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深圳市光明區委組織部
2024年09月12日17: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深圳市委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要求以改革創新引領社會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光明區委提出“原始創新策源地、科研經濟先行地、創新人才集聚地”目標,創新都是其重中之重。
光明科學城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先行啟動區、核心承載區,創新是其重要發展引擎。光明區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提出“跟黨一起創新”,推出以黨建引領打造良好科技生態的一系列工作舉措,取得顯著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堅持以黨建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我們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全市“20+8”產業集群、光明區“8+5”產業集群,通過黨建匯聚動能,推動“四鏈”融合。
一是聚焦產研融合,優化產業創新鏈黨組織體系。圍繞深圳市“20+8”產業集群,建成合成生物等12個科技產業鏈黨組織,覆蓋219個鏈上黨組織、4300余名黨員,以科研機構為鏈主推動上下游企業開放共享。積極參與市級產業創新鏈黨委,推動成立深圳市合成生物產業創新鏈黨委,集聚合成生物企業92家,其中國高新18家、深圳專精特新18家,擁有1200多名研發人員,是全球最大的合成生物研發團隊。發揮黨組織優勢,成立“1+8”黨群服務聯盟,匯聚政府各條線和產業鏈前后端、上下游資源100項,為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保駕護航。比如,依托科技產業鏈黨委,合成生物龍頭企業聯合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深圳灣實驗室等10家科研機構,以及42家上下游企業開展聯合攻關,賽橋生物成立兩年便成功推出細胞與基因治療數字化裝備,國內市佔率70%以上,打破進口壟斷。
二是聚焦產業發展,統籌資源服務科技產業發展。統籌服務資源,深化“源頭工程”,在企業注冊、引進之初同步摸排、幫建黨組織。開展“益企行動”,成立兩新發展服務團、科技志願服務隊,形成政務、創新創業等27項場景化服務項目。強化園區、企業格黨組織力量,推動優秀年輕黨員干部擔任產業園區“園長”,讓一線網格員沉到“企業格”抓經濟,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開展“72小時助企員”活動,調訓130名年輕干部蹲在企業解決問題。統籌供需對接,支持組建4個創新聯合體,建立科學城黨建聯席會議,匹配科研機構和政府單位需求、資源清單71項,推動合成生物、腦解析與腦模擬等共享科研資源78項。
三是聚焦產業人才,成立高層次人才黨委形成合力。成立以高層次人才為主體的功能型黨委,成員涵蓋科研院所、研究型高校、高新技術企業和相關社會團體等21家人才密集的單位,設黨委委員11名,有效加強對創新創業人才的政治引領,推動“四鏈”融合。搭建“左岸半月譚”人才交流平台,以“分享真知、聯結感情、激發靈感”為宗旨,圍繞人才需求,以人才企業科研院所擔任“主理人”“合伙人”,突出形式創新和跨界互動,打造在大灣區有一定影響力的高端人才交流品牌。目前已舉辦20期,George Smoot等諾獎得主、顏寧等院士專家先后參加,鏈接2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人才企業,輻射各類人才1000余人。加快構筑光明特色“人才金字塔”,開展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科技型企業家培育專項行動,2023年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近170名,資助金額近1700萬元,全區院士、高層次人才、博士人才、駐區科研院所人才分別是行政區成立之初的5.8倍、7.5倍、9倍、4.6倍。
(二)堅持以黨建引領創新文化氛圍建設
我們堅持以黨建為橋梁和紐帶,著力形成開放共享的良好科技創新生態。
一是強化創新引領。堅持落實理論學習制度,扎實開展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組建青年科學家理論學習小組,開展“院士講黨課”,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堅持黨委把方向、作謀劃、定政策,確定信息、新材料、生命科學三大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出台3個行業政策、5個集群政策,動員各級全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創新政治引領方式,組織高層次人才代表到西藏察隅開展“國情研修”活動,開展“虹橋上的黨課”,推出“我和光明科學城的故事”欄目16期,推薦38名專家人才擔任“兩代表一委員”,強化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
二是營造創新氛圍。開展“創新者說、思、行”系列活動,邀請科技工作者講述創新故事、總結創新規律、開展創新實踐,各級黨組織開展“科技集市”等服務2600余場次。比如在“創新者思”教育系統專場,從1500多名報名學生中選出6組展示“小發明”,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光明學子連續3年在全球中小學科技賽事中領跑各區。創新“科學星火”黨建共建機制,選聘國家級領軍人才、深圳先進院集成所所長李光林等“科學校長”42名,選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霍丙忠、中山大學材料學院許鑫教授等20名科技人才擔任社區黨委“科技委員”、小分格“科技指導員”,推進科學家與學校、社區深度共建。統籌供需對接,支持組建4個創新聯合體,建立科學城黨建聯席會議,匹配科研機構和政府單位需求、資源清單71項,推動合成生物、腦解析與腦模擬等共享科研資源78項,得到企業、科技人才等群體的一致認可。
