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以“幸福我家”系列項目 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白鶴路徑

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黨委

2024年09月13日15:4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白鶴鎮位於上海市青浦區北部與江蘇省交界處,作為青浦北大門,白鶴坐擁吳淞江兩岸,與東大盈港、西大盈港、油墩港、新誼河等大江貫通相連,全鎮有200多條大小支流,潤澤著58.7平方公裡沃土,形成綠水相依的公園城鎮。白鶴地處太湖盆地東側邊緣,境內地勢較高,非常適宜果蔬生長。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地理環境,使白鶴一舉成為滬郊“糧倉”、“菜籃子”基地、“中國草莓之鄉”,農業產業優勢長盛不衰,農業重鎮地位凸顯。

“不能守著金礦找金礦,農業重鎮優勢和生態、文化資源是白鶴寶藏,兩者融合會產生‘1+1>2’的效應。”白鶴鎮黨委、政府認為,鄉村產業振興要摒棄固定思維、慣有模式,必須“跳出農業看農業”,適應時代發展、市民需求,創新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白鶴路徑。

為此,白鶴鎮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以鎮、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探索“黨建+農業+文化”疊加交融、帶動休閑體驗的旅游消費的發展路徑,創新實踐“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幸福我家”特色項目,聚焦產業振興重中之重,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加快推進農業重鎮向農業強鎮轉型蝶變。

二、做法與經過

(一)共抓鄉村振興 探索實踐有了堅定保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鎮,關鍵在黨。白鶴鎮堅持黨領導“三農”工作原則不動搖,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為奮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白鶴路徑提供堅定保障。

鎮、村書記擔綱,上下協同發力。在鎮黨委統一領導下,白鶴鎮建立了鎮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之“幸福我家”項目指揮部,由鎮黨委書記,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共同擔任指揮長,分管黨群、農業、建設、財政等相關條線班子成員牽頭統籌,下設“幸福我家”項目推進工作小組,各相關部門聯合推進,鎮領導班子按照“聯村挂居”安排,引導、幫助、支持所聯系的村同題共答,落實項目快速有效實施。各村黨組織書記作為“幸福我家”項目的第一責任人,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結合區域特點、產業基礎、現狀資源,因時因地制宜形成“一村一方案”,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務手段,並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做到定目標、定措施、定人員、定職責、定進度,促進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堅持謀定而動,突出各展所長。鎮指黨委注重頂層設計,制定總體實施意見。根據“因地制宜、試點先行、梯次推進、一村不落”的原則,全鎮21個村堅持“一村一品、錯位發展”,在鎮工作小組指導下形成各具特色的操作方案,分兩期有序推進實施“幸福我家”系列項目。按照“有基礎、有優勢、有特色、有規模、有潛力”的要求,根據市場導向、市民需求,一期8個村分三批次推進,基礎條件好、市場有前景的村先行先試,以點帶面、陸續跟進。第一批試點聚焦“農業+旅游、教育+旅游、康養+旅游、文化+旅游、電商+旅游、文化+創意”等六個產業融合橫向連點成線,第二、第三批試點將各項產業縱向連點成線,再通過二期其余13個村的產業項目打造,最終形成鄉村振興“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產業網格,繪就產業振興新畫卷。

項目化運作,確保目標落實。籌備組建鎮文旅公司,與鎮農業公司攜手推進“農文旅”一體化融合發展。此外,通過黨組織牽線搭橋引導區域內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農戶等經營主體入股,共同參與“幸福我家”項目建設,通過區域化黨建、市場化經營、多元化拓展,形成共推產業振興合力。在企業、合作社與村黨組織的合作下,目前已形成勝新村眾創空間,太平村多萌多空間及“我家果園”,紅旗村七彩神仙魚基地“我家魚塘”,朱浦村“我家農庄”,江南村、王涇村、青龍村“我家菜園”等項目。

(二)黨建引領賦能產業發展 推動黨員干部發揮作用

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發揮黨建引領牽頭抓總作用,打破條塊分割限制,統籌調度各方資源力量,引導黨員干部群眾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切實把組織體系的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

織密建強組織體系。堅持“能力在一線培養、實績在一線考察、用人在一線選拔”的選人用人導向,不斷充實配強鄉村工作隊伍。按照村居“兩委”班子職數與后備干部的1:1比例進行調整,充實31名35周歲以下年輕干部進入“蓄水池”,實現儲備干部隊伍“兩升一降”。持續推進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以主題黨日、專題培訓、陣地建設、整體提升等為抓手,在26個村居陣地達標率100%、示范率達到40%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優秀服務陣地星級評定。扎實做好換屆“回頭看”開展村居黨組織排查工作,對各村居“兩委”班子結構、整體功能、運行狀況進行綜合研判、集體評估,不斷夯實鄉村振興的組織基礎。

