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上海市浦東新區東明路街道:“煙火靈岩”——以黨建引領街區治理生態圈建設

上海市浦東新區東明路街道黨工委

2024年09月04日16:5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城市不僅要有高樓大廈,還要有大街小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力、思想凝聚力、組織戰斗力、發展推動力,不僅要覆蓋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也要讓規模不大、商家不少、煙火氣十足的小街市深嵌在黨的組織體系建設中。上海市浦東新區東明路街道選取了一條最具人氣、管理難度較大、環境臟亂差的靈岩南路作為樣本,在全區乃至全市較早開展黨建引領街區治理創新,深耕“1+3+X”的治理架構,推動建立有活力有魅力有煙火氣的靈岩南路治理生態圈。

一、背景

靈岩南路街區是東明路街道最熱鬧的商業街,在這不足1公裡的道路上有近250家沿街商鋪,總體從業人員約1000人,涉及多個居民區,具有商居融合、業態多元、社區黏性強、人口結構復雜等特征。但長期以來空間界面混亂無序、基礎設施嚴重缺配、公共空間缺乏活力、文化底蘊較為薄弱。

與其他街區相比,東明路街道的街區缺乏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缺乏高大上的資源,煙火氣和生活氣是靈岩南路街區的底色。因此,街道黨工委從破解街區的短板瓶頸出發,立足服務居商共融、提升居民歸屬感等需求,通過答好“組織怎麼建、資源怎麼用、工作怎麼推”等必答題,分步打造靈岩南路街區治理共同體。

二、主要做法

(一)探索街區黨建新架構,凸顯政治功能

東明路街道始終把黨建引領作為貫穿街區治理的一條紅線,深化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建設,不斷擴大黨在街區的組織覆蓋面和工作覆蓋面。一是全力構建“1+3+X”的街區治理架構。“1”即以街區黨組織為圓心,成立街區黨支部,加強與商戶聯絡溝通。“3”即街區治理工作站、街事會、街區發展中心相圍繞,延伸感知服務觸角,彌補現有力量缺口。“X”即廣泛吸納各類自治小組,探索建立“同心圓”街區治理格局。二是形成“強組織+重聯合”的黨建引領網絡。街道層面,按照4個片區拉網劃格,將沿街商鋪和居民區納入組織體系和治理單元。片區層面,街區黨支部書記擔任片長助理,推進網格管理日常工作,覆蓋模糊點和空白區﹔統籌“黨群、自治、營商、平安、建管、城管、城運”等多元力量,實體化運作片區網格專班。街區層面,構建縱橫交錯的街區黨支部架構,形成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組織模式,規范開展黨員組織生活,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制度。去年來,結合主題教育和黨紀學習教育,與新場鎮黨群中心黨支部等開展聯組學習,為黨員解讀新版《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多次開展行為規范大討論,提升黨員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三是做實區域化黨建聯建穿透壁壘。發揮基層黨建穿透壁壘的強大優勢,以“塊區+行業”對商戶群體進行再組織、再動員。精心布局4個街區黨群服務站,按塊區成立4個黨建聯盟,整合行業資源形成教育、醫療、金融、就業等六大類近20個項目。街區第一黨支部與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11家黨建單位簽訂共建協議,開展共建活動7場﹔與上海紐約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高校合作推進街區創變計劃,讓智慧要素加快溢出校區、惠及街區。四是搭建“明心·街區融合圈”黨群服務矩陣。建立融組織、融服務、融資源、融文化的“四融”機制,制定“明心·街區融合圈”黨建行動計劃,推進明心先鋒、明心文化、明心資源、明心地標、明心服務等“五心”黨建行動,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開發“東明八景”紅色文創,繪制街區紅色地圖,舉辦“怦然‘馨’動,向陽同行”等行走的黨課。

