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廣州市白雲區委組織部
2024年09月09日17:3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黃石街道深化黨建“睦鄰”模式,圍繞“七好”民生主題,發揮黨建品牌的引領效應、聚內效應、傳播效應與淬煉效應,增強黨員和群眾對黨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引導黨員群眾以及社區各單位從“小我”到“大我”,從“小鄰”到“大鄰”轉變,形成“睦鄰先鋒”黨建效應,實現與鄰為善、與鄰為伴。
一、背景
黃石街道位於白雲區中部,東依白雲山,南靠白雲新城,北接設計之都,土地面積6.69平方公裡,戶籍人口約3萬人,來穗人口約11.5萬人,下設4個經濟聯合社、14個社區居委會,現有39個黨組織。街道具有“三多”特點,一是老舊小區多,公共空間有限,面臨諸多舊改難題﹔二是外來人口遠多於戶籍人口,人員結構復雜,治理難度較大﹔三是居民需求多,各社會主體聯動效能不強。對此,黃石街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推進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形成了“三大機制”“民聲直通車”“民企觀察點”“民情聯絡員”“婦女微家”等多個貼近實際、靈活多樣的“鄰”治理平台,把居民群眾個人“小我”融入黃石基層治理“大我”中,初步形成了獨具黃石街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特色的“睦鄰”模式。
二、做法
(一)聚焦要事共商,建立兩種機制把握基層治理“大方向”
一是上下聯動,加強三大機制系統謀劃。探索推行黨建引領城中村治理“三大”機制,街道“大工委”吸納駐街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和重點企業黨組織負責人作為兼職委員,並以“智囊團”成員身份定期碰頭研究重大事務﹔城中村“大黨委”以“1+5+X”機制為載體,將轄內居委會、兩新企業等黨組織吸收為成員單位,搭建溝通協調跨單位事項交流平台,常態化開展交流活動﹔經濟社“大支部”在城中村全覆蓋成立,組建以網格黨支部書記、樓棟黨小組組長為主的城中村骨干治理團隊,大學生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列為大支部列席委員,常態化開展服務活動,協調解決民生需求。依托逐級夯實城市基層治理的組織基礎,打通“街道—經濟聯社—經濟社”三級聯動工作體系,“三大”機制成員單位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主動參與城中村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有效暢通各領域黨組織內循環,截至目前,召開街道“大工委”聯席會議3次,城中村“大黨委”聯席會議20次,經濟社“大支部”聯席會議65次。
二是左右協同,突出聯合黨委作用優勢。構建黃石花園社區鄰裡共同體,通過駐點聯系機制暢通與街道“大工委”溝通,匯聚轄區及周邊10余個共建黨組織資源,完善黃石花園聯合黨委工作機制,建立書記輪值制度,協調駐點團隊和報到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廣泛開展文明創建、精准幫扶和社區治理等志願活動,共同解決熱點、難點問題。推動成立社區改造居民咨詢委員會,發揮聯合黨委成員單位專業的技術、隊伍、經驗優勢,加強互動交流、增進鄰裡情誼,讓社區黨組織有“能力”為群眾服務,保障老舊小區“微改造”順利開展,基層黨組織成為發現並推動解決居民急難愁盼難題的“前線哨兵”。
(二)聚焦社區共建,搭建兩類平台激活基層治理“動力源”
一是廣開路徑惠民生。錨定黨建賦能主旋律,與“兩新組織”新穗巴士公司共建“紅色村巴”項目,開通“黨建宣傳+便民交通”的江夏“紅色村巴”線路,把2輛公交車廂打造成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流動宣傳欄”,實現黨建教育與市民出行“一路同行”。首創開通“民聲直通車”流動聯絡站,開通3條便民車線路,將地鐵站、居委會、醫院、養老中心、企業園區等區域相連通,解決沿線近10萬群眾出行難問題。“民聲直通車”更成為“兩代表一委員”上車聯系群眾的“主動脈”,承載傳遞群眾聲音的功能。代表、委員定期上車接待群眾,與群眾溝通交流,傾聽民聲民意,方便群眾在上下班途中提建議,乘客有什麼揪心事、煩心事,都可以在便民車上找代表“拉家常”。建立10個民企觀察點,人大代表一對一挂片進駐,“以點帶面”透過企業看對應行業的發展趨勢,成為代表觀察行業發展的“瞭望口”,助力代表為民發聲,為民建言。
