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陝西寶雞市陳倉區:黨建引領創建“四美”紅旗村 齊心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中共寶雞市陳倉區委組織部

2024年09月11日16: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位於陝西關中平原西端,全區總人口45萬,總面積2058平方公裡,管轄11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共有157個行政村、20個社區、1536個村民小組,境內“六山、一水、三分田”山、川、塬皆有,獨特的地貌環境決定了陳倉區經濟社會發展相較於市內其他平原縣區較慢,特別是西部山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更是相對落后。近年來,陳倉區在深入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基礎上,堅持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為統攬,深入開展以“產業美、鄉風美、治理美、生活美”為內容的“四美”紅旗村建設活動,將基層黨建工作同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蹚出一條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二、主要做法

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區委牽頭抓總,區委組織部負總責,區委政法委、區委宣傳部、區農業農村局等區級相關部門黨組(委)、各鎮(街)黨工委、各村黨支部具體負責實施,區鎮村三級上下貫通、縱向聯動,統籌推進農村產業發展、文明新風塑造、基層治理優化、人居環境改善等鄉村振興領域重點工作,讓“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為現實。

(一)整合各類資源,培育產業發展沃土。加大資金、政策、項目等資源整合力度,扶持、支持農村地區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強化資金支持。把全區產業發展資金放在一個“大盤子”裡,堅持靶向發力在產業強鎮、產業示范園區建設上下功夫,通過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形式推動產業發展。強化品牌加持。聚焦綠色、天然、有機等鄉土產業優勢,傾心傾力打造一批陳倉區農特產品名優品牌,持續擴大農特產品影響力和省內外市場,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強化政策扶持。建立健全發展村集體經濟管理考核辦法和獎勵機制,發揮村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示范引領作用,全面激發村級黨組織、黨員干部創辦、領辦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的干事創業激情,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弘揚時代新風,營造文明和諧環境。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鄉村道德建設、文化建設和各類文明創建活動中的組織動員和示范引領作用,持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堅持教育為先。廣泛開展文明村、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有效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陋習,不斷提高群眾道德文化素養。注重文化熏陶。積極整合鄉村文化資源,建好用好鄉村文化陣地,守好歷史文化保護紅線,持續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創新活動方式。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探索“黨建+群眾需求+志願服務”新模式,開展豐富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推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建設。

(三)創新工作方式,增強基層治理效能。健全完善農村基層黨的組織體系,構建農村黨組織領導下自治、德治、法治、智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完善組織體系。建立健全上下貫通的網格體系,將鎮街黨員干部嵌入網格之中,織密織牢綜治網格,將問題解決在網格內。用好網絡平台。充分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將區、鎮(街)、村三級綜治網絡有效整合,延伸綜治網格治理觸角,實現多領域覆蓋。深化楓橋模式。發揮黨員干部、人民群眾、基層司法所作用,積極化解矛盾糾紛,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街),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堅持內外兼修,繪就和美鄉村畫卷。堅持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從基礎設施、村庄環境和服務能力等方面發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持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加大農村基礎設施的管護力度,為群眾生產生活和出行提供便利。美化村庄環境。深化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科學規劃改造提升村庄,打造宜居宜業優美環境。提升服務能力。健全完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和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打通黨群、干群關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把村級黨群服務中心建成服務凝聚群眾、教育引導群眾的主陣地。

三、主要成效

(一)堅持因地制宜,建設“產業美”紅旗村

一是做強產業集群。投資2000萬元在西山七鎮建設10個萬畝椒果示范園,投資260萬元實施柴胡產業提質增效項目,投資9833萬元實施國家產業強鎮、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項目,先后打造以渭北東塬現代農業集聚區、西山有機農業及農旅融合示范區為代表的各類農業園區269個,其中國家園藝作物標准園4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6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13個,“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態勢明顯。二是做優特色品牌。大力實施技術標准創新、產品檢驗、有機認証、商標注冊、品牌建設和基地配套建設等系統工程,“陳倉西山柴胡”取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証,“虢之天椒”商標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專用權,成功注冊“虢之國品、西山五美”農特產品公共品牌,形成了“柴胡”“大紅袍花椒”、“土蜂蜜”“蘋果”等一批名優土特產品牌。三是做實激勵措施。制定陳倉區《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績效評估辦法(試行)》、《村干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獎勵辦法(試行)》等文件,每年拿出一定比例新增收益獎勵有突出貢獻的村干部,先后成立產業黨支部35個,黨組織負責人和黨員致富帶頭人創辦、領辦專業合作社585家,全區157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將全部突破10萬元,其中10萬至50萬元的村137個,50萬元至100萬元的村7個,100萬元以上的村13個。