三是培育創新文化。成立研究會,圍繞創新深入開展理論研究,開發精品課程,形成一批有深度的理論成果。引入黨建、科技領域知名專家資源,開展調查研究、研討活動、理論研究、課程研發,加強與河套深圳園區、鬆山湖科學城聯動互通,加快推動科學資源共建共享、產業空間有效對接、科研人才聯動交流。探索了“跟黨一起創新”的理論、實踐、歷史邏輯,進一步增強了“跟黨一起創新”的文化穿透力。
(三)堅持以黨建引領科學素養提升
一是以“科學+”行動賦能干部科學素養提升。深化“雛鷹計劃”“尖兵行動”,開展干部科學素養提升“科學+”行動,出台16項舉措,組織新入職干部編寫《科學城裡的科學》系列書籍,搭建“雛鷹干部講科學”平台,開展科學知識競賽,引導干部及時學習掌握全球科技發展趨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相關知識,以“輸入-轉化-輸出”全鏈條提升干部科學素養。開展“科學城感知行”,選派220余名處科級干部、高層次人才赴境內外科學城等地開展聯程調研,形成18份產業創新、人才戰略、科技金融等領域調研報告。同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合作,組織干部、人才工作者以“旁聽生”身份,實施高校“實習生”“旁聽生”項目,促進干部與人才雙向交流。設立“耕耘者”實訓基地,以青年干部、黨務工作者為重點加強政治理論、科學素養等淬煉提升,強化“跟黨一起創新”力量支撐。
二是以社區“雙創”提升科學社區建設質量。開展示范社區黨委書記和社區黨建示范點“雙創”工作,深入實施“頭雁工程”,努力優化社區隊伍結構,選優配強社區“兩委”班子,選拔博士人才作為社區副書記,全區社區“兩委”本科以上學歷大幅提升至76.5%。實施社區黨委書記成長計劃,成立社區黨建講師團,開展針對性培養鍛煉,培訓社區黨委書記、“兩委”委員、專職工作者等6000余人次。實施社區后備人才“梯隊計劃”,組建445名的社區“兩委”后備人才庫,一對一跟蹤培養,打通從“儲備培養”到“作用發揮”的成長鏈條。在272個小分格全覆蓋成立黨支部,選派指導員332名,通過黨群理事會引導各類主體參與,實現90%以上治理事項格內解決。選樹一批具有科學城特色的社區示范點,涌現出了逕口社區“田園文旅”、西田社區“紅棉議事會”、圳美社區“幸福菜園”、甲子塘社區“幸福裡”黨群服務、長圳社區“黨建+夜市”、石圍社區“企業格”助企服務團等一系列社區黨建品牌。
三是以陣地支撐集聚科學資源。打造深圳醫科院“灣有引力”、衛光生命科學園“跟黨一起創新”綜合性公益陣地,並分別在部分科研院所、園區企業打造分陣地,發揮黨組織統籌資源優勢,為人才提供國際一流的創新平台,將“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等服務資源整合進來,把黨的工作拓展到最能代表先進科技的人群中,為企業提供“黨建共建、資源共享、平台共通、院企共促、團隊共扶、人才共育、成果共推、先鋒共評”的優質服務。同時,在科技資源富集的社區、園區、商圈,依托黨群服務陣地打造24個“科技驛站”,推動各類創新資源下沉,開展“幸福生活節”“科技漂流瓶”“科技巡展”等系列活動,打造與世界一流科學城相匹配的科技服務陣地,著力提升全民科學素養。
三、探討
(一)“跟黨一起創新”探索出黨組織在營造良好科技創新生態的實踐路徑。把握科技創新方向需要發揮黨的引領作用,大到科技發展的方向,小到人才評價標准和科研成果的評價導向,都需要黨在其中發揮引領作用。配置科技創新資源要發揮黨的領導優勢。在眾多創新資源中,有的可以依靠科研機構、經營主體提供,但有的需要發揮各級黨委在資源配置上的統籌、協調和動員優勢。像大科學裝置、重點實驗室這些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平台,如果黨委政府不去主導建設,單個的科研機構或經營主體很難完成。打造科技創新環境需要突出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科技創新生態既受自身小環境的影響,也受外部大環境的影響,很多來光明工作的高層次人才,看重的不僅是這裡的科研條件,更看重的是政治生態和良好的營商環境。“跟黨一起創新”實踐的重要意義在於,力求在我國傳統的科技管理體制和人才管理制度之外尋求突破、走出新路,從新型研發機構的管理到人才評價、人才服務、作用發揮等,都體現出很強的創新性。
(二)“跟黨一起創新”探索出黨組織在引才留才方面的有益做法。現在,很多地方人才引進的力度很大,但是對如何引導人才發揮作用思考和用力不夠,對人才工作滿足於分錢、分物、定項目,沒有做好“后半篇文章”。一定的經費保障,舒適的生活環境,是人才進行工作的重要基礎條件,但並不是最核心的訴求。人才最核心的訴求是學有所用,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社會和國家,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真正的引才,應該是依靠創新舞台吸引人、依靠創新實踐培養人、依靠創新事業凝聚人、依靠創新機制成就人。正是在“跟黨一起創新”的引領下,探索出了“樓上樓下創新創業”“創新者說”“左岸半月譚”等服務人才創新創業、彰顯人才社會價值的有益平台和實踐做法。
(三)“跟黨一起創新”探索出黨委政府與科研主體和市場的良性互動關系。黨委政府在科技創新中的主要職責是加強方向引領、搭建創新服務平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保障機制等等。科研主體主要職責是進行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它們需要不斷探索新的科學領域,解決社會和工業界面臨的技術難題,培養優秀的科研人才,並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市場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和服務,還需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引導科研主體的研究方向,同時為科研主體提供必要的資金和資源支持。“跟黨一起創新”的突出特點是,既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制度優勢,也充分發揮深圳市場經濟發達的市場優勢,注重科技和市場的對接和融合,黨委政府在開展活動時,既能堅持有所作為,也能適應科研活動的特點,尊重人才自主性。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