(二)構建街區治理新圈層,激活自治潛能

東明路街道以黨建撬動資源,錨定各方需求精准發力,用創意和品質打造“靈岩南路街區圈層生態體系”。其中,內圈是街區的商戶和居民,他們是參與街區治理的主體,依托街區黨支部激發內在活力與主體意識﹔中圈是街道轄區黨群、政務、生活、營商、法治等各類公共資源和其他街區、社區等﹔外圈是各類達人、市場、社會組織等外部資源,廣泛吸納他們融入治理。一是組建治理“先鋒隊”。發揮商戶黨員模范帶頭作用,開展黨員示范崗、責任區、誠信店系列實踐,成立“明哨衛士”志願巡邏隊、“兄弟連”“熱心街坊”等紅色先鋒隊,開展志願服務20余次。引導自治骨干向黨組織靠攏,已培養1名發展對象、1名入黨積極分子。二是打造商戶“居委會”。採取“1+N+N”模式充實治理工作站工作力量,“1”是指由街區黨支部書記擔任治理工作站站長,第一個“N”是指配備8名專職社工入駐,充實人員﹔第二個“N”是指完善派駐、輪值、約請、征詢等四項制度,街道多元力量聯動賦能,讓條的力量下沉塊、條的抓手支撐塊、條的政策服務塊。比如街區第一黨支部推動成立靈岩南路街區聯合工會,招募會員148人。聯動司法所、婦聯開展法律服務進街區和婦女活動20余次,服務300余人次。三是建強商戶“街事會”。組建40余個商戶自治小組,選舉產生街事會,成立“文峰義剪”“1138志願者隊伍”“房產中介啄木鳥”等6支志願隊伍,開展文明巡查、清潔美麗家園等志願服務。完善“街事街議、街事街辦、街事街管”工作機制,引領街區治理精細化、品質化發展。“街事街議”,聚智聚力推動“十年老字號聯盟”等提案落地﹔“街事街辦”,落地星光文藝匯、趣味運動會等多個自治金項目,發動商戶策劃“青少年研學營”﹔“街事街管”,攜手職能部門解決隔油池改造、“三無”產品售賣、如廁難、停車難、沿街綠化修剪等問題。四是廣納“治理合伙人”。孵化了上海第一個社區規劃師社會組織——匯明心街區發展服務中心、第一個街區服務的社會組織——聚明心社區規劃與營造支持中心等,引導社會組織良性發展、積極作為、激活街區。通過常態化、組織化、制度化方式,開啟“美好地標”共享空間提升、“美好煥發”店鋪形象提升、“益起開源”街區引流、“煙火創馨”街區繁榮、“好事就近”志願服務、“街友創變”共創計劃等“六大共生計劃”。此外,聯動市第二輕工業學校等黨建聯建資源,舉辦“創引未來,就在東明”社區創業啟動儀式等活動,發布“木蘭計劃”“新生計劃”“戎創計劃”等賽道,給予居民展示自我、成就自我的平台。

(三)展開精品城區建設新畫卷,提升服務效能

東明路街道堅持以硬件建設為基底、以現代治理為引領、以系統治理為關鍵、以智慧治理為突破、以多元治理為支撐的建設方針,對上學路、圍牆邊界、店鋪周邊、背街小巷等開展共生行動,打造“煙火靈岩,精品城區”。一是建設有溫度的街區。深化“四百大走訪”,從長期性居民線上提案收集、兩輪全覆蓋的商戶線上媒介參與以及三輪全覆蓋面對面溝通等角度入手,累計溝通2000余次,深入了解社區居民和街區商戶的具體需求,歸納出八大類關鍵問題並制定對策。成立現場指揮部,通過溝通、拆除、規劃、修復四步走,累計拆除20處、882平方米違建,整改321余塊存在安全隱患的店招。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探索凌兆社區生活綜合體建設,補齊老舊片區養老托育、文體健康、就業創業等公共服務短板。二是建設可漫步的街區。突出“靈岩共生十二景”,筑牢基礎設施品質,實現每一個路段都有故事有看點,塑造屬於東明人自己的IP。以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為主題,推進街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啟動菜場美術館和生活博物館計劃,舉辦“東明藝術+”、非遺美育系列活動,與國內外藝術家共商共創美好生活。三是建設智慧化的街區。橫向整合信息資源、縱向聯動各級組織,著力打破數據孤島和信息分割,打造虛實數融合的街區治理數字化協同管理平台,向四元一體(元生活、元空間、元體驗、元積分)的元宇宙街區邁進。拓展智慧停車、街面管理等多個新場景,實現街面跨門營業、亂設攤等問題的智能發現和閉環處置。

(四)開啟“三新”黨建新思路,發揮引領動能

東明路街道順應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的規律和特性,在提升硬件服務力的同時提升軟件吸引力,將黨建資源引入新就業群體服務中,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基層治理的源源動力。一是組織覆蓋在“全面”上用力。針對“在路上的小哥”,通過實地走訪、檔案查詢及大數據分析比對等方式,摸清黨員分布及黨組織隸屬情況,鼓勵他們到黨群中心報到備案。堅持行業監管和屬地管理相結合,加強轄區平台企業、分支機構、分撥中心、倉儲基地、基層網點的黨組織建設。指定專人負責日常聯絡,主動走訪問需、密切聯系,讓黨務“老法師”帶領“新群體”,實現有效覆蓋和納管服務。二是陣地建設在“質量”上用力。圍繞“六個一”理念,在中心、居民區、區域單位、街區商戶和商圈周邊打造8個“紅色加油站”和6個“騎手加油點”,配置10個充換電櫃,形成全域化、網格化、特色化的服務陣地體系。在新就業群體中廣泛開展“找黨員、亮身份、作表率”活動,吸納平台企業管理層和新就業群體優秀骨干加入黨組織,在站點驛站、服務端口等建立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三是服務體系在“品牌”上用力。打造“‘明魅’四季·‘新心’向榮”東明新就業群體服務品牌,結合入站走訪、心願征集等形式,推動各級黨組織參與對新就業群體的關心關愛,梳理形成7大類24項《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項目清單》。此外,邀請騎手參與新春民俗、元宵團會,美好生活節、街區購物節等活動,拍攝微視頻《新生》、錄制黨課《出彩》,拓展新就業群體融入社區渠道,讓小哥獨在異鄉、不為異客。