(二)堅持化教於心,建設“鄉風美”紅旗村

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齊手抓,在抓好農村物質文明建設的基礎上狠抓群眾思想道德教育、文明鄉風塑造不放鬆。

一是抓教育,移風易俗破陋習。堅持黨組織引導教育與村民自我教育相結合,常態化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各類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使群眾學有標杆、趕有榜樣。近年來,先后獲評全國文明村2個,省級文明村1個,市級文明村12個,評選區級文明村83個,表彰“十星級文明戶”2萬余戶,文明家庭200余戶,“好婆婆”、“好媳婦”等先進典型1000余人,5人榮登中國好人榜,11人獲得省、市級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稱號﹔建成村級家風家訓館23個,周原鎮油坊村紅白理事會的先進經驗,被中央和省級媒體宣傳報道。

二是抓文化,文化潤人樹新風。全面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農家書屋、村廣播室等村級文化活動陣地,建成“鄉村文明一條街”160多條,繪制專題文化牆5萬多平方米,建成標准化的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57個,並配備公益崗位文化管理員157名,使之成為宣傳政策、動員群眾、教育村民的重要陣地。高標准建成鎮(街)綜合文化站14個、村級標准化文化活動中心157個,村史館10個、農村幸福院157個,34項農村民間技藝和民俗被列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赤沙鎮榮獲第二批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榮譽稱號。持續開展“送戲下鄉”“送電影下鄉”等文化惠民和燈會、社火游演等民俗文化活動,共開展送戲下鄉800余場次,農村公益電影放映2萬余場次、燈會、社火游演80場次。

三是抓活動,文明實踐暖人心。成立以鎮(街)、村(社區 )黨組織負責人為隊長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191個,覆蓋14個鎮(街)、157個村和20個社區,組織志願者深入田間地頭、群眾院落、百姓家中,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環境整治、平安巡邏、反詐宣傳等志願服務。虢鎮街道東街社區組建“紅喇叭”、“綠衛士”、“白天使”等7支志願服務隊,組織黨員分類開展理論宣講、科普科教、社會治理等7種志願服務,“多彩東街”志願服務隊“小活動”溫潤社會“大環境”受到群眾一致好評。

(三)堅持優化治理,建設“治理美”紅旗村

堅持黨建引領,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路徑,優化網格服務,推行智慧治理模式,矛盾糾紛“一站式”調解,確保“問題在基層解決,服務在基層拓展,民心在基層凝聚”,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是優化網格管理。完善鎮(街)平安建設組織體系,明確黨(工)委書記、鎮長(街辦主任)、政法委員職責和綜治中心、基層政法單位、站辦所及村、社區任務清單。村、社區實行扁平化管理,鎮(街)包抓干部、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為一級網格長,村(社區)干部和小組長、小區物業經理為二級網格長,優秀黨員和熱心群眾擔任網格員,先后組建鎮街巡邏力量14支,村(社區)專兼職群防群治隊伍173個,並通過“五個一”(一個聯戶微信群、一本聯戶信息賬、一張聯戶工作表、一塊聯戶公示牌、一個聯戶日記本)工作法,精准掌握網格動態,將治安巡邏、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社情民意搜集等納入網格化管理,使問題及時在網格內妥善解決。

二是強化智慧治理。出台區、鎮、村綜治中心工作指引,豐富綜治中心區級指揮、鎮街樞紐、村級服務職能,持續推動區綜治中心和14個鎮街、173個村社區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體化運行。研發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息系統,打造智慧綜治平台,拓展社會治安防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基層服務管理、行業領域整治、綜治工作考核等功能,布設“雪亮工程”高清視頻探頭3817個,延伸端口至鎮街、村社區和平安建設各成員單位,實現全區綜治平安建設工作一網通辦、一網通管。

