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深圳市光明區委組織部
2024年09月12日17: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以科技產業鏈黨建為突破口,結合合成生物產業在光明區集聚的實際,成立光明科學城合成生物科技產業鏈黨委,通過把戰斗堡壘建在“鏈”上,把服務賦能抓在“鏈”上,把協同發展融在“鏈”上,支持龍頭企業聯合科研院所、上下游企業開展集中攻關,促進光明科學城重點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緊密聯動、深度融合,引領各類主體“跟黨一起創新”,服務科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背景
光明科學城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深圳市合成生物產業核心承載和重點發展區域,落地全國首個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全國首個合成生物學院、全國首個定量合成生物學全國重點實驗室、全國最大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全國首個國家生物制造產業創新中心、全國首個合成生物產業專項政策,為支撐合成生物重點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
結合近三年全國新增合成生物企業近四成集聚在光明的實際,以及光明科學城的科技創新稟賦,光明區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為總牽引,以科技產業鏈黨建作為突破口,成立光明科學城合成生物科技產業鏈黨委,推動科研機構、上下游企業開放共享,形成產學研高效協同、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構建全區域統籌、多方面聯動、各領域融合的黨建新格局,實現基層黨建與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目前,光明區科技產業鏈黨建工作獲2022年深圳市“黨建杯”機關創新創優競賽第一名、第十屆廣東省市直機關“先鋒杯”工作創新大賽三等獎,被南方日報社評為“中國式現代化深圳實踐——圳治2022”年度經濟治理優秀案例,並獲得中央媒體宣傳報道。
二、主要做法
(一)建強組織鏈條,凝成科技產業融合“強磁場”
一是堅持“政府+企業+機構”結合,創新組織新形式。2022年6月,深圳提出發展壯大“20+8”產業集群,光明區結合科學城發展方向,明確重點建設“8+5”產業集群,其中均包括合成生物未來產業。在此基礎上,光明區成立光明科學城合成生物科技產業鏈黨委,首次將科研機構作為“鏈主”,吸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等10個科研機構、學校、醫院、產業園區,賽橋生物、賽陸醫療等35家合成生物創新型企業,以及區人才局、科創局等3家政府職能部門,通過搭建多元主體的鏈接紐帶,為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強化“標准+質量+示范”建設,擴大組織覆蓋面。選優配強產業鏈黨組織書記和班子成員,班子成員有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灣實驗室、賽橋生物、柏垠生物等科研機構和創新企業的領軍人才,也有組織、科創、工信等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在合成生物科技產業鏈黨委示范帶動下,全區共組建合成生物、超高清視頻顯示、新材料、智能制造等12個產業鏈黨組織,鏈接262家科研機構、高校、科技企業,覆蓋219個鏈上黨組織、4300余名黨員,總產值達1400余億元。
(二)發揮集聚效應,擴大強鏈補鏈延鏈“朋友圈”
一是聚焦於“引”,強化政策保障。區科技創新局作為合成生物科技產業鏈黨委成員單位,在合成生物科技產業鏈黨委成立之初,制定實施《光明區培育發展合成生物未來產業行動計劃(2022—2025年)》,出台《深圳市光明區關於支持合成生物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等專項政策,編制和印發相關操作規程,首批認定了17家合成生物企業,在全國率先構建“1+2”合成生物產業專項政策體系,吸引合成生物企業加速向光明科學城集聚。
二是落腳於“用”,強化空間保障。建成恆泰裕·華南醫谷、光明銀星合成生物產業園、衛光生命科學園等專業化園區超30萬平方米,層高、承重、排污、水電汽等均按照合成生物產業標准量身打造,滿足企業研發、中試等階段空間需求。通過新建、改造等方式加快推進銀智光明生命健康科技園、大新新美產業園、光明雲谷二期、衛光生命科學園三期及廣業產業園等5個專業園區建設,預計可提供專業化產業空間超100萬平方米。
三是致力於“通”,推動共建共享。以產業鏈黨組織為紐帶,暢通成員單位共建共享渠道,吸引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學、深圳灣實驗室等加入黨建“朋友圈”。推出黨建共建資源清單,推動鏈上成員共享科研類、人才類、培訓類、政務服務類等78項資源,在科研、生活、休閑、企業經營等方面為合成生物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三)搭建多元載體,打出助企紓難解困“組合拳”
一是強化政企聯系,打通發展堵點。建立光明科學城黨建聯席會議機制,召集15家職能部門,到深圳灣實驗室等科研機構、企業院校上門“問診”,解決員工住宿、交通站點、供電等難題200余項。組建光明科學城兩新黨建“發展服務團”,下設科技產業鏈發展服務團、“人才匯”服務團等9個分團,開展政策宣講、黨建共建、科技展等100場次服務活動。開展“組工干部助企行”活動,累計走訪聯系企業2764家次,收集解決企業訴求833項。針對合成生物產業七成以上為中小企業且普遍缺乏資金的問題,推動全市首支合成生物產業基金落地光明,總規模達15億元,基金100%投資於合成生物領域。出台扶持政策,惠及企業及項目120家(項),累計資助超億元。
二是推動企業交流,化解合作難點。開展“跟黨一起創新”科學城創新者系列活動920余場次,邀請鏈上科技企業、科研機構、高校有關黨員、群眾、學生代表以及社區黨委書記120余名創新者代表,分享創新創業故事心得,參與人數達70萬余人次,獲中央媒體報道。舉辦產業創新發展交流會、科技創業分享會、企業沙龍等活動17場,邀請合成生物領域專家、博士科普分享、專業解答,開展校企對話,拓寬企業家視野格局,解決企業招聘需求。評選3個產業鏈創新鏈黨組織黨建示范點,提升科技產業鏈黨建工作品牌效應,吸引省內外各級黨組織前往交流黨建工作經驗,有效帶動跨區域合作。
