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江蘇鎮江市京口區:“家門口”黨建暢通治理服務“最后一米”

中共鎮江市京口區委組織部

2024年09月24日13: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京口區隸屬江蘇省鎮江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是連接蘇南、蘇北物資流通和經濟協作的樞紐地帶,城市化率高達97%。京口區下轄6個街道、2個園區,61個社區(村),共有基層黨組織754個,黨員1.6萬余名。近年來,京口區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市委關於城市基層黨建部署要求,積極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基層治理新任務、居民群眾新需求,一以貫之推進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實踐探索,先后實施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紅色物業”助力精美京口建設、黨建引領“美麗社區”建設等7個區委“書記項目”,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積累了豐富經驗。

京口區在總結過往經驗的基礎上、在深入基層“耳聞”、沉到一線“目睹”的過程中,發現社區工作人員、廣大群眾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家門口”,群眾渴望在“家門口”觸手可及的生活圈內參與治理、獲取服務。因此,2022年,京口區出台了《關於實施“家門口”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意見》,通過實施“家門口”黨建,帶動城市基層治理工作的全面提升,讓百姓在“家門口”找到歸屬感、提升滿意度。

近年來,京口區高揚“黨建讓家門口生活更美好”理念之旗,扎實開展“五項實踐”,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治理效能。

二、具體做法

(一)支部進網格,組織體系延伸在家門口。支部覆蓋網格上。堅持“一個網格一個支部”原則,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體系,全覆蓋建立網格黨支部346個,設置382個樓棟黨小組、1033個黨員中心戶,推動黨的組織體系、網格體系、服務體系在家門口延伸。組織建在物業中。將小區黨建工作與物業管理服務工作深度融合,成立區物業管理服務行業黨委,推動全區26家物業服務企業100%建立黨組織,落實雙向進入,物業企業人員與社區“兩委”實現交叉任職。力量下沉小區裡。堅持小區黨組織領導下的業委會、物業企業、社會組織、自治組織等多方聯動運行機制,構建“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共同體”,定期召開協商會,解決處理小區內重難點問題,有效提升小區管理水平。

(二)隊伍強一線,工作力量扎根在家門口。培育頭雁隊伍。出台社區“頭雁工程”12條舉措,以“選育管用”全鏈條鍛造社區書記隊伍。實施“雛雁成長”導師幫帶計劃,選配151人納入社區“兩委”班子后備人才庫,蓄足“源頭活水”。壯大黨員隊伍。社區黨員爭當先鋒,建立以社區黨員為骨干的志願者隊伍百余支,積極參與矛盾調處、文明創建等活動﹔機關黨員示范結對,主動認領群眾“微心願”,結合部門職能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三新”黨員主動融入,圍繞“京新匯·家門口”主題,發動企業、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員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雙報到雙服務”活動。抓實網格隊伍。持續開展“亮身份·優服務”走訪和網格聯動服務日活動,網格員每月走訪居民不少於50戶。開展月度“網格之星”、年度“最美網格(長)員”等選樹活動,切實打造平戰結合、精益高效的優秀網格員隊伍。構建自治隊伍。成立“江東大媽”“老弗士”等居民自治組織132個,發揮熱心鄰裡群眾、杰出鄉賢代表等力量,激活社區居民在矛盾排查化解、環境整治清理等方面自治作用。

(三)陣地在街巷,組織形象彰顯在家門口。做強黨群中心主陣地。實施黨群服務陣地效用專項提升行動,聯動抓好改造提升,升級、新建黨群陣地54個。社區陣地試點推行延時錯時服務制、周末預約登記制等日常運行制度,確保大門常開、場所常用、活動常辦、服務常抓、群眾常來。織密網格站點微陣地。結合舊城改造,因地制宜實施微改造、微更新,在街巷、小區、樓棟架空層等位置建設“小而精”的網格黨群站點160余個,讓黨員群眾在家門口“看得到”“找得到”“用得到”黨群服務站點。做精民生服務“新”陣地。依托商業綜合體、企業功能室、商超門店等載體,打造蘇寧金色商居等111個暖“新”加油吧,形成以四牌樓兩新組織黨群服務中心、蘇寧紅色初心亭、東城社區戶外勞動者驛站等站點為核心,“健康暖新醫院”“紅色放映廳”“向陽直播間”等為主要功能區的新就業群體綜合服務陣地矩陣,構建起暖“新”更貼心的“1公裡服務圈”。

