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委組織部
2024年09月12日18: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轄社區地區為2個鎮,2個涉農街道、6個城區街道和3個區域(服務)中心,共有122個社區,在冊黨員15630人,在全市旗縣區中數量最多、體量最大。近年來,賽罕區做好頂層設計,構建全域聯動、快速反應的組織體系,增強社區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不斷推動基層治理在變革中增效。
一、背景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社區普遍面臨著服務人口過多、服務力量不足、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如何實現精細化治理、高效能服務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大部分社區老年人口比例不斷攀升,對社區更加依賴,因此,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實現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賽罕區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樹立系統思維,創新治理模式,在提升基層治理質效上下功夫、見成效,統籌推進各領域工作,以強大組織力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推動基層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二、做法
(一)建強“四梁八柱”,構建“全域聯動”治理體系
構建系統有序、協同配合、運轉高效的治理體系,是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重要保障。賽罕區將城市基層黨建作為系統工程,通過區、鎮(街道)、社區、網格同向發力,構建各級黨組織一貫到底的“動力主軸”,把有形組織變成有效領導。區委常委會每年優選一批基層黨建重點研判項目,把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列入重點研判內容。成立區城市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城鄉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區委履行主體責任,負責總體規劃和全面指導﹔鎮(街道)黨(工)委履行直接責任,負責公共事務綜合管理﹔社區黨組織發揮堡壘聚合功能,完善“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單元黨員中心戶”組織架構,深入推進社區黨組織“標准化+示范性”建設﹔網格黨組織發揮前沿“哨兵”作用,全區1065個北疆紅色網格配備專職網格員1220人,選派樓棟長(單元長)9020人,構建“發現-解決-反饋”基層治理問題的網格運行機制。推動人、財、物向基層聚集,並定期下發城市基層黨建任務清單、工作提醒等,以項目化、清單式推進各項工作。
(二)鍛造“精兵強將”,打造“能講善做”治理隊伍
賽罕區縱深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實施“三雁”行動,打造能用群眾語言講清楚政策要求、善於根據群眾需求整合資源提供優質服務的治理隊伍。“頭雁”領航行動,以健全“聯審、備案、培育、研判、管理”五項機制為抓手,建強社區書記隊伍建設。同時,重點挖掘培育優秀社區書記,積極打造“名社區書記工作室”,努力把社區書記工作室打造成黨建創新的牽引機、社區人才的孵化器、服務群眾的好平台﹔“強雁”儲備行動,建立后備干部隊伍和跟崗輪訓制度,由街道包聯領導、黨支部書記“2對1”開展“傳幫帶、教經驗、授方法”,通過交任務、壓擔子,讓后備干部參與黨的建設、基層治理、服務群眾等重點工作,培養處理復雜問題和完成急難險重任務的“實戰”能力,將表現突出的干部納入社區“兩委”班子,實現社區干部隊伍梯次配備﹔“雛雁”成長行動,將社區工作者培訓納入全區基層干部培訓計劃,採取區街聯培,加強培訓歷練,創設情景模擬實戰訓練、擂台比武經驗分享等多個平台交流比拼,配套建立考試前移、基層鍛煉、滾動培養、競爭上崗等機制跟蹤培養,不斷做大社區人才“蓄水池”。
(三)融合多方資源,匯聚多元共治治理合力
單打獨斗繪不出善治藍圖,攥指成拳才能充分釋放治理效能。賽罕區持續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網格“大支部”組織架構,在市區兩級包聯共建機制的基礎上,開展“三必訪三服務”工作,進一步加大與駐區單位的服務聯系,加大跨區域交流合作,推動各級各部門、各類社會資源下沉社區、網格,開展“黨建工作聯謀、民族團結聯促、網格治理聯動、平安建設聯抓、應急處突聯管、示范社區聯建”六聯行動,不斷健全優化平急轉換機制,推動解決基層治理實際問題。注重引領“兩新”組織黨組織參與基層治理,推行“商圈黨建聯盟”“新就業群體流動黨支部”等模式,設立“紅蜂驛站”43個,引導新就業群體擔任“流動網格員”,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形成“以服務換服務、抓服務促治理”的工作格局。強化信息集成和智慧治理,對全區5個電子政務平台和App系統進行整合,融合打造“雲上賽罕智慧基層智治大腦”,實現居民訴求精准交辦、快速研判、閉環處理。
三、成效