二是數字賦能聽民意。推動社區治理與信息建設深度融合,率先建設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村居級基層治理平台,開發“江夏微聲音”小程序,網格內的居民可以在線“一鍵”反映需求,平台對居民反饋的社會治理問題迅速轉辦、高效處理,群眾的“訂單”實時傳遞至責任黨員的手機,實現“上報—解決—反饋”的即日辦機制。主動打破“兩代表一委員”單一接待群眾模式,創建“網上聯絡站”新媒體平台,生成專屬二維碼,在便民車、聯絡站、社區、企業園區等場所廣泛公開,方便群眾線上掃碼向代表、委員提建議。自2021年7月開通以來,通過人大代表網上聯絡站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69條,已推動解決問題165條,解決率達97.6%,實現傾聽民意24小時“不打烊”。
(三)聚焦社會共治,打造兩支隊伍建強基層治理“主心骨”
一是組建“民情聯絡員”隊伍強力量。不斷擴大基層治理“朋友圈”,創新建立《黃石街人大代表民情聯絡員工作制度》,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組織民情聯絡員進村社、進企業、進家門,形成“人大代表—民情聯絡員—選民群眾”閉環溝通管理,提供全周期服務,全要素保障,架起代表與群眾的“連心橋”,激發“主力軍”履職活力。通過廣支“天線”收集社情民意,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目前,黃石街12名區人大代表結對聯系128名民情聯絡員,積極發揮“哨點”“紐帶”“參謀”作用,自組建民情聯絡員隊伍以來,民情聯絡員成為了人大代表聽民聲、察民情的“千裡眼”“順風耳”,共收到意見建議151條,已解決148條,解決率達98.01%。
二是培育“黃石新騎兵”組織優治理。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到新興領域,充分整合現有新業態群體力量,依托外賣小哥、快遞小哥與居民的“近鄰”優勢,探索黨建引領下的多元共治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推出網約配送員“愛心超市”,建立網約配送員廣泛參與基層治理積分獎勵制度,打造“社區報到、參與服務、獲取積分、引導激勵”的閉環運行機制,充分激發網約配送員在信息傳遞、民情收集、矛盾調解等方面的獨特作用,引導35名網約配送員成為“黃石‘新’騎兵”,積極向街道反映配送過程中發現的道路破損、井蓋缺失、亂停亂放、環境衛生等一些社區治理小問題,實現網約配送員群體由“治理對象”向“治理主體”轉變。
(四)堅持成果共享,開辟兩個陣地筑牢基層治理“壓艙石”
一是強化組織共建牽引作用,拓寬黨群服務陣地。高位謀劃建立健全聯系服務企業的長效機制,將轄內“兩新”企業“串珠成鏈”,精心打造集黨員教育、企業服務、政企互動、招商引資於一體的黃石街非公黨委陣地。推動組織優勢轉化,將黨員領導干部挂點服務企業機制、企業反饋問題協調機制、領導窗口坐班機制作為構建新型親清政商關系的重要載體,通過黨員干部帶頭挂點聯系、定期走訪收集企業意見建議,到企業解決供電、消防等急難問題,一企一策精准服務好企業。構筑基層婦聯組織新格局,將婦女黨員“傳幫帶”和婦女“半邊天”作用有機融合,推動婦聯進網格、婦聯執委進微家,結合江夏多民族集聚的風土民情建設“石榴籽微家”、根據江夏居住1500多名的士車司機群體打造溫情的“的嫂微家”等六個特色的婦女微家,22名婦聯執委走進微家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法律援助、政策宣講、關愛救助、糾紛化解等工作,實現微家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推動家事糾紛多元化解決,形成有問題在婦女微家探討“微議事”。
二是強化人才引領粘合作用,搭建黨員交流陣地。發揮教育提質作用,建強黨員干部隊伍,按照“每月一主題”開辦“黃石街基層治理融合學堂”,組織黨員黨性教育、黨建黨務、政策解讀、企業發展、能力提升等五位一體培訓,用“思想大餐”助力黨員干部在開拓新領域、新賽道上擁有更多創新思路。創新黨員干部培訓和青年人才培養方式,搭建“青年講一課”交流平台,著眼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與工作相結合,培養一批政治覺悟高、基層經驗優、溝通能力強、群眾基礎好的本土黨員講師隊伍,面向村居“兩委”干部分享管理經驗、業務知識和工作心得,以傳幫帶形式引領基層治理新局面。
三、成效
(一)創新“鄰”的載體,推進鄰裡共商
