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山東青島市市北區海倫路街道海倫路社區:聚焦“四鄰” 打造黨建引領“親鄰善治”品質社區

青島市市北區海倫路街道黨工委

2024年09月10日18: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海倫路街道海倫路社區創建於1994年,位於青島市市北區東南部,所轄面積0.46平方公裡,有居民住宅樓65座,現有居民3668戶,共8026人,其中,黨員602人,60歲以上老年人3103人。社區所轄大多數樓院都是居住條件老舊化、居民結構多元化、服務需求多樣化的開放式樓院,轄區內人口密度大、流動人口多、老齡化程度較高,給基層治理帶來不少壓力和挑戰。

海倫路社區具有深厚的鄰裡文化,是山東省“鄰居節”的發源地。近年來,海倫路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將鄰裡和睦文化嵌入基層治理,聚焦黨建聚鄰、網格睦鄰、服務惠鄰、文化樂鄰的“四鄰”模式,不斷擴大“鄰裡朋友圈”,有效提升社區精細化治理、精准化服務水平,打造組織引領有力、服務凝聚有效、鄰裡和睦友愛、社會治理有序的黨建引領“親鄰善治”品質社區。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黨建引領有形有效,建強聚鄰“組織軸”

一是延伸黨建鏈條,提升末梢感知力。將黨的組織和工作從社區向網格、小區、樓棟等末梢治理單元延伸,健全完善“社區黨委—小區黨組織—樓棟黨支部—黨員中心戶”動力主軸,推動黨組織有機嵌入社區治理的各環節、全過程,以組織力拉近鄰裡距離,讓小區治理在“家門口”擁有“主心骨”。

二是培育鄰裡先鋒,提升組織動員力。建強各級黨組織書記工作室,發揮思想引領、人才培養、經驗交流、服務創新等輻射帶動作用,建立社區后備人才動態管理庫,全鏈條規劃成長路徑、設計提能方案、精選培訓課程,著力培育基層治理的“多面手”“百事通”。以“鄰先鋒”匯集“鄰聚力”,培育42名黨員中心戶、135名在職黨員、267名鄰裡能人“包社進網”,設置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區,打造市級“於春山黨代表工作室”等鄰裡能人服務陣地,推動治理隊伍由“配齊”到“過硬”。

三是深化聯建共建,提升資源統籌力。與方格社會組織等28名“紅色合伙人”結成“鄰裡黨建聯盟”,形成空間互通、共建共享的新型社區治理合作伙伴關系,對轄區微資源力量進行盤點激活,以“微資源”矩陣串聯社區鄰裡場景,健全雙向聯系、雙向服務、雙向認領等機制,共同梳理“資源清單、服務清單、需求清單”,形成黨建引領、多方共治、項目運作的治理閉環。

(二)聚焦網格治理可感可知,共繪睦鄰“同心圓”

一是做實微格,提升治理效度。打造“鄰裡互嵌式”微網格,按照50戶為單位劃定一個微網格,每個微網格按照“1名微格長、1名樓組長、N名鄰裡民情聯絡員”兩長多員“1+1+N”的模式配備自治力量,加強組織動員能力、基礎服務技能、議事協商能力、激勵維系能力等“四能”培訓工作。在樓院設置“睦鄰善治角”,親鄰自治小組負責組織協調看樓護院、矛盾調解、助老送暖、美化環境等,讓樓棟鄰裡成為居民“家門口”的“護身符”。

二是鄰裡互嵌,拓寬治理維度。發揮熟人優勢、距離優勢,發動黨員中心戶等鄰裡先鋒逐層逐戶入戶動員群眾、添加好友,全覆蓋建立居民“樓組自治群”,通過統一樓組群名、制定群管理公約、推行群成員實名制,把“一格一群”建設成為社區黨組織發動群眾、凝聚民心的線上陣地。依托網格黨群服務站等線下陣地打造“睦鄰會客廳”,按照就近、就地、方便的原則,引導小區鄰裡自發組織“睦鄰議事會”“鄰裡板凳會”,通過居民現場說事,在一線戰斗堡壘激發群眾自治活力,群策群力解決樓組生活中的操心事、煩心事、堵心事,讓“商量”更接地氣、更聚民心、更有底氣,促使樓組鄰裡氛圍更加和諧。

三是數智賦能,強化治理精度。聚焦基層治理主體內部的扁平調度和高效運轉,研發“E治海倫”智慧化治理平台,以協同治理思維整合資源、聚合人心、耦合生態。夯實數據底座,對轄區居民、商戶、新就業群體等服務對象信息進行精准摸排、分類管理,進行分級分類標簽管理,網格員依托移動工作端開展入戶走訪、信息維護、民情調研,社區依托PC管理端辦理群眾訴求、開展滿意度自評,實現多業務協同應用、實時調取、動態更新。

(三)聚焦為民服務入細入微,筑牢惠鄰“主陣地”

一是突出便捷化多元服務,成立“鄰裡幫”互助團。針對社區老舊樓院多、便民服務需求大的問題,社區黨委牽頭發動公益崗、熱心鄰裡、共建單位、愛心企業等共同組建“鄰裡幫”社區便民服務團,常態化開展老年人公益理發、編馬扎、磨刀、換紗網等便民服務,通過社區搭台、鄰裡能人擺攤、居民群眾趕集的形式,每月固定開展一次鄰裡便民服務大集。2023年以來,已開展17場便民服務大集,日常開展便民理發320余人次、編馬扎580余人次、磨刀860余人次,上門更換燈具、門鎖、疏通下水等450余次,開展小家電維修等技能培訓10余場,真正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

