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黃山市黃山區委組織部
2024年09月22日14:2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2022年起,黃山區堅持先試點、再推開的原則,扎實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工作,通過信用等級評定、實施信用積分嘉許、推廣信用“四進”、打造信用場景等方式,促進金融循環、產業循環、信用循環,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黨建引領,“靶向發力”撬動振興支點
一是實施高位推動。健全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區委副書記,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任“雙召集人”,強化前線指揮、一線指導。印發《黃山區推行“黨建+信用”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結合20個聯席會成員單位職能,分解5個方面39項工作任務,充分發揮職能部門作用,結合重點工作定期調度,在信用禮遇出台、涉農數據歸集、結果運用共享等方面聚力攻堅。二是強化隊伍建設。抽調農水、財政、民政、金融等部門業務骨干組建區工作專班,同步成立鄉鎮、金融機構、村三級工作專班全力推進工作。結合“千名干部下鄉助力鄉村振興”工程,強化產業、科技、金融人才服務基層,建立產業服務團和鄉村建設服務團,選派49名金融專員擔任“金融副鄉(鎮)長”和“金融村官”,為基層產業發展配備“金融顧問”。三是濃厚宣傳氛圍。充分運用雲廣播、一封信等載體,制作“信用禮遇”兌換指南、指尖金融手冊等內容豐富的海報H5,全方位多形式宣傳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工作重要意義、目標要求、惠民舉措,引導廣大群眾、主體積極支持配合,全面開展加強信用意識教育、金融知識普及、風險防范宣傳。
(二)著眼產業發展,“多點助力”推動振興步伐
一是強化政策支持。制定《黃山區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風險補償准備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設立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信貸風險補償准備金200萬元,委托該區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專戶管理,建立風險分擔機制,由區擔保公司提供增信擔保的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降低擔保門檻,風險補償納入政銀擔風險分擔體系,承擔比例為准備金20%、銀行20%、擔保公司60%,專項用於引導銀行、擔保公司對信用集體經濟組織提供信貸擔保支持,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全面護航。二是搭建銀村橋梁。引導各金融機構持續落實“金融八條”措施,踐行《黃山區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農村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共用公約》,主動加大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定期將村級產業發展項目與金融產品共同“展出”,“相親式”結對,引導信用主體根據實際合理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在區銀村對接平台的推動下,湯口鎮岡村、焦村鎮湯家庄村、三口鎮白果樹村等先后通過信用貸款,購買老糧站地塊、收儲閑置農房、更換新型建材設備,解決村民出行、就業等問題的同時,也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添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三是推動普惠金融。組建12支“黨建金融聯盟”,金融機構黨組織和村級黨組織常態化開展結對共建,共同謀劃發展思路。結合茶季、筍季等關鍵節點,深入核心產區開展實地走訪,了解農戶用信需求,實現“活動共辦、資源共享、難題共解”,切實找准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著力點,進一步提高普惠金融服務水平,將黨建資源轉化為信用村創建資源。為79個村(社區)配備金融村官工作室(台),綜合運用信用等級評定結果,優化農村普惠金融服務,完善貸前、貸中、貸后全流程服務管理,不斷滿足群眾需求,暢通服務“三農”的通道,為鄉村發展注入“金融血脈”。此外,大力普及金融業務和信用知識,針對非法集資、非法中介活動,開展防范引導宣傳,增強農戶信用意識和金融意識。
(三)融入基層治理,“齊心協力”驅動振興引擎
一是拉長惠民清單。圍繞各類主體的關注重點,不斷對禮遇政策進行調整優化,整合區級禮遇大禮包15條,覆蓋醫療、教育、加油、燃氣等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領域。擴大禮遇范圍,將“夢幻黃山”體驗館觀影禮遇提升為安徽首個省級禮遇,將信用農資、信用教育等禮遇范圍拓寬至鄉鎮,與“徽採雲”鄉村振興綠色農特產品旗艦店達成合作,AAA信用戶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市場監管部門認証的農產品可以直通旗艦店,享受專架展示和市場價優先採購,此外積極鼓勵鄉鎮、村結合區域資源優勢探索群眾喜聞樂見的禮遇內容和形式,提高各類信用主體獲得感。二是引領向上向善。扎實開展鄉風文明評議,為“看不見”的農戶道德文明賦分,既樹立身邊榜樣引領文明風尚,也為一些存在短板弱項的農戶找出改進方向。