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4日08:24 來源:學習時報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近年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聚焦以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為載體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治理體系、治理能力、治理效能等方面著手,實踐探索出符合利川實際的基層治理有效路徑。
縱橫貫通,搭建執行有力的治理體系
一是構建縱向到底的組織體系。在鄉村,構建“鄉鎮黨委—村黨組織—村民小組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體系,全市設置55個黨總支、207個黨支部,劃分1306個黨小組,評選3500余戶黨員中心戶。在城區,建立“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體系,優化設置72個網格(片區)黨支部,組建498個樓棟(小區)黨小組,推選2192名“兩長四員”(黨小組長、樓棟長,衛生員、文體員、治安員、房管員)。
二是形成橫向到邊的聯動機制。以農村村民小組(灣組)、城市小區為治理單元,健全自治組織、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經濟組織,把每名群眾納入一個或多個組織中。建強自治組織帶動群眾,選舉產生4338個村民小組長,組建村民小組理事會和業主委員會300余個。推動群團組織凝聚群眾,在灣組、小區成立工會小組、青年小組和婦女小組,開展職工維權、青春護苗、家風家教宣講等活動500余場次,開展志願服務活動1400余人次,化解矛盾糾紛200余件。培育社會組織服務群眾,組建老年協會、治安巡邏隊、應急救援隊、志願服務隊、鄰裡幫幫團、興趣小組等社區社會組織1500余個,為居民提供各式各樣的專業服務。
三是打造近悅遠來的議事平台。常態化開展“鄰裡夜話”“小院說事”等鄰裡議事會,通過“有事鄰裡說、過程鄰裡議、事情鄰裡辦、好壞鄰裡評”,引導群眾主動說事、集體議事、共同辦事、代表督事、相互評事。目前,在農村灣組、院壩打造線上線下“小院說事”點1300余個,在城市小區、樓棟打造“鄰裡夜話”點32個,今年先后召開鄰裡議事會近3000場次,解決村民急難愁盼問題2271個,破解城區居民“停車難”“充電難”等問題634個。
條塊協同,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
一是統籌部門力量。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作為書記領辦事項,建立市委書記任總召集人的基層治理領導協調機制,出台《利川市深入推進新時代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促進鄉村振興實施方案》《利川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落實市領導聯系鄉鎮(街道)制度,建立市領導聯系點29個,辦理民生實事156項。健全街道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制度,引導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干部落實聯系社區“雙報到、雙報告、雙服務”工作,壓實部門服務街道社區治理責任。
二是匯聚行業力量。成立物業行業綜合黨委,推動社區、物業“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推介黨員通過法定程序入選業委會,實現45家物業企業黨建全覆蓋。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村(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業主等共同參與的住宅小區治理體系,協調解決小區停車、環境衛生、鄰裡糾紛等問題200余個。深化社區、社會工作者、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志願者、社區公益慈善資源“五社聯動”機制,設置慈善社工項目11大類40余小類,投入資金400余萬元,推動11家社會組織、130名持証社會工作人員廣泛參與到社區治理。聚焦外賣、網約車、快遞、物流等新業態,組建“蜂行騎士”志願服務隊,引導新就業群體爭當政策宣傳員、民情收集者和安全隱患排查兵。
三是激發自治力量。深入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試點擴面至123個村(社區),廣泛組織發動群眾共建共治共享,真正變“你和我”為“我們”。近年來,夏季旅居利川的“候鳥”約60萬人。積極組建“候鳥管家”“候鳥志願服務隊”,探索將“候鳥”志願者納入居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矛盾調解會、發展理事會,選聘“候鳥村長”8名、營商環境“候鳥觀察員”10名,向60余名“候鳥”人才頒發聘書,把2500余名“候鳥”納入“候鳥智庫”,眾多“候鳥”逐漸從“避暑客”轉變為“新市民”。充分挖掘鄉賢資源,積極探索“鄉賢+基層治理”機制,成立鄉賢理事會。連續舉辦五屆“利川人”大會,簽約產業項目45個、總投資270億元。開展“鄉賢+產業發展”“鄉賢+慈善公益”等活動20余場,引導鄉賢參與家鄉建設和治理。
賦能減負,提升“輕車壯馬”的治理效能
一是推動資源下沉。推行鄉鎮(街道)行政、事業編制分類管理,人員統籌使用,增加鄉鎮(街道)行政編制65名、事業編制347名,推動編制資源向鄉鎮(街道)集中。加大村級后備力量儲備,儲備村級后備干部899人,配備城市社區“一格一員”專職工作者138名,選派駐村工作隊282支、工作隊員870名,駐社區治理“尖刀班”22支、成員74名,社區工作力量得到強化。下沉服務事項,創新實施“微廳+巷口”就近辦、“全程+上門”幫代辦、“網上+掌上”一鍵辦、“人工+自助”全日辦的“四加四辦”模式,實現68項鄉級政務服務事項、25項村級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一次辦好”。
二是優化服務流程。深化鄉鎮(街道)體制機制改革,規范設置鄉鎮(街道)“六辦三中心”,明確鄉鎮(街道)職責任務,賦予鄉鎮(街道)綜合執法、多部門協調解決綜合事項的統籌調度、協調督辦等權限,承接上級職能部門權責事項332項,切實增強鄉鎮(街道)治理能力。規范村(社區)組織挂牌和權責事項,制定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履職事項清單,確定村(社區)主責事項18項、協助事項21項、負面事項12項,不再出具証明事項36項,確保上級事權不任意下沉。
三是強化信息支撐。加快建設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數字鄉村,通過“一標三實”信息採集和數字賦碼,匯集10大類180小類約20萬個信息部件,城鄉治理數字“基座”不斷夯實。推進村(社區)基礎數據庫“一套表”改革,以社區網格為單元,建立“智慧管家”網格管理信息系統,快速准確收集居民信息、匯集居民意見建議,幫助社區工作者精准掌握各類情況,並對居民提供精准服務。建立“利川智慧司法雲守護”平台,“雪亮工程”“平安鄉村”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實現重點區域全覆蓋,綜治視聯網指揮調度系統實現市鄉村全聯通。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委供稿)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