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廣州市白雲區委組織部
2024年09月09日17:2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不斷創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探索推行基層黨建“三大”機制,建立健全18個街道“大工委”、48個城中村“大黨委”、426個經濟社“大支部”,持續嚴密黨的組織體系,努力把黨建“勢能”轉化為基層治理“動能”。
一、背景動因
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的深入發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都市裡的村庄。城中村被城市包圍,但在基礎設施、城市規劃、治理模式等方面明顯滯后,給城市管理服務帶來了巨大壓力。以廣州市白雲區為例,轄區內共有48個城中村,佔地面積104.9平方公裡,實有人口197.38萬,人口密度大,流動人口多,是該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治理任務最重的中心城區。2022年8月,廣州市委部署黨建引領城中村治理專項工作,白雲區率先探索推行基層黨建“三大”機制,通過創新黨組織設置,完善體制機制,著力破解以往街道、城中村、經濟社在推動發展、治理、服務過程中統籌領導力不足、資源整合不夠等問題,並逐步向其他領域黨組織拓展延伸,探索了黨建引領基層善治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白雲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織密組織體系,凝聚黨建整體合力
一是健全街道“大工委”。在不改變現行行政管理體制情況下,採用“現有專職委員+兼職委員”的模式,從駐街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和重點企業黨組織負責人或中層以上管理人員中吸納兼職委員,成立街道“大工委”。經街黨工委推薦、區綜合聯審后,吸納駐地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重點企業黨組織165名負責人擔任全區18個街道兼職委員,鞏固街黨工委在轄區各項事務中的領導、統籌、協調作用。探索建立街道與駐地單位雙向壓實責任、雙向溝通協商、雙向考核獎勵機制,推動駐地單位每年領辦1個以上民生微項目,每名黨員協辦1個以上群眾微心願,強化駐地單位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參與區域性事務的“正向激勵”。
二是推行城中村“大黨委”。按照“1+5+X”的模式吸納城中村轄內多元主體黨組織,在48個城中村全覆蓋組建“大黨委”。“1”即街道黨工委牽頭組建城中村“大黨委”,由鎮街挂點領導干部兼任“大黨委”書記﹔“5”即經濟聯社、村改居社區、駐區單位、兩新組織、小區(業委會)、轄內企業等黨組織作為成員單位,相關黨組織負責人、黨員代表、離退休黨員干部兼任“大黨委”委員﹔“X”即黨員干部、居民群眾、志願者等服務隊伍資源。組建66支黨員突擊隊、1390支黨群服務隊,在黨建宣傳、治安巡防、文明創建、矛盾調解、環境整治等各類場景中發揮作用,實現基層各領域黨組織和黨員時刻處於“應激狀態”。
三是建立經濟社“大支部”。採取單獨組建和聯合組建相結合的方式,在430個城中村經濟社全覆蓋建立426個經濟社黨支部,由挂點經濟社的聯社干部、經濟社第一書記或街道駐點干部兼任“大支部”書記,吸收各經濟社內優秀企事業單位黨員、下沉網格黨員擔任兼職委員,並細化3266個網格黨支部、31948塊黨員責任區,切實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健全經濟社考核、決策配套機制,推行黨支部星級考核,深化村社干部選用、任免、管理制度改革,把經濟社干部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黨組織手中,全面推行經濟社長任命制,推動城中村經濟社黨支部書記、社長“一肩挑”率達到91%。
(二)健全運行機制,形成齊抓共治常態
一是實行聯席會議制度。“大工委”聯席會議每季度召開,挂點區領導到會列席指導,“大黨委”聯席會議每月召開,經濟社“大支部”聯席會議結合黨員活動隨時召開,聯席會議定期研究轄區治理的重大事項,共同協商解決管理服務問題,對議題事項作出決議。通過聯席會議促進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區域黨建共建互補,凝聚工作合力。“三大”機制運行以來,共召開各級聯席會議3089次,討論並研究街道、城中村重要事項512個,組織集體學習2102次。
二是建立共建事項清單。明確街道“大工委”是區域治理發展中的“軸心”,協調推進重大項目、解決難點問題,村(社區)書記作為固定列席人員參會﹔城中村“大黨委”和經濟社“大支部”側重解決民生實事、維護和諧穩定,通過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活動摸清群眾需求,集中資源和力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大工委”、“大黨委”成員單位結合職能特點、資源優勢等,分別建立資源、需求、項目“三張清單”,通過聯席會議等形式組織成員單位開展雙向認領、雙向服務,統籌資源解決城中村治理難題和民生需求,形成難題同解、大事同辦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大工委”、“大黨委”成員單位共建立“三張清單”198份,內容7474項。
