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龍裡縣委組織部
2024年09月10日16: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貴州省龍裡縣深入實施“五賦強村”,由村黨組織引領帶動、統籌協調,網格員、小組長、聯戶長和廣大黨員群眾爭當基層治理“首席服務官”,有效激活群眾自治“一池春水”。
一、背景和起因
龍裡縣位於黔中腹地、苗嶺山脈中段。全縣總面積1521平方公裡,轄1個街道5個鎮82個村(社區),人口24.24萬,其中,農村(含農村社區)67個,農村人口佔比超過65%。作為全國重點村分類管理試點縣、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重點聯系縣,龍裡縣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工作基礎較好,在群眾自治中涌現出很多好的做法和措施,但一直以來,這些做法和措施沒有得到系統的提煉和推廣運用,一些村級組織仍處於不會抓、無力抓、抓不實的工作狀態,導致在開展群眾自治時不能有效激發群眾廣泛參與的熱情。
為破解群眾自治中存在的措施不力、支撐不足、能力不強、參與不廣、活力不夠問題,龍裡縣全面盤點有效激發群眾參與的方式方法、具體實操,通過梳理整合、提煉總結形成了賦權、賦股、賦能、賦分、賦名“五賦”工作法,逐步健全了村級黨組織引領帶動、統籌協調,群眾性自治組織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的群眾自治體系,為網格員、小組長、聯戶長和廣大黨員群眾爭當“首席服務官”提供了路徑支持和組織保障。
二、主要做法
(一)賦權明責。把群眾關心的事項梳理為小組長、聯戶長等自治管理人員的權責清單,通過加強監督,確保依單履職、規范用權。協商明權。村“兩委”聚焦群眾身邊事,通過黨員群眾報議、村級組織建議、“兩委”提議,組織黨員群眾商定,形成小組長、聯戶長等酒席辦理、水電安裝、評先評優初審等11項授權清單。分類明責。結合村情村況制定村級事、組級事、自家事“三張清單”,明確村級組織和“兩委”牽頭負責組寨之間矛盾糾紛等村級事,組管委牽頭負責組內群眾籌資籌勞“一事一議”具體事項等組級事,網格員、聯戶長牽頭負責門前衛生“三包”等自家事。強化監管。通過把村級黨組織紀檢委員、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和村級民生監督員整合為村級專職紀檢監督員,實現黨內監督、村務監督、民生監督貫通融合,用好“三務”公開欄、村寨QQ群、微信群等渠道,加大“賦權”事項執行情況公開力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二)賦股提勁。規范村集體經濟股權設置、分配比例、分紅獎勵等程序,更好發揮村集體經濟激勵作用。厘清股權。嚴格按照中央、省、州、縣關於村集體經濟利益分配激勵相關要求,按程序修訂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章程,全面梳理盤點集體資產、轉移支付項目、扶持項目、入股項目、村民所有等情況,厘清成員股、普惠股、特定股、合作股、發展股5類股權。優化分配。根據股權不同調整不同收益分紅分配比例,將集體經濟組織淨收益部分按照一定比例分別賦予村干部、小組長、聯戶長、組管委成員等參與自治管理人員,另拿出一定比例獎勵主動參與群眾自治的黨員群眾。規范管理。健全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措施,有序推進集體經濟組織獨立財務管理制度運行。村務監督委員會每半年至少對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進行1次檢查,鎮(街道)黨(工)委每年對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進行1次檢查,推動財務管理規范。
