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浦東新區高行鎮委員會
2024年09月13日15: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近年來,為全面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先行鎮,上海市浦東新區高行鎮根據上海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總體部署及浦東新區建設國際人才發展引領區要求,把人才工作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區域軟實力的重要舉措。在全面落實浦東人才“1+1+N”人才政策體系,深入實施高行人才服務“五大體系15項舉措”、“雙招雙引”機制的基礎上,巧用“加減乘除”法,全方位答好人才“引育留用”四道“考題”,實現了以整體謀劃促進人才集聚,系統集成做優政策體系、全鏈條加強人才精准服務,深度營造優質人才生態的人才工作體系,不斷推動人才工作提速增效、提質增能,有力地促進了高行經濟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全鎮稅收總量和增長率、畝均產出等“四個論英雄”指標均創高行歷史新高,位列浦東新區各鎮第一方陣,稅收增幅和畝均產出均列全區前3名。
二、實踐與做法
(一)注重“頂層設計”,圍繞“三個一”,全方位為人才工作“加碼蓄力”
用高站位的引領、高含金量的政策,高水平的平台,通過組織帶動、政策驅動、平台聯動,為人才疊加保障,加碼蓄力。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部門聯動”,抓好“一把手”工程。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牢固樹立“一把手”帶頭抓“第一資源”意識,建立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用人單位主體作用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成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專題分析會,推動各部門單位在人才政治引領、人才規劃、人才政策、重大任務等工作中形成整體思維。積極打造區域化黨建“智才聯盟”,強化商圈樓宇黨組織建設,以黨群服務帶動人才服務,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人才服務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二是圍繞“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用好“一攬子”政策。在充分貫徹落實新區“1+1+N”人才新政的基礎上,注重因地制宜突出“原味”,陸續出台高行人才工作“五大體系15項舉措”“雙招雙引”等人才相關政策,建立人才服務統籌領導、議事決策、任務清單、聯系服務、需求響應5項機制,深化重大項目領導聯系制度和重點企業、重點人才服務專員機制,在普惠政策包、個性政策包、互動訴求包基礎上,疊加綜合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服務包”十條,優化形成“五個一”特色服務清單。
三是聚焦“區域融合+場景豐富”,搭好“一體化”平台。把服務平台建在“產業集聚、企業匯聚、人才廣聚”的地方,以“森蘭灣人才服務基地”為核心,拓展浦東新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森蘭分中心、高行鎮宜商綜合服務中心、智慧管家服務中心“三合一”功能,加快完善企業服務、園區服務、黨群服務統籌布局,形成“1+3+N”人才服務網絡,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一體化全鏈條服務。
(二)聚焦“輕裝上陣”,圍繞“兩個減”,全方位為人才發展“減負鬆綁”
通過減輕生活成本,減少辦事流程,減去政策落地時間,多措並舉為人才減負鬆綁。
一是減少生活成本。推出“寓見高行”原宿、安居、宜居、品質、卓越五個層次階梯式人才公寓平台,累計籌措4740余套房源,通過標杆人才社區打造促進從“基礎保障性人才住房”向“全要素服務人才社區”轉變。在積極落實區級人才安居租購補服專項政策基礎上制定鎮級人才公寓補貼辦法,加快重點企業定向人才社區保障對接,進一步擴大人才安居惠及面。積極配合推進重大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鎮域“五縱五橫”交通路網,五條軌道交通穿行、車程半小時可達兩大機場,極大地便利人才出行。