(四)資源向下沉,優質服務樂享在家門口。聯動共建一張網。市、區聯動開展“建功家門口、機關惠民生”活動,54家區級機關聯系61個社區(村),350余名鄉科級干部挂鉤網格,實施1個惠民項目,為結對社區群眾辦1件民生實事,與社區共同打造1個網格黨群陣地。拓展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紅色朋友圈”,凝聚300多家駐區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組建“共駐共建、惠民先鋒”等72個黨建聯盟。網格黨支部鏈接共建單位舉辦網格便民服務活動3000余場,形成“街道黨工委統籌下沉資源、社區黨組織匯聚融合資源、網格黨支部用活用好資源”的良好局面。便民服務一站通。優化“家門口”的營商環境,將個體工商戶設立登記向街道(園區)延伸,發放營業執照7343份﹔提升“家門口”的“醫”靠,打造12個家庭醫生工作室,簽約4.8萬居民﹔升級“家門口”的議事協商,600余名“兩代表一委員”走進社區工作室、聯絡站接待群眾,開展“溫暖20”社情民意日活動,牽頭搭建議政代表會、有事好商量、濱江議事會、山畔議事會等民眾說事、民主議事的民主協商載體60余個,暢通群眾意見表達渠道。

(五)群眾滿意評,治理成效體現在家門口。堅持把為群眾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優化治理成效考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立以居民滿意度為主要衡量標准的基層治理評價體系,開展黨建網格第三方滿意度測評,全面了解各街道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情況,每年建成10個社會治理現代化先進社區。網格治理成效、網格長考核與網格黨支部、社區星級評定挂鉤。賦予社區黨組織考核權。機關黨建考核中增加社區黨組織對結對部門黨組織評價意見,佔一定考核分值。將在職人員居住地表現作為干部考察、民主評議、推優評先、發展入黨等的重要依據,賦予社區黨組織評價權。

三、主要成效

(一)組織根系進一步完善,黨建引領更有力。充分發揮街道龍頭作用、社區軸心作用、網格兜底作用,縱向健全完善五級組織鏈條,網格黨組織實現全覆蓋。劃分亮明小區黨員責任區400余片、設立黨員示范崗270余個,推動組織“根系”不斷向下扎根,做到沉底到邊,有形有效,黨建對城市基層治理的引領力不斷提升。近年來,京口路等2個社區黨委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先后17個黨支部獲評五星(標杆)黨支部、8個物業公司創成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服務工作省級示范點和示范項目,形成諫電二邨“融黨建‘電’亮民心”等一批“紅色物業”品牌。

(二)先鋒隊伍進一步壯大,治理能力更突出。社區書記愛崗擔責。61名社區(村)書記中,3人獲評省“百名示范”、9人獲評市“千名領先”,21人獲評市廳級以上榮譽,培養出“全國普法先進個人”盛曉芳、“全省優秀黨務工作者”卜美琴、“江蘇最美基層干部”孟家園等一批“頭雁標兵名書記”。機關黨員認崗領責。75個市區兩級機關部門領辦惠民實事155件,幫建網格陣地60余個。完善“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模式,組織機關黨員認領“微心願”,2023年以來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600余個。“三新”黨員拓崗履責。發動1800余名“兩新”黨員到社區開展法律援助、捐資助學、志願服務等,為8名先鋒騎手頒發“流動網格員”聘書。

(三)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群眾生活更幸福。服務功能群眾評。去年以來,常態化開展“我想常來的黨群服務中心”意見征集活動,組織開展社區居民座談會132場,收集建議1000余條,根據群眾意見,完善770多處設施設備。治理成效大家評。構建以居民滿意度為主要標准的評價體系,建立以常住居民代表、區級“兩代表一委員”為主的3500名左右的評議員隊伍,全面評價社區黨組織為民辦事實效、機關黨組織服務質效等。據統計,居民對社區干部服務滿意率由72%上升到96%,對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滿意率由81%上升到98%,初次信訪件同比下降31.48%。

四、經驗探討

“家門口”黨建不僅是一個地理空間的概念,更是黨和群眾的“連心橋”“魚水情”。把黨的聲音傳遞到“家門口”、黨的形象樹到“家門口”、黨的溫暖送到“家門口”,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找得到黨組織、看得見黨員、感受到黨的關懷。隻有點燃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滿腔熱忱,激發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高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持續放大城市基層治理“最大公約數”。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