(三)賦能增效。持續提高自治管理人員能力素質、提高服務陣地服務水平,切實解決好群眾關心事項。培訓補短。邀請業務骨干到村“點對點”培訓,組織“兩委”成員、集體經濟管理層等外出到村情相似地方學習,鼓勵村干部、后備力量提升學歷,明確村干部和駐村干部擔任導師,對聯戶長、各類組織負責人等進行聯系幫帶,不斷為自治管理隊伍“充電”賦能。比武增才。以自然村寨或網格為單位,圍繞宣傳宣講黨的政策、豐富活躍文化生活、調解處理矛盾糾紛等主題,組織開展村級“擂台”大比武,通過找差距、學經驗、補短板,推動網格員、聯戶長等在比學趕超中練就過硬本領。服務提效。有條件的村寨盤活村組閑置資產,按照有場所、有設施、有標識、有制度、有旗子“五有”標准打造活動陣地,其他村寨充分利用現有組管委會議室、文化大禮堂、村寨議事亭等場所作為活動陣地,為群眾議事、開展活動提供便利,提升辦事服務效能。
(四)賦分爭優。推廣“積分制管理”模式,把群眾參與自治的熱情激發起來,讓群眾自己說事、議事、管事。量化細則。通過前期探索,在全縣全面開展“賦分爭優”工作,建立家庭加減分台賬,每年賦予每戶家庭100分基礎分,將群眾支持、參與基層治理、產業發展、公益事業等事項納入正向加分范圍,梳理違法違紀行為、人居環境臟亂差、濫辦酒席等負面減分事項並進行動態管理。評比晾晒。健全分類分級“晒”、黨員群眾“評”、村級組織“議”積分評比機制,按照“日積累、季通報、年核算”方式,村“兩委”對照加減分事項清單每季度通報公示家庭積分情況,每年進行1次核算,通過“紅黑榜”、村寨QQ群等平台載體晾晒,營造戶與戶比、寨與寨爭濃厚氛圍。兌換積分。整合各級各方資金資源設立積分超市、標明兌換分值,通過隨時兌換、活動兌換等措施,推動積分兌換制度落地見效,逐漸形成人人參與、戶戶爭優、全民共享的良好局面。
(五)賦名勵行。大力開展典型選樹,把好的示范選出來、晒起來,讓榮辱對錯深入人心。榮譽獎勵。按程序設立優秀聯戶長、種養殖能手、好公婆等獎項,挖掘高分家庭、優秀聯戶長等人員事跡,通過集中頒獎、戶外展播等方式廣泛開展宣傳,不斷提高自治管理人員社會認同感,引導黨員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物質嘉獎。採取集體經濟收益解決一點、鎮(街道)提供一點、挂幫單位支持一點、鄉賢能人幫助一點等方式,對榮譽獎勵對象或轄區內子女考取高校、參軍、見義勇為等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經濟發展的家庭,給予一定形式的物質獎勵。儲備培育。結合日常工作情況,及時將500余名表現優異的致富能手、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聯戶長納入村級后備力量進行儲育,擇優將50余名后備力量按程序補充進入村干部隊伍,引導黨員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三、取得的成效
(一)村黨組織凝聚力號召力更強。村黨組織積極發揮管大局、把方向的重要作用,通過把黨員組織起來、把人才凝聚起來、把群眾動員起來,群眾自治有了“源頭活水”,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顯著增強。在全縣科學劃分網格658個,村干部、駐村干部按照片區下沉當好網格員,在網格上全覆蓋設立黨小組(黨支部),由“兩委”成員、小組長、聯戶長等群體中的優秀黨員擔任黨小組組長,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有效覆蓋。按照每個網格10戶左右標准劃分聯戶單元2890個,一批願管事、能管事鄉賢寨老、致富能手等人員選配成為聯戶長,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優勢,同時,組建628個組(寨)管委、理事會等自治組織和社會組織,逐步構建形成以“黨小組+網格員+十聯戶”網格治理“鐵三角”為框架,各類村級、組級自治組織為延伸的群眾自治體系。