聯建共建形成合力。探索“黨組織+合作社”“黨組織+家庭農場”的嵌入方式,在技術培訓、科技攻關、品牌建設等方面與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密切協助,形成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抱團匯集發展格局。不斷深化“結對百鎮千村 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指導21個村黨組織與虹口區36個黨組織全覆蓋結對,通過組織聯建、黨員聯育、活動聯辦、資源共享等方式積極推進規劃布局、產業發展、社會治理等工作。如:市農業科學院作物所黨總支在勝新村挂牌“鄉村振興科技引領示范村”“專家工作站”,將培育的新品種及推廣的新技術在郊區先行先試,推動勝新村“我家集市”綜合體項目提質增效。

提供有力人才支撐。以“幸福我家”建設為契機,堅持農業科技創新與示范推廣並重,圍繞現代農業、生態農業、特色農業,著重發掘培育農業創新人才。以領軍人才、拔尖人才、青年尖子、農業推廣研究員等為業務骨干,組成農業人才創新賦能團隊,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引領能力。健全駐村指導員工作機制,強化季度考核“指揮棒”作用,引導駐村指導員轉變角色,沉下心融入、沉下身辦事、沉住氣攻堅。切實加強市級、區級選調生的管理、培養和使用工作,充分用好基層鍛煉期安排選調生參與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為農村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

(三)“幸福我家”釋放融合活力 “一村一品”展現各自特色

圍繞增強村集體經濟組織“造血”功能、引領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幸福我家”項目先行先試村挖掘盤活資源要素,揚長避短、注重特色,探索融合發展多重路徑,產業振興新畫卷徐徐展開。

開拓庭院經濟,帶動村民增收。市級美麗鄉村是太平村的一張名片,創建鄉村振興示范村也被提上議事日程,但是產業振興的短板一直困擾著村兩委班子。在鎮項目指揮部的指導部署下,太平村黨支部著力推進美麗家園、綠色田園、幸福樂園建設,營造田成塊、林成網、水成系、路成環、宅成景的魅力畫卷,努力闖出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產業振興之路。整潔有序、錯落有致的農民庭院是該村一大亮點,他們從挖掘農家宅前屋后資源發展庭院經濟入手,推出“我家金柿園”項目,向全村村民發放250棵金柿樹,村級公司統一提供技術指導、統一負責品牌銷售,以此為突破口,繼而計劃在村集體土地、農民自留地、什邊地、庭院等處拓展草莓、香梨等特色經濟作物,種植綠色生態有機水果,並串起生態田園、綠色果園、美麗庭院等節點,開辟一條“紅莓綠野田園趣”鄉村生態游線路。紅旗村黨總支依托村內“七彩神仙魚”的知名度,試行“‘魚’你同行”項目,在農戶家設立微型“我家‘魚塘’”,在生產隊閑置倉庫開設小型“我家‘魚塘’”,由合作社對農戶進行統一業務指導、統一技能培訓和統一平台銷售。同時在養殖基地周邊20余畝土地上,試行推廣“我家菜園”“我家‘魚塘’”“我家草莓園”等認養模式,拓寬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

深耕菜園沃土,滿足個性需求。白鶴鎮將共享經濟、體驗經濟的理念引入“我家菜園”特色項目,通過出租、認種農村土地,搭建起城市與鄉村互動共享的橋梁,讓更多城市居民享受田園生活的同時,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青龍村試行“共享菜園”種植計劃,將傳統農耕業逐漸向新興服務業延伸。菜園中劃分出“小地塊”責任地,面向城鎮居民認種認領承包,讓城裡人變身菜園“管理員”,收獲的農產品全部歸認領者所有。王涇村黨總支設立“我家菜園”微信小程序,開通線上農產品銷售板塊與菜園認領板塊,通過自主、半托、全托三種認種方式,打造會員制“我家菜園”共享模式。江南村黨總支主打“我家菜園”課外科普教育實踐基地,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學農實踐,通過“田間課堂”授課學習和農耕實踐,讓青少年了解農業知識,感受農耕文化,同時體驗勞動的光榮與收獲的喜悅。學生們不僅可以品嘗自己栽種的蔬果,還可以打包送給困難家庭、獨居老人等,奉獻愛心。

