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慶市江北區委組織部
2024年09月04日17: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重慶市江北區堅持大抓基層工作導向,探索推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從社區干部選拔、培養、任用、管理、退出等“5大體系”著手,把好人選入口、能力、任用、監督、激勵“五大關口”,有效打造一支政治素質好、履職能力強、作風形象優的社區干部隊伍,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走深走實。
一、背景
江北區地處長江、嘉陵江兩江之北,面積220.8平方公裡,轄9個街道、3個鎮,共115個社區、13個村,常住人口94.5萬人、城鎮化率99.4%,是重慶主城中心城區。近年來,江北區在社區干部隊伍建設有一些探索,但是對標黨中央對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新要求,對照群眾對精細化治理、精准化服務的新需求,社區干部隊伍建設還存在薄弱環節。
一是力量配備還需持續增加。江北區平均每個社區配備專職干部9-11人,服務常住居民約7000人,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鎮化率不斷提升,社區服務半徑和戶數規模也越來越大 ,現有的社區干部已不能有效提供精准化、精細化服務,不能滿足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需要。
二是能力素質還需持續提升。雖然定期開展社區干部集中輪訓,但從矛盾糾紛化解、突發事件處理、黨建整合資源、群眾工作方法等實踐方面,還可以看出社區干部在政治素養、能力素質還存在薄弱環節,仍然需要不斷加強實戰實訓。
三是管理監督還需持續強化。江北區嚴格管理社區干部,在統一招聘、日常管理、調整備案、監督評價等方面有較多探索,但是還沒成體系、成系統,在考核激勵、職業發展、履職盡職等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做法
(一)堅持全要素選人,把好“入口關”
一是科學設崗選人。結合新形勢下社區工作者崗位特點,細化年齡學歷、熱愛社區工作、具備社區工作基本知識技能,鼓勵就近就便、職住兼顧等7項基本條件,明確違紀違法、誠信失信等5種負面“一票否決”,做到公開招聘、競爭擇優。二是定向招聘引人。創新探索校地常態化共建機制,定向招聘高校畢業生、社區工作專業人才進入社區工作者隊伍,持續優化社區工作者隊伍結構、提升基層治理專業化水平。目前,我區已定向招聘高校畢業生19名,為一線社會工作者服務能力提升注入“新活力”。三是轉任招聘留人。堅持“本地人管本地事”原則,以鎮街為主體,從各鎮街基層治理骨干(包括社區不坐班“兩委”成員,下屬黨支部書記、黨小組組長,居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居民小組長,樓棟長,黨員骨干,業委會(物業自治小組)成員,基層小馬等)選出合適人選,對各鎮街推薦人選,由區委組織部和區民政局定期組織考試篩選,共轉任招聘優秀社區干部38名。
(二)堅持全鏈條培育,把好“能力關”
科學制定社區干部培養規劃,精准培育提升專業能力,徹底解決“專業不強”“學做聯動”問題。一是組織“知識大提升”培訓。區委組織部牽頭對社區書記、主任進行培訓,街鎮對“兩委”成員及后備干部進行輪訓,相關職能部門對專職干部進行培訓。近2年來舉辦培訓班60余場次,培訓社區干部8400余人次。全方位推動社區干部實踐鍛煉,新進社區干部試用期為6個月,針對性安排內部輪崗,接受鍛煉、積累經驗,做到“精一門、懂兩門、會三門、知多門”。二是實施“專業大提級”計劃。制定對取得相應學歷的社區干部的激勵辦法措施,動員社區干部採取成人教育、網絡教育等方式報考國家承認的本科及以上學歷教育,鼓勵社區工作者參加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考核,對持有社工証的社區工作者嚴格落實職業資格補貼。全區社區干部均為大專以上學歷,本科率達到63%,高級社會工作師92人。三是舉辦“能力大比拼”活動。定期舉辦社區干部書記“擂台比武”活動,分鎮街初賽、全區復賽、全區決賽3個階段進行,重點圍繞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共建金融黨建先行區、黨建引領網格精細治理等方面,通過開展知識競賽、情景再現等方式,比能力亮素質、比服務亮承諾、比業績亮變化,確定頭雁書記32人,選樹擔當作為好支書4人。
(三)堅持全流程識別,把好“任用關”