通過數據歸集、巡回指導、觀察員制度等各種形式,不斷規范程序,建立完善包括遵紀守法、家庭和諧、鄰裡友善在內的八個方面清單,結合區域特色,積極推動結果運用融入基層治理。如作為產茶大區,將清潔化生產、茶園綠色防控納入評議指標,並將結果與村企茶葉收購、管護技術指導、生產示范戶評選等挂鉤,有力有效助推綠色生產。又如針對“新鄉人”與原住村民潛在矛盾,鼓勵村民將家門口的美化與周邊民宿統一風格,營造主客共享、和諧共處的良好氛圍。三是推動治理有序。從鄉村治理的重點難點問題和農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入手,探索信用積分嘉許機制,進一步激發村民參與村級治理的熱情。結合各村實際修訂村規民約,並以之為基礎建立村級事務管理積分制,緊扣鄉風文明評議八個方面要求,推出“信用+基層治理”“信用+志願服務”“信用+鄉風文明”等積分激勵具體措施,依托“騰訊為村”平台進行線上計分、評議、公示和意見建議收集,持續關注記錄村民日常行為。信用評級情況與村級信用場景禮遇、社區集體股權分配等挂鉤,以“信用菜市”“信用夜市”“信用好·生態美”超市優惠券等形式對村民信用積分進行兌換,鼓勵村民積極參與村級發展、治理各項事務。
(四)激發群雁活力,“凝心聚力”撥動振興強音
一是先鋒引領。充分發揮“一約四會”及村團委、婦聯等基層群團組織作用,旗幟鮮明反對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對紅白喜事等作出具體規范,讓農民群眾既改變行為又提升認識,全面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出台《黃山區農村黨員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暫行規定》,明確農村黨員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禮金、禮品和宴請標准,通過黨員以身作則引領鄉村新風尚。二是個性施策。摸清轄內產業布局,重點針對區內“五個一”特色產業,鼓勵金融機構不斷優化“游易貸”“名茶貸”等拳頭產品的同時,緊扣農村電商、文旅休閑服務等新產業新業態個性化施策。三是精准攻堅。結合本地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資源優勢,2013年,我區統籌區內規上茶企、產茶大村、金融機構等,借助安農大皖南綜合試驗站技術優勢,推動“三茶黨建聯建”,探索高效發揮產業服務團作用助推產業發展的新渠道,有效解決茶農在提升土壤肥力、茶葉包裝銷售、市場宣傳開拓等方面的困難。
三、主要成效
一是定期聯系服務群眾,組織建設有了“新載體”。基層干部在入戶信息採集、鄉風文明評議等工作中,通過為群眾“零距離”“面對面”了解情況、解決問題,建立閉環式落實機制,切實辦好人民群眾牽腸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黨群關系更加密切,基層組織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是引流金融活水,產業發展有了“新動能”。重點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按照“一次核定,見証即貸,隨貸隨用,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方式管理,給予信用主體在利率、額度、周期等全方位優惠。8家金融機構全面優化振興快貸、助農E貸等16款信用專屬金融產品,確保真正服務於農村主體生產需要。
三是豐富工作載體,基層治理有了“新抓手”。以信用治理為牽引,統籌形成治理合力。在“雙網融合”基礎上,進一步建強信用網格,將“作退一步想”工作法與信用村建設相結合,將生態美超市與信用好超市並軌,打造鄉風評理堂、村民說事室等載體陣地150余個,助力基層治理端口前移,連續三年入圍“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市、區)榜單”。
四是樹立文明導向,和美鄉村有了“新風尚”。深入挖掘“誠信重義、以誠待人、以信接物”的徽州優秀傳統誠信文化,建設信用文化廣場、長廊等陣地,形成評選“信用之星”、張貼“紅黑榜”、信用超市集中兌換等系列做法,目前累計投入資金支持50萬元,實現22.5萬積分兌換,有效地將“看不見”的文明具體化,從小處著手引導群眾積極向上向善。
四、經驗啟示
一是搭台唱戲,主角定位是關鍵。作為促進鄉風文明、推進鄉村治理的重要抓手,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的目的之一,就是以信用治理為牽引,一體嵌入自治、法治、德治,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基層治理關鍵是讓群眾參與進來,缺少了群眾,任何治理手段,都將成為空中樓閣,不切實際,要借力現有平台,嘗試通過線上線下手段讓農戶主動參與進來。
二是工作推進,平衡互促是旋律。前期黨建引領信用治理各類政策禮遇制定導向是讓四類信用主體參與進來,可以有效借醫療保險返還、城市公交免費、區域景點門票折扣等優惠政策吸引人氣。當參與度達到預期后,需要逐步轉變思路方向,做足“加減法”。評議權限可下放到鄉鎮甚至村級,更好地將鎮村重點工作、難點任務有效融入,以正負面清單為引導,推動各項治理措施落地落實。
三是鄉村振興,內外兼修是目標。美麗鄉村建設為鄉村增添了顏值,而我們正在開展的黨建引領信用治理就是為未來鄉村增添氣質。鄉村振興不僅要“清”面子,還要“美”裡子,從“外在美”向“內在美”提質轉型,要通過這兩項工作的開展,“硬件”與“軟件”齊抓,保留住鄉村特有的風貌,保護好鄉村的文化脈絡,讓美麗鄉村“形神兼備”。
四是延續脈絡,有效嫁接是手段。鄉村振興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我們在聚力打造精神文明“一村一品”,不斷繼承、創新和展示誠信文化的新形態的同時,更需要將鄉村誠信文化因子與延續多年的民俗、非遺、家風家訓有機嫁接,通過不斷融合,才能使誠實守信的價值觀根植於民、教化於民,成為群眾日用而不覺的行為准則。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