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上海市靜安區生態環境局:加強“雙培養”促進“雙提升”

上海市靜安區生態環境局

2024年09月11日16: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靜安區環境監測站是從事生態環境監測的公益性科學技術事業單位,如何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提升人才隊伍素質,提高監測工作水平,努力打造科學、規范、高效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專業生力軍,成為監測站面臨的重要任務。黨建工作是黨的根本工作,是推動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証。隻有加強黨的領導,發揮黨組織的核心、示范和引領作用,才能激發廣大黨員和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推動監測站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通過加強人才培養,提升監測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水平,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美麗上海建設的需求,發揮好支撐、服務和保障作用。

靜安區環境監測站黨建引領人才“雙培養”機制的提出,旨在通過黨建工作的引領和推動,緊緊圍繞行業發展需求和業務發展要求,搭建起現代化人才培養體系,以“黨建+監測人才”雙融合、雙培養模式,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實現提升黨建工作水平和提升干部隊伍業務工作能力水平的目標,進一步激活人才源動力,激發集體智慧,實現人才隊伍的全面發展,為環境監測事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人力支持。

二、做法

(一)黨建引領,鑄牢理想信念“壓艙石”

1.建強組織增強向心力。監測站重視加強支部建設,選齊配強黨支部班子,支部5名支委分別來自不同的技術崗位骨干,2名黨小組長由支部中最有熱情的年輕黨員擔任,共同謀劃推進黨支部建設,形成“領導班子帶頭、室組黨建聯動、挖掘優勢資源、實現整體攀升”的良好格局,營造“支委帶黨員、黨員帶群眾”的濃厚氛圍,推動黨員在各項重點工作上發揮作用。支部帶領下,站中層以上管理人員落實“一崗雙責”,站領導班子及中層干部簽訂《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承諾書》,明確崗位職責與廉政風險點,鑄牢思想基石,完善防控風險措施,主動接受群眾監督。

2.豐富形式增強學習力。監測站緊緊圍繞中心工作,不斷優化和改進組織生活和教育培訓方式方法,開展主題教育培訓、分類教育培訓、業務知識專題培訓等,提供多個平台渠道擴大組織生活的學習覆蓋面、人員覆蓋面和知識覆蓋面。一是創新學習方式。監測站結合工作特點,在黨員教育、職工技術能力提高上下功夫,不斷創新學習方式,完善學習機制,形成了“個人自學、支委領學、培訓帶學、科研助學、以考促學、以效驗學”的“六學聯動”的良好局面,有力提升了黨員思想政治水平和技術能力水平,推進了監測站人才隊伍建設。二是優化學習模式。監測站黨支部積極探索學習教育新模式,通過舉辦專題研討會、“情景黨課”、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重溫入黨誓詞、參加知識問答、征文比賽、服務群眾等各項活動,線上充分利用好“學習強國”“上海基層黨建”公眾號、黨組織建“群”等開展系統學習,增強支部活力。三是健全學習機制。監測站黨支部每年認真制定學習計劃,支委帶頭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開展政治理論學習、黨務工作培訓和交流,形成“組織領學、支委先行”的良好格局。不斷加強黨員日常教育管理,落實黨員學習積分制管理制度,全體黨員全面實行“亮牌上崗”,積極參加區、局系統黨團各項活動,增強黨員爭先創優的意識,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3.注重實干增強行動力。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著力培養青年骨干,優化人員結構和崗位配置,增強內部活力,提高工作效率。監測站選派新進人員及年輕骨干分別去市區兩級相關行政或技術主管部門進行培訓學習﹔建立組室負責人競聘上崗機制﹔組建並擴大應急隊伍,監測站應急人員從原來的11名增加到32名﹔培養4名年輕技術骨干成為授權簽字人﹔選派9名黨員、發展對象、入黨積極分子及技術骨干赴外省市參加監督幫扶﹔選派多名年輕黨員和技術骨干全力支援環保督察、主題教育、黨紀教育專班工作﹔組織技術人員參加技術課題研究,參加青年科研項目和上海市環境監測系統內設研究課題評選﹔2024年安排組室負責人進行輪崗流動,靈活運用管理手段,激發動力,凝聚合力,培養中層人員成為多業務領域的行家裡手,進一步提升站核心能力,更好地為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二)聚焦業務,磨礪過硬本領“試金石”

