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江西峽江縣:推行黨員“十戶長”賦能鄉村治理

中共峽江縣委組織部

2024年09月04日14: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動因

隨著農村社會的深刻變革,傳統的鄉村治理模式難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特別是近年來,面臨農村基層黨組織堡壘作用不明顯、無職黨員作用發揮難等挑戰。為破解這一難題,江西省峽江縣堅持黨建引領,整合網格資源,創新設立黨員“十戶長”,推行“十戶連心 紅網聚力”幫聯模式,建立定人、定崗、定向、定級“四定”工作制度,著力構建“黨員聯戶、一網治理”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模式,有效實現“一網兜起群眾大小事”目標,切實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經驗做法被中國組織人事報頭版、江西組工信息、江西改革等媒體刊用推介。

二、主要做法

劃格“定人”,健全網格體系。通過劃網定格、按格定人,推動管理精細化、服務人性化。細化黨員聯戶網。在原有網格黨小組的基礎上,按照居住相鄰、有利治理的原則,將10—20戶群眾劃分黨員聯戶小網格,推動黨建、綜治、信訪、防返貧監測等網格“多網合一”,構建“鄉鎮黨委—村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十戶長’”四級網格體系。優選黨員十戶長。建立“十戶長”選聘正負面清單,劃定政治素質好等4條正面清單和違反黨紀國法等5條負面清單,明確推選標准。以黨員聯戶小網格為單位,以農村黨員、村組干部、“五老”人員為主,採取 “自主申報—群眾票決選擇—黨組織考察委派”的方式,村選鄉聘1821名黨員“十戶長”。創建黨員包聯制。設置黨員“十戶長”聯戶信息公示牌,亮明身份,明確包聯群眾和服務事項。推行結對幫帶制,鄉鎮黨政班子成員、村“兩委”成員各聯系5名黨員“十戶長”,依托月工作例會制度,指導開展工作。

賦能“定崗”,引導履職盡責。制發黨員“十戶長”工作手冊,明確職責清單,賦予“一長多元”服務功能。“平時服務+急時應急”並重。推動黨員“十戶長”平時履行理論政策宣傳員、和美鄉村守護員、雙帶致富示范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文明新風倡導員、便民服務代辦員“六員”職責,急時在搶險救災等突發事件中當好“吉先鋒”,帶頭參與應急處置。“矛糾化解+新風倡樹”同步。黨員“十戶長”既引導聯系戶合理表達訴求、協調解決矛盾糾紛,又帶頭參與環境整治,推動高頻公共服務事項“一網通辦”,確保基層問題訴求“一鍵直達”。帶頭倡導婚事新辦、厚養薄葬、勤儉節約等文明新風,及時提醒糾偏,有效帶動文明鄉風,引領鄉村新氣象。“問事議事+辦結反饋”聯動。堅持“村民事、村民議、村民辦”原則,推行“干群議事會”等協商治理模式,全縣“十戶長”落實上門問事、參與議事、提交辦事、反饋結事“四事”工作法,得到群眾廣泛“點贊”。2023年以來,全縣“十戶長”累計提供代辦服務9600余次,參與調解矛盾糾紛4800余起,協調勸止大辦酒席、鋪張浪費、高價彩禮等不良習俗60余次,有效帶動了文明鄉風。

培養“定向”,提升工作能力。圍繞“十戶長”能力素質差異,實行分類培訓,提升服務能力,確保能干事、干好事。整合培訓資源,實現全覆蓋。將“十戶長”列入鄉村干部培訓規劃,依托縣鄉黨校、鄉村振興學院等平台,推行“業務+村務”培訓機制,先后開展兩輪“十戶長”全員輪訓,培訓人員5600余人次。開發培訓套餐,提升履職力。圍繞“十戶長”崗位職責,開發“3+N”培訓套餐,“3”即:講清楚“十戶長”工作職責、工作目標、工作任務,“N”即:延伸政策理論、基層治理、民事幫代辦、突發事件處置等服務培訓,推動“十戶長”不斷提升履職能力。拓展培訓內容,發展帶頭人。將符合條件的“十戶長”納入“新農人”培養計劃,幫助29名“十戶長”運用電商直播、集體團購等方式,助力農產品出村進城、農用物資團購入戶。推行“村黨支部+十戶長+致富帶頭人+農戶”模式,支持31名“十戶長”領辦創辦合作社,幫帶有創業意向的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落實致富項目280個。

