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流市委組織部
2024年09月03日16: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北流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總面積2457平方公裡,轄278個行政村,農村人口105.43萬人。近年來,農村集體經濟既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工業轉型、市場波動等帶來的疊加風險。面對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不清晰、造血能力不強、發展后勁不足等現狀,如何加強黨的領導更好地帶領群眾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助推全面鄉村振興,是擺在北流市委面前的重大課題。在解放思想、創新求變、探索實踐中,北流市持續推進基層黨建“五基三化”系列行動,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以推進全國土地改革試點為契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充分發揮市鎮村三級黨組織作用,著力挖掘土地“富礦”,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搭台子、厚底子、拓路子,在謀新求變中進一步開辟了富民強村新路徑、拓寬了鄉村產業發展空間。2023年,在黨建引領盤活土地的助推下,全市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1.39億元,村均收入49.9萬元,加快推進農村產業現代化發展。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市委整體謀劃,搭建村集體經濟發展“台子”。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市委把盤活閑置土地推動發展集體經濟納入“十大工程”重點推進,制定工作方案,明確盤活閑置用地全部交由村集體進行開發利用等5項政策,鼓勵各村通過建立強村公司、合作社,採取資產發包、招商引資、自主開發等方式,盤活土地資源發展村集體經濟。二是優化機制保障。建立“市委統領、組織部牽頭、部門聯動、鎮村推進”工作機制,通過不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會議、聯席會等,統籌項目申報、爭取資金、答疑釋惑,幫助解決用地規劃審批、用途變更等盤活難點問題20余個。三是強化正面引導。把盤活閑置低效用地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村黨組織書記培育提升的重要內容,通過舉辦2期頭雁論壇、4期示范觀摩會、編印3期工作案例、表揚6名盤活土地優秀村支書等,激勵各村黨組織書記主動作為盤活土地助推村集體發展。
(二)鎮黨委統籌推進,盤活村集體經濟發展“底子”。一是全面摸排清家底。各鄉鎮黨委組織動員村干部、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等化身政策“宣講員”,進組入戶解讀盤活土地資源助推村集體增收政策,採取“地毯式”“懇談式”等方式摸排出適合盤活的集體用地1844.5畝。二是分類指導建好庫。22個鎮均按照“宜工、宜商、宜農、宜游”四個分類建立村集體閑置資源信息庫,分類整理入庫,厘清集體資產、資源布局、產權歸屬等情況,並落實專人管理。三是因地制宜優處置。各鎮黨委根據本地產業發展方向,指導有條件的村綜合分析村集體閑置土地面積、負債、涉法涉訴等情況,按照“先易后難、集中連片、分類處置、分步推進”的原則“一地一策”制定盤活方案,近2年共謀劃盤活項目33個。
(三)村黨組織直接實施,拓寬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子”。一是推動村企共建。推行村企共建發展模式,鼓勵各村干部帶著閑置土地資源外出招商,引回項目盤活土地建立強村公司,增強發展后勁。目前全市村干部引進項目70個,每年為村集體增收約432萬元。如塘岸鎮蟠龍村黨總支書記引進企業“帶資”建廠,帶動村集體每年增收10萬元,500多人就業增收。二是建設村級物業。推行聯合抱團發展集體物業模式,鼓勵村黨組織利用自有資金、扶持資金、借貸資金等,採取獨立出資、村村聯合等方式盤活用地發展物業經濟。目前全市抱團建成39個村級集體經濟產業園,每年為村集體增收600多萬元。如新圩鎮南盛村帶動4個村共投入1600多萬元盤活3處閑置低效用地建設1.5萬平方米廠房,目前已引進3家企業入駐,2024年預計為村集體增收60萬元以上。三是發展特色產業。推行“平台公司牽頭+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盤活土地進行流轉+發展特色產業”模式,各村通過資金、土地入股和收取盤活流轉土地工作經費、獲取村勞務公司派遣勞務服務費等方式,增加村集體收入。如61個村合作社將2萬畝撂荒地統一盤活流轉承租給市農村集體經濟運行平台公司農振公司發展百香果、荔枝等特色產業,每年帶動村集體增收500多萬元。
三、經驗啟示
(一)要堅持黨建引領定方向。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堅持黨建引領,是確保集體經濟在正確道路上穩步前行的前提條件。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政治功能,能夠充分用好堅持黨建引領定方向的把舵作用,有利於提升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組織力和凝聚力,能夠整合資源,協調各方力量,形成推動集體經濟發展的合力。能夠調動黨員干部的積極性,發揮黨員示范帶動作用,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推動增收致富。
(二)要堅持解放思想拓路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摒棄陳舊的思想觀念和僵化思維定勢,拓寬視野格局,勇於嘗試新的方法、新的策略,學習借鑒集體經濟先進發展經驗,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催生鄉村內在動力。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村村聯合、村企聯合、村社聯合、產業聯盟、強村公司、鄉村振興合伙人等形式,推動新型集體經濟發展“多點開花”,積極探索打造資產租賃型、產業融合型、資本收益型和抱團發展型等模式。隻有這樣,才能走出一條符合實際、有活力、有特色、可持續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之路。
(三)要堅持因地制宜謀發展。各村村情不一,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市場條件、人文環境等差異不一。不同的村發展水平各異,要結合自身區域位置、獨特資源、產業發展方向、市場規律、競爭力等因素,以外部市場經濟發展為導向,科學謀劃制定工業發展、特色農業、文化旅游等發展思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加快把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做活做強村級集體經濟。
相關專題 |
· 黨建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