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山東青島市市南區:創新“兩下兩上”機制,激發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動能

中共青島市市南區委組織部

2024年09月11日15: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動因

市南區作為青島最早的建成區,也是青島市城市化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區,最早遇到產業轉型升級、城市更新建設、人口流動頻繁、居民訴求復雜等治理新情況、新課題。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市南區作了大量的實踐探索,取得了突出成效,創造出了一系列市南經驗。但是,上下信息不暢通、聯動不到位,條塊分割、基層權責不對等,基層隊伍職業晉升渠道狹窄、活力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城市基層治理的很多問題表現在街道社區,但解決問題的鑰匙卻在上面。“上”“下”必須貫通、“條”“塊”必須聯動,不能單靠基層抓基層,就基層抓基層。

二、做法與成效

2023年以來,市南區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相結合,創新“兩下兩上”機制,制定完善15項配套制度,在全區強力推進“強基層基礎、到基層領干、為基層賦能”工程,進一步推動區、街干部深入到社區、小區(網格),服務觸角延伸進樓院、樓棟,黨和政府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神經末梢,社區、小區(網格)發揮一線“哨點”作用,服務全區、街道發展大局,以上率下、以下促上、上下貫通、同向發力,構建指揮系統一貫到底、治理體系一體嚴密、運轉機制順暢有序、基層隊伍堅強有力、工作保障更加充分、治理成效更加彰顯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格局。

(一)創新“兩下”機制,讓工作力量在基層治理一線聚集

“兩下”是指區助力到社區一層,街道助力到小區(網格)一層。推動干部眼睛向下、力量下沉,讓干部“下”的有力、真“下”真干,著力解決“向下不實”的問題。

一是區級領導帶頭領干。30名區級領導同志全覆蓋包聯全區50個社區,每月到包聯社區開展政策宣講、調查研究、信訪接待、現場辦公﹔每月隨機走訪2戶社區居民,聽取意見建議,了解真實情況,解決實際問題﹔每月列席1次社區聯席會議,協調解決1至2件社區層面無法解決的居民疑難訴求。區委每季度召開包聯領導座談會,交流領干成效。領干以來,區領導列席社區聯席會議480余次,“四不兩直”走訪居民823戶,頂格為群眾協調解決急難愁盼問題1900余件,以身作則加強一線指導,變“督著干”為“帶頭干”。

二是機關部門結對領干。區機關部門與全區50個社區常態化結對共建。每月深入結對社區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結合部門工作職能,協商確定結對共建項目64個,推動社區需求與部門資源精准高效對接,把“群眾想干的事”變成“部門要干的事”。建立完善“平急轉換”機制,各部門組建61支紅色突擊隊,到結對社區開展志願服務、助力基層治理,遇重大任務、突發事件時自覺接受社區統一指揮,沖鋒在前。2023年年底,青島經歷多場數十年未遇的寒潮暴雪天氣,1978名黨員干部以“雪”為令,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奔赴結對社區除雪清冰“戰場”,變“催著干”為“主動干”。

三是機關干部下沉領干。圍繞“黨員怎麼報到”“服務怎麼開展”“作用怎麼發揮”,規范細化在職黨員雙報到工作流程。推動3372名機關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結合自身特長常態化開展政策宣傳、法律咨詢、醫療保健、民情調解等志願服務,認領解決群眾“微心願”1600余件。黨員干部在業委會成員中的佔比提高18%,社區治理力量得到有力充實。社區每季度將在職黨員報到情況通報其所在單位黨組織,將通報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形成“社區設崗、黨員認領、反向通報、雙向激勵”的工作閉環,變“要我干”為“我要干”。

四是街道干部直通領干。227名街道處級干部全覆蓋聯系全區238個小區、505個網格,為小區(網格)理瑣事、解難事、辦好事。每周到小區(網格)走訪,“面對面”收集社情民意,全面掌握小區(網格)基本情況,帶領基層隊伍合力破解公共空間“狹小”、配套設施“陳舊”、物業公司“缺位”等難題5400余件。每月召開小區(網格)工作例會,理清重點任務,加強力量統籌調配,推進惠民政策在小區(網格)內的落地落實。每月對專職網格員、公益性崗位人員、樓組長等基層隊伍工作效能作出評價,對15名不適宜人員進行輪崗交流、辭退處理,提升工作隊伍的凝聚力、組織力、戰斗力,變“應付干”為“全力干”。