三是完善跟蹤落實機制。對聯席會議議定的事項,明確牽頭落實的責任部門、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建立“難題自下而上提交、任務自上而下分解”的雙向互補機制。將“三大”機制運行落實情況作為領導班子考核評價、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採取明察暗訪、交叉檢查等方式,強化工作督查指導,在干部提拔使用、評選先優中,賦予基層黨組織一定“話語權”,推動成員單位主動融入區域基層治理,協商解決熱點難點問題。2022年8月以來,已推動完成民生實事3372件。
(三)搭建服務平台,實現多方互利共贏
一是注重資源共享。“三大”機制成員單位結合自身特點,發揮各自優勢,在改善硬件設施、充實治理力量等方面為基層治理和發展提供支持。同時,廣泛開展紅聯共建,組織黨員加入屬地黨群服務隊,推動結對幫扶困難群眾,前往鎮街黨建實踐基地參加“集體政治生日”。48個城中村“大黨委”累計組織大型公共文化、體育活動362場,426個經濟社“大支部”開展服務活動3965次,服務群眾超30萬人次。黃石街江夏村統籌用好“大黨委”成員單位資源,共同策劃舉辦“村晚”“村馬”“村FA”等文體活動,極大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加強優勢互補。在街道“大工委”、城中村“大黨委”、經濟社“大支部”的統籌協調下,各成員單位間廣泛溝通聯系,加強協調配合,促進互利互惠,共同發展。18個街道“大工委”推進共建項目147個,指導轄內城中村、經濟社和兩新組織發展等300次。嘉禾街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將轄內重點企業華淼生物、易航電子、圓心科技、都市百姓藥業等吸收為成員單位,通過“大工委”平台推動各企業間信息互通、共謀發展。
三是堅持共同參與。推動組建66個基層治理智囊團,囊括區直以上單位專業干部、高校專家學者、基層治理人才、科技致富能手573人,根據需要參加聯席會議,為基層發展治理提供理論指導、決策參考,有效凝聚城中村治理合力。發揮兼職委員、高知識群體等職業特點、個人優勢,推動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永平街永泰村元下田經濟社“大支部”兼職委員徐敏儀發揮律師職業優勢和實踐經歷,主持調解重大糾紛20余宗。
三、取得成效
(一)上下貫通、橫向聯動的組織體系更加嚴密完善。在全面完善鎮街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責任區五級基層組織架構基礎上,成立18個街道“大工委”、48個城中村“大黨委”、426個經濟社“大支部”,全面構建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嚴密組織體系,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得到增強,統籌領導力和組織動員力得到提升,推動黨在基層的領導更加“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二)多方參與、協同聯治的治理機制更加順暢高效。發揮“三大”機制樞紐作用,將隸屬不同領域、掌握不同資源的黨組織聯系成為緊密型的治理共同體,形成了共抓黨建、共商發展、共建家園的良好局面。組建以黨員、團員、志願者為骨干的“堡壘力量”7.6萬名,帶動廣大熱心群眾共同參與治理,黨建引領的社會參與制度不斷完善。
(三)互融共進、成果聯享的發展動能更加強勁充沛。搭建起政企交流、校企聯動、企企合作的平台,提供“不跑少跑、一次辦好”政務服務,區域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提升。發揮區域產業集聚優勢,推動成立軌道交通、化妝品等產業鏈“大黨委”,以黨建“朋友圈”帶動產業“生態圈”。聚焦加快“一園兩城三都四區”重大平台建設,全區上下形成了賽龍奪錦、比武打擂的良好態勢,推動今年第一季度GDP達到696.32億元,增速居全市第一。
四、探討
(一)完善健全城市社區治理體系,必須把加強黨的領導作為根本保障。新時代新征程推進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強黨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要不斷織密筑牢基層組織體系,完善和加強各級黨組織對治理的統籌領導,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和動員能力,最大限度調動黨員干部和群眾積極性主動性,推動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必須把多元主體參與作為重要支撐。要通過黨建引領畫好“同心圓”,動員駐地機關企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學校、兩新組織以及下沉黨員和廣大群眾等力量共同參與,推動多元主體融入基層治理,強化各類治理要素和資源整合,匯聚治理的強大力量,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三)全面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效能,必須把增強群眾“三感”作為最終目標。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回答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根本問題,及時解決基層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切實做到居民有訴求、組織有回應、服務有保障、群眾有感受,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