源資產資金。目前,全市統籌整合各類資金1.26億元,建成運營“鄉村振興服務站”281個。
二是量化分清股權。嚴格按照公正、公平、依法原則,制定“鄉村振興服務站”股權分配方案,根據各個經營主體出資情況,將各自投入的資源資產資金折股量化,實現共同出資、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堅持強化“鄉村振興服務站”集體屬性,合理配置各方投入資源、科學設置產權結構,充分保証村級股份經濟聯合社“第一大股東”地位,掌握對“鄉村振興服務站”的主導權和控制權。
三是規范管理分配。分類建立“鄉村振興服務站”內部經營管理與監督分離的制約機制,以股份經濟聯合社作為經營主體的,按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關法規開展運營,設立監事會或監事小組﹔以股份合作公司作為經營主體的,按照現代企業標准健全完善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制度。因地制宜選擇董事會及監事會成員、股份經濟聯合社成員和職業經理人等參與“鄉村振興服務站”經營管理。合理制定收益分配制度,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積金、公益金、績效資金,其余收益按照股東股權進行分紅,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統籌平台渠道,分級經營銷售,建立節本增效、產銷兩旺的雙向流通市場
科學設置、持續優化“鄉村振興服務站”服務內容,致力於將“鄉村振興服務站”建設為連接生產和市場的“紐帶”,著力破解農村集體經濟產品流通不暢、銷售受阻等難題,持續提升為民服務能力。
一是統籌流通渠道。聚焦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裡”和消費品下鄉“最后一公裡”,統籌農村寄遞物流資源,在“鄉村振興服務站”內設置快遞寄送物流服務點,作為鎮村快遞分揀配送“中轉站”,健全縣、鄉、村寄遞服務體系,推動郵政、快遞、交通、供銷等物流平台加快實現共同配送,最大限度降低寄遞物流成本,暢通產品流通渠道。
二是精准細分市場。採取與“京東·遵義館”“遵義·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心”等線上銷售平台合作、自主開設網店等方式,開展線上直播帶貨、展示展銷,開辟“鄉村振興服務站”農特產品線上銷售新賽道。依托“鄉村振興服務站”“兩端融合、雙向暢通”功能作用,與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龍頭企業等需求量大的經營主體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合作機制,推動農特產品進學校、進超市、進企業、進機關、進社區,實現農特產品線下產銷精准對接。
三是拓展服務功能。在“鄉村振興服務站”內設置社情民意收集點,廣泛收集群眾問題、建議,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需所求,並按照清單化、實效化建立跟蹤問效機制,及時推動問題解決。廣泛開展農技種植等各類技術培訓、人力資源信息發布等社會化服務,著力提高農民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同時,因地制宜拓展“紅白事”、旅游咨詢、共享書吧、鄉村影院、汽車租賃、工程承建等個性服務事項,不斷提升“鄉村振興”服務站為民服務能力和產業“造血”功能。
(三)統籌品牌打造,分散適度規模,發展特色突出、品質優良的富民強村產業
以“鄉村振興服務站”為載體,立足抱團發展的各村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條件等,統一產業布局、打造特色品牌,分類集約管理、促進規模經營,強化利益聯結、激發干事熱情,持續提升村級集體經濟產業盈利和競爭能力。
一是統籌培育品牌。秉持“一縣一業、多鎮一業、數村一品”發展思路,著力將資源優勢和品質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和經濟優勢。注重產品包裝設計、深挖產品文化內涵,在產品銷售過程中凸顯品牌標識、講好品牌故事,打造一批具有地域性辨識度的產品品牌。同時,加強“鄉村振興服務站”與國家級、省級、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間的戰略合作、與中小型加工企業間的深度合作,推動產品深度開發和增值,擴大品牌影響力,切實做好“土特產”文章。
二是分區規模經營。因地制宜採取不同模式推動產業規模化經營。在土地較為集中、群眾發展積極性高的地方,著重以“鄉村振興服務站”為主體,提供無人機噴防、農機種收等智能化服務,打造規模化、標准化、市場化生產基地,實施“訂單+期貨”業務模式,實現農業穩產保供﹔在土地資源分散、立體氣候突出的地方,由“鄉村振興服務站”統一提供種子種苗、技術指導、市場銷售等服務,推動農戶“分散生產”和“規模供給”有機結合,有效提升產業抵抗市場風險能力,促進節本增效。