(二)創新“兩上”機制,讓服務效能在基層治理一線提升

“兩上”是社區向上助推全區發展、小區(網格)向上助推街道工作。為社區、小區(網格)開辟信息直通途徑,為群眾拓寬訴求表達渠道,著力解決“向上不暢”問題。

一是社區工作直報區級,打破傳聲“中轉站”。開啟下情上達“直通車”,建立信息公示制度,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公示欄集中公示包聯區直單位、所在街道、社區主要負責同志聯系方式,及時傾聽群眾呼聲。社區黨委書記根據工作需要直接向包聯區級領導請示匯報工作,縮短決策和執行的“窗口期”,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比如,雲霄路社區存在“無設施開展文體活動、無用房開展為民服務”的問題,社區黨委書記搭上“信息直通車”,向包聯區級領導匯報改造升級計劃,區級領導頂格協調推動,高效建成資源多方整合、服務多向發力、模式多元融合的“一站式”服務綜合體,實現陣地服務效能和居民生活品質“雙提升”。

二是小區(網格)要情直通街道,把准治理“風向標”。實施“鋒領小區(網格)行動”,線上建立3115個樓院、樓棟居民微信群,包聯小區(網格)的街道干部擔任群主,24小時在線解決群眾需求﹔線下街道干部率領網格員開展民情大走訪,採取全覆蓋式、精准式走訪相結合,實現群眾訴求“小事不出家門、矛盾就地解決”。建立小區(網格)自管共治機制,街道干部圍繞樓院改造、環境整治、電梯安裝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務,引導居民自主議事、互助辦事、共解難事,將“自上而下”定了辦和“自下而上”商量辦有機結合起來,培育出“楊桂芝調解”“幫到家服務隊”等220余支自管共治隊伍,為居民參與公共事務“搭台子”,發揮自治“大”效能。

三是群眾訴求快速直達,服務響應“一點通”。建設“暖南訴辦”訴求解決平台,與12345政務熱線辦理實現一網聯動,推動群眾訴求全流程、全周期智慧管理,累計處理群眾訴求10.6萬件。完善“小區(網格)吹哨、街道響應、部門報到、首問負責”機制,變“層層管”為“一線治”,首次接到交辦事項的單位,必須作為首問負責單位認真解答、負責辦理、一盯到底,杜絕推諉扯皮,實現“事來了就處理”,平台無效退單率同比下降86%。建立“未訴先辦”機制,結合民情大走訪,入戶主動摸排,將訴求解決在萌芽狀態。定期召開訴求辦理情況復盤會,“把脈問診”找准堵點難點,解決存量問題的同時,避免增量問題重復發生,實現破解問題關口前移,群眾訴求辦理質效不斷提升。

(三)創新激勵保障機制,讓隊伍活力在基層治理一線迸發

通過深化事業賦能、評價賦能、減負賦能,激勵黨員干部鼓足干勁、擔當作為,著力解決“活力不足”問題。

一是深化事業賦能。建立優秀社區干部推薦機制,包聯街道的區級領導可實名向區委推薦表現突出的優秀社區干部,11名社區黨委書記得到提拔重用,讓基層干部“上”有盼頭。選拔29名年輕干部擔任社區黨委書記,隊伍平均年齡由50.4歲下降到46.1歲,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佔比達到94%,開展17期“頭雁領航”培訓,建強有擔當、有能力、有活力、有口碑的“四有”社區黨委書記隊伍。打通“專職網格員—社區專職工作者—社區黨組織負責人—事業編制人員”成長鏈條,首批34名專職網格員通過專項招聘成為社區工作者,84名社區工作者納入社區優秀人才庫動態培養,3名優秀社區黨組織負責人選聘事業編制人員,激發基層隊伍干事創業內生動力。