三、取得成效

(一)夯基固本,建立了黨建引領街區共治的有效機制

堅持黨建引領,通過“1+3+X”的組織架構,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治理體系,確保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一是用好“居商聯動”繡花針。以黨建為絲線“穿針引線”,把商戶的資源、優勢、力量鏈接起來,實現了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比如,街區第一黨支部與轄區銀行開展防詐騙宣傳和“零錢包”活動,攜手卓閱教育在新一居民區開展親子繪畫小課堂等,目前已與11個居民區聯手開展20次服務,惠及300余人次。二是共建商戶生活朋友圈。推出“街區有好鄰”“街區有好節”項目,通過組織生活節、美食節、技能比拼等20余場市集活動,促進商戶和居民之間的雙向奔赴,構建和諧鄰裡關系,推動街區繁榮發展。已開展300余場、6000余人次的自治活動,其中“靈‘東’街區,明明有你”、“點亮街角,閃耀靈岩”等自治項目,解決了車輛無序停放、街區如廁不便等棘手問題。三是打通融合發展新路徑。通過實施以“煙火靈岩”為主題的街區更新行動、以“數字化轉型”為驅動的街區治理行動、以“惠商助繁榮”為目標的街區提升行動等三大行動,打通街區“空間改造—數字轉型—互益共生”的融合發展路徑。

(二)提質增效,獲得了常態化、品牌化、擴大化的街區共生成果

東明路街道搭建多層次、精准化、扁平式的街區黨建共同體,加強各黨組織之間的互聯互補,按照匯聚、啟發、創造、凝結、煥活的街區營造正反饋閉環圈,持續深化開展經典項目並打造品牌,推動各類黨組織真正“聯”起來“動”起來,持續打造有活力的夢想街區。如“街友創變”共創計劃項目,與華理合作舉辦黨建引領街區治理主題沙龍,與上海紐約大學合作開展“上紐大-居民雙語茶話會”,促進了社區文化的交流﹔“好事就近”志願服務項目,開展公益驗光活動,對接平安銀行與華齒口腔等商戶,推出“1元洗牙套餐”等系列活動,體現了街區人文關懷﹔“美好煥發”店鋪形象提升項目,與華東師范大學和同濟大學合作開展社區walk挑戰賽,完成了商戶調研並賦能商戶,提升了商戶的經營能力。通過持續的努力和創新,吸引了轄區內外6000余人次參與,增加了商戶線上曝光率和街區熱度。讓靈岩南路為核心陣地的東明街區,始終擁有可聆聽的故事、可感知的溫度、可安放的生活、可展望的未來。

(三)用心用力,培育了社會治理“新”力量

通過加強“三新”領域黨建,讓新就業群體從社會治理“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帶動越來越多的新就業群體從“站著看”到“跟著來”再到“一起干”。一是增強了新就業群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結合編撰《東明社區志》,記錄街區商戶、治理達人、新就業群體的平凡點滴。通過“藝術+展覽”等方式,在街區發展中心和聚萌小屋巡回展示人物故事,打通情感治理脈絡。二是提升了新就業群體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通過開展滬語學堂、推出法宣微課,讓他們從“治理對象”轉化為“治理力量”。三是培育了基層治理的生力軍和蓄水池。發揮新就業群體熟悉居民、了解社區的優勢。不斷引導他們參與應急救助、隨手公益、流動宣傳等行動,推動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破題增效,讓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新就業群體轉化成平安社區建設的“千裡眼”和“順風耳”。

四、經驗

(一)在街區治理中堅持黨建引領機制

黨建引領是街區治理的方向保障,也是街區治理的組織優勢街區是基層治理的薄弱環節,因此要依托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發揮區域化黨建平台作用,引導配置各類資源向街區整合集聚。要統籌用好街區黨群服務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各類陣地,完善資源整合型黨建工作模式,提高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不斷強化黨的價值引領、組織引領、平台引領、隊伍引領、行動引領。

(二)在培育力量中貫徹以人為本理念

東明路街道堅持貫徹以人為本理念,寓治理於服務,通過貼心服務把構成復雜的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聯系凝聚到一起,助力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反哺助力城市發展,推動各領域服務集約集成、精准投放,讓黨的溫暖觸手可及。從中我們體會到,做好群眾工作、化解各類矛盾、促進和諧穩定,是黨組織的獨特優勢。作為新興活躍的治理新對象,黨組織要充分發揮工作優勢和能力本領,引領各類組織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

(三)在服務發展中提升黨群工作實效

上海始終把突出政治功能、加強思想引領放在黨建工作的首要位置。我們要因地制宜優化街區黨組織體系,不斷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打通黨建圈、生活圈、治理圈等不同系統的架構,通過黨建融合推動資源融合、要素融合、感情融合,形成齊心協力的強大組織優勢,不斷釋放黨建引領的倍增效應。以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