建立社區干部職務晉升體系,突出政治歷練、實戰鍛煉、能上能下的用人導向。一是定期回訪調整。建立社區“兩委”班子定期回訪研判機制,每年對社區班子運行情況開展回訪考察,通過述職評議、民主測評、個別談話等方式,建立社區干部評價指標體系,對不能勝任本職崗位的進行分工調整或降職處理,對推薦優秀人員進行提拔或重用。2023年以來,提拔社區書記、主任22人,其他干部235人。二是大戰大考識別。建立在大戰大考中錘煉識別社區干部工作機制,對危難時刻主動請纓、實績突出的優秀社區干部及時提拔重用﹔對敢於擔當、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干部,納入后備庫重點跟蹤培養﹔對不履職不盡責、不擔當不作為的,及時進行組織調整﹔對失職瀆職、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給予撤職和紀律處分。近2年來,通過大戰大考識別提拔干部83人,處理不擔當不作為干部8人。三是職業發展延伸。堅持每年從優秀社區干部中招考(聘)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嚴格實行量化考察,提高實績佔比,倒逼社區干部盡職履責、擔當作為。截至目前,已面向社區干部定向招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42名。建立社區干部進入區屬重點國企工作渠道,定向推薦社區干部7名到企業任職。
(四)堅持全過程管理,把好“監督關”
圍繞“一肩挑”人員日常考勤、服務群眾、目標考核等方面,細化“一肩挑”人員管理監督措施20條,進一步推動社區干部履職盡責。一是開展承諾踐諾。社區干部根據所在社區的工作目標和規劃,提出年度承諾事項1.2萬余項,細化任務清單,連同照片、姓名、職務、聯系方式等在所駐社區公示,並定期公布工作情況,接受鎮街黨(工)委考核評價和黨員、群眾民主評議。二是嚴格日常管理。實行“一崗多能、輪流值班”、每周工作例會等制度,定期抽查社區干部在崗情況,社區干部常態開展入戶走訪、上門服務、代辦民事,“一站式”辦結群眾訴求。建立社區干部履職行為負面清單,劃定社區干部行使小微權力行為界限。三是織密監督網絡。全面規范社區干部“四務”公開,黨務、政務、服務每季度公開1次,財務每月一公開。延伸巡察社區干部黨組織,對群眾實名舉報社區干部有關問題線索及時核查反饋,對違法違紀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形成震懾。
(五)堅持全方位保障,把好“激勵關”
建立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健全薪酬正常增長機制,讓社區干部沒有后顧之憂。一是多舉措激勵。區委組織部牽頭制定《關於加強村(社區)干部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工作的通知》,從社區干部補貼標准、社保繳費補助標准、辦公經費補助標准、服務群眾專項經費、離任村干部生活補貼、其他相關人員誤工補貼等6個方面,詳細、全面、系統作出規定。二是高標准保障。嚴格落實市級文件精神,設計社區干部5項薪資,建立待遇合理增長機制,全區在職社區干部待遇遠高於市級文件要求,充分激勵社區干部干事創業熱情。三是建立職級晉升。出台《江北區社區工作者職業化管理辦法(試行)》,完善區縣統一選聘、街道集中管理、社區分配使用的制度,明確4類職務升職年限和經歷要求,建立3檔12級職級晉升體系,激勵社區干部扎根基層、為民服務。
三、成效
(一)社區干部隊伍力量更加充實。按照“本地人管本地事”的原則,由區委組織部牽頭選聘1025名社區干部,聘用專職網格員725人參照管理,平均每個社區干部達15人,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提升至19.8人,同比增加64.7%,基層治理力量顯著增強。
(二)社區干部隊伍素質更加優良。社區干部書記、主任每年至少參加培訓2期、55個培訓課時,一般社區干部至少參加培訓1期、25個培訓課時,通過實踐鍛煉、跟崗歷練、擂台比武等方式,政治素質過硬、業務水平提高,社區干部隊伍綜合能力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三)社區干部隊伍履職更加有為。社區干部在防汛抗災、森林防火、矛盾化解等大戰大考中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全面參與黨建統領網格治理全覆蓋、黨建引領化解物業矛盾進小區全覆蓋等重點任務,認認真真做、扎扎實實干,推動城市更新提升。截至目前,社區干部興辦增設停車位等民生實事2.5萬余件,化解各類矛盾4萬余起,滿意度達99.7%。
四、啟示
(一)加強社區干部隊伍建設是夯實執政根基的重要舉措。社區干部作為黨的方針政策的執行者,是離群眾最近的人。隻有加強社區干部隊伍建設,切實增強村干部“活力”“能力”“動力”“效力”,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實到基層,才能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二)加強社區干部隊伍建設是精細服務群眾的關鍵環節。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高品質生活需要、高效能治理需求,必須加強社區干部隊伍建設。隻有通過選優配強、培育提能、監督管理、激勵保障,有效縮小服務半徑,全面激發干事創業激情,才能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切實解決基層治理中居民群眾的急難愁盼。
(三)加強社區干部隊伍建設是提升治理能力的應有之義。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主陣地,隻有不斷加強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社區干部隊伍矛盾化解、應急突出的基本能力,才能進一步提升精細化治理、精准化服務水平。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