二是突出親鄰化公益服務,搭建“星火”志願平台。社區建立從志願者招募、注冊登記、積分兌換、星級評定等體系化、規范化的志願服務管理流程,打造“黨員先鋒”“宣傳使者”“睦鄰使者”“愛心使者”“平安使者”“文化使者”等10余支380余人的志願服務團,設立社區志願服務日,開展樓道衛生保潔、小廣告清理、治安巡邏等惠鄰志願服務活動。健全激勵機制,設立“愛心超市”,制定志願服務積分管理制度,根據志願服務內容、服務時長、技術含量等方面進行量化積分、積分統計、兌換獎勵,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微服務”,志願者獲取“微積分”,困難者得到“微幫助”,提升居民幸福感。

三是突出暖心化特色服務,開展近鄰敲門行動。針對“一老一小一困”,社區堅持主動問需、紓困解難,建立常態化“鄰裡探訪機制”,鏈接社會組織資源,與黨員中心戶、志願者等抱團成立“鄰裡暖心小分隊”,與特需家庭“聯戶結親”,開展“近鄰敲門行動”,精准送政策、送溫暖、送關愛,通過柔性化的社區互助,營造鄰裡守望的社區氛圍,增強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四)聚焦文化潤心共享共融,激活樂鄰“內動力”

一是共促“鄰裡學”。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發動黨員干部、居民代表、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好鄰裡”力量,壯大社區宣講宣傳隊伍,建立“睦鄰講堂”,推出“鄰裡微黨課”“鄰裡故事會”“鄰裡讀書會”等主題宣講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及時宣傳黨的好聲音,弘揚“以德為鄰”的價值理念,形成以社區黨委為中心,輻射樓棟單元、鄰裡百家的“15分鐘學習圈”。

二是共聯“鄰裡情”。針對社區老齡化程度高的特點,搭建“銀鈴公益課堂”,鏈接社會組織開展智能課堂,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注重挖掘“寶藏銀鈴”,發揮“夕陽力量”組建13支社區文化文藝志願服務隊,筑牢“一老”幸福網。開設“兒童夢工廠”,寒暑假舉辦青少年公益營,開展“垃圾分類趣味知識賽”“銀行職業體驗”等主題活動,打造“一小”快樂地。

三是共享“鄰裡樂”。堅持開放、集約、共享理念,立足鄰裡文化的軟實力,打造“同心匯海”紅石榴主題公園等鄰裡交互陣地,對社區黨群服務陣地實施親民化、實用化改造,打造集辦公、議事、文體、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新型鄰裡中心。以永不落幕的鄰居節、弘揚“親鄰”文化為主題,注重挖掘轄區鄰裡興趣特長,找到趣緣鏈接,引導居民自發形成社團,建立趣緣型鄰裡關系,定期舉辦“鄰居節”“我們的節日”等接地氣、大眾化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每月組織一次集體生日會,用暖心的舉措,為樓組長、社區骨干、志願者搭建溝通交流平台,提升團隊歸屬感和凝聚力。以群眾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形式,常態化開展教育科普、文化文藝、衛生健康等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活動,構建共建共享的社區氛圍,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歸屬感。社區文化建設綻放異彩。

三、工作成效

(一)加強黨的領導,有力夯實了社區組織根基。通過黨建引領,社區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發揮了核心作用,縱向將組織鏈條延伸至樓棟單元,建強了黨組織動力主軸,橫向統籌社會組織黨組織、物業黨組織等進網入格,形成了一貫到底、高效運行的基層治理服務工作閉環。社區黨組織於“潤物無聲”中強化了政治功能,有力撬動體制內外資源,提升了政治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

(二)引領居民參與,有效增強了社區共治合力。以黨建引領居民參與社區治理,“一格一群”壯大了社區“鄰裡朋友圈”,激發了更多中青年黨員、退休群眾、熱心鄰裡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社區凝聚力得到有效增強。“親鄰自治小組”“睦鄰議事會”“鄰裡板凳會”變政府“獨角戲”為“大合唱”,讓居民鄰裡既是社區發展的見証人,更是參與者、答題人,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

(三)堅持守正創新,有質提升了社區治理效能。在黨建引領下,既發揮老鄰裡、老資源優勢,更創新方式方法、與時俱進,通過數智賦能治理、引入專業社會組織、聯動共建單位力量等新方式,有效解決了社區治理中諸如無物業小區停車雜亂、樓院管網老化等難題,提高了社區治理效能。

(四)培育鄰裡文化,有序推動了社區和諧發展。堅持以文化人、以德潤心,打造的新型“鄰裡中心”在家門口為社區鄰裡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服務,倡導鄰裡守望相助、共建共治共享等文明新風尚,積極開展為老、助困、托幼活動,增強了綜合服務和兜底服務能力,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推動了社區的和諧發展。

四、啟示探討

(一)堅持黨的領導是社區治理的核心理念。在社區治理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確保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隻有黨的領導得到加強,社區治理才能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確保各項治理服務措施落到實處。

(二)強化群眾參與是社區治理的重點關鍵。社區治理的主體是居民,必須注重激發居民的參與熱情,通過搭建居民參與平台、完善參與機制、加強宣傳教育等方式,引導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三)創新服務機制是社區治理的源泉動力。社區治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不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面對社區治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必須不斷創新治理機制,提高治理效能。例如,探索運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升治理水平,引入社會組織、駐社區單位、社會企業等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四)注重文化引領是社區治理的重要保障。文化是一個社區的靈魂,海倫路社區通過挖掘和傳承社區鄰裡文化,塑造生人變熟人、陌鄰變睦鄰的新型鄰裡關系,促進社區的和諧穩定。在社區治理過程中,應注重文化引領,打造具有特色的社區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軟實力和群眾情感認同,從而推動社區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和發展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