積分定級,激勵擔當作為。制定黨員“十戶長”積分評級管理辦法,激發干事激情。創新積分管理。設置基礎積分、職責積分和獎勵積分三個積分評定項,採取群眾評、村組議、鄉鎮審的方式,每月評定“十戶長”履職積分,每季一公開,全年一定級,積分結果在村務公開欄公開公示。落實星級評定。創設“一會雙評”機制,即村黨支部每月聽取部分“十戶長”履職情況,將“十戶長”工作情況作為評議黨員、評先推優的重要依據。通過群眾評議、支部評定,確定黨員等次、推薦人選,並結合黨員“十戶長”全年積分情況,按5個等次進行星級評定。通過群眾評星、公示“晒星”,倒逼黨員“十戶長”履職盡責。注重正反激勵。對評定為四星級以上的“十戶長”,優先納入村“兩委”跟崗鍛煉,列入村級后備干部培養,評選為十佳網格員、優秀“十戶長”。目前,全縣有21名“十戶長”被培養為村干部,32名推選為“兩代表一委員”。

三、主要成效

黨建引領,人心匯聚,基層治理方能“活”起來。峽江縣推行“十戶連心 紅網聚力”幫聯模式,激發了廣大農村黨員尤其是無職黨員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實現網格治理全覆蓋、為民服務全天候、推動發展全方位。

提升了黨員“辨識度”。結合積分管理、星級評定等機制,有效激發了黨員干事創業激情,推動黨員“十戶長”在打好“十大攻堅戰”,參與鄉村產業發展、基層治理、“一老一小”服務等工作中挺身而出、沖鋒在前,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彰顯,黨員身份認同和歸屬感大幅提高。2023年5月,強降雨突襲導致當地群眾油菜受損,峽江縣硯溪鎮硯溪村16名黨員“十戶長”第一時間冒雨搶收,將群眾損失降到最低,被中央電視台聚焦報道﹔2024年1月,全縣遭遇低溫雨雪極端天氣,黨員“十戶長”聞令而動,自發組建“吉先鋒”黨員突擊隊160余支,清障排險,化解風險隱患1200余起。近期,峽江縣遭遇連續強降雨天氣,1821名黨員“十戶長”聞“汛”而動,亮身份、當先鋒,下沉一線,做好監測預警、巡查值守、消除隱患、應急處突、救助服務等工作,實現“未倒一庫、未傷一人”目標。

增強了群眾“認可度”。依托“一長多元”服務體系,黨員“十戶長”上門問事、參與議事,累計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100余條,提交辦結群眾“身邊事”7000余件,參與防汛抗旱、救災減災等180余次,實現問題在網格中解決,服務在網格中提升,有力提升了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峽江縣馬埠鎮曾安村23名黨員“十戶長”會同“五老”人員等組建紅葉調解隊,積極調解村內各類矛盾糾紛106件,讓小事不出戶,大事不出村,使曾安村從過去的“上訪村”轉變為和美“示范村”。桐林鄉廟口村以便利基層群眾辦事為突破口,依托黨員“十戶長”,採取“網格治理、組團服務”模式,組建“紅色代辦員”隊伍,針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群眾開展常態化幫辦服務170余件。

激發了基層“活躍度”。通過構建“四級”網格體系,發揮黨員“十戶長”先鋒模范作用,支持39名“十戶長”領辦創辦農村合作社,帶動落實致富項目312個,激活了鄉村振興“一池春水”,成為推動基層發展新力量。峽江縣金江鄉廟前村採取“村黨組織+企業+合作社+‘十戶長’”模式,短短一年流轉土地1300余畝,發展羊肚菌“訂單農業”,單個基地規模位居江西省前列,帶動脫貧戶就業18名,每年可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企業年產值突破1000萬元,實現了村級增收、群眾致富與企業發展的“三贏”。巴邱鎮蔣沙村12名黨員“十戶長”建立“吉先鋒”黨員突擊隊,帶頭沖在項目一線,有力保障了項目順利建設,將昔日破舊的小漁村變成了鄉村旅游網紅打卡地。

四、經驗啟示

基層治理抓的是軟件,務的是實效,要想取得成效,必須虛功實做、軟件硬抓。

強化引領是基層治理的關鍵。實踐証明,唯有以加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為基石,才能確保黨的領導如鋼钎般堅定有力,直達基層治理的最末梢。這種領導力的深入,將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鄉村治理效能,使每一項決策都能精准觸達、有效執行。

建強隊伍是基層治理的核心。建設一支高素質、能戰斗的黨員“十戶長”隊伍,是基層治理的核心任務。這支隊伍如同基層治理的生力軍,持續為鄉村治理注入新鮮血液。從峽江縣黨員“十戶長”的工作實績來看,他們以身作則,帶動群眾積極參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讓群眾的力量匯聚成磅礡之勢,共同推動基層治理向更高水平邁進。

健全機制是基層治理的保障。實現基層治理的常態長效,健全機制是不可或缺的保障。不僅需加強對基層治理隊伍的“建管用”,更要完善培養、履職、激勵等機制,讓每一個參與基層治理的人員都能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和激勵。唯有這樣的機制保障,才能有效激發參與基層治理的活力熱情,使各項工作都看得見、摸得著,基層治理更加有力有效。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專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