監測站圍繞區生態環保“十四五”規劃、第八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及市、區生態環境局年度主要工作目標和工作重點,以服務區域環境管理與決策為導向,對“雙培養”育才模式進行優化創新,採取培育優秀人才與黨員隊伍建設相結合等一系列的舉措,厚植人才培育的沃土,全面帶動隊伍素質提升。

1.融合互動,塑造環境監測“靜監人”。在局黨組的指導下,監測站堅持用黨建工作成效推動監測事業發展、用廉政建設成效增強工作執行力、用作風建設的成效提升隊伍整體水平的理念帶隊伍。以創建市級文明單位和全力打響“監測靜取人”黨建品牌為抓手,以“黨建+N”工作模式作為著力點,堅持將黨的創新理論學習與扎實推進環境監測工作結合起來,全力推進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近年來,監測站積極開展環境監測技術比武、內設課題研究、中層管理人員“競聘上崗”、導師帶徒等工作,開展業務理論、現場實操等培訓共計70余批次。

2.精准發力,展現環境監測“專業范”。監測站在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務的同時,由各組室黨員和青年骨干組成大氣專項工作小組,全力支持局系統大氣精細化管理工作。運用監測數據開展智能高值分析和人工研判,開展每日一報、每周會商、每月總結。該工作自2023年5月正式開展至今,共計完成日報163篇、周報35篇、月報7篇,溯源100余次,發布問題線索80余條,啟動各類巡查檢查100余件次。在處理信訪糾紛時,面對老百姓的迫切訴求,監測人員總是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克服各種困難進行監測,認真耐心地對待每一件投訴件處理,用真實可靠的數據說話。科學嚴謹的工作換來了群眾最大程度的信任以及區域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3.創新發展,打造環境監測“特色站”。為進一步提升區域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能力,實現生態環境管理和監測業務的深度融合,更加精准、智能地支撐區域生態環境管理和決策,監測站緊扣智慧監測前沿,以“監測先行、數據引領”為導向,著手在小尺度空間區域空氣質量精細化管理方面首先進行探索。在區生態環境局和市環境監測中心的領導和支持下,研究編制上海市靜安區環境監測站特色站建設方案,積極謀劃“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方向。積極挖掘自身潛力,開展監測網絡構建及數據應用能力建設,將各類監測數據信息運用於溯源分析、預警研判、定期會商、服務監管等應用場景,推動環境監測數據應用引領污染源管理行為得以實現,並形成靜安特色。

(三)創新機制,鍛造擔當作為“金剛石”

在黨建和業務人才“雙交流、雙培養”中需堅持黨建激發動能、黨員帶動隊伍,監測站支部以爭創新一輪“市級文明單位”為主線,深化“黨建+N”工作模式,以“黨建聯建、資源共享、發展共贏”為共建原則,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下的多元治理新機制,將黨建工作“體內循環”激發出的新活力落到為民服務上,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在實踐工作中不斷增強黨員服務群眾的意識和本領,提升監測人才隊伍的整體素養及業務水平。

1.“黨建+設施開放”,搭建服務為民的初心橋。站黨支部牽頭,結合監測業務實際,組織黨團員和年輕技術人員建立環保設施開放小組,2019年以來持續推進靜安區環境監測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組織參觀批次共計32次,參觀人數共計439人次。採取“線上+線下”兩步走,線上以“動靜”結合為手段,採取圖文結合、短視頻、環保主播講水站等方式,線下以“個性化服務、沉浸式體驗、雙向式互動、公眾開放+”等模式,邀請各領域的社會公眾來訪,積極宣傳低碳環保綠色理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切實增強社會公眾的獲得感。該活動被列為區生態環境局“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重點民生項目,並被靜安區文明辦推薦為“靜安區百位初心守護人”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

