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江蘇蘇州市姑蘇區:構建黨建引領“三圈六型”社區分類治理體系 繪就基層治理“錦繡畫卷”

姑蘇區委組織部

2024年09月12日18: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江蘇省蘇州市保護區、姑蘇區通過構建黨建引領“三圈六型”社區分類治理體系,不斷提升社區治理精細化水平,為打造好“福氣之城”提供堅強組織保証。

一、背景動因

姑蘇區位於蘇州市主城區,是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全區現有169個社區,社區區域特征、人群結構、治理難點等不盡相同,居民民主意識、法治意識、實際需求也各不一樣。不同社區在基礎設施、小區環境、物業管理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有的老年人口較多、基礎設施老舊、物業服務缺失,有的外來人口較多、公共服務不足、物業矛盾突出。從社區治理角度來看,針對不同特質的社區,其治理理念、治理工具、治理主體等應有所差異,但現實中,社區的治理模式普遍傳統單一,不同類型社區治理方式既缺乏差異性,又跟不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前進的步伐,黨建引領社區分類治理的精准性還不夠。

二、主要做法

針對街道資源稟賦不一、社區形態復雜多樣、居民訴求差異較大的現實問題,保護區黨工委、姑蘇區委實施黨建引領“三圈六型”社區分類治理,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相統一,以提升治理效能為主線,以增進群眾福祉為目標,以體系建設、機制建設、能力建設為重點,堅持試點先行重點突破、全域推進整體提升,著力提升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精細化水平。

(一)聚焦固本強基,堅持強化黨的領導

堅持把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貫穿於社區分類治理的全領域、全過程、全環節,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

一是完善組織領導機制。加強黨建引領“三圈六型”社區分類治理體系化建設,區委組織部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制定重點任務清單,協調政法、住建、民衛等部門定期會商重難點問題,推動職能部門針對不同類型社區,差別化配置投放資金、人員、設施等資源,提升治理成效。

二是建強一線戰斗堡壘。以社區黨組織“六強六好”分類提升行動為抓手,將落實社區分類治理重點任務成效作為檢驗社區“六力”(政治引領力、組織覆蓋力、發展推動力、群眾凝聚力、資源統籌力、隊伍戰斗力)的重要標准,持續增強社區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發揮社區黨組織在治理中領導核心作用,用好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持續為社區黨組織賦權擴能。

三是激活雁陣齊飛效應。深入實施社區黨組織書記“雁陣工程”,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帶頭人,加強中青年優秀后備人才庫建設,常態化組織社區特征相同、治理難點相似的社區書記開展“頭腦風暴”,搭建經驗交流、觀點“碰撞”的教育平台,提升社區黨組織書記開展社區分類治理的能力。

(二)聚焦要素稟賦,提升分類治理效能

針對不同社區治理特點和難點,科學劃分社區類型,全面梳理社區清單,明確治理攻略和路徑。

一是實行科學分類。根據社區區域特征、房屋類型、人群結構、發展特質等不同特點,將全區169個社區劃分為開放式街區型社區、老新村型社區、普通商品房型社區、動遷安置型社區、商圈型社區、混合型社區等6種類型,明確每種類型社區特點、治理難點,做到科學分類、靶向施策。

二是加強典型示范帶動。指導社區黨組織深入分析居民需求和社區問題,形成每個社區需求問題清單、社區資源清單(政務資源、轄區資源、共建資源、市場資源、居民資源)、社區服務清單(常規服務、代辦服務、志願服務)、治理任務清單。選樹打造24個樣板社區,發揮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智庫專家團優勢,指導樣板社區完善治理路徑,擴大示范效應。

三是強化分類指導。在基層實踐基礎上,總結提煉分類治理“工作六法”(開放式街區型社區“以文促治”、老新村型社區“融合煥新”、普通商品房型社區“協同共治”、動遷安置型社區“親緣重塑”、商圈型社區“圈際互動”、混合型社區“共融共創”)。指導社區應用“工作六法”,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問題特征,推動形成契合本社區的治理路徑,提高分類治理針對性。

(三)聚焦群眾需求,提升為民服務水平

堅持需求導向,聚焦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圍繞“人的一天、人的一生”,推進公共服務普惠共享、便民服務優質高效、數字服務可感可及。

一是抓服務項目落地。充分發揮為民服務專項經費牽引作用,針對不同類型社區特點,推動社區結合“社情民意聯系日”活動問題反饋、海棠先鋒日常走訪民情收集,有針對性設計社區黨組織為民服務項目,辦好群眾身邊“關鍵小事”。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群眾性參與機制,在居民民意調查、項目方案公示、事后滿意度測評等重要節點,發動居民“事前議”“事中管”“事后評”,提升居民滿意度。

二是抓服務陣地建設。拓展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功能,結合不同類型社區的人口結構、服務需求、區位特點,布點設置便民服務、日間照料、衛生服務等站點,推進千余個“海棠紅韻”微陣地建設,因地制宜設置議事協商、文化休閑、文明宣傳等功能,重點拓寬開放式街區型社區、老新村型社區等基礎較為薄弱社區服務覆蓋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三是抓服務力量提升。夯實基層服務力量,選優配強社區工作者、海棠先鋒、社區醫生、社區民警、社區調解員、社區規劃師、古城體檢師“七支隊伍”,根據不同類型社區個性化需求有針對性加強“七支隊伍”業務能力培訓,推動“七支隊伍”按照工作指引高效履職,在社區治理、走訪聯系、便民服務、醫療保障、社區治安等方面協同發力,全力提升治理專業化水平。

