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鐘雪生

2024年09月09日09:03    來源:中國軍網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和最鮮明品格。堅持人民至上,是始終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條紅線。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之一,揭示了改革的價值取向,彰顯了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匯聚全體中華兒女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的磅礡力量,把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歷史和現實都証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黨謀改革、促發展的寶貴經驗和重大原則。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歷史上的活動和思想都是‘群眾’的思想和活動”。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同其他政黨的根本區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僅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本色,也深刻體現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以及改革目的。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中國共產黨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之所以能夠贏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一開始就使改革開放事業深深扎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從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紅手印、分田到戶搞起“大包干”到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從新時代“楓橋經驗”到北京“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從浙江“最多跑一次”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等,每一次認識與實踐的突破和深化,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每一處經驗智慧的積累和升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豐富而生動的實踐。正是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和積極參與,才推動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勝利。前進道路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務越是繁重,越要站穩人民立場,激發人民群眾參與改革的熱情,在匯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中,強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堅實依托。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力量源泉。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前進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各種矛盾和風險挑戰。從國際看,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從國內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要認識到,全面深化改革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沒有人民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張,從而匯聚起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改革為了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的黨。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習主席強調:“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人民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堅持人民標准,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改革成效價值的評價標准。

改革依靠人民。習主席指出,“人民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創造精神,匯集全體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向前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充分激發蘊藏在群眾中的創造偉力,及時發現、總結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使之上升為理論和政策,真正讓人民成為改革的推動者、參與者和受益者,凝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磅礡偉力。

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習主席指出:“我們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共同富裕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

實踐証明,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隻要有人民群眾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在改革中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把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辦好辦實,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奮力譜寫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堅持和貫徹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堅持群眾路線,就是要善於從群眾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和辦法,將群眾意見集中起來形成正確的決策,並在群眾實踐中檢驗決策的正確性。要深入研究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工作機制,問政於基層、問需於百姓、問計於人民,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改革設計中來。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越是艱巨繁重,我們就越要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好,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把尊重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的各項舉措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工作之中,不斷夯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群眾基礎。

堅持把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辦好辦實。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要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最困難最憂慮最急迫的實際問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多辦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要更加注重改革實效,從就業、增收、入學、就醫、住房、辦事、托幼養老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等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准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把一個個“小而美”的民生項目抓實落地,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堅持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要認識到共同富裕是一個久久為功、動態發展的過程,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高質量發展中去推進,靠全體人民共同奮斗來實現。要正確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特別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斷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的更大進步。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