(一)打造精細化服務示范帶,進一步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精准定位老舊小區集中的社區,創建鄰裡互助、舒適宜居的服務場景,打造關懷老人、關愛兒童、服務便捷、自治共建、多方聯動的精細化服務示范帶,針對不同人群的訴求提供精准化、精細化服務。在該區域推行網格問題處置閉環機制,組建志願服務隊,有效提升社區凝聚力、隊伍戰斗力和服務覆蓋面。在少數民族較多的社區建立“民族之家”,引進民族手工藝組織,成立民族文藝隊伍,不斷鞏固和發展轄區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同時,積極推廣智能化居家和社區為老服務,開辦社區為老服務餐廳,提升老年居民生活品質。
(二)打造商居融合示范帶,促進“商”“居”合作
針對社區內各類商業業態較為集中的特點,著力創建融合發展、平安和諧的共治場景,重點推進商居聯建共治,打造商居合作、黨建聯建、資源互助、協同治理的商居融合示范帶,激活融合治理新動能。在該區域建立“反哺”特色服務項目,開展“圓桌”共商共議行動,提升社區居民生活品質。構建組織體系、網格體系、平台體系,實現商圈網格協同善治,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同時,結合轄區商居混住特點,社區黨組織聯合轄區文明商鋪開展公益聯辦活動,形成鄰裡幸福“共同體”。
(三)打造創新發展示范帶,推進社區服務創新發展
該片區以新建商品房小區和村改社區為主,社區著力創建全民友好、時尚活力場景,重點滿足多元人群服務需求,打造特色服務、機制健全、互聯互動、治理高效的創新發展示范帶,重塑鄰裡關系,營造社區溫馨氛圍。聚焦居民生活品質需求較高的特點,整合區域資源,構建黨建引領聯動圈、賦能圈、服務圈、共享圈,滿足居民多元化服務需求,激活“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局面。同時,幫助失地農民解決再就業問題,搭建文化展演平台,成功走出“村改社區”華麗轉型發展之路。
三、探討
(一)以系統化思維謀劃全局,堅定基層治理方向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要打破九龍治水、各自為政的傳統工作模式,充分整合運轉機制、工作力量。提升基層治理效能,要以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為重點,讓黨組織成為凝聚黨員群眾力量的“主心骨”。明確區委指揮協調第一責任,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納入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績效考核、巡視巡察的重要內容,形成統一部署、分組落實、督導檢查和考核問效工作閉環。發揮街道黨工委龍頭帶動作用,梳理更新街鎮職責清單,調整優化街鎮內設機構設置,增強街鎮統籌能力。優化社區黨組織服務聚攏功能,加強對各類組織、居民群眾的政治引領和教育引導。堅持支部建在網格上,明確網格黨支部書記原則上由“兩委”班子成員中的黨員擔任,打造堅強有力的基層戰斗堡壘。
(二)以專業化視角培育隊伍,培養基層治理的中堅力量
城市基層治理效果與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成效密切相關,要讓基層干部隊伍“進得優、留得住、有奔頭”,為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一是要培育基層“全科”人才,鍛造高質量人才隊伍。開展基層治理專題、專業能力提升等內容豐富的培訓班,進一步把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的根本動力,提升基層干部專業化、職業化水平,提高服務群眾能力。建立優秀基層干部人才庫,統籌考慮學歷層次、專業特長、性格特點,有側重地安排到信訪維穩、鄉村振興、急難險重一線崗位鍛煉,對了解基層、熱愛基層、想要扎根基層的干部重點培養。二是暢通晉升渠道,做到人崗相適。以優化隊伍結構為著力點,突出“人需其職、職得其人、適才適用”,拓展職級晉升空間,科學合理使用和配備職級職數,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層干部有“干頭”更有“奔頭”。三是做好各項保障,堅持關心關愛一線干部,激發基層干部的向心力。推動財政資金不斷向基層傾斜,完善經費保障制度,保障好社區工作者“三崗十八級”、“五險一金”薪酬待遇發放,充分激發基層治理活力。
(三)以多元化方式共建共治,激發基層治理活力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面臨的問題雜、矛盾多,靠黨組織“大包大攬”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調動多元主體廣泛參與,積極整合資源,完善服務功能,讓多元主體共享發展成果,激發基層治理的活力。要進一步發揮區黨群服務中心橋梁紐帶作用,橫向連接黨群服務中心各聯盟單位,縱向連接鎮(街道)、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通過全面整合和下沉全區各類服務資源,以各級黨群服務中心為平台進行對接,實現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難題共解,實現“中心建在家門口,服務做到心坎上”。在街道、社區層面組建居民協商議事機構,把治理關口再前移,“面對面”擺問題,“一對一”出方案,形成黨建引領、居民自治、多方服務、執法辦案“共參與”機制,把問題訴求吸收在基層,讓基層治理更有深度、更有溫度、更有力度。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