三是優化利益聯結。聯合社按年度向各村(社)集體經濟組織分配經營收益,各村(社)及時將收益納入集體經濟賬戶,按照“2233”村級集體經濟利益聯結機制,用於村干部激勵、民生公益保障金、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二次分紅、擴大再生產及其他方面,推動發展成果由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共享。同時,探索實施各種優惠機制,如針對長期支持“鄉村振興服務站”開展各類經營服務的群眾,通過在物資購買上予以讓利、在社會化服務中給予優先權等方式,充分調動其在推動“鄉村振興服務站”建設中的積極性。
三、主要成效
經過一年多的生動實踐,遵義持續優化各地“鄉村振興服務站”資源配置、科學規范運營管理模式,打造出一批特色突出、運營規范、收入可觀、服務優良的“鄉村振興服務站”,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黨群干群關系不斷密切、鄉村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一)形成了發展集體經濟的“新載體”。圍繞“一站多能、一站多用”,緊抓“生產端”和“銷售端”,因地制宜開設多樣化服務事項,切實擴大了鄉村農特產品銷售市場、拓寬了村集體收入渠道。2023年全市建成運營的281個“鄉村振興服務站”累計實現經營性收入6838.27萬元、純收益1244.20萬元,兌現分紅331.17萬元。如,遵義市播州區鴨溪鎮楓勝社區鄉村振興服務站通過經營農資超市、兒童益智中心等,2023年實現總收入293萬元、淨收益28萬元,帶動全鎮十村一社區集體經濟蓬勃發展。
(二)形成了延伸組織體系的“新觸角”。在“鄉村振興服務站”中設置“黨報黨刊閱覽處”等功能區域,及時向群眾宣傳黨的理論方針,動態更新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引導群眾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同時,依托“鄉村振興服務站”,整合下沉干部、黨員志願者等力量,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如,遵義市匯川區團澤鎮“鄉村振興服務站”組建強農服務隊,將所在高台村12個重點區域、36戶重點人群住宅全覆蓋納入視頻管理范圍,實現風險隱患實時掌握,緊急問題及時有人處理解決。
(三)形成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新紐帶”。圍繞群眾所需所求開展經營服務,同步收集轄區內群眾對村“兩委”、鄉村治理、集體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實現聯系服務群眾常態化、長效化,真正做到訪民情、聽民意、解民憂、惠民生,2023年全市各地“鄉村振興服務站”共聯系服務群眾44.87萬人次,廣泛為群眾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如,遵義市綏陽縣旺草鎮鄉村振興服務站成立種植技術培訓員隊伍,推動技術員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教學,為農民解決實際種植問題。
(四)形成了培育鄉村人才的“新平台”。在“鄉村振興服務站”內設置實習鍛煉崗位,組織持股各村派人上崗實習實踐,2023年培育村級后備力量1630人、鄉村管理人才2469人。同時,組織鄉村振興指導員、科技特派員等各方面人才力量在“鄉村振興服務站”廣泛開展農機農技、直播帶貨等各類技術培訓1220場次,夯實鄉村振興人才基礎。如,遵義市桐梓縣馬鬃苗族鄉捌聯鄉村振興服務站,通過提供管理、銷售等各類鍛煉崗位,培養10名村級后備力量,其中1名實踐回村后擔任村黨組織副書記。
四、經驗啟示
遵義探索“三統三分”路徑建設“鄉村振興服務站”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久久為功、持續推進,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大動能。
(一)要突出因地制宜,找准經營范圍。要考慮各村村情不一,立足地理區位、資源配置、市場容量等因素建設“鄉村振興服務站”,以群眾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因地制宜選擇經營服務內容,打造優勢產業。不能盲目拓展服務功能、過度追求服務種類,從而避免資源浪費和惡性市場競爭。
(二)要突出經營質效,優化運營模式。要牢固樹立“重質不重量”的認識,從最初的“建設為主”向“管運並行”轉變,注重不斷優化“鄉村振興服務站”運營模式和管理機制,充分發揮“鄉村振興服務站”在推動集體經濟發展、聯系服務群眾、培育鍛煉人才等方面的作用和優勢,及時總結提煉好的經驗做法並推廣,不斷擴大示范引領、輻射帶動效應。
(三)要突出黨群共建,提升服務水平。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必須以實現農村、農民共同發展為目標。要切實推動“鄉村振興服務站”經營成果共享,切實提高農民收入、推動農民就近就業。農民收入增長越多、安全感越強,參與建設運營“鄉村振興服務站”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就越強。同時,要依托“鄉村振興服務站”,開設積分超市、志願服務崗等,激發群眾自治效能,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