二是深化評價賦能。賦予社區對部門更大的評價話語權,社區每半年對機關部門結對工作成效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結果納入部門綜合考核,形成“社區出題、部門領題、組織評價”長效機制,解決結對機關部門“來與不來、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問題,切實推動各項措施在社區網格取得實效。年底組織區機關部門結對共建工作成果“亮績賽績”,評選優秀共建項目、點亮“微心願”優秀案例。將榮譽激勵向一線傾斜,評選出11名社區“擔當作為好書記”、50名“最強”網格黨支部書記、122名“最美”社工、50名“最美”網格員、108名“最美”樓組長,37名社區工作人員獲得市區兩級“兩優一先”榮譽稱號。

三是深化減負賦能。圍繞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完善社區准入制度,明確未經區委常委會或區政府常務會議同意,不得隨意給社區交辦工作事項,讓社區干部“輕裝上陣”。各部門經審批進入社區的事項,需要明確政策、經費、設施、技術和人員等支持保障,確保責、權、利一致,實現部門“費隨事轉”出力也出錢,社區減負賦能有力又有效。嚴格落實9類40余項網格事項“白名單”管理制度,不得轉嫁網格承擔“白名單”以外的事項,給專職網格員騰出空間、讓出時間,更加聚焦民生服務。全面開展社區“濫挂牌”專項行動,整治社區“牌子”多、亂、雜現象,共摘除、合並、調整牌子300余塊。對使用率不高的服務、宣傳陣地變更使用功能,為社區陣地“鬆綁瘦身”。

三、經驗啟示

一是強化黨建引領是創新基層治理的“方向盤”。黨建引領不是抽象的,而是實實在在的,城市基層治理中,各個系統各個領域各個單位,本質上相互滲透、相互貫通、相互聯結,要解決各方“各自為政”“各抓各的”問題,形成基層治理的整體效應,就必須堅持以黨的建設貫穿基層治理、保障基層治理、引領基層治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兩下兩上”任務線多、面廣,要想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就必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主導作用和統籌功能,統一思想、凝聚力量、聯系群眾,以“黨旗紅”帶動“治理優”,基層治理才能有形有效,有根有魂。

二是建強工作隊伍是做實治理工作的“動力源”。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基層工作隊伍是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既要提升能力,又要激發活力。配套激勵保障機制,重視用人導向對作風能力提升的關鍵作用,出台隊伍建設、考核獎懲、薪酬調整、職業晉升等“一攬子”舉措,建立正向激勵機制手段,選優配強社區黨委書記這個“領頭雁”,將專職網格員納入社區工作者隊伍管理,選聘優秀社區黨組織負責人為事業編制人員,通過建立廣覆蓋、立體化的正向激勵機制,做到選好一個、帶動一批、影響一片,讓基層工作隊伍感到“有奔頭”,更有底氣、更加舒心、更好作為。

三是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是提升治理能力的“硬支撐”。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托盤在基層,著力點在基層,要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使基層有人有權有物,確保人往基層走、資源向基層用。“兩下兩上”機制樹立了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通過開展包聯、結對等,推動區級領導、機關干部真正融入基層,而不是局限於自身工作、滿足於完成任務,防止資源、服務往基層“一沉了事”,讓基層有更多的底氣和資源,放開手腳去完成之前沒有能力完成的服務項目,讓群眾感受到切切實實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提升群眾滿意度。

四是打造基層治理共同體是放大治理效能的“助推器”。隻有把街道社區、各個行業和各個領域黨組織的力量統籌整合起來,形成組織優勢、服務資源、服務功能最大化,才能滿足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群眾需求。實現這種統籌整合,必須把整個區域上與下的工作貫通起來,確保每個部門單位和街道都能跨前一步,不斷消除基層治理、服務中的“空白地帶”。“兩下兩上”以社區聯席會議、網格自管共治等工作機制為抓手,不斷壯大基層“合伙人”,引導社會組織、群團組織等各類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實現了黨組織“搭台”,多方“唱戲”,從而提升城市基層治理的整體效能。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