二是減少就業創業成本。簡化業務辦理流程,讓數據多跑路、人才少跑腿,依托“1+3+N”人才服務網絡,結合“一網通辦”,實現線上線下“全鏈條”融合服務,實現人才政策“一網查詢”、人才需求“一口受理”、人才服務“一碼集成”。提升政策兌現時效,根據企業及人才發展需求,以優質高效的時間兌現,將人才政策體系中包含的人才標准、審批制度、創新創業和服務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落實到位、執行到位、推進到位。豐富政策宣傳方式和載體,針對不同企業及人才需求,將區、鎮人才服務政策與經濟政策、產業政策進行打包組合,通過服務“保姆團”“店小二”,逐一做好政策點對點送上門。積極與歐美同學會、商會、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和組織互動,推動最新人才政策提升知曉度和影響力,幫助企業人才第一時間享受政策紅利,縮短問題處置時間,開展“三送三助”進企業行動、當好服務企業“店小二”,把服務送上門,通過面對面交流,全方位了解企業人才就業創業過程中的需求及面臨的問題,對個性問題“一企一策”因需施策、對共性問題“一攬子”研究系統施策,實現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三)突出“效能倍增”,圍繞“引育留”,全方位激發人才工作“乘數效應”
一是產業牽引,推動引才效能倍增。拓空間,推進產業集聚,構建形成以市級地區中心為核,魅力森蘭灣、數智未來灣為翼,數字經濟園、未來材料園、航運特色園為支撐的“一核引領、兩灣驅動、三園協同”的發展新格局,創造增量空間。積極推動老廠房“騰籠換鳥”,騰挪存量空間。強鏈條,推進人才集聚。科學布局“1+3+X”產業體系,以打造產業鏈為抓手,煥新傳統產業、壯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推進補鏈延鏈,引進上下游產業鏈集群,以產業需求牽引匯聚各類型人才。引項目,擴大人才承載力。落實“雙招雙引”,中船動力集團以52億元注冊資本落戶高行,一大批總部營運型、未來產業型、科技創新型項目簽約落地,中石化研究院將原址升級擴容。
二是多方聯動,推動育才效能倍增。以區域化黨建聯建共建為紐帶,匯集鏈接黨校、人才政策部門、人才服務機構、各類企業、高校、社會組織等,共享人才資源平台,暢通培育渠道。中船動力、招商郵輪等成為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985高校的聯合培養基地和實踐基地。與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進行鎮校戰略簽約,共同搭建政校雙方共育、共享人才資源平台。做優做強商會功能,發揮商會政企互動平台作用,廣泛凝聚各類經濟主體和企業家、創業者、非公經紀人士力量,推動人才在主題活動、專業論壇等活動中互促互進。
三是營造氛圍,推動留才效能倍增。堅持“不拼重金拼環境”,以人才發展綜合環境的比較優勢,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為各類人才創造宜業宜居良好生態。結合經濟主題活動、紅色引擎工程評優活動,及時宣介推廣和表彰獎勵院士專家、科技精英、大師工匠等在內的各類人才,全方位提升人才在高行的榮譽感和影響力,讓人才在高行“破圈”,形成重才、愛才的良好氛圍。發揮森蘭金名片效應,連續18年舉辦“書香高行”讀書節活動。
(四)緊盯“關心關切”,疏通“中梗阻”,全方位為人才“除憂解難”
當好專家人才的“勤務員”,用心用情對待人才,通過解決生活、文化、就業創業等方面顧慮,除去急難愁盼留住人才,讓人才既能安得下身,更能留得住心。“精准優質供給”除生活之憂。優質教育資源為人才子女教育提供豐富選擇,高品質社區的“寶寶屋”托育服務讓學齡前子女的照顧無憂﹔依托外高橋醫療聯合體打造的“七院—高行康復聯合基地”、遠程診療“雲診室”等,進一步保障人才子女教育、家庭醫療等“關心大事”“關鍵小事”。“精細暖心服務”解創業之難。定期開展人才服務專項調研和走訪慰問,主動了解人才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共性問題、實際問題、難點問題,通過呼吁爭取、多方協調,打通堵點、推動解決。探索設立人才服務發展基金,以更接地氣、更貼實際的人文關懷溫度提升人才的獲得感、歸屬感。協助解決企業及人才的實際困難,積極為發展勢態良好的優質企業和高端人才爭取用足各類扶持政策,實現企業及人才服務“零距離、心貼心”,吸引各類人才近悅遠來。
三、成效與反響
(一)黨管人才格局進一步夯實,全面筑牢工作之基。以黨管人才原則,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把人才工作作為重要研究議題,實現了鎮主要領導重大工作親自推動、重要問題親自協調、重點人才親自對接﹔鎮班子領導結對聯系服務企業高層次人才,定期走訪慰問,解決實際問題,構建起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用人單位發揮主體作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黨管人才工作格局。