(四)聚焦融合共進,助力共建美好家園

堅持以“共同體”為價值原則,明晰不同主體功能定位,發揮比較優勢,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一是提升物業服務水平。加強物業服務標准化建設,明確商業物業、國資物業等不同類型物業服務內容、標准,重點針對無物業小區通過物業企業接管、業委會(自管小組)自管、社區兜底代管等解決“無人管、管不好”的問題,著力實現無物業小區清零。健全完善物業服務體系,積極探索不同類型小區物業治理有效辦法,針對開放式街區,打造“物業城市”模式﹔針對老新村、拆遷安置小區,積極引入國資物業,強化兜底保障,推廣“共享物業”模式﹔針對商品房小區,搭建業主委員會與物業企業雙向選擇平台,優先推薦黨建強、服務好、群眾滿意度較高的物業服務企業。

二是規范業主委員會組建運行。推進小區業主委員會選舉及規范化建設,完善人選聯審把關機制,積極推動業主委員會(物管會)組建全覆蓋,引導13名區屬公職人員帶頭參加業主委員會選舉。加強業委會黨組織建設,有效發揮黨組織作用,建立重大事項向社區“兩委”報告機制。目前,共建立業主委員會黨支部47個、業主委員會黨的工作小組41個,實現業委會黨的工作全覆蓋。

三是引導多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深化黨建聯建機制,推動社區駐區單位資源力量下沉小區,將機關企事業單位參與支持社區工作情況作為黨的建設考核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做實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深化“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服務,做實186個“同心同力”黨建服務項目,引導流動黨員、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融入社區治理,推動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有效發揮作用。

三、工作成效

(一)基層治理機制更加順暢高效。實施黨建引領“三圈六型”社區分類治理,通過黨建引領、科學分類、問題導向、靶向施策,在推進黨的全面領導、加強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群眾自治、健全社區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機制等方面進行富有成效的探索,有效解決了以往社區治理中部門“各自為戰”、社區“小馬拉大車”、社會性力量參與治理不足等問題,在提高社區治理精細化水平,實現政治功能、組織功能和服務功能的有機統一上實現了新提升。

(二)社區治理方法更加精准見效。針對不同類型社區治理特點不一、問題難點症結復雜、社區黨組織治理找不到路子等情況,通過科學分類,制定四張清單,總結形成社區分類治理“工作六法”,有效推動社區類型合理劃分、問題需求清晰梳理、公共服務精准配置、社會資源有效對接、治理方法普遍會用。比如觀前社區在“圈際互動”工作法指導下逐步探索出“社區服務企業—企業反饋居民—居民回饋觀前”的發展模式,拉近了商圈企業和社區居民的距離。

(三)治理經驗成果更加豐富有效。在實踐過程中,以24個樣板社區為示范,以社區分類“工作六法”為指導,對已形成的治理模式再實踐、再提升,不斷加強有效經驗的推廣,總結形成了“三張網”工作法、“三聯工作法”、“紅元素 潮治理”工作法等一批實踐管用的社區治理工作法,涌現出以張英纓、翁明浩、葉紅英3名省“百名示范”村(社區)書記為代表的社區治理帶頭人,培育了道前社區、中街路社區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基層治理實訓基地,不斷擴大全區基層黨建工作的知名度、影響力。

四、經驗探討

(一)加強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証。不同類型社區情況各異,但是隻有牢牢堅持黨的領導,做到思想上同心、政治上同向、事業上同行,才能為社區分類治理把准方向。

(二)堅持問題導向是基本原則。問題清則治理准,不同類型社區的治理問題雖相似但不同,需要我們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既要善於“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找准不同類型社區治理的重點,運用有效治理方法,還要學會“多把鑰匙開一把鎖”,針對共性難題,運用多種方式實現精細化治理。

(三)站穩群眾立場是本質要求。群眾滿意不滿意,是檢驗工作的唯一標准。推行分類治理,隻有通過做實事解難題,確保干一件、實一件、成一件,真正讓居民群眾感受到變化、得到實惠,關鍵時候才能一呼百應,讓廣大人民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四)建強帶頭人隊伍是關鍵因素。事在人為,基層隊伍特別是社區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是影響社區治理成效的關鍵因素,需要我們持續深化治理帶頭人隊伍建設和后備人才培養,堅持嚴管厚愛相結合,加大選拔和培養年輕社區書記力度,積極搭平台、建機制、提能力,為社區分類治理提供堅強的隊伍保障。

(五)系統全面推進是有效方法。黨建引領“三圈六型”社區分類治理體系,其本質是適應姑蘇打造“福氣之城”需要,是社區黨建和社區治理融合發展的一場內生改革,通過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協同性發展,必將有力助推全區社區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和治理水平、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努力繪就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基層治理新畫卷。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