2.“黨建+結對共建”,搭建黨與群眾的連心橋。2020年起,監測站黨支部與存仁居民區黨總支、上海永興硬質合金有限公司黨支部、朝陽中學黨支部四方簽約,並主動聯系“近鄰”黨支部,開展黨建聯建工作。監測站優化用人模式和途徑,組織黨員和業務骨干將所學專長技能充分發揮於服務社區群眾活動中,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同志們的工作成效。

3.“黨建+社會服務”,搭建美好社區的暖心橋。作為上海市文明單位創建單位,站黨支部始終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和貫徹,承擔自身社會責任。以黨員帶頭為原則,積極開展以“我愛上海 文明出行”為主題的文明交通勸導志願服務活動。走進小區、深入樓道、走向街面,開展整治小區環境,創建美麗社區活動。圍繞社區需要、居民需要,將服務深入社區、深入家庭、深入老人生活,開展慰問和扶助活動,助力形成崇德向善、包容和諧的社會氛圍。

三、成效

(一)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得到有效提升

通過實施黨建引領人才雙培養機制,監測站的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得到了明顯提升。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能力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時,黨組織的組織力和領導力也進一步增強,為監測站的各項工作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2011年以來,監測站連續10年獲得“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

(二)人才隊伍能力素質得到有效增強

通過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方式,監測站的人才隊伍素質得到了大幅提升。一批高素質、專業化的環境監測人才脫穎而出,為監測站的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2021年以來,監測站有職工獲評“2021年度上海市河長制工作先進個人”。2022年兩名年輕骨干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生態環境監測“技術骨干”稱號。2023年一名黨員被授予第三批市生態環境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三)監測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通過實施黨建引領人才雙培養機制,站的監測工作質量和效率得到了明顯提高,為區、局的環境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持,贏得了上級部門和公眾的認可和好評。2023年,靜安區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優良率為86.3%,低於全市平均值1.4個百分點,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6個地表水環境質量市級考核斷面穩定達標,區域環境噪聲保持穩定,輻射環境質量良好,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較好,環境安全風險平穩可控。

(四)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實現深度融合互促共進

監測站在實施黨建引領人才雙培養機制的過程中,注重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通過開展“黨員亮牌”、打造“監測靜取人”品牌等活動、建立黨建工作考核評價機制等措施實現了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這種融合不僅提高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效率,也為監測站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21年監測站出爐上海市第一份關於5G基站輻射的監督性監測報告﹔獲得2021年度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青年科研項目驗收“優秀”﹔2022年上海市首批環境空氣溫室氣體自動監測靜安國媒站落成揭牌。在上海市環境監測系統內設研究課題評選中,2022年獲得1項三等獎,2023年監測站獨立報送的4項課題分別獲得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與市環境監測中心共同報送的課題項目獲1項三等獎,同時榮獲年度最佳組織獎。

四、探討

通過實施黨建引領人才雙培養機制,監測站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全站職工齊心協力,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和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是加強黨建引領,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是關鍵。監測站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持續深化加強黨建工作,通過加強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加強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等措施,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不斷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環境監測業務工作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加強隊伍建設,打造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專業化干部隊伍是核心。干事創業,依靠的是人才隊伍。監測站聚焦人才隊伍建設,打造政治過硬、專業過硬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通過完善人才培養機制,不斷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等的合作與交流,更加注重培養職工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

三是加強服務保障,為推進環境美生態優的美麗上海建設做貢獻是根本。監測站堅持服務為民,積極拓展服務領域,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通過開展環境保護宣傳、科普教育、志願服務等,滿足社會和群眾的多樣化需求,增強公眾的環保意識和參與度。進一步加強與各相關職能部門和企事業的合作與交流,推動生態環境事業發展進步,為美麗上海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