三是深化矛盾調解。進一步規范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靈活運用、居民說事、老黨員說事、百姓議事等方式,實地化解矛盾糾紛。整合法治服務、12309檢察服務、公共法律服務、心理健康服務等職能,完善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聯動工作機制,累計培養法律明白人2萬余名,村和社區實現“一警一法律顧問”全覆蓋。建立全市首家“一站式”矛調中心,採取部門常駐、輪駐、約駐形式,依法調解、多元化解矛盾糾紛,讓群眾“隻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全區初信初訪化解率達100%。陽平司法所先后獲得全國模范司法所、陝西省第一批“新時代六好司法所示范單位”等榮譽,先進事跡在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播出。

(四)堅持宜居宜業,建設“生活美”紅旗村

堅持把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突出重點、創新舉措、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一是夯實“底子”改善基礎設施。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15.48億元,實施項目1741個,徹底解決農村地區出行難、用電難、通信難、吃水難等問題。投資2.1億元建成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11個,搬遷貧困群眾1150戶4722人。投入補助資金2652.6萬元,聘用“1+10”管護人員1093名,對農村公共基礎設施進行管護,農村人居環境面貌大幅改善。慕儀鎮齊西村、香泉鎮南峪村、縣功鎮翟家坡村榮獲陝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稱號。

二是扮靚“面子”改善村容村貌。投資100余萬元建設垃圾中轉站,有效解決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程度不高問題。投資3670.56萬元實施110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對63處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及15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接入城鎮管網處理設施,實現全區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及治理水平持續優化。深入開展農村廁所革命質量“提升年”活動,在全市率先探索建設微生物免水公廁5座,完成農村無害化戶廁改造14563戶。狠抓“三堆”清理工作,在陽平鎮、東關街道辦建成農村秸稈微生物堆肥場2處,每年可處置秸稈700余噸,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周原鎮、慕儀鎮、香泉鎮成功創建為國家級衛生鎮,建成省市級衛生村102個,全區14個鎮街實現省級衛生鎮、市級衛生鎮全覆蓋。

三是抓實“裡子”提升服務水平。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行直辦、代辦、陪辦“三辦”服務“123”工作模式,樹牢為民服務這一理念,將分散的82項服務事項整合拓展,集中到鎮街便民服務中心一站式辦理。用好鎮村服務中心、互聯網服務兩個平台,對符合規定條件、申請材料齊全的47項“直辦”事項,窗口當場受理辦結﹔對26項“代辦”事項,全面落實“群眾辦事黨員干部代辦”制度,限時完結﹔對9項需多部門聯合審批的事項實行“陪辦”,由工作人員陪同到區政務服務大廳辦理,用心用情解決好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急難事,高質量開展便民服務,徹底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我區“‘三辦’並舉促進鄉鎮政府服務見實效”工作法成功入選全國基層治理創新典型案例。

四、經驗啟示

建設“四美”紅旗村,是陳倉區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的大膽嘗試,更是陳倉區貫徹落實中省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重要戰略部署的生動實踐,“四美”紅旗村建設符合鄉村振興對農村工作的要求,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一)黨建引領是關鍵。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還看“領頭羊”。實踐証明,“四美”紅旗村建設必須堅持黨建引領,把“黨建強”作為第一硬性指標來抓,把各村黨支部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鄉村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緊緊圍繞“提升組織力、突出政治功能”的目標,用好用活“黨建+合作社+群眾”模式,將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讓黨員作用發揮在創新鏈上,把群眾聚集在供應鏈上,真正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轉化成為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發展優勢和經濟優勢。

(二)齊抓共管是保障。“四美”紅旗村創建不是組織部門的一家“獨角戲”,而是在黨組織統攬下整合宣傳部門、政法部門、農業農村部門等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協作配合的“大合唱”,必須建立“區委統一領導、組織部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合力推動、鎮村組織實施”的工作機制,把“產業美、鄉風美、治理美、生活美”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系統考慮、統籌協調,優化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各司其職、協調聯動的工作合力,才能下好“四美”共創“一盤棋”。

(三)群眾參與是基礎。群眾滿意度是檢驗我們各項工作成效的最高標准。“四美”紅旗村建設始終從群眾角度思考問題,從群眾觀點解決問題,始終堅持群眾主體地位,積極發揮群眾主動性與積極性,不斷激發群眾參與“四美”紅旗村建設的熱情,進而推動群眾從“四美”紅旗村“要我參與”到“我要參與”的觀念轉變,在全社會形成區鎮(街)村上下聯動、各級黨組織持續用力、基層群眾廣泛參與、齊心共筑促振興的濃厚氛圍,形成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