開發綜合項目,吸引市民體驗。“幸福我家”項目既是推進產業振興的抓手載體,也是促進惠民增收的民心工程。勝新村黨總支在幸福社區建設的基礎上,培育開發“我家集市”綜合體項目,聯合“幸福合伙人”——多利集團和金禾集團,立足區域特色,開辟800多平方米的幸福集市空間,集中展示銷售白鶴特色農產品,同時面向市民、村民提供燒烤垂釣、圍爐煮茶、田間課堂、烘焙體驗、親子活動等服務,一站搞定買賣交易、休閑體驗、品茗交流等。朱浦村黨總支以農業生態健康為主題,探索開發“我家農庄”項目,打造農業生產經營、傳統文化展示和旅游餐飲服務“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示范點,營造一個集游憩休閑、生態環保、鄉村旅游等多元體驗於一體的幸福農庄,開啟“農文旅”融合發展新征程。

三、成效與反響

(一)堅持“農業+”“綠色+”融合,激發振興活力

傳統農業經濟活力,來自“農業+”潛力的持續釋放。按照“田園綜合體”模式打造的總面積2300多畝的草莓產業核心區,草莓產業集群發展,建設產地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等項目,提升產銷全過程水平,通過產業延伸帶動增值增效,形成草莓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金鶴利都市生態園”項目,積極探索建設數字農業、設施農業、循環農業,目前已順利投產50畝國產大櫻桃,為鄉村振興增添一抹“紅”。綠色生態,是鄉村振興的支撐點。農田本身就具備生態價值,是重要的濕地和城市生態屏障,發揮著調節氣候、淨化空氣的作用。近年來,白鶴加快調整農業結構,擴大綠肥播種,通過綠色科學手段實現農藥和化肥“雙減”。比如,響新村、江南村持續利用納微米氣液界面技術,推廣稻蝦共生種養模式,示范面積近2000畝,減藥減肥施種水稻。良好的鄉村生態,營造出一處處親近自然、悠閑自在的“歸園田居”,吸引越來越多市民慕名而來游憩、體驗、休閑。

(二)堅持文化賦能“農旅”,點亮美學價值

白鶴鎮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紅色資源,將古韻文化、紅色文化、“非遺”傳承與市場有機對接,走出一條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依托“新四軍標語牆”及展示廳、上博青龍鎮遺址考古站等資源,規劃紅色文化、古韻文化與生態休閑體驗游線路,將塘灣村“幸福我家”項目打造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培訓基地、紅色文化研學基地、優秀文化傳承基地,為鄉村振興增添動力活力魅力。青龍村擁有千年歷史文脈,以至今保存完好的青龍寺、青龍塔為核心,推出“幸福我家——古韻青龍”特色項目,重現隆福大街,修建禪文化園、古宅、古橋等,融合素齋面館、濱水街區、時尚餐廳、特色民宿等業態,再現青龍鎮繁華景象。

(三)串點連線成圈,聚力融合發展

白鶴鎮整合各村“幸福我家”特色項目,連接全鎮“農文旅”亮點項目,構筑全域“農文旅”融合、村與村聯動的局面,串起白鶴產業振興的“動脈”和城鎮底蘊的“文脈”,連點成線、以線帶面打造現代都市農業新亮點,勾勒出“幸福白鶴”的精美輪廓。白鶴鎮發布了“幸福白鶴”主題旅游線路,推出白鶴優質農產品四季時空地圖,擴大吸引力和知曉度。發起“青推官”項目,將直播帶貨助農作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助力農業產業發展的有形載體,12名團員青年擔任白鶴“青推官”,每月介紹一款當季特色農產品以及“幸福我家”特色項目,助推家鄉優質農產品銷售,推動白鶴“農文旅”融合發展。

四、探討與評論

近年來,白鶴鎮積極謀劃草莓產業核心區建設,以勝利路兩側自然村落、農業片區為開發單元,引進優質企業,按照“田園綜合體”模式打造草莓核心區。通過整合土地資源,引進國內農業龍頭企業,將鄉村發展與白鶴生態、農業、歷史文化資源結合,推進農業綜合體建設。同時,白鶴鎮正以“幸福我家”系列鄉村振興項目為主題,根據“因地制宜、試點先行、梯次推進、一村不落”總目標,選取有基礎、有優勢、有特色的村開展試點,打造“一村一品”,推進共享農庄、民宿、康養、餐飲、文娛等產業項目多點開花,連點成線、以點帶面。有序統籌開發第二、第三批試點村,綜合打造全鎮鄉村振興產業網格,形成“一鎮一業”。以鎮、村級集體經濟平台為主要載體,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形成造血機制,繪就白鶴鄉村振興“新畫卷”。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