三是優化黨群服務,解決民生重點。開展“實踐交流行”行動,成立黨員科技工作者志願服務隊,為特殊困難群眾開展科普宣講、病患防治等服務。開展“科技惠民行”行動,例如在熱門商圈“藍鯨世界”舉辦“跟黨一起創新·創新者行”衛生健康專場,邀請衛生機構、生物企業開設心肺復蘇、心血管、脊柱保健等21個健康課程,設置27個健康科普、義診展位,3000多位市民現場“趕集”。響應黨委成員單位恆泰裕·華南醫谷加強黨建指導和黨群服務的需求,推動布局建設集創新孵化、創意社交、休閑聚會、公共藝術等功能於一體的黨群陣地。
(四)強化政治引領,跑出科研經濟發展“加速度”
一是引領人才集聚。開展科技創業分享會、企業沙龍、人才引進等活動,強化對鏈上企業、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引進國家級人才近100人落戶光明,吸引30余名國內外知名高校博士投身合成生物領域建設。發布光明科學城急需緊缺人才全球“招賢令”,開展“萬名博士聚光明”活動,匯集近130名博士人才與50余家重點用人單位面對面洽談,簽約率達80%。成功舉辦第四屆工程生物創新大會,聚集300家科研機構、近400家投資機構以及2000名人才,打造合成生物學領域頂級國際交流平台。
二是引領科技創新。依托產業鏈黨委,推動深圳灣實驗室、深圳計量院等科研機構與企業共享設備,助力科研機構與合成生物企業開展研發合作和技術共建。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合成所技術團隊攻克技術難題,成功將銅綠假單胞菌菌株改造成為具有實體瘤治療功效的工程菌,可更有效地消融瘤體達到治療效果。
三是引領“沿途下蛋”。依托“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模式,激發新技術應用創新,貫通研發、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各環節,推動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鏈上企業賽橋生物成立兩年便突破進口壟斷,成功推出完全國產自主可控的細胞與基因治療數字化裝備,國內市場佔有率70%以上。賽陸醫療構建全球首台基於高通量測序技術的超分辨空間組學設備,有效解決基因測序成本高、行業壟斷性高、自動化程度低等問題。柏垠生物在全國率先實現重組貽貝黏蛋白的產業化,成為具備自主知識產權、首家完成批量生產、首家完成功能挖掘和功效驗証的企業。
三、成效
(一)鏈上企業集聚效應進一步擴大。通過發揮光明科學城合成生物科技產業鏈黨委紐帶作用和聚合作用,合成生物產業的顯示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黨委成立之初,全區僅認定17家合成生物企業,截至目前已集聚合成生物企業111家,總估值約300億元,累計獲得風險融資近30億元,研發投入達10億元,2023年總產值10億元,估值10億元(含)以上企業9家。
(二)科技產業融合成果進一步增強。光明科學城合成生物科技產業鏈黨委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打通創新科研成果到成果產業化應用的渠道,提升科技創新水平。承接全國首個部市聯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近5年來共立項135個,部市合計資助23億元,其中深圳參與項目50個,獲得資助金額8.5億元,原始創新生態生機勃勃。
(三)人才創新創業熱情進一步提升。通過舉辦“跟黨一起創新”創新者說、“灣區院士聚光明”“左岸半月談”等系列活動,搭建人才分享交流頻道,高水平人才更加深刻感受到受尊重、有舞台,以更大熱情擁抱創新、攜手成長,各類創新人才向光明區加速聚集的態勢愈發明顯,目前已集聚創新團隊150余支、院士團隊20余支,科研院所人才超6000人。
四、經驗啟示
(一)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全面領導。科研機構、科技企業、科技人才站在基礎研究的最前沿,通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有利於深刻把握“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內涵,在不斷的科學發現與認知突破中形成原始性創新,滿足創新發展的需要。同時,有利於引導科技行為主體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恪守科研倫理,在正確軌道上行穩致遠。特別是光明科學城集聚了眾多合成生物、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等領域的科研機構和企業,更要對科研倫理事件頻發的各個環節加強研判和監管,為科技創新提供正向的、良性的引導。
(二)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中,科技型企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光明區通過探索深化“鏈上黨建”新模式,有效貫通產業上下游的科研機構和企業,推動鏈上科研機構和企業進行科研合作、技術攻關,加速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應用,在創新效益、產業效益、經濟效益、質量效益上發揮更好的化學作用。“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模式的深度推廣,科技產業鏈黨委的創新成立,都是旨在為企業創新“牽線搭橋”,從科研機構關鍵技術攻關,到龍頭企業、骨干企業開放共享資源、產業化應用,為中小微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強化企業合作的公信力、影響力,形成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創新生態。
(三)集聚高水平高科技人才隊伍。光明科學城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集聚各領域科技工作者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通過組建科技產業鏈黨組織,以黨組織為紐帶串聯好、服務好廣大科技工作者,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在抓創新、抓發展的同時主動為社會治理和發展作出貢獻,形成“黨組織服務人才—人才回饋社會”的雙向奔赴。比如通過黨組織引領,帶領科研機構、企業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開展科普宣傳,開展科技發明展示、科技體驗等科技展演,帶動形成崇尚科學、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激發機關干部、社區群眾、教師學生等多元主體參與全民創新的積極性,服務科技發展。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