(二)群眾參與積極性主動性更高。聚焦群眾身邊事商定形成了賦權事項和村級事、組級事、自家事“三張清單”,網格員、小組長、聯戶長、鄉賢寨老等自治管理人員辦事有了依據、議事有了程序。邀請能人授課433場次、開展“擂台比武”78次、建強服務陣地145個,等等,一系列措施幫助自治管理人員提高了能力素質、提升了服務效能。積極發展集體經濟,完善分紅獎勵機制,把571名自治管理人員納入獎勵范圍,發放約14.45萬元的獎勵,人均260元左右,讓“干多干少”“主動被動”變得不一樣。群眾將家庭年度積分兌換成了洗衣液、洗發水等生活用品,“小小的物品”變成了“大大的喜悅”,2023年共計兌換物品折合人民幣26萬余元。在群眾自治中表現好的被評成了先進、選成了示范,2300余個文明家庭、優秀小組長、最美聯戶長、好公婆等膾炙人口的典型,成了群眾心裡最羨慕的對象。
(三)共籌共建共治共享氛圍更濃。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全縣工作的重點任務,採取縣投入、村支持、戶共籌等方式,每年由縣財政投入500萬元工作經費用於提升治理效能,全面保障村級組織辦公經費349萬元。聚焦基礎設施、產業配套等增進民生福祉的大事要事,累計投入約1.69億元實施94個項目幫助67個村建設美好家園,切實提升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在此基礎上,村級組織把解決群眾關心事項作為服務群眾的頭等大事,通過集體支持一點資金、社會捐贈一點物資、群眾投入一點勞力等方式,10萬余農村黨員群眾被發動起來,累計籌集資金3200余萬元,投工投勞44.45萬個工天,建成基礎設施折資超過2億元,打造了鄉村振興“和美村寨”118個,村庄風貌煥然一新,讓鄉愁不遠去,讓村庄更宜居。
四、經驗啟示
(一)引導群眾自治,加強組織建設是核心。加強組織建設是引領村級發展、推動群眾自治的重要舉措。村黨組織作為全村發展的“主心骨”,是最能把群眾這個農村最為鬆散、但又最需要凝聚的群體發動起來,實現自治的關鍵因素。龍裡縣聚焦組織建設,以能開會、能管人、能干事、創文明典范、創組織先鋒“三能兩創”為抓手,持續建強村黨組織戰斗堡壘和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努力辦好民生實事,增強群眾信任,獲取群眾支持,引導群眾自治。實踐証明,隻有不斷建強村黨組織,強化黨領導農村工作的“神經末梢”,始終將工作重心放在密切聯系群眾、用心服務群眾上,才能把廣大農村黨員和農民群眾的思想、行動、力量和智慧凝聚起來,有效激發群眾參與自治的內生動力。
(二)夯實治理根基,完善機制制度是基礎。制度帶有全局性、穩定性,起著管根本、管長遠的重要作用。在發動群眾開展自治的進程中,一套可以參考借鑒、拿來使用的制度無疑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助推器”。龍裡縣著眼於頂層設計,通過總結“五賦”工作法並在全縣推行,為村級組織開展群眾自治厘清了思路、提供了方法、規劃了路徑,讓村級組織能夠照著腳本做、跟著路線走,不斷推動群眾自治走向深入。實踐証明,隻有通過強化制度保障,健全工作機制,把務實管用的真招實策固化下來、落實到位,才能推動村級組織解決好群眾“發展的大事”和“身邊的小事”,讓群眾真正成為奮斗的主角、發展的主角。
(三)建設和美鄉村,匯聚各方力量是關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事關基層長治久安、和諧穩定。村黨組織積極搭建民事民管、民事民議、民事民辦的平台,把小組長、聯戶長、黨員群眾凝聚到村級發展各方面,讓群眾從“旁觀者”向“主導者”轉變。龍裡縣堅持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由村“兩委”主導,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相關活動為載體,借助以工代賑、農業產業等項目支持,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到產業發展、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等方面,不斷建設組織美、產業美、村庄美、行為美、生活美的“五美”鄉村。實踐証明,隻有把各方面資源統籌起來,把各方面人員凝聚起來,充分調動起群眾參與自治的積極性、主動性,久久為功、持續發力,才能在建設和美鄉村的大道上走得堅定有力,讓農民群眾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