(二)機制創新驅動進一步加強,全面激活人才之能。通過進一步創新人才“安居”、“服務”、“創業”等體制機制,提供了優秀人才從事各項研究條件與就業創業制度保障,營造潛心事業、自由寬鬆的人才發展生態,激發了人才創新活力,成為人才迅速成長的沃土,一批高行人才榮獲兩院院士、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中國工業大獎。
(三)產才融合影響進一步突顯,全面匯聚人才之智。發揮了45家突出貢獻企業、70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和3家浦東新區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的引領帶動作用,放大“產業鏈招商”成效,實現產才深度融合,已形成先進制造業、科技服務業、數字新經濟三大主導產業,集聚起了一批相關產業的高層次人才,為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注入人才動能,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位列“2023上海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百強榜”榜單前十。
(四)人才服務內涵進一步豐富,全面破除人才之憂。通過完善“寓見高行”五個層次人才公寓平台,推出鎮級人才公寓補貼辦法進一步擴大人才安居惠及面,深入推進人才租房補貼政策、人才公寓集中供應政策等,有效緩解了人才在上海寸土寸金的大環境下高昂居住成本的難題,創造了用更少的錢獲得更舒適居住體驗感的就業創業氛圍,讓人才在高行“居住舒心”。通過解決高層次人才子女教育、家庭醫療等后顧之憂,讓人才“生活安心”,通過打造各類人才喜聞樂見的戶外運動與文化賽事最佳實踐地和美好向往地,讓人才“玩得開心”,推動形成了多方協同、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聯動的人才服務模式,實現人才資源共用、成果效益共享,吸引了一批優質企業和高端人才近悅遠來,一批優質企業稅源回遷,實現“鳳還巢”。
(五)第一資源優勢進一步擴大,全面助推高質量發展。有效發揮人才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示范作用,推動了中船動力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中石化研究院南方科創中心、眾創孵化平台以及良信電器等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產業集群,實現龍頭企業引鏈、優質項目補鏈、多元業態延鏈夯實產業集群發展基礎格局。改善了營商環境,重點企業穩定率100%,實現了一批優質企業稅源回遷“鳳還巢”,一批集體資產空間“騰籠換鳥”。
四、經驗與啟示
(一)要以黨的領導為根本,推動人才工作從“獨角戲”變為“大合唱”。要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通過加強黨建引領,把人才工作從黨委領導下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落實的“獨角戲”轉為黨委、政府、社會同向發力的“大合唱”,黨委統籌謀劃賦能,政府解決后顧之憂,社會形成尊才風尚,不斷增強人才幸福感、榮譽感,全方位提升識才、愛才、敬才、用才良好氛圍。
(二)要強化人才政策創新落實,推動人才政策紅利充分釋放。人才的快速成長離不開政策支撐。在政策制定和政策落實的過程中,要深入調研人才工作、創業、生活等領域的需求和難點,在人才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上持續用力。另一方面要注重以人才和企業所需為“第一視角”,不斷提升政策獲取和兌現的便利度,在可操作性和便捷性上持續完善。通過系統集成做優政策體系、全鏈條加強人才精准服務,全面加大政策兌現力度,為聚才引智創造良好政策環境,同時要通過借勢借力做好人才政策宣傳與解讀等方式,全面擴大人才政策的知曉率和普及率,做好人才政策宣傳與解讀,把好政策用好。
(三)要建立“人才+”破圈融合思維,推動人才服務精准精細。一方面,要抓好人才服務專員隊伍建設。提升整座城市的人才服務意識與能力,落實專員與人才“一對一”精准服務,設身處地為人才著想,著眼人才服務全過程、全維度、全領域,實施全面務實的人才精准服務供給甘當人才服務的“店小二”,提升人才幸福感、歸屬感。另一方面,要創新豐富人才服務模式,圍繞人才服務+黨建、人才服務+招商、人才服務+安居、人才服務+文旅、人才服務+交友等破圈融合新思路,著力提升人才服務能級,賦予人才服務生動內涵和獨特魅力,營造開放包容的人才暖心服務氛圍。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