不斷激發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增強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三大機制”為紐帶凝聚居委會、業委會等自治組織及共建單位等“睦鄰先鋒”力量,鏈接轄內愛心企業、動員黨員居民將昔日的閑置空間通過翻新升級蝶變成居民休憩娛樂和解決居民矛盾糾紛的空間,設置“鄰裡會客廳”,加強共商共議、增進鄰裡情誼,聚焦解決一批居民關注的瑣事、生活中的難事,先后推動立體停車場、江夏公園、黨群服務中心等相繼建成使用,共同完成花園長廊改造、舊牆翻新、電梯加裝、綠化“責任田”植樹等惠民舉措,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打造了“鄰裡和睦、環境和美、文化和融、社區和諧”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二)提升“善”的高度,弘揚核心價值
以“近鄰”互助為導向架起黨群睦“鄰”橋,堅持在“融”字上做文章,凝聚黨員安全突擊隊、黨群服務隊、巾幗服務隊、棟長志願服務隊、紅棉老兵等團隊力量,充分發揮先鋒黨員、優秀志願者的示范帶動作用,以居民群眾需求為導向做強鄰裡關懷,共同為社區注入新的活力和溫暖,廣泛開展文明創建、黨員“微心願”認領、愛心幫扶和社區治理等喜聞樂見、接地氣的志願活動,吸引居民走出家門,加強互動交流,進一步激發社區共建、鄰裡共融的情懷,提升社區鄰裡互動、互信、互愛、互助,增強居民群眾在黃石的融入感、歸屬感和獲得感。
(三)實施“伴”的行動,強化基層治理
強化黨組織的紐帶作用,聚合兩代表一委員、婦聯、工會、團委、民情聯絡員、黃石“新”騎兵等群防群治力量,全過程人民民主,全周期服務,全要素保障,推動個人、家庭、組織實現鄰裡融合,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把“陌鄰”變“熟鄰”,積極認領“黨員責任區”,堅守“黨員責任崗”,在消防安全巡查檢查、微型消防站駐守、北江大堤防汛支援中主動亮身份、當先鋒、作表率,用實際行動詮釋黨員擔當,真正把黨的關懷和溫暖做到群眾的“心坎”上,實現黨組織與各類群體“雙向奔赴”。
四、探討
(一)要堅持全方位多領域調研,聚焦“民生小切口”選題
一是建優平台融合助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聯系和服務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推進數字化轉型,搭建多層面收集聲音平台,緊盯重點領域、關鍵部位和薄弱環節大膽建言獻策,直面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利益問題,以“黨建紅”營造良好社區人文關懷氛圍,拔高黃石特色的民生幸福標杆。二是建強隊伍激發活力。堅持黨建帶群建,不斷深化黨組織與群眾之間的聯系,穩步提高廣大黨員和志願者積極投身社區治理工作的能動性,進一步激發黨員群眾參與基層治理向心力,讓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二)要堅持廣協商集眾智決策,推動“大家合力辦”破題
一是落實責任“用心為”。通過“強制度、提服務、保權益、拓空間、優環境、促參與”有力舉措,建立權責明晰、協調聯動、齊抓共管落實體系,有計劃、有步驟抓好項目實施,黨員干部定期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問題,保障項目有效推進,切實做到事情有人管、責任有人擔。二是共治共享“用力為”。對涉及面廣、需多部門合力解決的項目,通過駐點聯系機制暢通“三大機制”,召集“智囊團”聯席會議共商共議﹔對需要區直部門進行統籌的項目,通過“有呼必應”平台打通上下溝通渠道,合力研究解決﹔對實施主體單一的項目,由村居解決在基層,堅持把民生實事落細落小。
(三)要堅持嚴標准全閉環辦理,圍繞“群眾說了算”解題
一是居民群眾監督助力“穩步跑”。主動拓寬人民群眾參與公共決策和監督公共事務載體,注重反饋“可見度”,用好村務居務主動公開平台,將民生實事內容、分工、進展、結果等全部公開,及時回應居民群眾對項目進度的答疑,使群眾監督通過“看、問、評”三向發力,以“看得見、摸得著、可參與”的方式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二是代表委員監督助力“加速跑”。注重監督“全流程”,邀請“兩代表一委員”、民情聯絡員全過程監督民生實事項目推進情況,主動扛起監督責任,對項目的進展情況、完成質量等要素保障情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專業化的跟蹤督辦,定期開展現場督導調研,用真招實招做好民生大小事。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